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AUC)的内镜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总结我院20年间诊断为活动期UC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内镜表现及活检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临床表现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轻度UC占45.7%,中度UC占35.5%,重度UC占18.8%,出现肠外表现者占26.8%。内镜下以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多见,活动性Ⅰ级者30.4%,Ⅱ级者51.4%,Ⅲ级者18.2%;病变多位于直肠、直肠乙状结肠(61.6%)。病理特征为炎性细胞浸润(100%)、杯状细胞减少(61.6%)、粘膜绒毛样外观(47.8%)、腺体结构紊乱(47.1%),隐窝脓肿(23.3%)。结肠镜下活动性与疾病严重度有一定关系(P〈0.01,rp=0.65);肠外表现的发生率在内镜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中呈递增趋势,但前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内镜分级患者的病理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活动期UC的内镜特点:活动性以Ⅱ级为主,病变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内镜下UC的分级与病变程度、肠外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下特点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观察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内镜下特点.结果 155例患者30岁以下33例,占到21.3%,30~60岁70例,占到45.2%,60岁以上52例,占到33.5%.30~60岁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高发年龄.0级1例(0.6%),I级59例(38.1%),II级24例(15.5%),III级23例(14.8%),IV级48例(31.0%),临床分级和内镜分级密切相关.内镜下可分为直肠炎4例(2.6%),左半结肠炎48例(31.0%),全结肠炎68例(43.9%).该组32例患者处于临床缓解期,29例患者处于内镜缓解期,19例患者虽达到临床缓解,但内镜下观察仍然存在活动性炎症,内镜下缓解期患者共3例复发,复发率达到10.3%.结论 UC临床分级和内镜分级密切相关,内镜检查有助于临床判断缓解期患者黏膜是否愈合.但内镜下黏膜愈合患者复发率和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病理分型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CA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不同临床病期和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3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36例溃疡性结肠炎中,26例(活动期18例,缓解期8例)RT-PCR半定量测定MICA mRNA的表达量,15例完成Western-blot测定MICA蛋白表达量(6例为炎症病理分级Ⅲ、Ⅳ级,9例炎症病理分级Ⅰ,Ⅱ级)。结果:MICA基因在对照组有表达(0.21±0.09),缓解期和炎症病理分级Ⅰ,Ⅱ级有高表达(0.58±0.14),而在活动期和炎症病理分级Ⅲ、Ⅳ级明显高表达(0.78±0.18)。结论:MICA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中呈阳性高表达,而且表达水平与病情轻重和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ICA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炎症反复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虚实证候与其内镜下分型、粘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从而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来描述1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电子结肠镜的内镜特征,粘膜组织学分期,并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 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Ⅰ中,以大肠湿热证和脾胃气虚证为多见,明显高于脾虚夹湿热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俨〈0.05)。内镜分型Ⅱ型中,三证型出现几率相当;内镜分型Ⅲ型中,以脾虚夹湿热证多见,与其他两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粘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多见于大肠湿热证,脾虚夹湿热证两证型中,明显高于脾胃气虚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缓解期多见于脾胃气虚证,脾虚夹湿热证亦多见,明显多于大肠湿热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与中医证候有明显的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镜检查可作为望诊之延伸应用于临床,为中医辨证提供有力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即单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治疗组双歧三联活菌联合SASP,各30例,疗程均为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SP加用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SASP,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和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卯巢癌ER、PR、Her-2和p53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间的关系。结果43例卵巢上皮性癌中ER阳性率55.8%,PR阳性率60.5%,Her-2阳性率23.3%,p53阳性率67.4%,ER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PR、Her-2和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R在Ⅰ~Ⅱ期的阳性表达高于Ⅲ~Ⅳ期(P〈0.05).Her-2和p53在Ⅲ~Ⅳ期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检测ER、PR、Her-2和p53的表达,有助于评估卵巢癌的预后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即单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治疗组双歧三联活菌联合SASP,各30例,疗程均为4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Sutherlan(1疾病活动指数、肠镜分级、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SP加用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SASP,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郑芳 《中外医疗》2014,(5):49+51-49,51
目的探讨研究小儿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0月该院共收治55例IgA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分型、病理组织学分级和免疫病理分型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病理组织学分级多表现为Ⅲ级(76.4%),Ⅱ级(20.0%),Ⅲ级(1.8%),V级(1.8%),无I级病例。病理组织学分级与免疫病理分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s),病理组织学分级与免疫病理分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s)。结论 小儿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复合型患儿居多,所以必须采取早期诊断与治疗,以达到提高疾病治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刘丹  陈维顺  吴达军  罗虹雨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5):511-512,515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金双歧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内镜确诊为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及治疗组(27例)。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1.0g,口服,4次/d;治疗组予金双歧4,0g,灌肠,1次/晚,并予柳氮磺胺吡啶1.0g,口服,4次/d,疗程均为6周。治疗后进行症状评分,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复查肠镜取病理观察组织学的变化。结果在临床症状、肠镜下表现、组织学进步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63.0%,80.0%和51.9%,76.0%和48.1%)。经X^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金双歧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满意。较单用柳氮磺胺吡啶好。  相似文献   

10.
赖小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1,(27):120-121,123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58个结节)的术前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158个甲状腺结节,病理证实良性结节127个,其中弹性分级0~11级者109个(85.8%),弹性分级Ⅲ-Ⅳ级者18个(14.2%);31个恶性结节中有4个(12.9%)弹性分级为0~Ⅱ级,27个(87.1%)结节为Ⅲ~Ⅳ级。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和85.8%,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67.7%和81.1%(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显著提高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CD8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抑癌基因RunX3调节TGF-β1对树突状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过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等方法综合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UC组)及正常志愿者40例(对照组)结肠镜下乙状结肠肠黏膜活检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RunX3mRNA、TGF-β1mRNA和成熟树突状细胞常用的表面标志物CD83mRNA。结果:(1)与对照组肠道黏膜组织相比,UC组RunX3mRNA、TGF-β1mRNA的表达下调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D83mRNA的表达上调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UC组肠黏膜组织中RunX3mRNA与TGF-β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9,P〈0.05),RunX3mRNA与CD83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6,P〈0.05),TGF-β1mRNA与CD83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4,P〈0.05)。结论:RunX3mRNA、TGF-β1mRNA及树突状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RunX3基因可能通过调节TGF-β1介导树突状细胞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及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以及临床使用粪便钙卫蛋白作为炎症活动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人和正常对照20人,采用抗钙卫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结肠黏膜的钙卫蛋白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严重程度根据Truelove-Witts标准判断.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黏膜中有不同强度的钙卫蛋白表达,表达强度与组织学严重程度显著相关(r=0.89,P=0.000 1);缓解期结肠黏膜无或仅有微弱的表达,缓解期与活动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方法测定结果显示,粪便钙卫蛋白含量与结肠黏膜的钙卫蛋白表达强度呈显著相关(r=0.90,P=0.000 7),并且粪便钙卫蛋白含量与组织学严重程度亦显著相关(r=0.849,P<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中的钙卫蛋白可以反映炎症的组织学严重程度,也是粪便中钙卫蛋白的来源,因此检测粪便中的钙卫蛋白可以反映炎症的组织学严重程度.该检测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162例胃肠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显示,162例患者中,胃血吸虫病29例,肠血吸虫病133例,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内镜表现:29例胃血吸虫病中,溃疡型18例,炎症型5例,增生型6例,伴发胃癌7例;133例肠血吸虫病中,溃疡型23例,增生型59例,炎症型13例,混合型38例。因各种原因导致误诊49例(30.25%),误诊常见疾病有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慢性胃炎、消化道肿瘤等。提示,胃肠血吸虫病的临床或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易于误诊。流行病学资料、内镜检查加多部位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关沙拉嗪对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57例慢性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组采用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肠镜、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肠镜、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06,P〈0.05)。结论枫蓼肠胃康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慢性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嗪,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振东  张雪  何帅 《当代医学》2021,27(1):26-28
目的探究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菌移植和肠道给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行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置管术进行粪菌移植与肠道给药,分析所有患者的置管情况、不良事件、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率为100.00%;操作时间5.3~13.8 min,平均(9.74±2.36)min。经内镜肠道植管固定部位:末端回肠固定者2例(1.00%),固定于回盲部者168例(84.00%),固定于横结肠下者17例(8.50%),固定于左半结肠者8例(4.00%),固定于降结肠者5例(2.50%)。小组织夹使用者64例(32.00%),大组织夹使用者130例(65.00%);均未使用者6例(3.00%)。组织夹数量为3~4个,平均(3.36±0.28)个。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置管术的使用情况粪菌移植治疗者193例(96.50%),同时实施结肠给药治疗者169例(84.50%);结肠灌汤给药治疗者7例(3.50%)。结论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给药治疗与粪菌移植,安全性较高,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Baron分级对其肠道黏膜愈合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科就诊的UC患者176例,分别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等情况及内镜下病变活动范围和Baron分级。在经过1个月的美沙拉嗪治疗后,观察患者肠道黏膜的愈合情况。分析患者不同亚组中Baron分级的分布情况,并用Logistics回归的方法检验Baron分级与治疗后黏膜愈合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亚组中,Baron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Baron分级与病变范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Baron分级为1、2、3级的患者其黏膜愈合率分别为66.7%、38.5%、0%。经Logistics回归分析证实,Baron分级与黏膜愈合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 OR=12.445,95%CI:4.466~34.680)。结论 UC患者Baron分级对其治疗后黏膜的愈合情况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方法:总结我院从2000年1月~2007年9月经结肠镜结合病理确诊的98例UC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98例UC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及浅表溃疡73例(74.5%),黏膜充血、水肿伴糜烂43例(43.9%),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且脆易出血或有脓性分泌物68例(69.4%),假息肉形成22例(22.4%),假息肉合并其它17例(17.3%)。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侧结肠多见,其它各段结肠亦均有发生。结论:内镜检查可确定UC的范围、程度、分期和有无癌变,是确诊UC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提供了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8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和对照组(美沙拉嗪),观察两组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率及在0、6、12个月疾病活动指数、内镜和病理评分。结果:两组在0、6、12个月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率、Sour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内镜和病理评分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与美沙拉嗪在临床随访1年中具有相同的预防复发的效果,合并使用益生菌和美沙拉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维持治疗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李蕾  姜娜  韦雪磊 《中外医疗》2016,(24):39-42
目的:比较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活检患者病变处并实施病理检查,比较分析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计算出内镜下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内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98例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诊断为该病的65例,诊断符合率是66.33%,这些确诊病例中有44例为肠上皮化生,21例上皮内瘤变;那些在胃内镜检查中表现出黏膜皱裂趋于平坦或者消失、胃黏膜以红白相间呈现、以白相为主及血管透见等病理症状确诊为该病符合率为91.6%,胃镜检查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病理症状确诊为该病符合率为81.26%,2种病理症状的疾病确诊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仅仅看到黏膜皱裂变平或消失,红白黏膜相间,并以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内镜表现的疾病诊断符合率为43.5%,与上述2种病理表现的诊断符合率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关系密切,患者胃内镜检查病理表现特征主要是胃黏膜变薄、白相及胃黏膜粗糙,应结合使用胃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