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护理.方法对30例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结果 27例患者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均成功,栓塞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经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3例患者病情恶化.结论加强术前指导及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动脉导管药盒系统(PCS)对晚期恶性肿瘤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经P(CS化疗灌注和化疗栓塞治疗36例晚期恶性肿瘤。其中原发性肿瘤20例,肝转移瘤13例。直肠癌盆腔转移2例,胰腺癌l例。经股动脉植入PCS 33例,左锁骨下动脉植入PCS的3例。术后经药盒灌注化疗和成化疗栓塞2—6个疗程。每疗程为3—6周。结果:36例患者手术植入全部获得成功。3例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未出现气、血胸。并发症有导管移位滑脱l例。未出现导管堵塞、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患者接受,既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又能按照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对肿瘤进行化疗。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一种良好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应用导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简称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100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发热、肝区疼痛、穿刺部位出血、造血系统毒副反应等。护理要点为:①重视术前心理护理;②熟练掌握介入术中的操作技术;③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观察和术后护理。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及防治并发症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鼻咽癌肝转移介入栓塞化疗护理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患者均为鼻咽放疗后病理检查为肝转移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结果:8例病人术后3天内出现高热,1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经过精心的护理均得以控制。结论:对鼻咽癌肝转移实施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病人,应用规范的护理技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加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化疗毒性反应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介入超选择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术后配合手术或放射治疗。结果:化疗反应及并发症,最常见的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本组8例均出现。其次为肝功能异常,梗阻性肾病,栓塞综合征等,对症治疗后都能恢复,无1例发生化疗相关死亡。结论:①严格术前介入治疗的适应证。②动脉插管应在DSA下进行,定位准确。尽量超选择性插管,使药物仅进入靶动脉,在血管有变异时灵活处理,避免损伤非肿瘤血管。③注意对介入治疗的并发症防治,尤其是栓塞综合征。介入化疗栓塞可以有效降低分期,增加了Ⅱ期手术的机会;超选择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对晚期宫颈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戴亚红 《吉林医学》2012,33(7):1485-1486
目的:通过对肝癌晚期患者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护理经验的总结,探究如何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导管介入化疗加栓塞,分析肝栓塞化疗术后护理,总结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对我院16例肝癌肝动脉栓塞术患者进行了并发症统计,观察护理及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术后的精心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经皮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治疗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对肝癌进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处理办法。方法:经皮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化疗灌注或化疗栓塞治疗56例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42例、肝转移癌14例,术后经药盒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术3~5个疗程、每4~6周为一个疗程。结果:56例患者手术植入都获成功,32例症状明显缓解,22例好转,2例改善不明显,肿瘤治疗有效率(CR+PR)为44.6%;留置导管移位2例,皮肤坏死1例,化疗药物外渗1例,未发生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皮股动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能长期留置,不影响日常生活,易为患者接受,并可按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对肿瘤进行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护理。方法对20例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结果20例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均成功,栓塞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经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加强术前指导及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颈癌灌注化疗及栓塞术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52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将导管超选择性置入子宫肿瘤供血动脉后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 全组患者症状消失45例,明显好转6例,效果不明显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宫颈癌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治疗的首选方法,高质量的护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与对策。方法对69例子宫动脉栓塞患者采用5F导管作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明确所要栓塞的靶血管,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栓塞材料栓塞靶血管。结果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达100%,术中、术后共有9例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0%;其中子宫动脉破裂2例,子宫动脉痉挛5例,神经损害1例,膀胱小梗死灶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掌握适应证,规范治疗,提高操作水平,可以减少和避免重大的介入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规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从而试行提出介入治疗的规范。方法:对112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行442次介入治疗。强调依病理分型、体表面积及体重综和考虑药物的选择及用量。对末切除原发灶的胃癌.胰腺癌患者同时行原发灶灌注化疗,对富血供肿瘤行化疗栓塞,乏血供肿瘤亦尽可能行化疗检塞。结果:全组112例共行442次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灌注化疗187次,加碘油栓塞213次,加碘油及明胶海绵栓塞42次,使用微导管108例次。规范组平均有效率49.3%,0.5,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71.7%,32.9%,7.1%,2.4‰对照组平均有效率40.1%,0.5,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2.9%,21.6%,5.0%,0%,经统计学分析,规范组在平均有效率,1,2年生存率方面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依病理分型选择化疗药物,富血供和超选择微导管技术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规范性操作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肝脾联合切除或加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1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腹水、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等症状在出院时消退。结论: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亢行肝脾联合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24例,随机分成奥曲肽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毎组各12例。奥曲肽治疗组先予奥曲肽0.1 mg静脉推注,然后以25μg/h持续静脉滴注48~72 h;传统治疗组先予垂体后叶素20 U静脉推注,然后以15 U/h微泵维持48~72 h,并根据血压调节滴速;通过胃管观察各组的止血效果。结果:奥曲肽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1.67%,传统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为50.00%,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方面,奥曲肽治疗组发生率为16.67%,传统治疗组发生率为41.67%。结论:奥曲肽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物之一,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及总结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所采取治疗措施及结果。结果本组治愈97例,死亡5例。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肝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是即刻有效的、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肝动脉药物灌注加化疗栓塞治疗胆囊癌肝转移患者临床价值。方法30例胆囊癌肝转移患者均采用肝动脉药物灌注加化疗栓塞,共介入治疗110周期,化疗药物为吉西他滨+顺铂,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所有患者每次介入治疗前均行增强CT测量肿瘤大小,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随访期限直至患者死亡。结果本组患者完全缓解(CR)3%(1例),部分缓解(PR)50%(15例),病变稳定(SD)20%(6例),病变进展(PD)27%(8例),总有效率(CR+PR)53%(16例)。1年生存率60%,2年生存率20%。介入治疗始中位生存期13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月。结论肝动脉药物灌注加化疗栓塞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胆囊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70例消化道肿瘤的P53蛋白表达.结果显示:67例癌组织中P53阳性率为44.5%;P53阳性表达和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有关,并且随PCNA增殖指数分级而明显升高.这表明P53阳性表达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在癌旁组织及癌前病变中的P53阳性表达提示P53蛋白可能成为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TRAIL对卵巢癌裸鼠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卵巢癌裸鼠肝转移模型。选择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PEG—sTRAIL治疗,将裸鼠分为TRAIL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w后,观察肝转移率和肝转移结节数;Tunnel法分析TRAIL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情况。结果全身系统性给予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TRAIL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转移率低,肝转移结节数目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nel法分析TRAIL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TRAIL可抑制卵巢癌裸鼠肝的转移生长,TRAIL用于卵巢癌肝转移的基因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32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前瞻性评价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探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价法(SGA)、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评价328例初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其营养状况的因素。结果①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4.43%,其中各部位肿瘤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结肠癌75.81%、食管癌63.24%、胃癌62.40%、直肠癌60.27%;②营养状况改变的主要表现为:67.39%患者有不同程度体质量丢失,24.1%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200g/L、31.7%的患者白蛋白水平<35g/L,且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体质量丢失量、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③影响营养状况的因素:肿瘤部位和TNM分期、宿主年龄、食欲和消化道症状等。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部位和肿瘤对宿主造成的代谢改变等因素易致患者营养不良,临床应重视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筛选、评价和早期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9.
对10例伴有肝脏转移的消化道癌进行了组织病理学、Laminin、Fi-bronectin免疫组化和粘液组化研究,发现消化道原发癌灶与肝脏转移癌灶的癌组织均呈团块状、巢状生长,组织学分化程度较高,原发灶Laminin和Fibronectin多呈阳性。分布有极性肝转移灶阳性率降低,且分布极性消失或倒置。癌细胞多不具有粘液分泌功能。肝脏转移灶周边肝细胞呈Laminin强阳性反应。本文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特征与肝转移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治疗内科化疗无效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价值。方法5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均采用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共介入治疗124周期,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所有患者每次介入治疗前均行增强CT测量肿瘤大小,检测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724)。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完全缓解(CR)2例(4%),部分缓解(PR)15例(30%),病变稳定(SD)10例(20%),病变进展(PD)23例(46%),总有效率(CR+PR)34%(17例)。1年生存率82%,2年生存率30%。从诊断肝转移始中位生存期38个月,从介入治疗始中位生存期2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结论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是治疗内科化疗无效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