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CNC)诊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8例CN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位于侧脑室前部或室间孔附近,呈宽基底与侧脑室壁或透明隔相连。肿瘤边缘及内部可见多发囊泡,常见钙化,核磁共振检查T1WI、T2WI相均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神经突触素阳性。显微外科手术治疗8例,其中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7例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CNC发病率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其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细胞瘤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诊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位于侧脑室前部或室间孔附近,呈宽基底与侧脑室壁或透明隔相连。肿瘤边缘及内部可见多发囊泡,常见钙化,MRI检查T1WI、T2WI相均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神经突触素阳性。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例,其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4例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术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NC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肿瘤均位于透明隔及侧脑室,CT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多见钙化。MRI表现为T1WI及T2WI均为与皮层灰质相等或略高信号,边缘清楚,体积较大,边缘及内部可见多发囊泡,增强后肿瘤轻、中度强化。结论 CNC主要发生在透明隔及侧脑室,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当此区发生肿瘤时,要考虑CNC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分析中枢神细胞瘤的影像特点。结果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前中部室间孔区,常跨透明隔生长,CT平扫多呈等密度及较高密度,常散在钙化灶,MRI表现为T1WI上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可见多发小囊状影及病灶和侧脑室边缘相连的丝网状影,病灶内较常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后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其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磁共振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CNC的MRI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位于侧脑室前中部及Monro孔附近,5例与透明隔呈宽基底相接,1例仅有粘连;MRI信号不均,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周围可见多发囊变及等信号条索样结构与脑室壁及透明隔粘连;增强后轻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肿瘤出血。结论对于年轻患者,MBI显示位于侧脑室前中部及Monro孔附近占位性病变,可提示为CN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回顾性分析其CT、MRI特点及病理学表现。结果 1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近孟氏孔处,呈不规则形向两侧生长。CT上呈等或稍高密度,密度不均匀,其中囊变10例,钙化2例,单一实性肿块2例,CT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MRI上T_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_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肿瘤多可见囊变。组织学上由密集一致小圆形细胞组成,胞浆透明,特征表现为无细胞性神经原纤维岛。免疫组化神经特异性性烯醇化酶(NSE)标记12例为阳性,2例为阴性;突触素(Syn)均为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8例阴性,4例局灶性阳性,2例可疑(+/-)。术后病理诊断为CNC。结论 CNC主要发生在侧脑室透明隔近孟氏孔处,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细胞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经显微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1例CNC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本组病例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术后常规进行放射治疗,所有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8例,随访时间1~8年。结果 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数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并跨透明隔生长,邻近Monro孔,肿瘤均具有不规则形态;MRI表现为等或稍长T1和T2信号,多呈混杂信号影,特征性的表现为丝瓜觚样改变及“索条征”,增强呈轻至屮度强化,呈“冒泡征”,肿瘤实质CT在平扫多呈等密度及稍高密度,多伴散在钙化灶。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NC是好发于脑室内的分化较好的神经元性肿瘤,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依靠病理学诊断可确诊,应用显微手术结合术后放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7年4月经显微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男8例,女10例,平均发病年龄32.3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数肿瘤位于侧脑室室间孔区并伴有梗阻性脑积水,肿瘤增强后强化明显,常见钙化.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全部病例术后常规进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未见肿瘤复发或再生长.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好发于脑室内的分化较好的神经元性肿瘤,应用显微手术结合术后放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南区自2010年7月至2018年2月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CN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21例,女14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3岁。结果 35例均位于侧脑室内,其中25例位于侧脑室前部或近孟氏孔区。CT平扫多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常见钙化及囊变;MRI平扫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30例可见囊变(85%),25例瘤体内或周边见强化血管影(71%);MRI增强扫描28例轻中度强化(80%),7例病例明显强化(20%)。15例行DWI(b值=1000s/mm~2),均为高信号。10例行MRS,表现为NNA下降、CHO升高、CHO/NAA比值升高。结论 CNC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钙化、囊变、血管影、瘤周轻或无水肿、轻中度强化),CT和MRI有助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诊治要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年来13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13例均行经皮层造瘘脑室入路肿瘤切除术,其中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颅内感染2例,1例治愈,另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长期随访11例,术后放疗4例,肿瘤复发后死亡1例。术后并发交通性脑积水行V-P分流术治疗1例。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于侧脑室的室间孔附近,熟悉局部的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争取肿瘤全切除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未全切患者术后放疗可控制残留肿瘤的生长,延缓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I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5例CNC均位于侧脑室前部,3例单侧脑室,2例双侧脑室,CT上肿瘤实体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囊变呈低密度,3例伴钙化,MRI 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2例瘤内可见流空血管影,增强后肿瘤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CT、MR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均具有一定特点,结合年龄、发病部位,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结节性硬化复征的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l临床、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表现特征。方法对1998—2005年收治的9例合并结节性硬化复征的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原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均位于室间孔周围,符合结节性硬化复征的临床诊断标准;男女之比为8:1。CT检查肿瘤实体部分呈等或稍高密度,肿瘤边界清楚,瘤内有钙化灶。MRI扫描T1WI肿瘤实体部分多呈等信号,少数可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呈均匀强化。其中8例同时伴室管膜下结节,5例伴有皮质结节。其中6例经额叶皮质入路,3例经胼胝体一穹窿间入路切除肿瘤;肿瘤完全切除者7例,次全切除(〉90%)者2例,无一例手术死亡。随访2—8年,肿瘤完全切除者无复发。结论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结节性硬化复征的特征性病变,手术完全切除者预后良好。结节性硬化复征所伴室管膜下病变如位于室间孔周围,引起脑积水或呈现逐渐生长趋势者。应考虑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该病多见于中年人,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显示:T2WI多呈高信号,T1WI上多表现为低、等信号,增强扫描大多无明显强化.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死于并发症1例.对12例随访0.5~1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术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NC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情况。采取纵裂-胼胝体-脑室入路5例,经皮质造瘘侧脑室入路9例,经枕下正中小脑蚓部入路1例,直接开颅切除1例。术后3例行放射治疗。结果术前误诊率62.5%。病理分级:WHOⅡ级7例,Ⅱ-Ⅲ级3例,Ⅲ级1例,未定级5例。病变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除1例失访和1例复发外,其他病例恢复良好。结论CNC多数位于脑室系统,在影像学上有其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持续牵拉手术在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切除中的可行性、优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25例肿瘤主体生长在室间孔附近,11例主体生长在侧脑室体部。手术经皮质额角入路31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5例。术中不使用脑固定牵开器或者脑压板持续牵拉。术后评价肿瘤切除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MRI证实手术全切除35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偏瘫4例,反应减慢10例,记忆力下降13例。偏瘫在术后2周均明显恢复,反应及记忆力下降在术后1个月逐步好转。另外术后再次发生脑积水2例(5.6%),观察3个月自行缓解。无脑内血肿、硬膜下积液和皮下积液发生。随访1~3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其中8例病人行放射治疗。结论采用无持续牵拉手术进行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切除,可以充分暴露肿瘤及方便手术操作,并减少因术中牵拉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NT)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CNT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并进行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大部分切除8例。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12例,4分12例,3分2例,1分2例。术后行标准放疗24例,随访12~120个月,平均38个月,GOS评分均达4-5分,无肿瘤进展和复发。结论CNT好发于侧脑室室间孔附近,具有较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显著,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为最佳治疗方式,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科1998年5月至2003年5月间,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病例.结果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多见于中年,影像学表现为: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MRI 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MRI增强后见肿瘤无明显强化.手术全切11例,次全切除1例.随访9例,均无复发.结论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好发于中年.临床上遇到较长的病史,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I T1WI像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像呈高信号;CT、MRI增强后见无明显强化,位于侧脑室内肿瘤,应该考虑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诊断.手术全切肿瘤,预后好,术后无需放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认识中枢神经细胞瘤,期待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预后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所有20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全切8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8例,一般术后1月后进行放疗,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术后患者肢体活动障碍1例,颅内感染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死亡1例。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于侧脑室内发现,手术风险极大,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运用显微镜神经外科技术、术中导航等技术可有效减轻术后死亡率与致残率,手术全切是治疗CNC的最佳方式,肿瘤全切预后最佳,将复发可能性降至最低。术后联合放疗,可减少复发率,化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考究。  相似文献   

19.
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NC的影像学特点,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肿瘤与透明隔关系密切,钙化、囊变常见,MRI表现为蜂窝样混杂信号,斑片状、条状增强。组织学形态类似少突胶质细胞。免疫组化10例Syn(+),8例NSE(+),7例GFAP(+)。结论 CNC主要发生在脑室前部或靠近室间孔区附近,其影像学有一定的特点,当此区发生肿瘤时要考虑CNC可能,需行免疫组化检查。肿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免疫组化标记Syn、NSE阳性对诊断CNC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内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结合复习文献,尝试对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病例的MRI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MRI检查采用GE Signa扫描机。31例病理结果,神经节胶质瘤1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5例,神经节细胞瘤3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2例。结果 神经节胶质瘤MRI表现T1加权像为低信号囊性闭快,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局部灰白质界限不清。注射Gd-DTPA后,囊壁及结节增强为主。中枢神经细胞瘤MRI可见T1WI呈不均匀等信号团块混杂有低信号,T2WI:部分为等信号,部分为高信号。注射Gd-DTPA:表现为非均匀增强。神经节细胞瘤MRI表现质子密度像或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MRI显像可见病变在T1WI为黑色,而在T2WI为白色,注射造影剂后无增强。病灶条纹状,边界清楚,无水肿。结论 神经元及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为一类较少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其最终诊断仍取决于组织学。但该类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中部分病例具有一定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结合临床表现,有益于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