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后路非全椎体截骨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13~32岁,平均19.2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80°~135°,平均96.2°,矢状位Cobb角56°~102°,平均73.5°。均采用后路顶椎附近凹侧脊旁软组织、椎板间隙和小关节松解,再用直的短棒连接并强力撑开,矫正部份畸形,再分别在凹侧和凸侧进行双棒进一步矫形和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神经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36.5个月。术后冠状位Cobb角平均35.3°,矫正63.3%,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40.2°,矫正58.2%。术后矢状位Cobb角平均33.4,°矫正54.6%,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36.8°,矫正49.9%。[结论]对于椎体间无骨性融合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在充分松解的基础上,采用直的短棒强力撑开后再矫形,不需要全椎体截骨就能够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避免了截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松解原位弯棒技术对重度僵硬的非角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松解、原位弯棒技术治疗包括各种病因导致的重度僵硬的非角状脊柱侧凸畸形14例,依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脊柱侧凸的主弯平均Cobb角为86.3°(70~97°),柔韧性为21.3%(8%~28%),术后...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前后路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侧凸角度(Cobb’s法)80°~130°,平均88°。)患者采用脊柱前路松解,后路矫正、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本组经随访13月~5年3月,平均2年1月,术后侧凸矫正55°~95°,平均57°。结论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手术治疗可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广泛后路松解三维矫形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广泛后路松解三维矫形对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9月我院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2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前路松解后路矫形)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12~20岁,平均15.5岁;Lenke 1型12例,2型2例,3型3例,5型3例.B组(后路脊柱松解三维矫形)22例,男3例,女19例;年龄12~26岁,平均15岁;Lenke 1型13例,2型2例,3型4例,5型3例.比较两组间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SRS-22评分的差异.结果A组主弯Cobb角由83.6°±7.6°矫正到21.4°±5.4°,矫正率为72.4%±5.1%;B组由85.4°±11.5°矫正到22.0°±5.4°,矫正率为74.1%±5.2%,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SRS-22评分分别为303.9+28.9min、1379.5±236.8ml、92246.5±9784.9(¥)及17.4+0.24分;B组分别为241.0±20.8min、965.5±193.1ml、77725.1±8917.8(¥)及19.65±0.20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曲轴现象、假关节形成及失代偿发生.结论广泛后路脊柱松解三维矫形对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矫正效果满意,具有手术风险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相对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麻痹性脊柱侧凸前后路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青少年麻痹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18例青少年麻痹性脊柱侧凸 (侧凸角度 (Cobbs法 ) 70°~ 130°,平均 85°。后凸角度 ,70°~ 80°,平均为 45°)患者采用脊柱前路松解 ,后路器械矫正、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 经 10月~ 2年 2月随访 ,平均 1年 8月 ,术后侧凸矫正 6 0°~ 95°,平均 6 5°,后凸矫正 7°~ 5 4°,平均 34°,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脊柱前路松解 ,后路器械矫正固定术对青少年麻痹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9例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护理。[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肺功能训练轴向翻身及术后体位护理、病情观察、指导饮食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结果]9例患者术前术后疗效满意,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实现了病人的满意。  相似文献   

7.
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路松解的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路松解的并发症,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38例脊柱侧凸患者行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路松解,2例为先天性脊柱侧凸,36例为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78°~108°,侧凸柔软指数平均32%。松解节段:T5~T1226例,T5~L15例,T6~T127例。结果: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46min。出血200~600ml,平均310ml。并发症:奇静脉损伤出血而改为开胸手术松解1例,肺损伤2例,乳糜胸1例(术后2个月发现),局限性肺不张2例,渗出性胸膜炎2例,胸腔引流时间>36h、引流量>200ml4例,胸壁锁孔麻木1例。结论: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路松解虽然创伤较小,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正确选择锁孔,术中清楚暴露视野,利用胸椎区域的解剖标志进行定位,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后路椎体截骨矫正僵硬性脊柱侧后凸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采用顶椎截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58例,男21例,女37例;年龄4~27岁,平均14.1岁。其中先天性侧凸31例,特发性侧凸26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既往有脊柱矫正手术史者9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83.7°,悬吊位71.1°,脊柱柔韧度12.4%;脊柱后凸角平均78.2°,悬吊位76.3°,脊柱柔韧度23.8%。伴神经压迫症状者14例,CT或MRI显示椎管内骨性或纤维性分隔6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顶椎凸侧楔形截骨,截骨平面T8~L1,截骨后应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或Luque器械固定。结果49例随访5~69个月,平均26.7个月。侧凸Cobb角平均30.0°,矫正率64.2%;后凸角平均21.3°,矫正率63.5%。术前有神经压迫症状者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11例、明显减轻2例,1年后仍无改善1例。术后发生肺炎2例(3.4%),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3.4%),一过性单侧或双侧下肢神经功能障碍5例(8.6%)。术后1年以上畸形矫正丢失率平均1.8%。结论对重度先天性混合型侧后凸、青春期后的中重度特发性僵硬性侧后凸和手术后畸形加重的脊柱侧后凸患者,采用顶椎楔形截骨,可使畸形得到一次性矫正,降低了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通过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配合支具外固定,患者可在术后3周离床活动。  相似文献   

9.
严重脊柱侧凸行前路松解手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香  沈勤 《护理学杂志》2004,19(20):15-17
总结 16 4例严重脊柱侧凸 (Cobb角≥ 90°)的病人行一期前路松解术的术前、术后护理。认为术前术后的心理支持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 ;术前呼吸训练 ,自我形象鉴定 ;术后体位、病情观察和Halo牵引及双股骨髁上牵引护理与病人的二期手术的时间及康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贺西京  闫伟强 《中国骨伤》2005,18(6):326-328
目的:评价经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1例(男16例,女35例;年龄8~17岁,平均13.2岁)特发性脊柱侧凸行前路松解及后路脊柱畸形矫形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中行前路松解、植骨,阻滞椎间盘平均2.4个。联合后路椎弓根钉(钩)-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90°者额状平面平均矫正率为57%,矢状面后凸平均矫正率为50%;Cobb角>90°者额状平面平均矫正率为71%,矢状面后凸平均矫正率为74%。术后随访10~35个月,平均随访21.6个月,无矫正度的丢失及其他神经系统及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脊柱前路松解安全、有效,联合后路相适应内固定系统矫形、植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采用经后凸顶椎椎弓根Ⅴ形截骨,凸侧采用悬臂梁压棒技术治疗16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14~22岁,平均17.4岁。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1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5例。截骨部位均位于胸椎。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26±32)min,术中出血量(1360±265) ml,平均随访28个月(24~36月),术前主弯侧凸Cobb角83°±11.7°(75°~106°),后凸角91°±13.2°(82°~102°),术前C7铅垂线距骶中线距离(1.45±0.26)cm;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至27.4°±11°(矫正率67%);后凸Cobb角25.5°±9.5°(矫正率72%)。C7铅垂线距骶中线距离(0.48±0.13) cm。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凸顶椎椎弓根V形截骨,凸侧采用悬臂梁压棒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矫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椎侧凸前路松解术胸壁锁孔的选择。方法根据侧凸累及范围、预计松解节段数、患者体型将38例胸腔镜下胸椎侧凸前路松解术分为2组,单排锁孔组26例,双排锁孔组12例,比较2组锁孔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双排锁孔组比较,单排锁孔组锁孔数目少[(3.9±0.8)vs(4.5±0.9);t=-2.067,P=0.046],手术时间长[(183±50)minvs(142±42)min;t=2.463,P=0.019],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松解节段、侧凸矫正率和术后矫正丢失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无死亡、假关节及内固定并发症。结论单排锁孔适合畸形累及节段长,胸腔前后径短的患者;双排锁孔适合胸廓前后径大,侧凸累及短的患者,椎间盘切除较彻底,锁孔数目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3.
闫伟强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07,20(4):247-250
目的:评价前路松解联合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的效果,探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34例,男5例,女29例;年龄8~21岁,平均14.7岁。均为右侧凸。均采用经前路松解植骨融合联合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前路经胸入路26例,胸腔镜前路松解植骨融合矫形术8例。随访时均摄全脊柱X线片。术前、术后所摄X线片进行以下各项测量指标比较:Cobb角、顶椎的旋转度、下融合椎旋转度、躯干偏移距离。随访时观察有无脊柱失平衡、假关节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患者Cobb角术后平均矫正率80.62%,其中18例患者出现矫正度数丢失,丢失度数3°~10°,平均4.3°(术后平均14.2°,1年后随访平均18.5°)。所有患者术后胸椎生理性后凸得到重建。术后胸椎融合弯顶椎的旋转改善率62.91%,下融合椎旋转改善率47.60%,躯干偏移平均距离3.3mm,未见脊柱失平衡现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1例,胸腔积液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6个月肺功能检查,未见有明显下降。脊柱胸弯融合段未发现假关节形成。结论: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可明显改善顶椎的旋转度,得到满意的三维矫形效果。术前积极准备、合理手术设计,术中严格操作,术后重视预防并发症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Halo-股骨髁上牵引对重度脊柱侧凸后路矫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u Y  Liu Z  Zhu F  Wang B  Yu Y  Zhu ZZ  Qian BP  Ma WW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8):513-516
目的探讨Halo-股骨髁上牵引对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组及特发性脊柱侧凸组,每组30例。CS组术前平均冠状面Cobb角、胸椎后凸分别为95.7°及70.2°。IS患者术前平均冠状面Cobb角、胸椎后凸为91.6°及50.6°。平均随访38个月。结果60例患者平均牵引23d,平均牵引重量16kg。IS组患者Halo牵引及后路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分别达39.3%、57.5%,胸椎后凸平均矫正33.7%。CS组Halo牵引及后路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分别达35.3%、45.2%,胸椎后凸平均矫正43.5%。两组患者后路矫形术后侧凸及后凸矫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并发臂丛神经麻痹,神经功能均在2个月内获得完全恢复。结论Halo-股骨髁上牵引可大幅提高脊柱侧凸尤其是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7年7月~2003年1月应用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凸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13~39岁,平均17.2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33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3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85°~116°,平均96.2°;矢状面异常20例。前路行凸侧松解、椎间植骨后,同次麻醉下再行后路CD(4例)、CD-Horizon(5例)、TSRH(10例)或Isola(17例)脊柱内固定器械三维矫形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其中31例行胸廓成形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30°~65°,平均47.6°,平均矫正率48.5%;80.6%的患者术后维持或达到矢状面平衡。未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脱钩、断棒及深部感染。术后气胸2例,创伤性胸膜炎1例,术后2年假关节形成1例,术后11个月躯干失平衡1例。随访1年后矫正度丢失大于10°者2例,平均丢失5.2°。结论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应用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的方法矫形满意。正确选择病例、术前仔细评估、术中应用SEP及唤醒试验可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后路分期脊椎切除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前后路分期脊椎切除后路矫形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11例,患者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男5例,女6例,年龄11~20岁,平均14.8岁,Lenke分型:2型7例,4型4例。术前:主弯Cobb角92°~110°,平均100.2°;胸椎后凸Cobb角20°~86°,平均31.6°;冠状面失衡0~3.2 cm,平均1.8 cm;矢状面失衡-2.8~1.5 cm,平均-0.8 cm。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患者均融合良好,无1例发生假关节及内固定失败,患者外观改善明显。主弯Cobb角:术后30°~48°,平均37.6°,矫正率63.2%;随访时30°~48°,平均38.7°,矫正率61.6%。胸椎后凸Cobb角:术后30°~42°,平均35.4°;随访时30°~43°,平均35.8°。冠状面失衡:术后0~1.8 cm,平均1.0 cm;随访时0~2.0 cm,平均1.1 cm。矢状面失衡:术后-1.7~4.0 cm,平均1.6 cm;随访时-1.5~3.5 cm,平均1.7 cm。1例术后需短期呼吸支持(24 h),1例出现1枚螺钉位置不良(侧位片显示螺钉向上斜行进入椎间隙),1例钛网位置不佳(正位片可见钛网倾斜)。所有患者切口均1期愈合,未发生感染、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结论采用前后路分期脊椎切除后路矫形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前路和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胸腰段和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手术治疗胸腰段和腰段AIS患者42例,均为女性.前路组22例,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采用侧前方入路,单棒或双棒系统矫正固定融合.后路组20例,年龄11~19岁,平均14.8岁;采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技术.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冠状面和矢状面校正率、融合节段以及SRS-24评分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63个月,平均28.3个月.前路组与后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34±36)和(292±1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940±207)和(596±227)ml,平均融合椎体数分别为(5.2±0.8)和(6.7±1.2)个;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冠状面腰弯.胸腰弯矫正率分别为(93±5)%和(88±5)%,平均SRS-24评分分别为98和94;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矫形融合术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能够达到与前路手术相同的矫正率,但融合节段较长.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与开胸前方松解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吴亮  邱勇  王斌  朱锋  朱丽华 《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2):742-746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前方松解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的作用,评估胸腔镜脊柱侧凸前方松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2年9月共施行14例胸腔镜脊柱侧凸前方松解手术和22例开胸前方松解手术,所有病例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腔镜组男1例,女13例;平均年龄15.9岁;其中KingⅡ型9例,KingⅢ型5例;Cobb角88°±10.4°,柔软度(Bending片侧凸矫正率)25.5%±6.1%;松解节段5.8±0.9个。开胸组男5例,女17例;平均年龄15.5岁;其中KingⅡ型13例,KingⅢ型9例;Cobb角90°±15.2°,柔软度24.8%±7.8%;松解节段6.0±1.1个。两组患者均于前方松解后2周行后路TSRH矫形手术。对两组的术后侧凸矫正率以及半年后的矫正丢失率进行比较。结果胸腔镜组术后Cobb角39.6°±10.8°,侧凸矫正率54.7%±10.3%,半年后矫正丢失率2.9%±1.1%;开胸组术后Cobb角41.9°±13.2°,侧凸矫正率53.2%±12.5%,半年后矫正丢失率3.2%±1.3%。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胸腔镜脊柱侧凸前方松解手术能达到开胸前方松解手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Qiu Y  Wang WJ  Zhu F  Zhu ZZ  Wang B  Yu Y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071-1075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前路松解后路混合钉钩内固定融合术( APSF)与单一后路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SSF)治疗严重特发性胸椎侧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APSF治疗的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资料,选择其中胸椎Cobb角≥70°、柔韧性≤50%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PSF组),并选择同期胸椎侧凸严重程度和柔韧性匹配的行PSSF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PSSF组).全部患者术后均随访≥24个月.APSF组有患者18例,PSSF组27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15.9±2.1)岁和(15.8±2.9)岁.在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检查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主弯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T5~T12)Cobb角,对两组的影像学参数、固定节段、植入物密度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PSF组和PSSF组术前胸主弯侧凸Cobb角平均分别为87°±12°和79°±8°,平均固定节段(12.7±1.2)个和(12.8±1.4)个,植入物密度分别为48%±5%和61%±6%,术后平均矫正率为58%±13%和59%±8%;两组患者平均随访(4.5±0.6)年和(2.8±0.7)年,末次随访时矫正丢失分别为4.4°和1.9°.APSF组植入物密度较PSSF组低(t=6.123,P<0.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胸椎侧凸及后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僵硬型特发性胸椎侧凸,通过增加植入物密度,PSSF可获得与APSF一样的疗效.但对于有高度发生矫正丢失、内固定并发症或假关节风险的患者,仍然建议采用APSF方案.  相似文献   

20.
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固定治疗重度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贵成 《中国骨伤》2009,22(10):781-782
目的:评价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对重度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7月至2007年1月采用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固定治疗重度脊柱侧凸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9~18岁,平均15.3岁。其中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3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1例。冠状面上Cobb角81°~126°,平均97.4°。结果:术后侧凸Cobb角为10°~55°,平均37.4°,平均矫正率56.2%。身高增加0.5~7.5cm,平均5.2cm。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2例出现交界区"附加"现象,无断棒、脱钩等并发症。结论:脊柱前路松解安全、有效,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重度脊柱侧凸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