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训练模式在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3例,均行脊柱侧凸矫正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予以渐进式康复训练模式,对两组的综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1、3 d及1周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行走步态、外观形象及自我综合效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导管拔出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呼吸道炎性水肿、头晕及发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术患者术后予以渐进式康复训练模式,可缓解疼痛、促进术后康复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僵硬性脊柱侧凸前、后路松解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前、后路松解在僵硬性脊柱侧凸分期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前、后路松解的手术适应证。方法:79例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均为先天性或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别一期行脊柱前路或后路松解,头颅骨盆环牵引2~5周,平均18d,二期行矫形内固定术。前路松解组40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2例。后路松解组39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0例。对两组患者松解术前、术后Cobb角及脊柱畸形改善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路松解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Cobb角由101°矫正至61°,特发性脊柱侧凸由96°矫正至53°;后路组先天性脊柱侧凸由106°矫正至78°,特发性脊柱侧凸由89°矫正至63°,脊柱畸形改善率前路松解优于后路松解(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路松解的脊柱畸形改善率明显优于后路松解,前路松解更适合于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一期松解,不适合行前路松解的患者可选择后路松解。  相似文献   

3.
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节段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凸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总结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方法选取入组患者1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9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2~19岁,平均15.9岁。脊柱冠状面Cobb角为30~82°,而平均为52°。全部采用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均获得骨性融合,其中10例行胸廓成形术。结果术中术后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手术切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3~44个月,平均23.5个月,无术后疼痛,X线正侧位及动态位片未发现断钉、假关节形成。术后平均矫正Cobb角41°,16例患者术后Cobb角平均为11°,矫正率达78.8%。所有患者均在4~8个月内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结论后路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内固定矫形治疗脊柱侧凸,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概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对2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术中采用徒手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行侧凸矫形,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5个月.结果 随访8~36个月,平均22个月.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为67.1°,术后Cobb角平均为25.4°,畸形矫正率为62%,随访中角度丢失平均为3.3°,身高平均增加约6cm.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表现,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结论 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强大的三维矫正力,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有呼吸衰竭的脊柱侧凸的术前肺功能评估及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2000年9月至2008年6月,收治16例脊柱侧凸患者接受系统完整的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并成功接受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动脉血气分析达到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为预计值的25%~34%.5例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男2例,女3例;年龄10~16岁,平均13.5岁.11例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男5例,女6例;年龄10~14岁,平均12.4岁;椎体形成不良2例,分节不良4例,混合型5例;其中8例存在并肋畸形,7例合并肋骨缺失.按照累及部位划分,胸段脊柱侧凸10例,胸腰段脊柱侧凸1例;胸腰双主弯3例,三弯2例.16例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126.6°±15.5°;身高120~160 cm,平均137.6cm;体重18~40 kg,平均32.5 kg.根据术前肺功能状况和畸形严重程度决定手术方法.术前呼吸功能治疗包括:清醒状态下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Halo牵引,呼吸训练.结果 16例患者经过规范的呼吸训练和呼吸机及牵引治疗后,呼吸状况均有明显改善,可以耐受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0例患者术后1 h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能够自主呼吸;另6例患者术后须转ICU,呼吸机辅助呼吸,24 h内恢复自主呼吸而拔管.术后2例患者发生肺水肿(其中1例合并肺部感染),未出现肺不张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Cobb角72.0°±13.2°,平均矫正率43%,外观改善明显.结论 通过完备的术前肺功能评估和围手术期准备,伴有呼吸功能衰竭的脊柱侧凸患者可以接受脊柱矫形手术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贺西京  闫伟强 《中国骨伤》2005,18(6):326-328
目的:评价经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1例(男16例,女35例;年龄8~17岁,平均13.2岁)特发性脊柱侧凸行前路松解及后路脊柱畸形矫形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中行前路松解、植骨,阻滞椎间盘平均2.4个。联合后路椎弓根钉(钩)-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90°者额状平面平均矫正率为57%,矢状面后凸平均矫正率为50%;Cobb角>90°者额状平面平均矫正率为71%,矢状面后凸平均矫正率为74%。术后随访10~35个月,平均随访21.6个月,无矫正度的丢失及其他神经系统及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脊柱前路松解安全、有效,联合后路相适应内固定系统矫形、植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术治疗婴幼儿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6例幼儿和12例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及钉棒固定融合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Cobb角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幼儿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5 ml,平均输血量450 ml;固定节段平均5.1个椎体。青少年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27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65 ml,平均输血量850 ml;固定节段平均8个椎体。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326个月,平均18.5个月。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侧凸Cobb角幼儿组平均为12°,平均矫正率68.4%;终末随访时侧凸Cobb角平均17°,丢失5°,平均矫正率55.3%。青少年组侧凸Cobb角平均47°,平均矫正率13.0%;终末随访时侧凸Cobb角平均48°,丢失2°。幼儿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青少年组伤口愈合不良2例,神经损害2例。[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后路钉棒固定在幼儿组可获得良好的矫形。青少年组患者由于脊柱侧凸僵硬,矫形不佳,并且术后患者神经损害并发症较高。因此,对于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幼儿期即行手术矫形,可以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螺钉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脊柱侧凸后路矫正术中采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的护理。方法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脊柱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56例,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所有病人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0min,平均出血600mL,手术切口除2例浅表感染外,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人均在4~8个月内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状态。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前路松解,前路或后路矫形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本院自2003年7月~2005年12月施行的11例胸腔镜辅助下前路松解,前路或后路矫形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年龄12~16岁,平均14.6岁。LenkeⅠ型9例,术前冠状面Cobb s角54°~68°,平均59.7°;LenkeⅢ型2例,术前冠状面Cobb s角分别为58°和71°,平均64.5°。Bending X线片侧凸矫正率为21.8%~32.4%,平均26.4%。对11例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采用等离子冷消融切除椎间盘松解,前或后路矫正。对手术后及随访时,冠状面和矢状面的Cobb s角进行测量,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矫正丢失等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90 min,平均术中出血171 ml。松解节段5~7个,平均4.4个。9例LenkeⅠ型术后Cobb s角平均20.4°,Cobb s角矫正率平均65.8%;2例LenkeⅢ型术后Cobb s角分别为20°和25°,Cobb s角矫正率平均65.1%;1例术后包裹性胸腔积液,术后平均随访18.6个月;1例出现矫正度丢失14°,无神经系统及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开胸前路胸椎侧凸矫形手术相比,胸腔镜辅助下胸椎松解前后路矫形治疗脊柱侧凸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可达到与开胸手术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对缓解伴有腰椎管狭窄的成人脊柱侧凸的疼痛、侧凸矫正的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本文收集了自2001年3月-2002年3月本科收治的16例伴有腰痛和椎管狭窄的成人特发性胸腰段侧凸和腰椎侧凸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矫形。最短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时的X线表现。临床满意度由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中,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平衡均得到了恢复或改善。所有的观察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94%的患者对手术满意。12例患者术后发生了并发症。结论合并有下腰痛和椎管狭窄的成人特发性胸腰段侧凸和/或腰椎侧凸患者需要进行椎管减压、截骨、植骨、内固定等复杂的脊柱重建手术,以维持患者的正常腰椎前凸。在本组病例中,通过长期随访,疼痛缓解明显,手术获得了预期腰椎功能重建的效果,患者具有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脊柱侧凸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旨在减少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106例行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先天性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以及不同性别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并提出预防和补救措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 5~6. 5年。1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15. 9%)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2例(5. 4%)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6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渗液5例,切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脊髓神经损伤2例,断棒1例; 3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渗液2例。不同性别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积极的预防与处理会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椎板下钢丝技术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本组1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4.5岁(9-21)岁。患者术前诊断均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且均为首次手术。本文对所有患者的侧凸类型、严重程度、固定椎体的数量、钢丝固定的椎体水平、术后神经学并发症以及术中脊髓监测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评估。所有患者的椎板下钢丝均在矫正操作之前进行。结果总计放置了76根钢丝,75%(n=57)位于胸椎,20%(n=15)位于胸腰段,5%(n=4)位于腰椎。术中脊髓监测未发现明显的改变。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唤醒试验。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未发现有神经学并发症。结论尽管脊柱内固定系统越来越复杂,椎板下穿钢丝的技术在无神经症状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还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初次术后再手术常见原因,并探讨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再手术病例10例,收集其初次矫形术前、术后随访及再手术术后的相关影像资料、初次手术和再手术策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中5例因侧凸进展而采用延长融合范围治疗;1例因近端交界后凸加剧而需向近端延长融合范围;3例感染患者接受了清创及抗生素治疗,其中2例保留了内固定,1例为控制感染而取出内固定;1例假关节形成患者采用更换断裂内固定及局部植骨治疗。所有患者经随访12~33个月(平均21.5个月),脊柱平衡保持良好,无侧凸进展、失代偿、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常见再手术原因包括侧凸进展、感染、假关节形成、近端异常交界后凸等,选择合适的再手术策略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的分类与手术治疗的关系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三维矫正技术治疗10例脊柱侧凸(先天性5例,特发性5例)。结果随访6~30个月,10例脊柱侧凸矫正率平均4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脊柱侧凸明确分类、制定有效的手术方案是提高侧凸矫正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闫伟强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07,20(4):247-250
目的:评价前路松解联合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的效果,探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34例,男5例,女29例;年龄8~21岁,平均14.7岁。均为右侧凸。均采用经前路松解植骨融合联合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前路经胸入路26例,胸腔镜前路松解植骨融合矫形术8例。随访时均摄全脊柱X线片。术前、术后所摄X线片进行以下各项测量指标比较:Cobb角、顶椎的旋转度、下融合椎旋转度、躯干偏移距离。随访时观察有无脊柱失平衡、假关节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患者Cobb角术后平均矫正率80.62%,其中18例患者出现矫正度数丢失,丢失度数3°~10°,平均4.3°(术后平均14.2°,1年后随访平均18.5°)。所有患者术后胸椎生理性后凸得到重建。术后胸椎融合弯顶椎的旋转改善率62.91%,下融合椎旋转改善率47.60%,躯干偏移平均距离3.3mm,未见脊柱失平衡现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1例,胸腔积液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6个月肺功能检查,未见有明显下降。脊柱胸弯融合段未发现假关节形成。结论: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可明显改善顶椎的旋转度,得到满意的三维矫形效果。术前积极准备、合理手术设计,术中严格操作,术后重视预防并发症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Zhang YG  Zhang GY  Zhang XS  Wang Z  Mao KY  W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2):1705-1708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截骨术(PSO)矫治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7月至2007年11月共25例采用脊柱后路PSO治疗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手术时年龄29~48岁,平均35岁.弯曲类型为胸腰双弯9例,胸腰/腰单弯16例.截骨部位均选择在顶椎,其中T11 1例,T12 7例,L1 11例,L2 6例.对比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脊柱站立位正侧位X线片判断矫形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0~380 min,平均274 min;术中失血量1500~5000 ml,平均2328ml.腰弯/胸腰弯的侧凸Cobb角术前70°~121°,平均88°;术后矫正至35°~70°,平均43°;矫正率44%.腰弯/胸腰弯的后凸Cobb角术前50°~90°,平均63°;术后矫正至-40°~21°,平均10°;矫正率86%.矢状面的矫形效果明显优于冠状面.手术并发症包括发生神经根损伤3例,术后表现为根性疼痛;无脊髓损伤、迟发性瘫痪、感染和固定失败发生.所有病例随访2~4年,无明显矫形丢失,无躯干失代偿发生,腰背疼痛均得到满意的缓解,患者外观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PSO矫治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胸腔镜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治疗脊柱畸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对脊柱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例脊柱畸形行胸腔镜辅助前路松解及后路脊柱畸形矫形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胸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20min,前路松解、阻滞椎间盘平均4.2个。术后1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被纠正到29.4°,4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被纠正到28°,1例胸椎后凸Cobb角被纠正到58.5°。术后平均随访17.5个月,无矫正度的丢失和其它神经系统及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胸腔镜辅助前路脊柱松解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联合后路矫形治疗脊柱畸形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胸椎椎弓根螺钉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2010年采用后路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特发性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26例。根据术后临床表现、矫正率和术后X线片判定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情况,对胸椎椎弓根螺钉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平均矫正率为63.81%,术后患者脊柱长度平均增加6.2 cm;术后X线片判定置入的308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置钉不良率为16.9%;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胸部脏器及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结论]在脊柱侧凸临床治疗中,采用胸椎椎弓根螺钉进行侧凸矫形是有效、安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9月至2012年7月接受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39例,男15例,女24例;年龄3~53岁,平均16.9岁.侧后凸畸形24例,平均冠状面主弯Cobb角85.1°,平均后凸Cobb角92.9°;侧凸畸形7例,平均冠状面主弯Cobb角81.1°;后凸畸形8例,平均后凸Cobb角94.4°.术前合并神经功能障碍者11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围手术期共13例患者出现了15例次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次(15.4%).青少年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成人.术前已经伴有及不伴有神经损害表现患者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4%和7.1%.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术前均伴有后凸畸形,且后凸畸形严重者(后凸Cobb角≥90°)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术后呼吸支持时间延长4例次(10.3%).壁层胸膜撕裂3例次(7.7%),脑脊液漏1例(2.6%),肺部感染1例次(2.6%).结论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有效方法,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尤其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神经功能、患者年龄、后凸Cobb角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t,SMA)引起的脊柱侧凸畸形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相比累及椎体更多、更难进行矫形内固定,术中更易出现大出血、肌无力、肌纤维化以及脊柱畸形可导致心、肺功能障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大。目前,该类患者的麻醉管理尚无明确的指南。本院近期成功完成了一例SMA手术麻醉,现将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