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现状调查及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的定量评价,对其应急能力进行缺陷诊断,识别出其应急管理工作中较为满意和需要改进之处,并提出规划和整改政策建议。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件资料查阅、听取汇报等方法,了解某市各区县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现况及综合评价结果。结果目前某市各区县疾控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水平不高,职称构成偏低,应急储备库联系网络和应急的财政储备有待提高;各区县疾控中心的应急能力还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区县级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现状的诊断,探讨制约疾控系统应急能力的"木桶短板",为建设和提高区县疾控机构的应急能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依据已构建的应急能力评价条目,按五等级评分法对各机构应急能力维度现场考核,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评价应急能力。结果机构应急能力整体水平偏低,平均57.35分,仅有4家机构评价为"良好",分数集中在(62.94~66.40)分之间,但仍趋向于"中等"等级,应急储备(25.62分)、报告(56.05分)、协调(40.30分)和实验室检验能力(53.97分)成为制约疾控应急能力的瓶颈因素。结论区县级疾控机构总体应急能力水平不足,各机构、各应急维度之间能力建设不均衡,亟需优先提高关键能力短板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现状,为加强广西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广西全区114家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评价。结果 广西各级疾控机构应急能力总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4.486,P=0.014),市级疾控机构在组织建设、监测预警方面得分均高于县级和城区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5.016,P=0.011;F=8.160,P=0.001);广西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与中部地区各级疾控应急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市级F=1.295,P=0.349;县级F=1.582,P=0.187)。结论 广西疾控机构应急能力水平较低,市级、县级与城区疾控能力建设存在差距,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广西疾控应急水平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疾控应急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应急人员演练能力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应急人员演练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黑龙江省(地市、区县)不同级别疾控机构1 033名应急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疾控应急人员应急演练自评总体能力偏低,仅有22.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身能力较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OR=1.314)、工龄(OR=1.299)、现场处置经验(OR=1.792)、培训效果(OR=1.539)及预案编制能力(OR=1.601)是应急人员演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疾控机构应急人员自评应急演练能力较低,通过增加现场处置经验、开展预案编制以及相关培训工作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应急人员演练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急处置能力和实战水平,为完善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体系提供决策建议。方法应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一次演练的前期准备、中期调查、终期评估,掌握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工作现状。结果县级疾控机构准备较充分,应急响应较迅速,现场处置较规范,具有较强的应急处置能力,但也暴露出应急制度落实、队员知识结构、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论要解决目前县级疾控机构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应急工作程序,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完善卫生应急储备机制,配齐配足应急物资,强化队员之间协同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组织和指导下,2004年以来,天津市区县疾控机构应急工作网络从初步建立到完善,已形成覆盖全市的应急管理和技术处置网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市18个区县疾控机构已有54名在册的应急管理人员,180名在册的应急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应急装备正在逐步配置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常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方法]综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构建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指标框架,采用专家评分法对三级指标进行筛选并设置权重。[结果]经过筛选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7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和44项三级指标。应用该指标体系对厦门市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现状进行评价的结果较为客观。[结论]该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厦门市疾控机构的应急能力现状和指明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方向,可以利用该指标体系进行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常规量化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承德市疾控机构鼠疫应急体系及应急能力现状,为提升承德市疾控机构鼠疫突发疫情处置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讨论、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构建承德市疾控机构鼠疫疫情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设计调查表对承德市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及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疾控机构12所,应急队员269人。各疾控机构鼠疫应急能力得分在30~50分之间。鼠疫应急队员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占69.1%;预防医学专业毕业从业人员占19.7%;职称以初、中级为主,分别占42.0%和37.5%;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占79.2%。结论承德市疾控机构鼠疫疫情应急处置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仍存在鼠疫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不健全、应急物资管理及更新制度不完善、现场处置能力尚需提高、实验室检验能力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泸州市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的现状,为提高泸州市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泸州市共8家市、县(区)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全市常住人口万人疾控人员占有率为0.74,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5.94%;8家机构均成立了专业应急队伍,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开展了相应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仅有市疾控中心成立了独立的应急办,全市无专项应急经费配备,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相对不足;部分县(区)实验室对16种常见致病源的检测能力明显不足。结论泸州市疾控机构近年来卫生应急的能力和水平均在得到不断的提升,但存在的问题还较多,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卫生应急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厦门市疾控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厦门市疾控机构基本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现场调查处理能力、实验室检测能力、应急保障能力、教育培训能力、风险沟通能力等7个方面。结果市级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较强,区级疾控机构应急能力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相对较弱,风险沟通能力、区级疾控机构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仍有待提高。结论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初步形成,需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区级应急体系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能力现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全市16家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总体情况、应急队伍、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物资、应急检测方面的状况。结果 16家疾控机构均建立应急处置队伍,部分应急处置队伍人员配置不足,文化程度、专业职称结构有待优化。75%的机构开展突发中毒事件信息监测和报告工作,但并未形成高效、系统、有序的监测预警机制。各机构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对中毒现场控制指导和实施方面的重点环节工作有待完善。各机构应急预案及方案建设工作开展不足。个体防护装备方面,部分防护装备配备较少,平均配备率为66.0%。现场毒物快速检测设备及实验室检测仪器平均配备率为20.0%、45.8%,应急物资匮乏。应急检测能力水平各异,部分机构尚未掌握基本检测技能。各机构应急演练开展情况欠佳。结论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尚存在诸多不足,在人员队伍建设、物资储备、检测能力等方面需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新运行核电站所在地卫生应急机构的核辐射事件卫生应急能力,为放射卫生机构核辐射事件卫生应急能力提升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国家疾控中心统一制订的调查表对该新运行核电站所在地省、市、县、乡四级放射卫生机构开展核辐射卫生应急能力调查,分析应急职责、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结果 调查相关机构15个,承担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职责的机构有9个,其中6个机构设有独立应急部门或承担卫生应急职责的部门;5个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程序;有专项工作经费仅3个;有相应应急装备的有6家,占2/3;8个机构有应急药品储备;应急人员参加应急培训和演练的分别有14个和13个;省市级机构设备配备有表面污染仪、个人剂量计和个人防护服等基本装备;13家医疗机构均有伤员转运和救治能力,但具备去污洗消和生物剂量估算的仅有3个和1个;每年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的仅有省级和市级2个机构。结论 该核电站所在地省级核辐射事件卫生应急能力较完善,但市、县和乡级应急能力显著不足,在应急组织、应急装备、应急能力各方面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湖北省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能力现状、变化及存在问题。 方法 对湖北省二级及以上所有医疗机构2014—2016年传染病应对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和一般性的统计分析。 结果 各医疗机构对发热、腹泻、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监测和报告的比例较高,但对急诊入院人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不明原因死亡等监测和及时报告的医疗机构比例则较低,且能与当地其他卫生部门共享异常病例信息的比例也较低。实验室检测能力、医疗设施设备配备、应急状态下能力拓展、应急资金财政投入等均存在地区差异。 结论 湖北省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能力有较大提升,但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应急资金投入、部门信息共享、实验室检测与培训、实施配套储备措施、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应对能力等仍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14.
军队医院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制约医院应急保障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归纳了提高医院应急保障能力的基本途径,提出了加强应急机动、战伤救治和野战适应三种能力建设的建议,总结了加强医院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本院交通伤院前急救培训对提高施救人员应急救援能力的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1—3月对30名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交通伤院前急救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救援人员采取急救措施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时效性。结果培训前后院前急救人员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等考核成力提高明显,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培训是提高救援人员快速反应能力、提升急救技术的有效途径,也是军队医务人员提高应对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预防核事故,提升全国各省核事故应急能力,指导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
  方法  通过对核事故发展阶段的分析、对我国核事故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研究,遵循《国家核应急预案》的要求,基于组织、预警、保障、反应、救援、恢复、评估7个维度的分析结果,综合运用德尔菲法、临界值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省级核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某省的核事故应急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  该模型具有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某省核事故应急能力获得79.33分,处于“合格”等级。“核事故预警系统的运行状态”较薄弱,为74.38分,处于“临界”等级。
  结论  该省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核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体系、应急预警系统、环境监测、核医学科研、公众沟通等方面的工作。该模型在核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该省核事故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7.
姜荣明 《职业与健康》2013,(22):3032-3033,3036
通过对昆山市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调查,发现其在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能力方面表现为“硬件”强、“软件”弱的特点,即应急物资配备、专项经费支持、组织机构设置、信息系统建设等“硬件”部分均配备到位,但重视程度、人员素质、风险意识、演练培训、技术能力等“软件”方面还比较欠缺。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建议通过提高应急重视程度、培育精干应急队伍和强化应急培训演练等措施提高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适用于新疆县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评估体系。
  方法  在文献回顾、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分析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拟建立评估体系框架,邀请15位专家使用Delphi法为各级指标制定两轮重要性评审,并提出修正建议,按照专家的权威系数对各指标得分进行校正。
  结果  第一轮和第二轮的专家咨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636、0.515,专家的权威程度平均为0.783。本研究的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含9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评估体系Cronbach's α系数为0.922,表明评估体系调查表信度良好。得到的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的一级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应急制度0.121 7、应急机构0.120 1、疾病预警与监测0.118 9、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0.125 5、后勤保障0.106 5、应急培训与演练0.114 3、公众宣传教育0.083 5、危机沟通与心理支持0.105 7、评估与改进0.104 0。运用该体系评估昌吉州14所医疗机构应急能力,按弱、中、强分级,分别占21.43%、50.00%和28.57%。
  结论  昌吉州领域内医疗机构的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本研究构建的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内容广泛,涉及突发事件的各个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核与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现场处置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通过总结和评估国内几次核与辐射卫生应急演练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技术报告书,对现场处置技术要点和流程进行研究。结果 目前我国缺乏在核与辐射卫生应急现场处置方面的相关技术标准,分析给出了核与辐射卫生应急现场处置技术流程,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方面。结论 通过对核与辐射事故现场卫生应急处置技术的讨论,规范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队伍工作能力。建议我国修制定核与辐射应急处置相关技术标准,以规范和提高我国核与辐射卫生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20.
段云  刘敏  赵欣  高晓凤 《现代预防医学》2022,(11):2059-2064
目的 了解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专业人员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抽取该省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319名专业人员,对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况进行问卷调查; 在对其应对能力现况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采用秩和检验和秩相关分析影响专业人员应急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 319名CDC专业人员8个方面的应急能力平均得分在2.55~3.08分之间,有7个方面的平均得分低于3分(满分为5分)。不同级别CDC专业人员的8个方面应急能力(包括分析评价能力、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技能、交流沟通技能、文化知识技能、社区实践技能、公共卫生基础科学技能、财政预算和管理技能、领导和系统思考技能)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依次为:H=12.159,P=0.002; H=22.784,P<0.001; H=26.253,P<0.001; H=24.694,P<0.001; H=34.816,P<0.001; H=23.661,P<0.001; H=12.144,P=0.002; H=21.509,P<0.001)。省级CDC专业人员8个方面应急能力得分均高于区县级CDC专业人员,且有6个方面的应急能力得分高于巿级CDC专业人员,巿级CDC专业人员有2个方面的应急能力得分高于区县级CDC。专业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及近一年参加应急处置培训的级别与其8个方面的应急能力得分呈正相关。 结论 该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一般,市级、区县级CDC专业人员的应急能力相对较差; 今后应加强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培训,尤其是高级别的应急处置培训,提升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