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可轩  唐会林 《当代医学》2009,15(24):68-6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0年6月~2008年9月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5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救治及进行综合治疗并监测血气结果。结果53例呼吸衰竭患者,经过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后,脱机成功并痊愈出院45例(849%),平均上机时间48h,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通气是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肖婉侠  李康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4):2694-269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及纳洛酮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救治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7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尽早气管插管及纳洛酮治疗,观察救治成功率,阿托品用量及达阿托品化时间.结果:治疗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阿托品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应尽早机械通气及纳洛酮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及纳洛酮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救治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1 999年1月至2 0 0 3年1 2月间7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尽早气管插管及纳洛酮治疗,观察救治成功率,阿托品用量及达阿托品化时间。结果:治疗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P <0 .0 5 ) ,阿托品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应尽早机械通气及纳洛酮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有机磷农药中毒住院患者38例为观察组(早期插管组),另外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有机磷农药中毒入住我院患者37例对照组(常规插管组)。观察组患者在入院之初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患者在出现呼吸衰竭时再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比较两组治愈率、死亡率、PaO2、PaCO2、SaO2、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与吸入性肺炎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管前PaO2、SaO2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PaCO2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后PaO2、SaO2显著高于治疗前,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插管后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O2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吴河海  张再鸿 《医学综述》2013,(23):4376-4378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期间湛江骨科医院内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给予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的联合纳洛酮组和机械通气治疗的机械通气组,观察机械通气情况、应激指标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 联合纳洛酮组与机械通气组相比,呼吸性相关肺炎(VAP)发生率(42.22% vs 20%)、X线征象消失时间[(9.4±1.2) h vs(6.9±0.8) h]、肺部啰音缓解时间[(7.1±0.9) d vs(5.2±0.6) d]、机械通气时间[(5.4±0.6) d vs(3.8±0.5) d]以及血糖水平[(5.96±0.68) mmol/L vs(4.34±0.57) mmol/L]、汉密尔顿焦虑评分[(23.3±2.6) vs(14.5±1.9)]、汉密尔顿抑郁评分[(21.2±2.7) vs(15.4±3.1)]、疼痛数字等级评分[(5.1±0.8) vs(2.6±0.4)]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96.30±10.32)%、血胰岛素水平(10.23±1.32) mU/L,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机械通气组.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能够有效促进病情恢复、缓解应激状态、改善远期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序贯性血液净化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2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对照组30例予以阿托品、解磷定加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32例除上述常规治疗外,进行序贯性血液灌流(HP)3 h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24 h.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神志清醒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51.6±9.12)h比(86.4±49.9)h,P<0.011、神志清醒时间[(29.8±28.1)h比(59.0±44.2)h,P<0.05]和ICU停留时间[(90.5±28.1)h比(127.7±58.3)h,P<0.01]均明显缩短.结论 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刘英  雷贤英  徐陶  唐一超 《四川医学》2010,31(2):205-207
目的探讨在有机磷中毒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全血胆碱酯酶含量和机械通气时间、阿托品用量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47例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在气管插管前、停用机械通气时、拔除气管插管时,分别测定胆碱酯酶(ChE)、血氧分压(PaO2)的变化,同时记录阿托品的用量。结果呼吸衰竭时,ChE、PaO2极低,此时需机械通气治疗,阿托品用量较大;当ChE恢复至正常值的60%左右时,患者肌力部分恢复,可停用机械通气和阿托品治疗,与机械通气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除气管插管时,ChE、PaO2显著升高,与机械通气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停用机械通气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时,ChE、PaO2极低,必须机械通气支持;当ChE恢复至正常值60%左右时,可停用机械通气和阿托品治疗,观察24h,病情未反复,可拔除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床旁血液灌流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住急诊监护室的64名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加血液灌流组)各32例,观察两组患者中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治愈和死亡的例数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技术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缩短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和呼吸机应用时间,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人工气囊辅助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进行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3例进行人工气囊辅助通气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进行机械通气后PaO2、SpO2上升,PaCO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l)。呼吸恢复时间为0.5h~4d,平均住院时间(7±3)d,脱机成功治愈出院31例,抢救成功率88.57%。均为一次脱机。对照组治疗后PaO2,SpO2上升,PaCO2下降。呼吸恢复时间为2h~5d,平均住院时间(11±5)d,治愈出院23例,抢救成功率69.70%,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应尽早行人工呼吸治疗,首选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0.
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常见和严重并发症,也是AOPP致死的主要原因。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呼吸衰竭6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患者均为口服中毒,其中男23例,女41例。  相似文献   

11.
李金来  李振 《中原医刊》2011,(16):50-5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去除人工气道改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COPD并发呼吸衰竭并采用序贯性机械通气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以观测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3±2.2)d和(13.7±6.3)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4±3.2)d和(18.2±4.4)d(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分别为14.71%和38.24%(P〈0.01);住ICU时间分别为(14.3±2.1)d和(22.3±3.6)d(P〈0.01)。治疗组血气分析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使肺部感染控制窗提早出现,有利于提高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COPD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法联合常规撤机方式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撤机条件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方式进行撤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益气法,气阴两虚、阳气虚衰者分别予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50ml静滴,2次/d(bid),7~10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撤机成功病例撤机时间及撤机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48h再次机械通气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均〈O.05);两组撤机成功病例比较,治疗组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而且撤机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气法联合常规撤机能提高动脉氧分压,改善氧合;能缩短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撤机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李波  孙丰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0):296-298
目的探讨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对住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0月,2年来我科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采用早期机械通气方法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治疗组;2004年6月-2006年9月未采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0,2,24h后2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及住院天数和住院病死率。结果①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0,2,24h后PaO2、PaCO2、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改善,住院天数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pH值较对照组亦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住院期间病死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能改善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状态,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予抗感染、解痉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及NIPPV等治疗;治疗组另加用醒脑静治疗。观察治疗后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O2、PaCO2、pH均改善(P<0.05,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患者神志改善时间(76min±4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25min±7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纳洛酮0.8mg加20nd5%葡萄糖注射液经静脉注射,然后加1.2mg纳洛酮加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以0.4~0.8m#h的速度静脉滴注,疗程为5d;对照组加用尼可刹米1.875~3.75g加250-500ml5%葡萄糖注射液经静脉匀速滴注,疗程为7d。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2[(89.21±11.46)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67.13±13.53)mmHg],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9.381,P〈0.01),而治疗组PaCO2[(36.29±14.09)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57.63±13.82)mmHg],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928,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差异高度有统计学意义(χ2=7.94,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安全、高效、疗效稳定、耐受性佳等优势,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优先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86例达到有创通气治疗指征的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3例)通过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43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较两种治疗手段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达到撤机条件所需的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增高(93.0%vs74.4%,P〈0.05),操作用时少[(3.06±0.87)min vs(4.22±0.91)min,P〈0.01];患者耐受率高(76.7%vs51.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2.6%vs 58.1%,P〈0.05);血气分析(SaO2、PaCO2)首次达标所需时间[(25.38±10.15)h vs(32.12±11.62)h,P〈0.01]及达撤机条件所需时间[(3.22±1.46)d vs(4.37±1.61)d,P〈0.01]均较短。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重症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对治疗有更好的耐受性,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4例,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在出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窗时间分别为(6.5±2.0)d和(7.5±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出窗时和脱机时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VAP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式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尽快痊愈出院,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杨红卫 《中外医疗》2016,(15):87-8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实验组的pH值、PaO2及PaCO2分别为(10.11±0.16)、(7.43±0.06)mmHg、(6.21±0.13)mmHg;对照组的分别为(7.36±0.47)、(6.34±0.17)mmHg、(7.82±0.12)mmHg(P<0.05);实验组的治愈率为96.67%(29/3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喜凤 《中外医疗》2016,(5):138-139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急救措施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4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患者采取急救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中因呼吸衰竭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例,其余34例均在急救诊治后治愈,治愈率达到85.0%,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时间为4~11 h,平均通气时间(8.5±2.1)h,患者在入院前血氧饱为(52.8±4.5)%,经过7 d的治疗,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95.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前胆碱脂酶为(3854.8±152.4)U/L,经过7 d的治疗,患者的胆碱脂酶为(6978.2±245.2)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缺氧,提高救治成功率,同时对患者进行洗胃、清除口鼻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注射阿托品及氯解磷定等辅助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急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2年8月,我院应用常规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60例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观察并记录60例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2h、24h及治疗结束时的pH、PaO2、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明显好转53例,无创通气治疗时间2~14d,通气治疗后2h、24h及治疗结束时,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操作方便、灵活,患者痛苦小,避免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其相应并发症,保护气道的防御功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