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王海燕  邓素萍 《新中医》2013,(11):36-37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I盏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口服四逆散加味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耐信和吗丁啉片,2纽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DQ)总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RDQ总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84.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温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予加味四逆温胆汤治疗,对照组34例予雷贝拉唑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4.44%、对照组94.1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组85.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四逆温胆汤可改善症状,愈合食管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3.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世尧 《河北中医》2005,27(11):843-844
目的 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5例以西药高舒达及吗丁啉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流性疾病问卷症状积分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钟毅  饶梅冰  范明 《新中医》2011,(1):31-33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汤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口服降逆和胃汤,每天1剂;对照组80例,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mg,每天2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应用降逆和胃汤和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如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反食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果显示,应用降逆和胃汤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及反食等临床症状,且近期疗效和停药3月后复发情况都明显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P〈0.05)。结论:降逆和胃汤对非糜烂性反流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GERD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为半夏泻心汤组(60例)及单纯西药对照组(40例)观察疗效,并于一年后随访两组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后复发率分别为8.3%、2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管炎灵颗粒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管炎灵颗粒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管炎灵颗粒,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44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78.0%(95%CI=69.9%~86.1%);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31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为52.0%(95%CI=42.2%~61.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3.3436,P:0.0009);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反流感、胸痛RDQ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半年,治疗组好转者复发率15.5%(11/71,95%CI=7.1%~23.9%),对照组复发率40.8%(20/49,95%CI=27.0%-54.6%),治疗组复发率优低于对照组(X^2=9.7035,P〈0.01)。结论:管炎灵颗粒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优于奥关拉唑肠溶片,其收益为OR=0.31(95%CI=0.17~0.57),NNT:4(95%CI=2.5~7.8);其随访6个月降低复发率的收益为OR=0.27(95%CI:0.20~0.63),NNT:4(95%CI=2.4~10.6)。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分别予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和奥美拉唑加达喜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内镜疗效。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I临床症状,中药组改善口苦咽干、烧心、咽部不适及便干4项症状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在改善食管黏膜炎症方面与西药组作用相当(P〉0.05);在改善内镜下胃内胆汁反流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疏肝和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给予疏肝和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皆未出现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行性咳嗽(GER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四逆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给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93.9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月,治疗组复发0例,对照组复发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确切,且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和胃降逆法佐治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卫东  胡永 《中医药学刊》2006,24(3):528-529
目的:探讨和胃降逆法佐常规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GELI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和胃降逆法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及6月的复发率。结果:两组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和胃降逆法佐治GERD疗效满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经验方通降舒膈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肝胃不和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的病人采取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通降舒膈汤治疗,对照组予以通降舒膈汤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及莫沙必利片治疗。1个疗程为28d。分别进行治疗14d、28d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单项主症疗效比较,及停药后复发情况的比较。结果:治疗28d时,治疗组痊愈率0.0%,显效率16.7%,有效率80.O%,无效率3.3%;对照组痊愈率0.0%,显效率26.7%,有效率70.0%,无效率3.3%,两组治疗疗效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1.000,P〉0.05)。在单项主症的疗效比较中,治疗14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反流的痊愈率分别为14.3%/52.6%,对照组治疗反流的痊愈率高于中药组(P=0.03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治疗反酸的显效率分别为20.7%/50.0%,中西药组治疗反酸的显效率高于中药组(P=0.027,P〈0.05)。在单项主症的疗效比较中,治疗28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无统计学差别。停药14d时,中药组与中西药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6.7%/43.3%,中西药组复发率明显高于中药组(P=0.047,P〈0.05);停药28d时,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复发率分别为19.2%/51.9%,中西药组复发率明显高于中药组(P=0.021,P〈0.05)。结论:通降舒膈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配合西药治疗,早期可在短时间内(14d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胃食管反流病反流、反酸症状,但长时间应用(28d左右)对反流及反酸症状疗效无进一步提高,且停药后部分患者症状反复,复发率较高。中药组早期(14d左右)针对反流、反酸起效稍慢,但长时间应用时(28d左右),疗效逐渐增加,且疗效稳定,停药后复发率较低。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在控制烧心及非心源性胸痛症状方面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金丸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中药左金丸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用西药治疗,经过4周的总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左金丸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梅丸水煎剂应用于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将我院12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配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乌梅丸水煎剂治疗,对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评分及测定胃肠压力,分别对两组的疗效、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的胃食管反流病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呈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乌梅丸水煎剂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明显效果,比常规服用方式的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降逆和胃汤加减(基本方:柴胡、枳壳、郁金、威灵仙、大黄、法半夏、旋复花、吴茱萸、蒲公英、黄连)治疗.8周为1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胃镜检查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2.5%,对照组分别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0.o%,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湿浊中阻、气郁痰热、脾胃虚弱四型,根据辨证分别给与不同方药,对照组34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组46例临床痊愈8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34例临床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中药组(60例)、西药组(30例),分别给予丁香降气汤和奥关拉唑治疗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中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胃镜复查总有效率84.21%;西药组总有效率81.48%。2组胃镜复查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四逆温胆汤加味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我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4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四逆温胆汤加味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胃黏膜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对照组为89.36%(42/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显效率为70.21%(33/47),对照组为44.68%(2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黏膜恢复总有效率95.74%(45/47),对照组为78.72%(37/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2.26%(5/47),对照组为42.55%(20/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四逆温胆汤加味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胃黏膜恢复,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0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0例用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一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停药后1年内胆汁反流性胃炎痊愈者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张越  谢胜  韦丽萍  曾真 《新中医》2011,(2):41-43
目的:观察封潜汤治疗阳虚阴逆证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封潜汤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兰索拉唑肠溶片及枸椽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总疗程为2周。结果:2组治疗后各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后烧心、胸骨后闷痛感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治疗组总积分较对照组略高(P〈0.05),治疗组的症状表现略重。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疗效指数较对照组亦高(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86.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封潜汤治疗阳虚阴逆证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片和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其临床症状、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烧心、反酸等典型症状,极大缓解其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功能障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