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异丙酚、笑气、氨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5例进行临床分析。静注芬太尼2~4μg/kg,异丙酚2mg/kg,卡肌宁0.5mg/kg诱导插管后,吸入45%~60%笑气,1%~2%氨氟醚,并间断静注异丙酚和卡肌宁加深麻醉和维持肌松。诱导后血压下降1.85±0.51kPa,插管后恢复到诱导前水平或略高,CO2人工气腹后5~10min血压升高1.45±0.39kPa,PETCO2上升0.543±0.059kPa,Ppeak上升0.395±0.057kPa,TV下降150±41.5ml,牵拉胆囊时无明显低血压及窦缓等胆心综合征,术毕迅速清醒,无严重意外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静吸复合麻醉行脑皮层癫痫灶切除术20例。用r-OH50-60mg/kg、2.5%SP6-8mg/kg、芬太尼0.2-0.3mg、司可林1-2mg/kg静脉注射诱导,气管插管后2%普鲁卡因100ml内加芬太尼0.2mg静脉点滴,普鲁卡因滴速0.4-0.6mg/kg/min;同时间断吸入小剂量氨氟醚或异氟醚,吸入浓度〈1MAC;17例加肌松剂用机械呼吸维持。普鲁卡因、芬太尼为主,间断吸入小剂量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经过及苏醒情况,重点观察麻醉诱导插管及CO2 人工气腹过程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优点和实用性。对30 例ASA 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以芬太尼2 ~4μg·kg -1 及异丙酚2 ~2 .5 mg·kg - 1、卡肌宁0 .5 mg/kg - 1静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10 ~12 m g·kg -1·h -1 、20 ~30 min 间断静注卡肌宁0 .25 ~0 .5 mg/kg - 1 维持麻醉及肌松,连续监测Fio2、SpO2 、PETCO2 、TV、Ppeak 、m Paw 、HR、SBP、DBP、MAP、ECG 的变化。结果本组平均麻醉时间为79 .5 ±5 .2 min ,异丙酚平均总用量为605 ±135 mg ,诱导后插管前SBP、MAP、HR 分别下降3 .63kPa 、1 .98kPa 、17 次/ min( P < 0 .01) ,DBP 也下降1 .25kPa( P < 0 .05) ,完成插管后迅速回升;PETCO2 、Ppeak 、m Paw 在CO2 气腹后10 ~15 min 上升到最高值( P < 0 .01) ,并在气腹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全部病例均于拔管后  相似文献   

4.
地氟醚超小流量麻醉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安(异)氟醚超小流量麻醉成功应于临床之后[1],我院从1998年1月~6月,试用地氟醚超小流量麻醉20例取得成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术前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3.9±10.97岁(35~77岁);体重46~69kg,平均57.53±6.87kg。1.2 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常规应用芬太尼4μg/kg,东茛菪碱0.3mg,异丙酚2mg/kg,以及琥珀胆碱2mg/kg,静脉注射,并纯O2去氮。气管插管后固定的氧气(O2)0.3L,氧化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型吸入麻醉药地氟醚对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40 例ASAⅠ- Ⅱ级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0 例,两组均采用表面麻醉下静注芬太尼,异丙酚诱导插管。对照组以异丙酚持续静注维持麻醉,15min 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5mg/kg ,地氟醚组在吸入6 % 地氟醚15 分钟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 .05mg/kg,使用MHJ- 2 肌松监测仪监测TOF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地氟醚组起效时间分别为4.72 ±1 .37 和3 .82 ±1.09min,地氟醚组明显缩短,两组T1 显现时间为10 .08 ±2.47 和17.37 ±3 .78min;T125% 恢复时间为19.88 ±5 .91 和29 .78±5 .73min;T1 恢复90% 时间为30 .25 ±5.27 和49 .48±12.60min 地氟醚组明显延长,两组恢复指数分别为13 .67 ±3 .53 和22 .86 ±3 .58min ,地氟醚组延长。结论 吸入1MAC地氟醚能明显缩短维库溴铵起效时间,延长维库溴铵的临床作用和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Yie T  Guo X  Sang N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68-770
目的比较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在平衡麻醉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氟醚(D)组,七氟醚(S)组,异氟醚(I)组及安氟醚(E)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各组均先给予等效的设定浓度,即D组6%、S组2%、Ⅰ组12%、E组17%。同时吸入1∶2的O2和N2O,经静脉持续输入芬太尼和间断追加肌肉松弛药泮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浓度及吸入浓度,并维持肺泡浓度衡定在1mol/LAC,即D组3%,S组07%,Ⅰ组05%,E组06%。结果吸入麻醉后,肺泡浓度∶吸入浓度=1/2及肺泡浓度达到1mol/LAC值时间在D组及S组均明显快于Ⅰ组及E组。肺泡浓度∶吸入浓度及肺泡浓度∶设定浓度比值的升高速度在D组和S组均明显快于Ⅰ组和E组。终止麻醉后,D组肺泡浓度达到肺泡原始浓度50%的时间明显快于其它吸入麻醉药。结论地氟醚吸入及呼出均较快,易于调控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7.
探讨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儿茶酚胺及循环功能的影响。选择24例期开胸手术ASA1 ̄2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外阻滞(B组)。手术60min和气管拔管后10min时A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与麻醉前比均明显增高(P〈0.05),B组无明显增高(P〉0.05),组间比较B组NE均低于A组(P〉0.05)。两组血浆肾上腺素(E)与麻醉前比均无明显增高(P  相似文献   

8.
探讨异丙酚和苏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全麻诱导期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29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9例)用异丙酚1.5mg/kg.第2组(10例)用异丙酚2.0mg/kg,第3组(10例)异丙酚1.5mg/kg加苏芬太尼0.8μg/kg。注入异丙酚后4min行气管插管,连续监测插管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WAP)及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显示,第1组患者插管后各项指标显著升高,第2组患者插管后1min30s血压急剧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1)。第3组患者插管前后各参数无明显波动。结果提示单独应用小剂量异丙酚不足以对抗插管时的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加大剂量可导致循环功能过度抑制,与苏芬太尼小剂量联合应用,可有效而又安全地维持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地氟醚在最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中药代动力学的临床表现。 方法 50例麻醉分级(ASA) Ⅰ~Ⅱ级全麻下的择期手术病人。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琥珀胆碱。气管插管后开始10 m in 氧流量为4 L/m in,行间歇正压控制呼吸,地氟醚挥发罐浓度(FD)8% 。此后关闭回路,氧流量0.20~0.35L/m in,地氟醚FD 10% ~12% 。维持地氟醚的肺泡浓度(FA)在6% ±0.1% 。间断给予维库溴胺维持肌肉松弛。 结果 地氟醚FA 达6% 和FA/FI(吸入浓度)达0.9,分别为4.9±0.8 m in 和12.4±0.2 m in,并能维持在0.90~0.95。麻醉停止后,5.7±2.4 m in 恢复自主呼吸,拔管时间9.7±0.8 m in。麻醉中脉搏血氧饱和度均100% ,吸入氧浓度≥80% 。 结论 地氟醚的低组织溶解特性使其麻醉诱导和麻醉恢复快,麻醉调控性强。地氟醚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使其能安全、有效地在最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王天元  张禾田 《吉林医学》1999,20(5):259-260
为了观察异氟醚麻醉下病人的应激反应及硬膜外注入小剂量芬太尼的作用,选择20 例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 组为异氟醚吸入麻醉复合T9~10硬膜外注入小剂量芬太尼10 例,B组为异氟醚吸入麻醉10 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气管插管后1m in、术中90m in、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采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浓度,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四项内分泌指标全程无显著变化(P> 0.05);B组肾素活性、皮质醇水平术中及拔管后较术前显著增高(P< 0.05),同时也显著高于A 组(P< 0.05);手术中及拔管时A 组血压低于B组(P< 0.05)。本组结果说明:异氟醚吸入麻醉复合T9~10硬膜外注入小量芬太尼是抑制上腹部手术中机体应激反应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外耳再造手术中4种麻醉方法对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2年6月-2013年8月,外耳再造手术860例,分别采用吸入异氟醚53例(Ⅰ组),吸入七氟醚88例(Ⅱ组),吸入七氟醚与静脉复合麻醉152例(Ⅲ组),全凭静脉麻醉567例(Ⅳ组)。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2.5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μg/kg。I组术中维持吸入1%~2%异氟醚;Ⅱ组术中维持吸入3%~5%七氟醚;Ⅲ组静脉泵注内泊酚50~70μg·(kg·min)^-1,瑞芬太尼0.2μg·(kg·min)^-1,吸入1%~3%七氟醚,以上3组皆每间隔40min静注维库溴铵0.05mg/kg维持肌松。Ⅳ组采用无使用肌松药物,全凭静脉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45~50μg·(kg·min)^-1,瑞芬太尼03~0.5μg·(kg·min)^-1。苏醒期观察各组EA发生例数,统计EA持续时间。【结果】Ⅳ组EA发生率最低,持续时间最短,与其余3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无使用肌松药物麻醉维持,丙泊酚一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EA发生率低,持续时间短,适用于外耳再造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2.
吴世贵  云菲  陈尔标 《海南医学》2010,21(17):22-2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40例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七氟醚组吸入浓度8%的七氟醚,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2μg/ml,然后静注阿曲库铵0.4mg/kg,3min后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中以及插管后3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MAP、HR在基础值、插管前和插管后3min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MAP和HR均比基础值降低(P〈0.05),诱导后3min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均回复到基础值水平(P〉0.05)。结论七氟醚与丙泊酚一样,麻醉诱导平稳,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儿唇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估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唇腭裂患儿,ASAⅠ-Ⅱ,年龄3-10月,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七氟醚组以7%七氟醚+氧气3 L/min面罩吸入诱导;氯胺酮组静脉注射氯胺酮2.5 mg/kg诱导。患儿入睡后2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经口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七氟醚组持续吸入1%-3%七氟醚,氯胺酮组分单次追加氯胺酮1 mg/kg。2组术中各追加1次芬太尼1μg/kg。记录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术中及拔管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全程观察有无咳嗽、屏气、喉痉挛、分泌物增加,术后躁动或嗜睡的发生。结果2组麻醉诱导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七氟醚组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诱导后HR明显慢于氯胺酮组(P〈0.01),MAP低于氯胺酮组(P〈0.01)。氯胺酮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七氟醚组(P〈0.01)。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婴幼儿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无术后躁动和嗜睡现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麻醉效果好,安全可控,明显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老年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探讨降低术后躁动的麻醉方法.方法 择期手术老年患者40例,ASA Ⅰ~Ⅱ级,完全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全凭静脉麻醉(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B组).2组患者全麻诱导成功后插入气管导管.A组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泵注丙泊酚4~6mg·kg-1·h-1、瑞芬太尼10 ~20 μg·kg-1·h-1和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 kg-1·h-1.B组麻醉维持采用吸入1% ~3%七氟醚并复合静脉泵注丙泊酚2~4 mg·kg-1·h-1、瑞芬太尼6~10μg· kg-1·h-1和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 kg-1·h-1.保持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用肌松监测仪监测使2组患者达到相同的肌松程度,2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 min给予芬太尼2μg/kg,同时静脉接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所有患者未使用催醒药.记录2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躁动评分.结果 A组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可以降低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异丙酚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择期LC手术的患者 80例 ,随机等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 (静吸组 )和全凭静脉麻醉组 (全静脉组 )。两组均以咪唑安定 0 .2mg·kg-1 、异丙酚 2mg·kg-1 和维库溴铵 0 .1mg·kg-1 诱导后作气管插管。麻醉维持 :静吸组用安氟醚吸入 ,全静脉组将异丙酚 8mg·kg-1 ·h-1 和芬太尼 4 μg·kg-1 ·h-1 混合抽入 5 0ml注射器中 ,用微量泵注入 ,设定速率为 4 0ml·h-1 。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和气腹后 1 0min、气腹毕和术毕的SBP、DBP、HR和SpO2 及停止麻醉至拔管的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和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无显著性差异。静吸组在气腹后 1 0min的HR、SBP、DBP及术毕HR明显高于基础值 (P <0 .0 5 ) ,而全静脉组术中无明显变化。全静脉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静吸组。结论 :异丙酚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手术 ,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空气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不同给药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ASAⅠ~Ⅱ,分成三组:A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2 m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B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1 mg/kg,3 min后追加丙泊酚1 mg/kg行气管插管),C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3 min后静注丙泊酚2 mg/kg行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 min、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插管后10 min监测MAP、HR、SPO2.结果:在麻醉诱导期间,A组MAP和HR变化幅度最大、B组变化幅度次之,C组变化幅度最小,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内随访三组患者均无诱导或手术期间术中知晓.结论:C组丙泊酚诱导给药方法可以明显减少MAP和HR波动,对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一种较好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芬太尼(3μg/kg)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芬太尼+氟派利多组,每组26例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氟派利多组(B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滴注芬太尼(3μg/kg)和氟派利多(0.05mg/kg)+芬太尼(1μg/kg),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吸入异氟醚和泵注异丙酚,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例数以及恶心呕吐寒颤的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恶心呕吐寒颤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发生中等和严重疼痛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P〈0.05),而且A组拔管后需要2次追加芬太尼的人数也少于B组(P〈0.05),后者约有50%的患者拔管后需要两次追加芬太尼。结论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用芬太尼(3μg/kg)能够有效防治妇科腹腔镜手术停止麻醉后因超短效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的快速代谢而引起的术后疼痛过敏,并且促进自主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患儿麻醉诱导时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患儿40例,年龄4~12岁,体重15~35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D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3μg/kg,C组则输入林格液。采用8%七氟烷吸入和6 L/min的氧流量进行麻醉诱导,待患儿睡着后插入气管导管并行机械通气,然后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手术开始前用芬太尼3μg/kg。麻醉维持采用2%~3%七氟烷。记录患儿入室后右美托咪定注射前(T0)、注射后5 min(T1)、注射后10 min(T2)、插管前(T3)、插管时(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结果与C组比较,D组SBP、DBP和HR在T4~6时点明显较低(P〈0.05)。D组SBP和DBP在T4~6时点明显低于T0时点(P〈0.05);C组SBP T4~5时点、DBP T4时点及HR T4~6时点明显高于T0时点(P〈0.05)。C组插管时有3例患儿出现呛咳和躁动反应,而D组所有患儿均无呛咳和躁动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0.3μg/kg可为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全麻诱导提供良好的镇静,并能较好地抑制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强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分为两组,R组(瑞芬太尼强化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 mg/kg,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1,5 min后再以0.05μg/(kg·min)^-1静脉泵入,此时开始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开始。F组(芬太尼强化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 mg/kg,然后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加氟哌利多2.5 mg,15min后追加2次。结果R组麻醉开始后的各时段HR、MAP与麻醉前无显著差异,于麻醉前和F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VAS镇痛评分在1.5~2.4之间,Remesay评分在2.5~3.2之间。结论0.05μg/(kg·min)^-1瑞芬太尼组获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舒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丽英  邱翠银 《当代医学》2010,16(21):69-7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发生情况,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S组,舒芬太尼组,以咪达唑仑0.1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胺0.12mg/kg诱导插管;F组,以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胺0.12mg/kg诱导插管。吸入1%异氟醚维持麻醉,切皮前静注舒芬太尼10μg(S组)、芬太尼0.1mg(F组)。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10min(T3)、20min(T4)的躁动评分、意识状态评分及拔管时间。结果 T1~T3时,S组RS低于F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OAAS:T1、T2时S组评分低于F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比芬太尼低,更能有效地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同时不影响苏醒拔管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