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30例Ib2-IIa期巨块型(≥4cm)宫颈癌患者(Ib2期19例,IIa期11例)接受了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化疗方案为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结果:30例患者每位接受2个疗程的动脉介入化疗,27例患者达部分缓解,有效率为90.00%(27/30),3例无效。化疗后30例患者均行了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评估有效率达93.33%(28/30)。结论:应用动脉介入化疗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为根治性手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术前是否行化疗分为NACT组(n=68)和直接手术组(n=97),比较2组淋巴结转移率及生存情况。结果 NACT及直接手术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vs 16.5%,P=0.565);但化疗应答者淋巴结转移率则明显低于无应答者(4.8%vs26.9%,P=0.031)。按阳性淋巴结数目计算,NACT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亦低于直接手术组(1.2%vs 2.8%,P=0.002)。截至随访时间止,淋巴结阳性者5年生存率低于淋巴结阴性者(63.0%vs 86.0%,P=0.252)。NACT组5年生存率高于直接手术组(91.0%vs 77.0%,P=0.274)。对化疗应答者5年生存率高于直接手术组(93.0%vs 87.0%,P=0.14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控制宫颈癌淋巴结受累,但对5年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影响尚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新辅助化疗(NACT)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初治宫颈癌患者49例,均行病理确诊并采用PT方案(顺铂50 mg/m2+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化疗1~2疗程,化疗后15~20天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手术并术中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顺铂50 mg/m2)+术后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化疗35例为对照组。在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及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77.6%;两组术后宫颈深肌层浸润率、宫旁浸润率、盆腔淋巴转移率、阴道切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辅助化疗有反应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率较无反应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50%,对照组患者为72.75%(P〉0.05)。结论术前全身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Ⅱ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15Gy体外放疗近期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Ⅱ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大放疗量体外冲击放疗加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Ⅱ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前连续3次进行大放疗量5Gy体外放疗,对患者的局部肿瘤缓解情况、毒副反应及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直接接受根治术的同期别20例巨块型宫颈癌比较.结果:行体外15Gy放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分别是3.3%(1/30)和73.3%(22/30),无变化(SD)与恶化(PD)分别为23.3%(7/30)和0.放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体外放疗组较直接手术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高危病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术前体外5Gy/f×3f放射治疗对Ⅱ期巨块型宫颈癌具有较好的缩减瘤体效果,放疗并发症少.②体外放疗后5~7d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直接手术组患者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myc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在巨块型宫颈鳞癌新辅助动脉化疗前后的变化以及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因巨块型(Ib2或IIa2期)宫颈鳞癌行新辅助动脉化疗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共36例,新辅助动脉化疗方案均为顺铂、5-氟尿嘧啶加丝裂霉素的联合化疗。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C-myc和HIF-1α蛋白的特异性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C-myc和HIF-1α蛋白的细胞定位以及两种蛋白在化疗前后、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①巨块型宫颈鳞癌新辅助动脉化疗的总有效率为52.7%。②C-myc和HIF-1α蛋白在化疗后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化疗前(均P<0.05)。③化疗前C-myc和HIF-1α蛋白的表达明显相关。④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C-myc和HIF-1α蛋白的表达在化疗有效组中均比化疗无效组中高(均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C-myc和HIF-1α蛋白的表达可在新辅助动脉化疗前辅助预测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丙酮酸激酶M2(PKM2)信号通路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动脉化疗前后的改变及其与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以期在化疗前预测宫颈鳞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法选取2007-2012年因巨块型Ⅰb-Ⅱa期宫颈鳞癌行新辅助动脉化疗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评估化疗的疗效。(1)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mTOR和PKM2蛋白的表达。(2)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后、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宫颈鳞癌组织中mTOR和PKM2的表达差异。结果(1)化疗1~2个周期后,3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19例为化疗有效,17例为化疗无效。(2)mTOR和PKM2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3)mTOR和PKM2蛋白在化疗后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化疗前(均P<0.05)。(4)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mTOR和PKM2蛋白的表达在化疗有效组中均比化疗无效组中高(均P<0.05)。结论早期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mTOR和PKM2蛋白的表达与新辅助动脉化疗的疗效相关。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mTOR和PKM2蛋白的表达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新辅助动脉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或巨块形Ib-Ⅲa期宫颈癌的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2006年我院185例Ib-Ⅲa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按新辅助化疗方式分为三组,组1:动脉灌注卡铂,组2:动脉灌注卡铂+紫杉醇。组3:静脉滴注卡铂+紫杉醇;随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随访5年。比较各组间疗效、淋巴结转移率及生存时间。结果化疗疗效情况:组1与组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与组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1、2较组3新辅助化疗术后宫旁累及淋巴结转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复发率分别是1.78%、0、4.47%,三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转移;卡铂单药动脉灌注化疗方案是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宫颈鳞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从中筛选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组和6例无转移组宫颈鳞癌组织标本进行差异表达基因检测,并用Real-time 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通过基因库检索、PUBMED文献检索和基因本体分析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结果: 从盆腔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宫颈鳞癌组织中筛选出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329个,通过Real-time 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可靠。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44个。结论: 通过基因芯片筛查,初步建立了宫颈鳞癌转移相关差异基因表达谱,说明宫颈鳞癌的转移过程受多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59例确诊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患者,采用Seldinger′s法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盆腔介入化疗,药物为DDP80mg、5?Fu1500mg、AT125860mg。阴道B超和CT测量化疗前后的肿瘤大小,计算肿瘤消退百分比。经1~3个疗程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根据病理检查,如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浸润、脉管内有瘤栓或阴道切缘(+)者都给予术后补充外放射治疗。结果化疗总疗程数122次(1~3次/每个病人),化疗总有效率为95%,其中18例完全缓解(占31%),38例部分缓解(占64%),3例无变化,没有病例发生疾病进展。59例中共有14例发现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占24%),且均为化疗部分缓解者和无变化者,临床完全缓解者中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8例临床完全缓解者17例无复发,仅1例lla期于术后20月阴道复发,后经综合治疗病灶也消失,18例均无瘤生存。38例部分消退者中3例死亡。3例化疗无效者均已死亡。59例均未发生严重的与化疗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减少淋巴结转移和亚临床播散。不但方法可行,而且有望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Ⅰb2到Ⅱa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9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Ⅰb2到Ⅱa期)患者86例,新辅助化疗后45例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1例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86.0%,两组间的年龄、分期、病理分级无差异,两组手术效果相当,但腹腔镜组出血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Ⅰb2-Ⅱb期)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介入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采用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5-氟尿嘧啶(5-Fu),顺铂(PDD),丝裂霉素(MMC)加超液化碘油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结果 盆腔动脉造影能清楚显示肿瘤血管、范围及位置。经介入化疗栓塞配合放疗能在短时间内控制巨大肿块,局部控制率达92.10%,而单纯放疗局部控制率为70.45%,P〈0.05。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介入化疗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性化疗不同栓塞方式对巨块型(直径≥4 cm)子宫颈癌的疗效及其副反应的比较。方法回顾分析能完成子宫动脉(单或双侧)超选择插管的52例巨块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超液化碘油与丝裂霉素混悬剂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后续化疗药物灌注组(A组)28例及灌注2/3量化疗药物后用携带有化疗药物(1/3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B组)24例,并对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化疗有效率和化疗后手术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组1次介入术后肿块缩小率为43.4%-62.7%。坏死率为78%-91%,均明显高于B组的31.1%-40.3%及54%-77%(P<0.05)。介入化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但动脉栓塞并发症A组病例较B组严重。A组2年复发率为5.3%,明显低于B组的20%(P<0.05)。结论巨块型子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安全有效,而缩小肿瘤和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应用超液化碘油等末梢栓塞剂较佳。  相似文献   

13.
王小芳  何翔 《四川医学》2012,33(6):1006-1007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6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4例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采用BP方案化疗2疗程后手术。结果化疗后临床有效率达83.9%,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提高宫颈癌的疗效,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巨块型及中晚期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47例巨块型及中晚期宫颈癌,采用1~2次介入治疗后,根据疗效进行后续治疗,并随访其近远期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经介入治疗后,47例中完全缓解(CR)率 36.2%(17/44),部分缓解(PR)率51.1%(24/44);介入治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31例,手术切除率70%;治疗结束后随访44例,失访3例,随访率93.6%;局部复发率9.1%(4/44),远处转移率6.8%(3/44).结论 介入治疗能提高巨块型及中晚期宫颈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补充放疗,减少复发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行新辅助化疗的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88例为新辅助化疗组,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或根治性放疗,55例同期同条件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的病人为对照组,分析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并比较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阴道切缘阳性率的差异.结果: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行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88.64%,其中Ⅰb2期有效率为93.75%,Ⅱa期有效率为85.18%,Ⅱb期有效率为76.9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鳞癌有效率为89.87%;腺癌有效率为77.7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78例新辅助化疗有效者行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0.25%,宫旁浸润率为6.4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近期疗效显著,可缩小局部肿瘤、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改善宫旁情况、提高手术切除率、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非转移淋巴结中树突细胞(DC)浸润对临床预后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显微测微尺检测8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相应119枚盆腔淋巴结中树突细胞的浸润密度。结果 宫颈癌原发灶中DC浸润密度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P〈0.05),与肿瘤组织淋巴管/血管浸润无关(P〉0.05),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非转移淋巴结中DC浸润密度与临床预后相关。结论 DC浸润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检测DC的浸润密度可作为判定宫颈癌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鳞状细胞癌小分子RNA-96(miR-96)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化疗疗效、敏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8例(Ⅰb2期~Ⅱ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miR-96的表达,分析miR-96表达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敏感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T-PCR 检测miR-96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新辅助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miR-96的相对表达量是化疗后宫颈癌组织中的(5.330±5.06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00)。化疗前后miR-96的表达变化:中、低分化者(2.345±1.153)低于高分化者(9.941±5.359)(P=0.000);间质浸润深度<1/2间质者(8.236±5.399)高于≥1/2间质者(1.978±1.030)(P=0.000);有淋巴结转移者(1.848±0.959)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942±5.348)(P=0.000);而年龄≤45岁、>45岁,临床分期为Ⅰb2期、Ⅱa期者化疗前后miR-96的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有效降低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96的表达水平,因此测定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miR-96的表达水平对新辅助化疗疗效及敏感性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4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盆腔淋巴结转移73例,占29.6%。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宫颈间质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及组织类型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病例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临床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高危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行阴式子宫颈广泛切除术(VRT)的治疗效果及生育结局。方法:采用VRT联合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50例,其中2例患者因盆腔淋巴结受累及子宫颈内口切缘受累终止手术改行同步放化疗。结果:48例患者成功完成VRT手术,手术时间(185±35)min;术中出血量(310±131)ml。手术切除的子宫颈长度为(2.6±0.6)cm;子宫旁组织宽度为(1.9±0.5)cm;切除的淋巴结数为(26±10)枚;随访(35±21)个月,随访期内6例复发,复发率为12.5%,中位复发时间为20个月。其中,肿瘤>2 cm 8例中复发3例,高于肿瘤≤2cm患者的7.5%(P=0.0497);腺癌或腺鳞癌患者复发3例,高于鳞癌患者的7.1%(P=0.019 8);随访≥6个月且有生育要求者35例,其中13例患者获妊娠17例次,妊娠率为37.1%;有9例患者分娩10名新生儿(其中1例患者先后两次足月分娩),生育率25.7%。结论:VRT联合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能有效保留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生育功能,肿瘤>2cm患者易复发,因而VRT的适应证应严格限于肿瘤≤2 cm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252锎中子腔内后装在宫颈癌术前辅助放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3年01月至2010年0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Ⅰb2 ~ Ⅱb期的54例宫颈癌,分为两组,其中 252锎组24例,为局部肿块直径 ≥ 4 cm,术前采用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放疗;直接手术组30例,为局部肿块直径 < 4 cm,未行术前辅助治疗,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252锎组放疗前后肿瘤局部变化及放射性副反应,并比较252锎组与直接手术组术中情况。【结果】 252锎组放疗前肿瘤平均直径46.29(S = 6.28) mm,放疗后肿瘤平均直径18.63(S = 9.46)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52锎组放疗后骨髓抑制3例(12.5%),放射性直肠炎1例(4.2%),放射性膀胱炎2例(8.3%),无严重的放射性损伤发生252锎组平均手术时间258(S = 45)min,与直接手术组266(S = 60)min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52锎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62(S = 166)mL,与直接手术组667(S = 381)mL相比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52锎中子腔内后装在宫颈癌术前辅助放疗中可缩小局部肿瘤改善手术条件,且并发症少,有较好的临床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