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杨小兵  徐勇  赵鑫  贺圆圆  张皓  潘会明 《疾病监测》2010,25(10):813-816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前后湖北宜昌段库区鼠密度和鼠类种群的变化,并及时采取对策。方法利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和鼠种。结果蓄水前鼠密度呈现下降趋势,室内从1997年的7.14%下降到2002年0.33%,室外从1997年的1.74%下降到2002年的0.84%;蓄水后鼠密度呈上升趋势,室内鼠密度从2003年的0.68%上升到2008年的5.51%,室外鼠密度从2003年的0.22%上升到2008年的0.97%,室内鼠密度均高于室外鼠密度。库区蓄水前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小家鼠,而蓄水后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室外蓄水前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和小家鼠,而蓄水后黄胸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变为优势鼠种。结论三峡库区宜昌段蓄水前后室内外鼠密度变化明显,蓄水前室内外鼠密度呈下降趋势,而蓄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蓄水前后鼠类种群发生及优势鼠种均发生改变,提示要继续加强鼠类监测,为切实有效地防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邱波  薄涛  苏航 《疾病监测》2008,23(4):207-211
目的 掌握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鼠类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构成与带病毒情况.方法 用夹夜法在居民区和野外布夹,对捕获动物鉴定后取肺脏,用荧光抗体方法检测病毒抗原.结果 1990-2006年间共检测到鼠类动物7种,平均密度为1.56%,阳性率为2.45%.居民区密度和阳性率均高于野外.褐家鼠和小家鼠是居民区的主要动物和带病毒鼠种.野外除平度、莱西分别以背纹仓鼠和大仓鼠为优势种外,其它地区均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主要带病毒鼠为黑线姬鼠、大仓鼠、褐家鼠、背纹仓鼠.20世纪90年代宿主动物密度和阳性率分别为1.72%和1.54%,2000年之后的密度和阳性率分别为1.27%和 4.63%.密度较高的地区为平度、即墨和胶南,阳性率较高的地区为胶州、胶南和即墨.结论 青岛市HFRS疫区宿主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其中,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主要宿主动物,近年来带病毒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09-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趋势及鼠类种群密度和携带汉坦病毒情况。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捕鼠采用夜夹法,鼠携带病毒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鼠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结果 2009-2015年台州市HFRS报告发病数为70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8/10万。发病主要分布在天台县、三门县和临海市,占发病总数的70.94%;人群以农民为主,占81.34%,发病率与鼠密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963,P=0.001);7年间监测点捕获鼠类11种1 425只,总鼠密度为3.91%,鼠平均带病毒率为3.72%,带病毒鼠种为黑线姬鼠50只,褐家鼠3只,其他鼠种未检出。结论 台州市HFRS疫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及宿主,疫区仍为黑线姬鼠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加强鼠间疫情监测对本病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龚震宇  凌锋  侯娟  郭颂  陆烨 《疾病监测》2013,28(11):914-916
目的 分析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点鼠类监测结果,了解浙江省鼠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浙江省鼠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和季节消长监测,每月一次,每个监测点分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个监测类型。结果 2012年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点以褐家鼠为鼠类的主要优势种,其次为小家鼠和黄胸鼠。全省平均鼠密度为0.82只/100夹。国家级监测点杭州市和省级监测点海盐县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省级监测点丽水市以黄胸鼠为优势种。鼠类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型;江山监测点鼠密度最高,为3.64只/100夹。结论 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点鼠密度较低,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开展鼠类和相关疾病综合监测、预警、控制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蒋建祥  于德山  赵海 《疾病监测》2013,28(2):126-129
目的 了解甘肃省2006-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发病趋势及鼠类种群密度和带病毒情况。 方法 人间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捕鼠采用夹夜法,鼠带病毒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鼠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 结果 2006-2011年全省HFRS报告发病数分别为35、10、25、13、6和5例,呈散在分布于9个市(州),主要集中在甘南州30例、平凉市25例、天水市15例;人群分布以男性青壮年农牧民为主。6年间捕获鼠类10种1090只,平均捕获率为8.95%,2006年最高为17.32%,此后逐年下降,2011年为4.45%;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47.64%,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65.12%。鼠平均带病毒率为1.01%(11/1090),带病毒鼠种黑线姬鼠10只,社鼠1只。 结论 甘肃省HFRS疫情维持在很低的水平,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及宿主,疫区仍为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加强鼠间疫情的监测对出血热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描述201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分析中国HFRS流行特征和疫情趋势。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级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全国HFRS发病呈略微下降趋势,共报告病例12 810例,较2012年下降3.74%;发病率0.95/10万;死亡109例,病死率0.85%。疫情仍主要集中在东北及山东、陕西、河北、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区,病例数占全国82%。全年发病仍然呈春季、秋冬季两个高峰,秋冬季峰高于春季。男女病例比为2.70:1;仍以男性青壮年居多;职业仍以农民为主。40个国家级监测点共报告1165例,占全国总数的9.09%,监测点发病总趋势与全国发病趋势不一致,略微上升。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与2012年相比有所上升,春季更为明显,个别点波动较大。优势鼠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主导优势,其次为褐家鼠;居民区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小家鼠次之;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仍是我国HFRS最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病原仍是HNTV和SEOV型汉坦病毒。近些年云南监测点发现以大绒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泸西汉坦病毒疫源地。结论 我国HFRS总体疫情呈略微下降趋势,但监测点发病总趋势略微上升,部分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多年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或者波动较大,这些地区HFRS暴发流行的隐患仍然存在。继续加强扩大免疫规划接种项目、落实防鼠灭鼠工作、进行环境整治、加强健康宣教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依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湖北省仙桃地区2012年捕获鼠类种类和携带汉坦病毒情况,分析汉坦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在湖北省仙桃地区以夹夜法捕鼠。无菌解剖后取鼠肺提取总RNA,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汉坦病毒,阳性标本进行病毒S片段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结果捕获鼠类共100只,其中黑线姬鼠64只,占64%;褐家鼠6只,占6%;小家鼠13只,占13%;黄胸鼠17只,占17%。共检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鼠肺2只,分型为汉滩型。结论仙桃地区汉坦病毒宿主以黑线姬鼠为主,所携带病毒以汉滩型为主,基因型有明显地域特点,属于文献报道的新亚型。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1996-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 1996 - 2000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监测 ,共发病 127例 ,死亡4例 ,1996 - 2000年发病率分别为 0.57/10万、0.50 / 10万、0.29/ 10万、0.22 / 10万、0.34/ 10万 ,病死率 3.1% ;另外 ,外来人员在广州感染 105例 ,死亡 6例 ,病死率 5.7% ;病例以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多见 ,呈散发性 ,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 ,发病以青壮年居多 ,临床轻、中型多见 ,1997年实验大白鼠型再次发生 1例 ;正常人群血清学监测未检出出血热病毒抗体。鼠间监测两个监测点及 1998年黄埔区长洲岛、荔湾区南站、清平市场居民区 ,1998-2000年白云山和黄埔区野外进行监测 ,海珠区监测点 3年平均鼠密度 1.5% ,褐家鼠密度 1.5% ,带病毒率 5.2% ,带病毒鼠指数2.8;天河区 5年鼠密度 1.0 % ,褐家鼠密度0.9% ,带病毒率 3.0% ,带病毒鼠指数1.6 ;白云山密度 14.9% ,褐家鼠密度12.5 % ,带病毒率 9.8% ,带病毒鼠指数 11.1;黄埔区鼠密度12.6%,褐家鼠密度9.9%,带病毒率4.0%,带病毒鼠皀数6.3,其中长洲岛鼠密度6.8%,褐家鼠密度5.2%,带病毒率7.1%,带病毒鼠指数6.1;荔湾区南站、清平市场鼠密度2.3%,褐家鼠密度1.8%,带病毒率0.0%,带病毒鼠指数0.5年对实验大白鼠监测,检查9个单位,检出一个单位大白鼠感染率48.9%,其余大、小白鼠全部阴性。广州市5年业监测传染源仍以褐家鼠为主,无黑线姬鼠,未发现新疫源地和新一带病毒鼠种。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分析HFRS监测结果,掌握流行规律,制定防治对策。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监测鼠肺HV抗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和酶标捕捉IgM法(MacELISAIgM)检测病人和健康人血清中HV抗体。结果2004年山东省共发生HFRS病人3720例,死亡34例,发病率4.11/10万,死亡率0.04/10万,与2003年同期相比,发病人数上升3.25%,死亡人数上升112.50%。全省有17个市地,138个县(市,区)有HFRS病例报道。室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大仓鼠为优势鼠种。鼠种带毒率分布:褐家鼠占6.59%,小家鼠占2.46%,黑线姬鼠占4.08%。结论应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尤其在高发县实施以预防接种为主的措施以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流行特征和宿主动物种群、密度和病毒携带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 — 2020年浙江省HFRS疫情资料,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三间分布特征,并在浙江省5个监测点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捕获率,采集鼠形动物肺脏和血,分别检测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分析浙江省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和带病毒情况。  结果  浙江省2016 — 2020年全省报告病例数(发病率)分别为349例(0.62/10万)、353例(0.63/10万)、327例(0.59/10万)、369例(0.63/10万)和260例(0.46/10万)。 2016 — 2020年5个监测点在居民区布放鼠夹14 068夹,捕鼠数622只,捕获率4.42%;野外布放鼠夹31875夹,捕鼠数2112只,捕获率6.63%,5个监测点室外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1,P=0.046)。 5个监测点共捕鼠3065只,野外优势鼠种黑线姬鼠1 830只,占捕获总数的59.71%;居民区优势鼠种褐家鼠330只,占捕获总数的10.77%,不同监测点的鼠种构成有差异(χ2=1 675.401,P<0.001)。 全省5个监测点共检测鼠血清2808份,监测点平均抗体阳性率8.4%(236/2808);共检测鼠肺标本2815份,监测点平均抗原阳性率3.66%(103/2815)。 对5个监测点的抗体阳性的鼠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762,P<0.001);对5个监测点的抗原阳性的鼠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95,P<0.001)。  结论   浙江省疫情高发地区捕获率和鼠带病毒率均较高,需要对疫情高发地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利于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11.
王桂安  马晓  徐荣  朱光锋 《疾病监测》2018,33(8):674-678
目的 对浙江省宁波市鼠密度及其季节消长特征进行分析,为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利用SPSS 16.0、Excel 2013软件对宁波市2006 — 2016年鼠类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鼠密度季节消长情况。 结果 褐家鼠和小家鼠为宁波市的优势鼠种,共占捕获总数的86.28%;总鼠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现双峰分布,但第2个波峰逐渐转变为6 — 10月的持续高峰期;不同鼠种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不同;农村自然村鼠密度(0.93只/100夹)高于居民区(0.40只/100夹)和特殊行业(0.47只/100夹)。 结论 宁波市鼠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应重点对居民区、餐饮行业鼠密度开展监测工作,同时结合各监测点不同鼠种 — 密度消长趋势建立预警体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降低鼠密度,减少鼠传疾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农村地区鼠形动物自然感染4种常见病原体的情况,为鼠传疾病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9 — 12月在台州市三门县和天台县农村地区用夹(笼)夜法捕获鼠形动物,所获标本分别经分类鉴定和登记后,无菌操作采集鼠肝、脾、肺、肾等样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汉坦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4种病原体。  结果   在2个县监测点共捕获鼠形动物7种167只,总捕获率为6.13%,其中黑线姬鼠(84只,50.30%)、黄毛鼠(31只,18.56%)、褐家鼠(25只,14.97%)为优势鼠种,2个县鼠种构成相似。 167份组织样本中钩端螺旋体阳性18份(10.78%),汉坦病毒阳性1份(0.60%),恙虫病东方体阳性2份(1.20%),新型布尼亚病毒未检出。 从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中均有检出钩端螺旋体,其阳性率分别为8.00%、14.29%、14.29%、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仅从黑线姬鼠中检出汉坦病毒,仅从黄毛鼠中检出恙虫病东方体。 白腹巨鼠、小家鼠、臭鼩鼱中未检出4种病原体。 黑线姬鼠中存在钩端螺旋体和汉坦病毒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0.60%(1/167)。  结论   台州市农村地区鼠形动物中存在多种病原体感染,不同鼠种病原体检出率不同,需进一步加强鼠传疾病防制,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滇西地区室内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方法 在滇西地区8个州(市)抽取10个县(市、区)40个自然村,随机抽取800户家庭(每村20户),进行室内捕鼠,采集鼠脾脏标本并提取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巴尔通体枸橼酸合酶(gltA)基因,阳性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捕获9种421只鼠形动物,采集脏器样本404份,PCR扩增阳性64份,阳性率为15.84%。9种鼠形动物中仅黄胸鼠和褐家鼠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23.05%(62/269)和8.70%(2/23)。10个县(市、区)中6个检出阳性。基因分析表明携带的巴尔通体至少存在6种基因型:B. tribocorum、B. queenslandensis、B. elizabethae、B. rochalimae及2个可能的新型。结论 滇西地区室内鼠形动物感染巴尔通体,且呈现基因多样性特征,部分县(市)阳性率较高,需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的构成与分布。方法 2011年6-7月,以香格里拉县6个乡镇,海拔2500~4900 m区间4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的空间范围。分别采用笼夹法、圈套、吊杆扣、挖洞等方法捕获小型兽类,并分类计数。结果 共捕获小型兽类及其他中型动物4目7科(亚科)14属21种共425只。其中,啮齿目种类最多,有4科11属15种,占总种数的71.43%,总捕获数的95.76%,齐氏姬鼠捕获数最多,占捕获总数的36.47%;食虫目1科1属4种,兔形目1科1属1种,食肉目1科1属1种。结论 香格里拉县境内,不同生态环境和垂直梯度带中小型兽类的种类和构成不同:高山灌丛草甸以喜马拉雅旱獭和藏鼠兔为主;林区以姬鼠属鼠类占优势;农耕地齐氏姬鼠为优势种,居民区以大足鼠和社鼠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浙江省义乌市地区历史鼠疫疫源地宿主、媒介种群构成和密度调查,为制定鼠疫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夜笼法捕鼠,对鼠及蚤类进行鉴定和分析。 结果 2007-2011年共捕获鼠形动物3725只,啮齿目2科7属11种,食虫目1科1属1种。家栖鼠类主要为褐家鼠、黄胸鼠;野鼠类主要为黑腹绒鼠、黑线姬鼠。鼠密度为0.98%,其中室内为1.01%,室外为0.93%。染蚤鼠种主要为白腹巨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黄胸鼠。鼠体蚤以缓慢细蚤为优势种,占97.35%。鼠体染蚤率为0.82%,总蚤指数为0.019。 结论 褐家鼠和黑腹绒鼠是义乌市历史鼠疫疫源地室内、外的优势鼠种。宿主动物和媒介种群密度低,尚未发现印鼠客蚤,应继续开展鼠疫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动态。  相似文献   

16.
李婵  徐芳  杨章女  张云  朱函坪 《疾病监测》2021,36(9):910-9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鼠形动物中5种病原的自然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在龙游县野外捕获鼠形动物,解剖获取肺和肝脏组织。 对鼠肺进行冷冻切片,用冷丙酮固定切片后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的携带情况;提取鼠肝DNA,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伯氏螺旋体、查菲埃立克体、无形体、鼠疫耶尔森菌。  结果  2017年捕获的黑线姬鼠、针毛鼠、社鼠、臭鼩鼱、黄胸鼠和褐家鼠(共6种88只)中,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88.64%),其次为针毛鼠(5.00%),其他种数量很少。 2019年捕获的黑线姬鼠、黄胸鼠、针毛鼠、褐家鼠、臭鼩鼱和巢鼠中(共6种103只),黑线姬鼠也为优势鼠种(84.47%)。 病原检测结果发现,在2017、2019年捕获的黑线姬鼠中,汉坦病毒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3.85%和4.60%,伯氏螺旋体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28%和2.30%,查菲埃立克体核酸阳性率分别为6.41%和5.75%,无形体的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28%和2.30%,鼠疫耶尔森菌均阴性。 其余鼠种均未检出相关病原。  结论  龙游县黑线姬鼠数量多,是多种重要传染病的潜在传染源,需重点监测,扩大相关病原谱的调查和监测,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鼠类种群变化情况,为防治鼠类危害和预报预警鼠传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于不同时间,在不同环境类型下,采用夹夜法监测鼠类种群变化情况。结果 南昌市鼠密度0.83%,春、夏季较高,其中居民区鼠密度最低,特殊行业其次,农村自然村最高;2011-2013年鼠密度较高,2014-2016年鼠密度较低;南昌市褐家鼠所占比例为36.79%,小家鼠为32.24%,黄胸鼠为26.82%。结论 南昌市鼠密度较低,且呈逐年降低趋势,褐家鼠、小家鼠和黄胸鼠是主要鼠种。加强鼠密度监测,对预防鼠害和防治相关传染病流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浙江南部沿海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等鼠传疾病流行情况,为实施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浙南沿海地区鼠传疾病疫情报告和监测资料,用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浙南沿海地区是鼠传疾病老疫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曾报告鼠疫、HFRS、钩体病、斑疹伤寒和恙虫病等鼠传疾病,2004-2012年累计报告鼠传疾病165例,其中HFRS 113例,钩体病3例和恙虫病49例。鼠疫从1950年后进入静息期,无报告病例;从2011年开始疫情呈缓慢上升趋势;钩体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报告,发病率达445/10万,20世纪80年代后逐年下降,目前处于散发状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有恙虫病病例报告,近年来恙虫病报告病例呈增多趋势。1984年以来发现鼠形动物16种,其中褐家鼠、臭鼩鼱和黄胸鼠为优势种。结论浙南沿海地区适宜鼠传疾病动物宿主孳生繁殖,人口流动频繁,存在鼠传疾病流行暴发风险,应加强鼠传疾病综合监测积极防范鼠传疾病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