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为高风险胃息肉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的479例患者,将同时检出有胃息肉和结直肠息肉的患者107例作为病例组,单纯胃息肉患者67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胃肠镜报告及病理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息肉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R=1.092(95% CI:1.042,1.144)]、性别[R=3.250(95% CI:1.207,8.753)]、体重指数[R=1.184(95% CI:1.013,1.384)]、幽门螺杆菌感染[R=0.369(95% CI:0.178,0.764)]是胃息肉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病例组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分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炎症息肉4种。结直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分为非腺瘤性肠息肉和腺瘤性肠息肉2种。4种类型胃息肉中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建议年龄 > 60岁、男性、肥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息肉患者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赵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8):1077-1078, 1081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常见高危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脑梗死病人常见高危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HP-IgG抗体阳性率与非脑梗死组HP-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HP-IgG阳性组Hcy水平明显高于HP-IgG阴性组水平(P<0.01)。调整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等因素后,HP-IgG阳性是高Hcy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OR=5.968,95% CI:1.506~23.647,P<0.05)。结论脑梗死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脑梗死合并HP感染病人,HP对其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但HP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清Hcy水平,增加脑梗死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直肠超声导入前列腺治疗仪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0例前列腺炎病人,随机分组2组,每组95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直肠前列腺治疗仪+左氧氟沙星直肠导入治疗,比较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白细胞介素-2(IL-2)、IL-6、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影响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MFR、AFR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治疗后MIP-1α、MIP-2、SIgA、VCAM-1、IL-2、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经直肠超声导入前列腺治疗仪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前列腺炎,能缓解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前列腺局部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病人胱抑素C(Cys-C)、降钙素原(PCT)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取AECOPD病人12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呼吸困难评分、Cys-C、PCT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各指标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6 min步行试验得分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呼吸困难评分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血清Cys-C、PCT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SaO2、PaO2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病人PaCO2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能够有效缓解AECOPD病人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清Cys-C、PCT水平,改善呼吸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术后低剂量丙泊酚维持麻醉对声带息肉摘除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需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麻醉方案,观察组病人手术结束后缓慢给予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观察并记录2组病人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2组病人手术后躁动评分以及苏醒期恢复情况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拔管、躁动发生率。结果2组病人术毕时HR、MAP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1),拔管时HR、MAP较术毕时显著升高(P < 0.01),观察组拔管时HR、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HR、MAP拔管后30 min均较术前降低(P < 0.01);2组病人拔管时SpO2显著降低(P < 0.01),拔管后30 min较拔管时恢复(P < 0.01)。手术后不同时刻,观察组病人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内术后不同时刻躁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拔管时躁动评分显著高于苏醒时和拔管后30 min(P < 0.01)。2组病人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间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术后低剂量丙泊酚维持麻醉能有效减少声带息肉摘除术病人血流动力学波动及苏醒期躁动,而病人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肠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06例胃增生性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12例无胃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分别为29.2%和1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人群中,胃增生性息肉患者结直肠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0.047)。结论:胃增生性息肉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对男性、H. pylori感染的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应该加强结直肠肿瘤的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互联网思维下的延续性护理对肿瘤病人院外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自我维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PICC置管病人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互联网思维下的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给予指导。结果观察组病人PICC院外自我维护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病人1个化疗周期内人均往返次数少于对照组(P < 0.05),人均差旅费、误工费和人均经济总负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运用互联网思维下延续性护理指导肿瘤病人进行院外PICC导管自我维护有利于降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体作业治疗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将33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进行常规的康复活动训练,观察组17例进行集中的作业治疗训练,比较2组病人训练前后的病耻感数据。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效应分高于干预前(P < 0.01),且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在干预后的病情掩饰分低于干预前(P < 0.01);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的病耻感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体作业治疗能够降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病情掩饰程度,使病人获得更多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9.
陈昌群  侯翠霞  刘新凤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130-1132, 1137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脑卒中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标准化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以常规护理方式转运的5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使用标准化转运流程转运的5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病人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共发生8例,对照组共发生24例;其中观察组技术性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6.00%)低于对照组(48.00%),病人就医感受满意率(93.30%)高于对照组(7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结论标准化转运流程可有效减少急性脑卒中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就医感受。  相似文献   

10.
严波  杨善峰  李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511-1512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行肠镜检查病人126例,分为大肠息肉组73例和非大肠息肉组(对照组)53例,采用ELISA法检测病人外周血中Hp表达。结果大肠息肉组病人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大肠息肉组中,不同性别病人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大肠息肉病理类型进行比较,腺瘤性大肠息肉和非腺瘤性大肠息肉病人的Hp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但腺瘤性与非腺瘤性大肠息肉病人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息肉与Hp感染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大肠息肉病理类型及病人性别均与其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LG1、DLG5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理学检测结果,选取36例正常大肠组织、38例炎性增生息肉组织、45例腺瘤性息肉组织及31例大肠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LG1、DLG5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DLG1、DLG5在正常大肠组织、炎性增生息肉、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DLG1、DLG5蛋白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大肠息肉直径、息肉部位、有无蒂、年龄、性别及息肉数量等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LG1和DLG5蛋白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784,P < 0.01)。结论DLG1、DLG5的低表达在调节大肠息肉发生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大肠息肉、胃息肉以及胃息肉合并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1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行内镜检查发现的1 001例大肠息肉与1 219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胃息肉合并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大肠息肉和胃息肉的检出率、息肉的部位、数目、大小及病理类型等。  结果  大肠息肉检出率(14.35%)高于胃息肉(8.15%, χ2=200.568,P < 0.001);2种息肉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均P < 0.001)。胃息肉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 < 0.001),而大肠息肉男性高于女性(P < 0.001)。单发大肠息肉(91.71%)较单发胃息肉(73.17%)多见(χ2=232.500,P < 0.001);≥1.0 cm的大肠息肉(18.58%)较胃息肉(5.50%)多见(χ2=93.200,P < 0.001)。在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胃息肉癌变率较大肠息肉低(P < 0.001)。胃息肉患者大肠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33.43% vs. 14.35%, P < 0.001),以多部位、多发以及较少癌变为特征。  结论  胃息肉与大肠息肉,以及胃息肉合并大肠息肉与普通人群具有不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胃腺瘤性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探讨其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胃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并分析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胃腺瘤性息肉患者125例,女性占51.20%,平均年龄为(66.7±12.3)岁,≥65岁的患者占64.80%,<45岁者仅占5.60%。腺瘤性息肉多分布在胃体和胃窦,分别占40.80%和32.80%,以单发(90.40%)、无蒂(76.81%)为主。65.94%的腺瘤性息肉直径≤1.0 cm。23.20%(29/125)的患者合并增生性息肉和/或胃底腺息肉,其中,合并多发息肉者占58.62%(17/29),1.60%(2/125)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病理类型的息肉,1.60%(2/125)的患者伴发G1期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13.60%(17/125)的腺瘤性息肉患者伴发胃癌,以进展期(70.59%)、未分化型(66.67%)癌为主。伴发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为18.40%(23/125)。52.80%的背景胃黏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自身免疫性胃炎占11.20%。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21.60%。胃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为20.80%(26/125),癌变以分化型为主,但有的癌变为印戒细胞癌。直径>1.0 cm(OR=5.092,95%CI: 1.447~17.923,P=0.011)、表面形态不平伴有糜烂(OR=13.749,95%CI: 1.072~176.339,P=0.044)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腺瘤性息肉伴发胃癌的比例高、癌变率高,直径和表面形态是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镜检查时应重视内镜下息肉病理类型的鉴别,并重视全胃黏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早期阶段进展期腺瘤、单纯腺瘤和增生性息肉患者体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基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来自2014—2015年长海医院门诊的肠镜受检者。共纳入进展期腺瘤患者88例、单纯腺瘤患者32例与增生性息肉患者30例(二者均为良性病变)以及130位无结直肠疾病的肠镜受检者(对照组)。收集肠镜检查前研究对象的粪便样本,对细菌16S rDNA中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粪便样本的细菌组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学分析和细菌相对丰富度比较分析。结果  进展期腺瘤、良性病变患者和对照组肠道菌群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05),而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在进展期腺瘤患者粪便中发现牙周病相关细菌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显著上升(P值均小于0.001);益生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P=0.018)、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P=0.001)和Streptococcus dentisani (P=0.028)丰富度显著降低。在良性病变组中观察到益生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P=0.044)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P=0.001)的上升,丁酸梭菌下降(P=0.007)。结论  进展期腺瘤、单纯腺瘤和增生性息肉患者的肠道菌群整体构成发生显著变化。进展期腺瘤患者体内牙周病致病菌丰富度上升、益生菌丰富度下降;良性病变患者某些益生菌丰富度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可能在结直肠癌早期阶段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183例胃底息肉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洁  潘存伟  郭芳  苏彦 《海南医学》2012,23(10):25-27
目的分析内镜下胃底息肉形态学特征、病理类型分布,以探讨其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桂林医学院2009-2010年胃镜下确诊胃底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内镜下资料、病理资料、幽门螺杆菌相关检查资料,以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胃底息肉发生率占胃息肉发生率的42.4%,55.7%的胃底息肉患者年龄在50~70岁之间,胃底息肉以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为主(83.4%),胃底腺息肉占10.2%,而腺瘤性息肉1例,息肉直径小于0.5cm者158例(86.3%),73.2%为山田I型。107例胃底息肉患者中H.pylori的感染率为21.5%,与胃底息肉病理类型无关,64.5%的患者合并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结论胃底息肉的好发年龄为50~70岁,在形态上以山田Ⅰ型多见,直径多小于0.5cm,增生性息肉是最多见病理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低,胃底息肉癌变率低,建议采取不同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血脂水平对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影响,阐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结直肠息肉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检测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组,n=239)与同期结肠镜检查正常或为慢性非特异性肠炎患者(对照组,n=245)的血脂水平。分析性别、年龄和血脂水平对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影响,检测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1,OR=6.26,95%CI:3.79~10.33)、高水平甘油三酯(TG)(P=0.043,OR=1.63,95%CI:1.02~2.63)、男性(P=0.001,OR=2.05,95%CI:1.35~3.11)及年龄大于66岁的高龄患者(P=0.005,OR=1.90,95%CI:1.21~2.98)结直肠息肉发病率明显升高,2组研究对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息肉患者LDL-C水平(t=-4.497,P<0.01)、TG水平(t=-2.116,P=0.036)、TC水平(t=-3.843,P<0.001)及高脂血症(HLP)比例(χ2=9.458,P=0.002)明显高于右半结肠息肉患者,而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患者LDL-C水平高于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t=2.049,P=0.042),而2组患者性别、年龄、HDL-C水平、TG水平、TC水平及HLP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高龄、高水平LDL-C及高水平TG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水平升高与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入径组)45例;对照组(非入径组)22例。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平均住院医疗费用下降明显,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大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能改善医疗质量,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数据库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检出的10 137例胃息肉患者的内镜报告及临床资料.结果 10年间胃息肉的病理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增生性息肉所占比例由66.39%下降到43.05%(P<0.001),而胃底腺息肉由25.04%上升到48.47% (P <0.001);H.pylori感染率由57.78%下降到37.42%(P<0.05);异型增生发生率由3.79%下降到0.90% (P <0.00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发生率由1.81%下降到0.56% (P <0.01).增生性胃息肉所占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由≤30岁组的73.62%下降到>70岁组的48.69% (P <0.001);腺瘤性息肉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由31 ~ 40岁组的0.34%上升到>70岁组的6.28%(P<0.001);异型增生和HIN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分别是不超过60岁人群的3.89倍和4.75倍(P<0.001).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在胃底腺组(6.86%)明显高于非胃底腺组(3.54%)(P<0.001);胃底腺息肉组中H.pylori感染率(28.48%)明显低于非胃底腺息肉组(45.30%) (P <0.001);异型增生发生率在腺瘤性、增生性和胃底腺息肉中分别为60.47%、0.53%和0.20%;HIN发生率在腺瘤性、增生性和胃底腺息肉中分别为47.67%、0.07%和0.03%.胃息肉的数量及位置分布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年龄组、不同病理类型间均存在差异.结论 重庆地区10年间增生性胃息肉明显下降,几乎无恶变风险的胃底腺息肉已成为主要的病理类型;临床中是否有必要对所有胃息肉进行切除治疗,应结合息肉病理类型、临床特征及患者意愿后做出差异性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类型等特点.方法 对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检出并切除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在318例大肠息肉患者中,男171例,女147例;好发年龄以30~69岁为主,占73.58%;临床表现以便血(54.18%)、腹痛(32.38%)及腹泻(8.62%)为主,并且男性患者以便血为首诊者较女性明显增高(P<0.05),而女性以腹痛为首诊者较男性明显增高(P<0.05).增生性息肉中男性就诊时间明显较女性短(P<0.05),且临床表现多为便血.息肉部位分布直肠最多,占33.55%,乙状结肠28.28%,降结肠21.72%,横结肠6.57%,升结肠7.25%,盲肠2.63%;炎性、增生性、腺瘤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2.83%、29.24%、53.77%、14.16%;幼年性息肉、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体积较其他类型息肉明显增大.结论 30 ~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以便血、腹痛及腹泻为主;男性患者以便血为首诊者较女性明显增高,而女性以腹痛为首诊者较男性明显增高,增生性息肉中男性就诊时间明显较女性短,且临床表现多为便血;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常见;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切除,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