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研究,验证持续被动运动(CPM)实验仪器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方法:将20个兔膝关节建立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给予CPM干预,B组仅笼内自由活动。CPM干预4周后,处死兔并取其全层关节软骨行HE染色和大体形态学评分。结果:A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M实验仪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稳定性好,适用于兔膝关节进行CPM的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2.
持续被动运动对兔膝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持续被动运动(CPM)对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个兔膝关节建立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术后A组每天进行CPM 8h;B组每天进行CPM 2h,2组均连续进行CPM 4周,然后笼内自由活动至12周。C组仅笼内自由活动。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处死各组半数兔,并取材,行HE、番红O以及Ⅰ、Ⅱ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再进行评分。结果 A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较B、C两组明显。结论 兔膝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后给予CPM干预可显著促进组织的修复,同时可促进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4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22例,对照组给予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常规护理以及CPM机持续被动活动,试验组采取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4周和随访时全膝关节评定系统评分。结果:试验组术后1周膝关节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4周和随访时全膝关节评定系统评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能降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智能化CPM康复仪结合持续被动活动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持续被动活动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智能化CPM康复仪器治疗.比较两组通过不同康复训练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淋巴引流手法结合持续被动活动(CPM)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松动、肌力训练、冰敷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淋巴引流手法及CPM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量患肢膝关节周径评定水肿情况,采用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膝关节周径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1),其中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2组ROM、LKS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均P0.01),其中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淋巴引流手法结合CPM能减轻膝关节肿胀、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CPM功能训练。于手术结束2、6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肿胀程度;于手术结束2周、6周、6个月、12个月后评定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于手术结束12个月后参照Rasmussen功能评分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同时参照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统计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率,并对存在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 结果 手术结束2、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2周、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结束1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27.5±1.8)分和(27.1±2.2)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时间点,2组间的膝关节功能等级比较,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12个月后,2组患者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和WOMAC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采用CPM功能训练结合常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康复训练可快速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的肿胀程度,促进其膝关节活动度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7.
胫骨平台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使其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所以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随着膝关节镜技术的不断成熟,采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1].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减少膝关节的粘连,扩大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肢体肿胀,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2].我科自2007年3月-2010年10月对6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拟为治疗胫骨平台Ⅰ-Ⅳ型骨折获得良好膝关节功能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镜术后持续被动活动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在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施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86例,其中123例于术后12--24h即行CPM机功能锻炼(CPM组)163例自行膝关节锻炼(自主组)。结果:术后,2组患者整体效果均良好.伤口愈合I/甲,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及肿胀消退时间,CPM组明显短于自主组(P〈0.05),患肢关节活动度在2—3周时与自主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但随访3~8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与自主锻炼的患者比较,早期持续CPM被动活动膝关节,可以缩短膝关节术后疼痛及肿胀时间,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髁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双髁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术后开始康复的时机分为早期康复组(30例)和恢复期康复组(36例)。通过测定X线片胫骨平台内翻角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关节活动度检查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末次随访与术后X线片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平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S评分、膝关节屈曲和伸直关节活动度(ROM)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康复开始时间与总治疗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膝关节屈曲ROM和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康复介入时机与双髁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相关性显著,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对关节退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软骨损伤与关节退变之间的关系,以及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共30个膝关节随机分为3组,采用在关节软骨上钻孔的方法建立软骨损伤模型,术后按照不同的处理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持续被动运动(CPM)组,各组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术后12周处死实验兔并进行关节软骨大体评分、HE染色评分和MMP-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组软骨表现正常.B组软骨在肉眼观察、病理学表现和MMP-3阳性细胞分数改变上均显示有明显退变.C组的各项指标均与A组接近而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为造成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可以进展成为骨关节炎(OA).软骨缺损后早期给予CPM治疗8h/d,连续4周,在12周后可有效减缓O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早期应用骨创伤治疗仪联合CPM机对手术部位疼痛的缓解,肿胀的消除以及膝关节活动角度改善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中下段骨折行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实施骨创伤治疗仪联合CPM机训练;对照组仅行CPM机训练。观察两组在治疗1周内手术部位疼痛、肿胀情况以及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周内锻炼时疼痛及肿胀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早期应用骨创伤治疗仪联合CPM机训练能明显减轻局部疼痛、肿胀,有利于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医沙疗对兔膝关节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超微结构的影响,为维医沙疗治疗OA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新西兰兔28只,成功建立膝关节OA动物模型,其中2只作为原始模型标本,以便对照,其余26只随机分成自由活动组、自由活动加沙疗组(沙疗组),每组13只,并将自由活动组健侧膝关节作为对照组。自由活动组解除石膏固定后,让其自由活动。沙疗组解除石膏固定后让其自由活动,同时进行沙疗。每天1次,持续20 d。并在解除固定后的第10、20天分别处死3只,取膝关节软骨做透射电镜检查,观察第10、20天膝关节软骨组织在电子显微镜下的改变。 结果石膏固定兔右后肢造成膝关节OA,而超微结构改变为软骨细胞肿胀明显,部分软骨陷窝中仅见细胞碎片,伴软骨细胞增生,部分软骨细胞基质变淡,异染色质边集,呈月牙形,细胞器明显减少,呈现细胞凋亡征象。去除石膏固定,自由活动组超微结构改变呈细胞增生逐渐活跃,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但少数软骨细胞肿胀坏死,细胞固缩,胞浆崩解;沙疗组患侧膝关节活动改善,超微结构改变呈细胞增生进一步活跃,细胞内见大量粗面内质网,细胞表面突起较多,基质纤维排列较致密,灶性稀疏。对照组软骨细胞形态保持正常。 结论维医沙疗能够改善模型兔膝关节OA软骨细胞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3.
康复训练量化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睿云  高辉  艾芳  刘胜  何春耒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60-2162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量化法运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病人制定康复训练量化表并据此指导病人进行量化训练,对照组则按照常规训练法进行训练.所有患者均定期接受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测量.结果 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现代研究证实细胞的过度凋亡加速软骨组织的退变,而手法的力学刺激对关节软骨影响的分子层面研究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揉髌手法对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Bcl-2、Bax、Fas表达的作用。方法:50只新西兰兔随机等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手法组和针剂组,后3组建立右下肢骨内高压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1周后,手法组使用揉髌手法隔天治疗1次,每次10min,共治疗5周共17次;针剂组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液0.6mL,每周1次,共5次。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周末取兔右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模型组软骨组织退变明显,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胫骨平台软骨组织中Bcl-2、Bax、Fas表达率明显升高(P〈0.01),而手法组和针剂组软骨组织退变轻微,软骨细胞凋亡率及Bax、Fas表达率较模型组降低(P〈0.01),但胫骨平台软骨组织中Bcl-2表达升高(P〈0.01)。说明揉髌手法与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一样可以明显降低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率,其作用机制与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Fa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现代研究证实细胞的过度凋亡加速软骨组织的退变,而手法的力学刺激对关节软骨影响的分子层面研究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揉髌手法对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Bcl-2、Bax、Fas 表达的作用.方法:50 只新西兰兔随机等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手法组和针剂组,后3 组建立右下肢骨内高压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1 周后,手法组使用揉髌手法隔天治疗1 次,每次10 min,共治疗5 周共17 次;针剂组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液0.6 mL,每周1 次,共5 次.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 周末取兔右膝关节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模型组软骨组织退变明显,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 < 0.01),胫骨平台软骨组织中Bcl-2、Bax、Fas 表达率明显升高(P < 0.01),而手法组和针剂组软骨组织退变轻微,软骨细胞凋亡率及Bax、Fas 表达率较模型组降低(P < 0.01),但胫骨平台软骨组织中Bcl-2 表达升高(P < 0.01).说明揉髌手法与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一样可以明显降低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率,其作用机制与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Fas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康复指导训练配合持续性被动运动(CPM)锻炼护理对膝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以期改善患者预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60例膝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CPM CPM锻炼护理,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及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结果 干预1个月,两组HSS评分、KSS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HSS、K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两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部骨折术后应用康复指导训练配合CPM锻炼的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其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促进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干预组32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对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在患肢疼痛、肿胀、关节活动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术后早期有计划地进行康复干预有助于肢体功能早日恢复,减少肢体残疾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促进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干预组32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对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在患肢疼痛、肿胀、关节活动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术后早期有计划地进行康复干预有助于肢体功能早日恢复,减少肢体残疾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可伴有半月板及关节韧带损伤.常有关节内的粘连及关节囊的挛缩,造成膝关节活动度严重障碍以及稳定性,疼痛等障碍和不适.因此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关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方法较多,其中微骨折技术已得到普遍应用。 目的:观察不同方向(冠状位与矢状位)关节软骨缺损时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及组织修复形态学变化情况。 方法:建立兔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全厚2 mm关节软骨缺损模型,根据切口方向分为冠状位组与矢状位组。分别在造模5,10,20周时行大体观察,取标本做石蜡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胶原蛋白染色,并应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学检查观察关节软骨缺损处的组织修复情况。造模后定期检查2组兔的关节活动度。 结果与结论:2组缺损处均可见越过股骨髁的一条白线,缺损修复的关节面与原位软骨平齐,并达到了骨性愈合,手术处理的膝关节对功能无影响。光学显微镜下2组均可见软骨下骨的部分重建,主要由纤维软骨修复,骨重建的水平低于邻近的原位软骨的潮线。免疫组织学检查可见2组标本的缺损处均呈现Ⅰ型胶原染色逐步减弱,Ⅱ型胶原染色逐步增强。提示不同方向(冠状位与矢状位)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修复及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