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估影响桡尺远侧关节(DRUJ)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生物力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与DRUJ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4个腕关节进行显微解剖,评估影响DRUJ稳定性的因素;前臂中立位,分别向尺骨小头施加20 N拉力,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再先后切断掌侧及背侧桡尺韧带,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变化.27例经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访4~6个月(平均5个月).检查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采用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和放射学评估.结果掌背桡尺韧带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外周增厚而成,止于尺骨茎突基底部,切断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可导致DRUJ明显不稳.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后DRUJ不稳者GW功能评分低.结论掌背桡尺韧带是维持DRUJ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可导致DRUJ明显不稳.桡尺远侧关节之桡尺掌背侧韧带损伤是造成DRUJ不稳的主要原因,而DRUJ不稳是导致慢性尺腕疼痛、前臂旋转受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及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57例,其中伴有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30例(A组),不伴有尺骨茎突骨折27例(B组).所有患者均行前路锁定钢板固定,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不予固定.术后采用腕关节各项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及DASH量表评估腕关节功能,通过与健侧对比判断是否存在下尺桡关节不稳.结果 5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各组术后腕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均未出现下尺桡关节不稳.结论 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及下尺桡关节不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后影响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原因。[方法]6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临床愈合后去除外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摄腕关节正侧位片,检查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GW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62例均获得4~7个月随访,平均5.8个月。l9例有下尺桡关节不稳定。该19例患者GW评分平均为(l2.20±5.82),稳定的43例患者GW评分平均为(6.71±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分离明显或不愈合、桡骨短缩畸形≥5mm、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是造成下尺桡关节不稳,影响腕部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金文  孙良业  凤晓翔  袁先发  高庆 《西部医学》2023,35(8):1183-1187
探讨尺骨茎突Ⅱ型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DRF)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接受手术的患者68例,按照有无尺骨茎突Ⅱ型骨折和是否行尺骨茎突内固定手术分为A组(无尺骨茎突Ⅱ型骨折,24例)、B组(有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无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21例)、C组(有尺骨茎突Ⅱ型骨折又有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23例)。记录患者AO分型及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和手术后1年的X线片测量数据,对3组组间患者按照解剖学评分[掌倾角(PTA)、尺偏角(RA)、桡骨茎突高度(RSH))]及Gartlant-Werly(GW)功能评分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 68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7~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末次随访时,68例DRF均愈合。3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解剖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GW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患者的GW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的GW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手术行尺骨茎突内固定能够恢复患者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伴或不伴尺骨茎突骨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总结76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评价、功能及影像学结果。结果本组76例中伴尺骨茎突骨折20例,伴与不伴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术前及治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伴尺骨茎突骨折组尺侧疼痛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为0.9±177;0.3,较不伴尺骨茎突骨折者明显(0.1±17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的尺骨茎突骨折对预后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桡骨远端骨折系指发生于桡骨旋前方肌近侧缘以远部位的骨折,通常包括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桡骨远端骨折时,腕关节部位疼痛肿胀,掌屈活动受限.骨折移位严重者,可出现"银叉"畸形或"枪刺刀"畸形改变,即腕部背侧隆起,掌侧凸出,尺骨茎突轮廓消失,腕部增宽,手向桡侧移位,尺骨下端突出,桡骨茎突上移达到或超过尺骨茎突水平.桡骨远端有压痛,可触及向桡背移位的骨折端;粉碎骨折可触及骨擦音.  相似文献   

7.
王纪亮  卡索  刘成  李丹  田勇 《重庆医学》2008,37(1):111-112,F000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2岁,因摔伤后左腕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1d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左腕部肿胀,正侧面观呈枪刺刀状及餐叉样改变,有一玛瑙手镯紧缩腕部,压痛且有骨擦感,左腕关节活动受限,尺桡动脉搏动正常,各指感觉及活动功能均正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X线片示:左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明显,左尺骨茎突撕脱骨折.诊断:左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左尺骨茎突撕脱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尺骨茎突骨折与乙状切迹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桡骨远端骨折139例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评分参照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以腕关节疼痛为重点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组和乙状切迹骨折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较差,尺骨茎突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改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组的腕尺侧痛发生率较高;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愈合率优于尖部骨折。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总体效果满意,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乙状切迹骨折是导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是腕尺侧痛的危险因素之一,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愈合率优于尖部骨折。尺骨茎突骨折行内固定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尺骨茎突骨折与乙状切迹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桡骨远端骨折139例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评分参照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以腕关节疼痛为重点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组和乙状切迹骨折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较差,尺骨茎突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改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组的腕尺侧痛发生率较高;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愈合率优于尖部骨折。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总体效果满意,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乙状切迹骨折是导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是腕尺侧痛的危险因素之一,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愈合率优于尖部骨折。尺骨茎突骨折行内固定治疗可改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截骨矫形、尺侧腕屈肌腱移位、腕背侧关节囊及伸肌支持带紧缩重建远尺桡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合并远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合并远尺桡关节脱位。骨折类型按AO桡骨远端骨折分类皆为A型,未合并远尺桡关节炎。行桡骨远端截骨后,在"C"形臂下,桡骨高、掌倾角、尺偏角、远尺桡关节面对位恢复正常解剖位置,重建钢板固定,自体髂骨植骨。尺侧腕屈肌腱移位,腕背侧关节囊及伸肌支持带紧缩重建远尺桡关节。部分患者行旋前方肌松解。前臂旋后位克氏针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24个月,平均19.3个月。术前前臂旋转活动度为(41.6±8.9)°,术后为(138.1±14.3)°; 腕关节背伸术前为(9.2±4.2)°,术后为(33.2±11.8)°; 腕关节尺偏活动度术前为(10.5±6.3)°,术后为(31.3±4.4)°。Mayo评分结果:优10例,良7例,可4例。结论:应用桡骨远端截骨矫形术治疗尺侧腕屈肌腱移位,腕背侧关节囊及伸肌支持带紧缩重建远尺桡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合并远尺桡关节脱位,手术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前臂旋转功能及腕关节各项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1.
黄绪奎  赵云成 《中外医疗》2010,29(16):19-19,21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4月我院对22例股骨下端骨折应用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经平均1.3年随访观察,所有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功能恢复按Merchan等提出的功能评定标准,优8例,良10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82%。结论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使患者早期活动膝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可用于A型和部分C型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殷荣 《医学综述》2011,17(12):1894-1895
目的分析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64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骨折复位均达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评估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优86例,良40例,可38例,优良率76.8%。结论肱骨髁间骨折通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应用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髁上粉碎骨折。方法:应用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髁上粉碎骨折12例。结果:12例中有10例获3~10个月的有效随访,8例骨折对位良好,钢板固定确实,达到优良标准,2例为可,优良率80%。结论: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分布,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优势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后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经随访6~22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连,钢板松动,断裂,无膝内外翻畸型。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优14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2.14%。结论股骨髁支持钢板设计合理,对治疗股骨远端粉碎的C2、C3型骨折及骨折线偏低的C1型骨折具有优势 其内固定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刘光永 《中外医疗》2016,(16):80-81
目的:对比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4,采用非手术治疗)和试验组(n=54,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6.3%,对照组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7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值得临床选择和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Distal Jet远移上颌第一磨牙对第二磨牙萌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宇明  段银钟  李东  郭军 《医学争鸣》2005,26(3):242-244
目的:观察改良钟摆矫治器(DistalJet)在远移磨牙 的过程中对于第二磨牙萌出的影响,为临床更好地应用该矫 治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临床选取磨牙Ⅱ类关系病例28 (男12,女16)例,平均年龄11.4岁,DistalJet组13(男6,女 7)例,平均年龄10.7岁.选用治疗前后模型及头影侧位片,测 量关于第一及第二磨牙位置的9项线角指标,并于常规非拔 牙矫治组15(男6,女9)例,平均年龄11.9岁,进行两均数t 检验.结果:9项线角指标两组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第二磨牙萌出过程中发生明显颊向移位.第一磨牙颊 尖与第二磨牙颊尖连线夹角(R)增大(4.2°±0.6°,P< 0.01),同时第一磨牙长轴与SN平面夹角(m2 SN)(°)(治疗 前54.3±3.7,治疗后48.0±3.5),第二磨牙牙体中心与Ptv 距(m2 Ptv)(mm)(治疗前12.8±1.6,治疗后9.7±1.4)差异 显著(P<0.01).结论:第二磨牙未萌出时推第一磨牙远移 可发生第二磨牙的远中颊向的旋转移位,第二磨牙牙体长轴 随第一磨牙而朝远中倾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以艾恒为主的联台化疗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低位直肠癌保肛后患者38例.分为2组.对照组16例.保肛手术后用传统化疗方案(5FU CF)化疗6个周期;艾恒组22例.在传统化疗方案上加用艾恒。观察两者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艾恒组有效率和3年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副作用较轻。结论艾恒与氟脲嘧啶及甲酰四氢叶酸的联合应用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较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对我科自2005年9月~2008年3月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6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2.5个月,26例股骨远端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2个月(5~8个月),根据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9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8.5%。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更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4例,采用"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出院后随访,根据Dienst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4.5个月,研究组优良率为81.6%,其中A型优良率为90.9%,B、C型优良率为81.5%;对照组优良率为67.6%,其中A型优良率为90.9%,B、C型优良率为61.5%。两组A型骨折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间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尤其是B、C型骨折,其优良率优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开腹手术的优劣性,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行根治切除术的90例胃窦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51例和开腹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肿瘤手术切除、并发症、术后恢复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远切缘及近切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起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时间、复发率及术后因肿瘤因素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腹腔镜辅助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效果,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生存率高、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