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 CA )是一种先天性隐匿性血管畸形,分为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以脑内海绵状血管病多见.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手术切除病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内血管先天性畸形,占脑血管畸形的5%~16%。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分为脑内型与脑外型两部分,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又称为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于中颅窝底、鞍旁等部位。由于CA易反复出血,导致病灶进行性增大,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随着MRI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C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张建  李晶 《新疆医学》2012,42(12):59-61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血管畸形,它由许多壁很薄的血窦状腔隙组成,其间隔是纤维组织而不是正常的脑组织。随着MRI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其诊断率明显提高。对于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海绵状血管瘤,MR常规序列扫描较易明确诊断;但对于不典型及隐匿性病灶,常规扫描易误诊或漏诊。近年来,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的出现,对不典型及隐匿性病灶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得诊断符合率大大提高。本研究通过分析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SWI序列的影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OLD-f MRI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对显微切除运动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中神经功能保护的价值。方法将41例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分为导航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导航组予BOLD-f MRI结合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海绵状血管畸形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KPS评分改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导航组与对照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导航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导航组术后3个月KP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 BOLDf MRI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在显微切除运动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中具有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反映组织间磁敏感差异对比的成像技术,SWI对显示静脉结构、血液代谢产物、铁沉积等方面十分敏感,本文通过SWI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序列的比较,来评价其在颅内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或手术病理诊断为脑血管畸形的患者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14岁~64岁,平均39岁。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9例,静脉性血管瘤7例,动静脉  相似文献   

6.
脑静脉血管瘤是脑血管畸形中的一种类型,在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诞生之前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随着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广泛临床应用,在检查时偶尔会被发现。静脉期CT血管造影(CTV)是一种新的无创性脑静脉血管成像技术,随着扫描方式、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血氧水平依赖成像(VEN—BOLD)技术对海绵状血管瘤(CCA)和静脉血管畸形(CVM)之类低流速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Achieva 1.5T磁共振扫描仪分析我院收治的39例患者64个低流速血管畸形病灶(37例CCA及5例CVM,其中3例为合并症)的常规MRI序列及VEN—BOLD成像特点,比较常规MRI序列和VEN—BOLD对低流速脑血管畸形的检出率。结果低流速血管畸形在VEN—BOLD序列上的表现较具特征。CCA可呈典型的“铁环征”、“黑线结征”以及“黑点征”,CVM则呈“根须样”和“辐轮状”征象;VENBOLD比常规MRI序列可检出更多的低流速血管畸形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ENBOLD对于CCA、CVM等低流速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显著优势,VEN—BOLD序列可作为低流速脑血管畸形的重要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杨维  李玛健 《北京医学》2011,33(10):843-844
子宫动静脉瘘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子宫及宫旁动静脉血管畸形性疾病。曾命名为静脉曲张性动脉瘤fcirsoid aneurysm)、动静脉连通的动脉瘤(arteriovenous aneurysml、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l、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病理的联系。方法:对435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205例血管瘤,T2WI:170例表现为较高信号,其病理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多,肥大,血管腔不明显;35例呈高信号,其病理表现为内皮细胞少,扁平,血管腔扩张,血管腔面积占镜下视野面积比例大,间质成分多。显示条状低信号分隔形成网格状改变的180例中,其病理学表现为纤维组织形成条状分隔瘤组织。230例血管畸形,T1WI、T2WI表现为均匀等信号15例,其病理镜下表现为细小薄壁血管组成。215例血管畸形T1WI、T2WI信号不均匀,其病理基础为血管粗大、变形,间质成分种类多,可见钙化,75例有出血,10例有血栓形成。结论:MRI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病理变化,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的信号及形态改变与组织病理学呈现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异常。按病理改变可分为脑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和混合型等五种。其中以AVM最为常见,占90%以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偏头痛,或有癫痫发作,或发生脑出血等症状。脑血管畸形可以通过血管造影(DSA)或磁共  相似文献   

11.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rain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s,BCM)是颅内少见血管畸形,多位于桥脑部位,位于中脑更为罕见。最近收治了一例位于中脑的BCM,报道如下:病历资料患者,女,52岁。间断性头痛23年,不伴眩晕、恶心、呕吐,无意识及肢体障碍,药物治疗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12.
脊髓血管畸形DSA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XL  Yu B  Wang W  Feng XY  Geng DY  Shen TZ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935-1936
脊髓血管畸形一般分为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髓周动静脉瘘(PMAVF)和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广义上还包括肿瘤增生性血管病变,如血管母细胞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由于脊髓血管畸形复杂的解剖,漏诊、误诊的可能比较大。本研究回顾我院全脊髓血管造影资料,分析误诊和漏诊的病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2例脑血管畸形MRI表现,其中动脉瘤3例,动静脉畸形4例,隐匿性动静脉畸形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静脉血管瘤2例。脑血管畸形MRI表现为:动脉瘤呈囊状或梭状无信号影。动静脉畸形为成团的点、条状无信号影。海绵状血管瘤和隐匿性动静脉畸形表现为中心高信号,周边为环状或弧形低信号。静脉血管是单根条状元信号影。本文讨论了MRI诊断及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磁共振诊断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经磁共振诊断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共76例,手术治疗后用病理诊断对照,比较磁共振表现特点。结果:经病理诊断68例(89.5%)患者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8例(10.5%)患者为动静脉畸形;两种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学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诊断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正确率较高,但部分存在动静脉畸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畸形的CT、MRI及MRA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MRI及MRA在脑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血管造影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血管畸形16例,包括动静脉畸形(AVM)12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所有病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A检查,MRA采用3D-TOF法。结果 AVM的CT平扫主要表现为低、等或高混杂密度,部分伴钙化,合并急性出血者呈高密度。MRI扫描T  相似文献   

16.
对 2种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畸形 (AVMs)及海绵状血管瘤 (CMs)的标本、正常脑组织血管标本、血管网状细胞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 4种血管结构基质蛋白 (LM、FN、Ⅳc、αSMA)的表达。结果 :LM和FN在AVMs与CMs中的表达不同 ,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而Ⅳc及αSMA在所有血管中均有表达。结果提示 :AVMs血管发育较为成熟 ,而CMs具有未成熟血管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与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序列对脑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C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吉林市中心医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5例CC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SWI和MRI检查,对比CCM患者SWI和MRI常规序列(T1WI、T2WI)的差异。结果 75例CCM患者SWI阳性率高于MRI-T1WI和MRI-T2WI,存在显著差异(P<0.05);SWI、MRI-T1WI和MRI-T2WI病灶平均直径分别为5.24、4.86、4.98 mm, SWI显示病灶平均直径的精准度高于MRI-T1WI和MRI-T2WI,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WI可反映CCM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提高疾病的诊断效能,更好地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继发性癫痫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10例临床检查包括CT阴性但脑电图异常的癫痫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及SWI检查。结果 10例癫痫患者中4例常规MRI及SWI检查为阴性,6例SWI检查均为阳性,其中4例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清晰地显示了粗大的引流静脉及扩张的髓静脉,呈明显低信号,表现典型"海蛇头"样特征;2例为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中心为等、低、高混杂信号,周围呈典型"铁环"征。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于无因可循的继发性癫痫诊断具有明显优势,比普通MRI序列更敏感地显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及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SWI)在诊断脑血管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对所有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患者行常规序列检查后均行SWI序列检查,将SWI序列与常规磁共振(MR)序列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序列发现脑血管畸形病例36例,SWI序列发现45例,其中常规序列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例24例,病灶76个,异常血管89条;SWI序列发现31例,发现病灶92个,异常血管123条;常规序列发现脑静脉畸形4例,异常血管8条,SWI序列发现5例,异常血管12条;常规序列发现脑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SWI序列发现3例;常规序列发现脑动静脉畸形6例,异常血管26条,SWI序列发现6例,异常血管32条。以上病例如果合并2种以上畸形,分别计算在内,所有病例均为经手术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病例。SWI序列较常规序列发现阳性病例多25.0%,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多29.2%,病灶多21.1%,异常血管多27.6%;脑静脉畸形病例多1例,异常的小血管多4条;脑毛细血管扩张症病例多1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例两者持平,异常的小血管多6条。结论 SWI序列较常规序列可发现更多脑血管畸形病例,更小血管畸形病灶,更多细小的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可将SWI列为常规MR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20.
脑静脉性血管畸形(cerebral venous malformation,CVM),又称脑静脉发育异常或脑静脉血管瘤,是一种完全由脑内异常静脉组成的脑血管畸形,在临床相当少见.以往CVM诊断主要依靠DSA,有关MRI诊断CVM国内报道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