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的食管癌及作为术前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美国,术前放化疗一般是应用铂类及紫杉类化疗同步放疗41.4 ~50.4 Gy,而根治性放疗剂量最常采用50~50.4 Gy.在国内,术前放化疗放疗剂量一般为40 Gy,而根治性放疗剂量最常采用60Gy.食管癌放化疗优化策略方面的新进展主要集中于降低不良反应及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研究热点是采用先进的放疗技术,例如调强放疗及质子治疗,进一步限制正常组织的耐受性,采用更小的照射野.增加疗效的措施包括PET引导下针对肿瘤早期消退方面的治疗选择,新型化疗方案的选择,分子靶向治疗以及肿瘤标志物在预测疗效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根治性3DRT±化疗在≥70岁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收治的116例接受根治性3DRT±化疗的≥70岁食管癌患者,其中同期放化疗32例、序贯放化疗24例、单纯放疗60例。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2、3年样本量分别为102、77例。1、2、3年OS率分别为59.1%、38.4%、23.2%,PFS率分别为61.9%、37.9%、0%。同期放化疗、序贯放化疗、单纯放疗的中位OS分别为22.3、18.0、12.4个月(P=0.044);放疗60 Gy、<60 Gy的中位OS分别为24.7、10.9个月(P=0.036),60 Gy、>60 Gy的中位OS分别为24.7、18.7月(P=0.938)。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否联合化疗及放疗剂量为OS的影响因素(P=0.003、0.042、0.037)。结论 老年食管癌能耐受根治性3DRT±化疗且可取得与<70岁患者相似疗效,根治性同期放化疗预后优于序贯放化疗及单纯放疗,放疗60 Gy较<60 Gy可明显提高生存,60 Gy为最适宜的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3.
新辅助放化疗和根治性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这两种治疗模式下,提高放疗剂量能否带来获益一直是临床争论的热点。此外,放疗照射范围国内外尚未统一。选择性淋巴结引流区预防性照射和累及野照射是目前两种主流的靶区勾画模式,这两种照射范围孰优孰劣仍未达共识。本文主要探讨近年来有关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和根治性放化疗中照射剂量及照射范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radiotherapy”为英文关键词,“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疗”为中文关键词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2年10月。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 668篇,中文文献138篇。纳入标准:(1)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流行病学、放疗技术和剂量、放疗靶区范围、同步化疗方案以及新辅助放化疗;(2)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排除标准:(1)综述类文献及个案报道;(2)重复的临床试验;(3)Ⅰ期临床试验。共纳入文献57篇(中文5篇,英文52篇)。结果 局部晚期不可手术食管癌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仍是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放疗技术首选调强放射治疗(IMRT),放疗靶区采用累及野照射(IFI)。放疗剂量的提高和同步化疗方案的改变并未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经过诱导放化疗后降期的患者也可能有手术机会,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获益。食管癌免疫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免疫治疗的添加有可能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结论 局部晚期不可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可手术食管癌的初始治疗以手术为主,最佳术后治疗模式仍不明确。术后同步放化疗可最大程度改善局部控制和降低远处转移,有望成为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本综述对食管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相关研究的总结显示,术后同步放化疗可提高淋巴结阳性患者总生存,不良反应可耐受,但术后同步放化疗的获益人群、最佳放疗剂量、靶区及同步化疗方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中使用高剂量和标准剂量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重点探讨使用现代放疗技术时两种放疗剂量的优劣。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和欧洲放射治疗与肿瘤学会(ESTRO)的汇报摘要。纳入比较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中高剂量放疗(HD-RT:≥59.4 Gy,1.8 Gy/次)和标准剂量放疗(SD-RT:50 Gy,2 Gy/次,或50.4 Gy,1.8 Gy/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月1日。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共1158例患者进行汇总分析。其中4项使用现代放疗技术,对940例使用现代放疗技术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HD-RT组和SD-RT组患者有相似的1、2、3年总生存(OS)(RR=1.03,95%CI为0.86~1.22,P=0.757;RR=1.05,95%CI为0.94~1.17,P=0.433;RR=1.05,95%CI为0.96~1.14,P=0.314)和2、3年LRPFS(RR=0.94,95%CI为=0.82~1.08,P=0.390;RR=0.96,95%CI为0.86~1.09,P=0.560)。与SD-RT组相比,HD-RT组有更高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OR=1.35,95%CI为1.03~1.77,P=0.029),趋向于有更高的治疗相关死亡率(OR=1.66,95%CI为0.97~2.83,P=0.062)。对使用现代放疗技术的RCT行亚组分析,即使采用现代放疗技术,HD-RT相比SD-RT也不能改善LRPFS,反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没有OS的获益。结论:无论是否使用现代精确放疗技术,与HD-RT相比,SD-RT的LRPFS和OS相似,但≥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50 Gy(2 Gy/次)或50.4 Gy(1.8 Gy/次)应作为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推荐放疗剂量。需要更多的RCT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行根治性放疗不同放疗剂量对生存的影响,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6年中国10所医疗中心2344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经1∶2倾向性评分配比(PSM),根据放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EQD2Gy<60Gy)303例,高剂量组(EQD2Gy≥60Gy)606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59.6个月。经PSM配比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5%、34.7%、27.2%和72.9%、41.7%、34.7%(P=0.018),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2%、27.2%、23.1%和58.3%、38.1%、33.9%(P=0.001)。单因素结果显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临床分期早、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病变长度短、采用IMRT技术、接受同步化疗、EQD2Gy≥60Gy为总生存获益因素(均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否接受同步化疗以及EQD2Gy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EQD2Gy≥60Gy时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中使用高剂量和标准剂量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重点探讨使用现代放疗技术时两种放疗剂量的优劣。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以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和欧洲放射治疗与肿瘤学会(ESTRO)的汇报摘要。纳入比较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中高剂量放疗(HD-RT:≥59.4 Gy, 1.8 Gy/次)和标准剂量放疗(SD-RT:50 Gy, 2 Gy/次, 或50.4 Gy, 1.8 Gy/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月1日。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 共1 158例患者进行汇总分析。其中4项使用现代放疗技术, 对940例使用现代放疗技术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HD-RT组和SD-RT组患者有相似的1、2、3年总生存(OS)(RR=1.03, 95%CI为0.86~1.22, P=0.757;RR=1.05, 95%CI为0.94~1.17, P=0.433;RR=1.05, 95%CI...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根治性治疗后局部复发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YP  Mao WM  Ma SL  Jiang YH  Liu JS  Sun XJ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2):925-92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性治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食管癌根治性治疗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法比较生存率,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9.8%、5.9%和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时PS评分、首次根治性治疗后与复发的间隔时间、首次治疗方案以及复发后的治疗方案与患者的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首次治疗方案和复发后治疗方案为独立预后因素.复发后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0、7.0、6.0、4.0和3.0个月(P=0.000).93例既往未曾接受过放疗而复发后行放射治疗的患者中,放疗剂量≥60 Gy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放疗剂量<60Gy者(P =0.000).结论 首次治疗方案和复发后治疗方案为食管癌根治性治疗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建议对复发患者予以积极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对于局部复发既往未曾接受过放疗的患者,放疗剂量应该≥60Gy.食管癌根治性治疗后复发者的预后差,有必要对其他的治疗方法(如手术、靶向治疗等)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模式及照射剂量下食管鳞癌患者的OS状况,探讨优选照射剂量及获益亚组人群。方法 选取2003-2014年本院接受3DRT的1387例食管鳞癌患者,分别对单纯放疗(780例)和同期放化疗(302例)不同照射剂量患者进行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优选照射剂量及获益亚组人群。结果 单纯放疗中照射剂量<60 Gy (91例)、60 Gy (429例)、>60 Gy组(260例)的中位OS期分别为9、20、23个月(P=0.000);60 Gy与>60 Gy组OS曲线相近(P=0.362),且均优于<60 Gy组(P=0.000、0.000)。同期放化疗中照射剂量<60 Gy (18例)、60 Gy (224例)和>60 Gy组(60例)的中位OS期分别为22、34、15个月(P=0.004);<60 Gy与>60 Gy组OS曲线相近(P=0.952),60 Gy组OS优于>60 Gy组(P=0.002)。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模式食管鳞癌预后不同,但GTV与照射剂量为2种治疗模式共同的预后因素(P=0.045、0.001);单纯放疗时照射剂量为≥60 Gy为生存获益因素(P=0.000);同期放化疗时仅照射剂量为60 Gy是生存获益因素(P=0.050)。结论 单纯放疗时食管鳞癌患者照射剂量≥60 Gy为优选剂量,同期放化疗时建议照射剂量尽量控制为60 Gy。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模式下不同放疗剂量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放疗剂量的不同将120例接受同期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n=68)和高剂量组(n=52),常规剂量组放疗剂量为50.4~54.0 Gy,高剂量组放疗剂量为60.0 Gy。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血小板应答蛋白1(TS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远期疗效(3年、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常规剂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1.47%,与高剂量组的55.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SP1、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的3年、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期放化疗模式下,放疗剂量、肿瘤部位、贫血程度均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相比,高剂量(60.0 Gy)放疗联合同步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且未增加不可逆致死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252Cf中子近距离放疗加外照射治疗食管鳞癌7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外照射配合内照射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本研究评价锎(252 Cf)中子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外照射治疗708例食管癌的长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长治市肿瘤医院2001-01-01-2012-03-01共收治食管鳞癌708例,均采用252 Cf中子近距离腔内放疗配合外照射治疗.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6版食管癌分期标准,Ⅰ、ⅡA、ⅡB、Ⅲ和ⅣA期分别为7、254、31、404和12例.近距离治疗2~5次,3.5~5.0 Gy/次,总剂量为8~25 Gy;外照射剂量为50~56 Gy,常规分割,5~6周完成.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3.6个月、71.6%、41.8%和32.1%.在预后和局部控制率多因素分析中,照射总剂量是唯一与长期生存和局部控制均相关的因素.<60、60~68和>68 Gy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7.5%、35.3%和22.1%,P<0.001.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食管穿孔和大出血.97例(13.7%)发生3度白细胞降低.635例(89.7%)在治疗过程有1~2级的食管炎反应.随访期间18例(2.5%)发生食管穿孔,35例(4.9%)发生大出血.从治疗开始到随访健在,或者发现复发或远处转移,490例(69.2%)患者吞咽普食顺利,放疗后13例(1.8%)发生食管狭窄,需要间断食管扩张治疗.结论 252 Cf 中子腔内近距离放疗配合外照射治疗,提高了食管癌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毒副作用在可以接受范围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内外照射加化疗联合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ng X  Yuan D  Ya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6):519-521
目的 分析外照射、腔内近距离治疗及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其与外照射比较。方法 120例食管癌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Ⅰ组为外照射,Ⅱ组为外照射加腔内照射,Ⅲ组为外照射加化疗,Ⅳ组为内照射加化疗。外照射采用^60Co治疗,2Gy/次,5次/周,总剂量60-74Gy;腔内照射6-8Gy/次,1次/周,总量18~24Gy;化疗用卡铂,100mg/d,5次/周,总量1000mg。结果 Ⅱ~Ⅳ组的1,2,3年生存率高于Ⅰ组(P〈0.05)。Ⅰ~Ⅳ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3.3%、36.7%、40.0%和46.7%,死于肿瘤复发及未控分别为72.2%、40.0%、43.7%和38.4%(P〈0.05),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外照射与近距离治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食管癌局部控制率和1,2,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剂量并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放疗耐受性及副反应,并随访其长期生存率。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将100例食管癌随机均分为60Gy组和75Gy组。60Gy组前3周采用常规分割照射,第4周起改用超分割照射(1.5Gy/次,2次/d,2次间隔6h,10次/周),DT60Gy分35次,5周完成。75Gy组照射方法完全相同,前3周常规分割,第4周起改用超分割照射,DT75Gy,分45次,6周完成。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差别,75Gy组无C级。1、3、5年局部控制率60Gy组分别为86%、42%、32%,75Gy组分别为88%、52%、48%;1、3、5年生存率60Gy组分别为86%、40%、28%,75Gy组分别为72%、34%、16%;两组比较均无差别。中位生存期60Gy组25个月,75Gy组19个月。75Gy组重度放射性食管炎明显高于60Gy组(28%:10%,P=0.022),但75Gy组与60Gy组死亡原因无差别。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不宜追求高剂量,在照射野及照射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剂量,副反应加大。在考虑增加照射剂量时应充分考虑肺及其他正常组织的量照体积及受照剂苗。  相似文献   

15.
The 10-year follow-up 869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by radiation is presented with emphasis on treatment methods, and 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s declined as the staging of the lesion advanced (p less than 0.01). The results improve with the shortening of the lesion (p less than 0.005) in the absence of metastasis.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ose given. A booster dose of 5-10 Gy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curative dose of 60-69 Gy may increas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this cancer. The causes of the external irradiation failure are mainly recurrence and out of control of disease. Also, the author has discussed the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som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内外放射治疗剂量与疗效关系的随机前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研究内外放射剂量和放射治疗中食管X线片变化对中晚期食管癌局部控制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146例食管鳞癌病人随机分外照射50Gy、外照射70Gy、外照射50Gy+腔内照射6Gy、外照射50Gy+腔内照射12Gy,2分次4个组,分析各剂量组生存率和外放射40Gy时X线片变化与生存率的关系;并观察59例食管癌病人术前放射治疗剂量与切除标本病理反应的关系。结果(1)各组病人的1,2,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2)外照射40Gy时的食管X线片变化与预后有关。外照射40Gy时X线片为1,2级者和3,4级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个月和12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7%,56.4%,33.3%和48.9%,22.3%,13.0%,P=0.00026;(3)术前放射40~49Gy与50~70Gy比较,标本无癌率分别为32.2%和39.3%,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不论是外照射还是腔内照射,在本研究采用的剂量范围内,高剂量并不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效果。外照射40Gy时食管X线片变化可作为估计放射治疗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分割及在超分割基础上协同化疗治疗食管癌伴声嘶的疗效.方法将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超分割(HF)组:先常规照射36~40 Gy,4周后改为2次/d,1.2 Gy/次,间隔≥6 h,加量至60~70 Gy;超分割协同化疗(HF C)组:在放疗的同期加用DDP 20 mg,d1~5;氟尿嘧啶500 mg,d1~5,3~4周一次,共2次.结果 HF、HF C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32.6%、18.6%和79.1%、48.8%、3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分割协同化疗组能提高食管癌伴声嘶的生存率,不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endobronchially invading recurrence of esophageal cancer after resective surgery were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from 1966 to 1988. The mean interval between resective surgery and diagnosis of recurrence was 11.1 months, that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in a3 group. The dose of radiation for recurrence ranged from 2 to 70.3 Gy, with a mean dose of 42.6 Gy. The mean survival time after treatment of recurrence was 4.9 months. The dose of radiation was found to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urvival time. The cause of death was bleeding in 20 patients,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in 36. High dose of radiation was thought to induce high incidence of bleed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with conventional fractionation was not so much effective for the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9.
Y Kikuchi 《Gan no rinsho》1988,34(13):1773-1782
We applied MFD to the treatment of forty-nine patients with lung and esophageal cancer. In lung cancer tumor response, tumor regression rate and 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ate were higher in the MFD group. Although the actuarial survival rates in the two group were similar, the frequency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 was much lower in the MFD group. In esophageal cancer, the actuarial survival rate in the MFD group (49.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4.6%). However, the late effects of radiation were stricture in the 3.2 Gy/2f/day group.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stablish the optimal dose fractionation and indications for MFD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