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郑州市暗娼人群监测结果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郑州市2016—2018年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个案问卷,利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共监测郑州市暗娼3 623人,平均年龄(27.50 ± 8.91)岁,以20~29岁为主,占55.18%;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61.39%。3年间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2.34%,最近1个月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为44.3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高中或中专:OR=1.730;大专及以上:OR=3.009)、高档场所(OR=2.280)、本次在本地工作时间1~6个月(OR=1.282)、接受过干预(OR=2.075)、既往检测HIV(OR=5.968)的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更高,最近1年患过性病者(OR=0.135)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未患过性病的暗娼人群。结论 2016—2018年郑州市暗娼人群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较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应进一步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加强宣传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一般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以及HIV、丙肝(HCV)和梅毒(TP)感染情况,为当地性病、艾滋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平顶山市2019—2021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TP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19—2021年共监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1 202例,平均年龄(36.87±9.35)岁,76.96%已婚;累计检出HIV 5例,HCV 12例,TP 90例,阳性率分别为0.42%,1.00%,7.49%。3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9.00%, 84.50% 和91.29%。该人群与暗娼有过性行为的发生率呈降低趋势(P<0.01);与临时性伴(包括同性肛交)有过性行为的发生率逐年升高(P<0.01),最近1年患过性病和接受安全套宣传、艾滋病咨询检测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P<0.01)。TP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艾滋病相关知识不知晓(OR=3.11)、最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OR=1.87)、最近3个月与暗娼有性行为(OR=3.25)、曾与同性发生肛交行为(OR=4.01)、近1年患过性病(OR=4.29)是T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建议依靠性病门诊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加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HIV/HCV/TP检测咨询服务,进一步降低该人群性病和艾滋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的流行趋势,为制定西安市MSM人群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19年每年4-7月由社会组织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MSM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 600例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8.78 ± 8.48)岁,本省户籍占79.31%,未婚占79.0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7.75%,自认为性取向为同性恋占75.25%,95.06%的MSM通过互联网及软件进行交友。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38%。在回答“安全套是否可以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正确者中,41.1%出现知行分离。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OR=3.279)、大专及以上(OR=4.738)的MSM艾滋病知晓率较初中及以下高,自认为性取向为异性恋的MSM艾滋病知晓率较同性恋低(OR=0.240)。最近6个月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商业同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异性性行为比例及最近1年诊断有性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均P<0.01),最近6个月异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最近1年接受干预服务比例呈下降趋势(均P<0.01)。结论 应加强对流动人口聚集地及固定场所的中老年、已婚MSM宣传,采购MSM个性化干预服务包,规范性病诊疗,探索互联网+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济宁地区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主要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济宁地区各县市暗娼人群开展艾滋病知识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对该人群的HIV抗体、梅毒螺旋体和丙肝病毒进行检测,分析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6—2018年共对济宁地区暗娼人群3 247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HIV抗体、梅毒螺旋体和丙肝病毒检测,该人群年龄最小18岁,最大54岁,以21~40岁为主,占65.04%。共检测出HIV抗体阳性28例,梅毒螺旋体阳性143例,丙肝病毒60例,阳性率分别为0.86%、4.40%、1.85%。2016、2017、2018年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7%、0.70%、0.08%,梅毒螺旋体阳性率分别为9.90%、3.98%、0.16%,丙肝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53%、2.09%、0.25%,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均P<0.01)。3年共有2 741名暗娼知晓HIV知识,知晓率为84.42%,2016、2017、2018年知晓率分别为70.00%、84.99%、95.99%,不同年份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中档服务场所(OR=1.251)、年龄21~40岁(OR=2.203)、已婚/同居(OR=2.796)、户籍为济宁(OR=1.36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2.033)、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服务宣传(OR=2.652)的暗娼人群知晓艾滋病知识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近年来济宁地区暗娼人群中HIV、梅毒螺旋体和丙肝病毒的感染率有所降低,但相关部门仍需重视对高危人群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桂林市男男性行为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HIV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艾滋病自愿咨询门诊咨询的男男性行为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HIV抗体检测、梅毒抗体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IV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1 138人进行研究,年龄26~57岁,以26~34岁为主,占47.6%。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43.1%。共检出HIV感染者116例,感染率为10.2%,梅毒感染者104例,感染率为9.1%。HIV知识知晓者1 035人,知晓率为90.9%。2017—2020年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感染率和HIV知识知晓率在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OR=4.933)、梅毒感染(OR=6.172)是桂林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越高(OR=0.259)、最近6个月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OR=0.357)、HIV知识知晓(OR=0.263)是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梅毒感染率均较高,HIV知识知晓率较高,安全性行为情况及认知存在脱离现象,影响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相关部门还应采用针对性措施提高男男性行为者安全性行为的执行情况,控制HIV在男男性行为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知晓情况、艾滋病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2016—2018年通过分层抽样法抽取阳江市从事商业性性交易的女性进行调查,并利用哨点监测问卷收集监测人群人口学、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等信息,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结果 2016—2018年共调查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1 206人,平均年龄(32.84 ± 6.90)岁,HIV抗体阳性率为0.25%,HCV抗体阳性率为0.08%,TP阳性率为1.74%。2016—2018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75%(379/400)、89.00%(356/400)及84.48%(343/406),总体知晓率为89.39%(1 078/1 206),知晓率呈下降趋势(P<0.01)。不同档次服务场所、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或有时候使用的比例为12.19%。结论 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HIV感染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高危行为仍然存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下降明显,应积极探索多种宣传及干预模式,并加强对阳性性服务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桂林市嫖客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现状、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商业性行为状况,为该地区制定艾滋病性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以2015—2019年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及羁押场所作为常规监测哨点,将自我报告既往曾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成年男性嫖客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嫖客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安全套使用状况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结果 最终纳入1 927名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02%,其中“1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表面上看出来吗”知识知晓率最高为94.40%,“只与1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知晓率最低为66.06%。商业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者占33.26%;有同行性行为者占5.66%;未做过艾滋病检测者占82.62%。艾滋病性病检测阳性者127人,占6.59%(其中HIV阳性者38人,梅毒阳性者71人,丙肝阳性者21人)。不同人群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艾滋病性病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现为18岁至29岁年龄段,文化程度高者、未婚者检出率高。不同文化程度中未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和商业性行为时未正确使用安全套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婚姻状况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婚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离异或丧偶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不同婚姻状况未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婚者最低,为74.34%。结论 加强对嫖客人群安全性行为的正确引导、宣教和健康干预,有效遏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大竹县暗娼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艾滋病相关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流行趋势情况,为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和有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3-2016年,对大竹县暗娼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进行HIV、梅毒和丙肝抗体检测。并对其艾滋病知晓率情况、相关行为特征及HIV感染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3-2016年共完成监测1 422人,监测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7.1%,2013-2016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2,P<0.01);最近一次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98.7%,近1个月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92.7%;近一年接受了任何一种预防干预服务的比例为94.6%;暗娼人群HIV阳性检出率为1.5%,其中高、中和低档次暗娼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7%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7,P<0.01)。 结论 虽然四川省大竹县暗娼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较高,接受预防干预服务的比例较高,但是中低档暗娼人群的HIV感染率仍然较高,需进一步加大干预措施针对性和覆盖面,控制艾滋病在大竹县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50岁健康体检人群眼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因素,为眼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1—12月在武汉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0岁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及视力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眼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50岁武汉地区健康体检人员38 130名,其中男11 702名,女26 428名,年龄50~89岁,平均年龄62.9岁。共检出12 189例眼病患者,患病率为31.9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996)、年龄越大(OR=1.451)、文化程度越高(OR=1.357)、用眼强度越高(OR=2.793)、职业性质为户外(OR=1.793)、户籍为农村(OR=1.244)、糖尿病(OR=6.924)、血脂异常(OR=2.221)的武汉地区≥50岁健康体检人群眼病患病风险越高。结论 武汉地区≥50岁人群的眼病患病率较高,且影响该地区人群眼病患病的因素较多,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对眼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海南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PPS)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2019年海南省某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年龄40~60岁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PP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2 055名40~60岁女性参与本调查,平均年龄(51.68 ± 4.14)岁,40~49岁占53.92%;汉族占86.08%;BMI正常占40.58%。该人群PPS发生率为2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0.292)、在职(OR=0.476)、知晓PPS(OR=0.493)、规律补充钙剂或食用奶制品(OR=0.243)、规律体育锻炼者(OR=0.589)发生PPS风险较低,BMI越大(OR=3.346)、文化程度越低(OR=1.863)、初潮年龄≤13岁(OR=1.699)、产次≥3次(OR=2.711)、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者(OR=4.288)PPS发生风险越高。 结论 海南省40~60岁女性PPS发生率较高,影响PPS发生的因素较多,建议针对不同年龄、在职、PPS知晓情况、生活习惯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或缓解该人群PPS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了解在校医学生的饮食结构和微量元素的水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方法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130名在校大学生头发中铜、锌、铁、锰、钙、镁、铅的含量,同时测定学生食堂部分粮食、蔬菜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所测元素水平与国内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男生头发铁含量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头发锰含量显著高于男生;其他元素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 大学生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存在着性别差异,此特征对今后的微量元素与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机体代谢变化与晕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晕船对血清铁、铜、锌、尿素氮、肌酐、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的影响。方法 以 3 0名 2 0~ 2 2岁男学员为研究对象 ,测定出航前与晕船发生后的血清铁、铜、锌和尿素氮、肌酐、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 出航前、后受试者血清锌、铁、尿素氮、肌酐的含量分别为 (10 60± 0 3 3 ) μmol/L ,(2 0 48± 0 96) μmol/L ,(4 2 9±0 18)mmol/L ,(88 13± 3 0 3 ) μmol/L和 (11 98± 0 44 ) μmol/L ,(9 68± 0 66) μmol/L ,(7 11± 0 3 0 )mmol/L ,(10 8 5 9± 3 90 ) μmol/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血清铜、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在航行前后分别为 (14 2 9± 1 10 ) μmol/L、(12 9 3 3± 4 12 )U/L、(2 17 13± 40 0 4)U/L和 (13 67± 0 5 6) μmol/L、(146 63± 9 2 2 )U/L、(148 0 7± 9 94)U/L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晕船对血清微量元素和尿素氮、肌酐含量有显著影响 ,表现为血清锌、尿素氮、肌酐显著升高 ,血清铁显著下降 ,而对血清铜、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CDC and state and local health departments continue to investigate cases of monkeypox among pers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o had contact with wild or exotic mammalian pets or with persons with monkeypox. This report updates results of the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use of smallpox vaccine during the outbreak, and summarizes the animal tracing activities to identify the origin and subsequent distribution of infected animals.  相似文献   

16.
CDC and state and local health departments continue to investigate cases of monkeypox among persons who had contact with wild or exotic mammalian pets or persons with monkeypox. This report updates epidemiologic, laboratory, and smallpox vaccine use data for U.S. cases, and summarizes the laboratory-based evidence implicating imported African rodents as the probable source of the outbreak.  相似文献   

17.
CDC and state and local health departments continue to investigate cases of monkeypox among persons who had contact with wild or exotic mammalian pets or persons with monkeypox. This report updates epidemiologic, laboratory, and smallpox vaccine use data for U.S. case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iscusses primary prevention's basic tenets and generic principles. It describes its essential elements and explains how prevention's technology of education, social competency, community organization/systems intervention, and natural caregiving can be used to prevent dysfunctional behaviors while promoting healthy lifestyles.  相似文献   

19.
CDC and state and local health departments continue to investigate cases of monkeypox among persons who had close contact with wild or exotic mammalian pets or persons with monkeypox. This report updates epidemiologic, laboratory, and animal data for U.S. cases.  相似文献   

20.
We performed a spatial and mixed ecologic study of community-onset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a public healthcare system in Cook County, Illinois, USA. Individual-level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nd census tract–level data from the US Census Bureau. Associa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leve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ce of ceftriaxone resistance were determin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patial analysis confirmed nonrandom distribution of ceftriaxone resistance across census tracts,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ercentages of Hispanic, foreign-born, and uninsured residents. Individual-level analysis showed that ceftriaxone resistance was associated with male sex, an age range of 35–85 years, race or ethnicity other than non-Hispanic Black, inpatient encounter, and percentage of foreign-born residents in the census tract of isolate provenanc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likelihood of community-onset ceftriaxone resistance in Enterobacteriaceae is influenced by geographic and population-level variables.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mitigation strategies might depend on better accounting for these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