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延安市学龄儿童身高分布特点,为当地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样延安市城区和郊区各3所小学,测量儿童身高,分析身高的年龄、性别、城郊分布特点,并与2005年中国9市儿童体格调查数据进行比较,计算矮小症患病率。结果 延安市7~13岁儿童身高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平均身高与2005年中国九市儿童标准相比,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差距有增大趋势(P<0.05);8岁之前及12岁之后,城区男生身高明显高于女生;9岁之前郊区男生身高高于女生;城区男生10岁以后身高明显高于郊区男生;9~11岁城区女生身高显著高于郊区女生;延安市7~13岁儿童矮小症粗患病率为9.57%,郊区高于城区(P<0.05)。结论 延安市7~13岁儿童身高普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矮小症粗患病率达9.57%,郊区高于城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延安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当地及国家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样延安市城区和郊区各3所小学,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问卷调查儿童家长,收集儿童性格、运动、睡眠、饮食等资料,分析当地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1)延安市学龄儿童超重率为13.76%,其中城区男生20.09%,城区女生10.64%,郊区男生14.83%,郊区女生8.19%;儿童肥胖率为5.27%,其中城区男生8.04%,城区女生4.47%,郊区男生4.78%,郊区女生3.00%;2)性别、生活区域、性格等因素对延安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延安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合理膳食、加强运动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基本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市从出生到不满7周岁城区和郊区的汉族健康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包括体重、身高、坐高、头围和胸围,调查共分22个年龄组,共调查17 522人。 【结果】 生后前3个月体重每月增加0.99~1.16 kg,身高每月增加3.6~3.8 cm,此后增长速度减慢;城区和郊区的体格发育各项指标平均值之间存在差异,集中于大年龄组。多数年龄组儿童体重、身高、坐高平均值高于中国九市儿童平均水平,头围、胸围与中国九市调查结果基本相同。北京市城区儿童绝大多数年龄组体重、身高均高于WHO标准,郊区儿童较小年龄组大多超过了WHO标准,而较大年龄组多数与WHO标准多没有差异。 【结论】 北京市儿童体格发育生长模式符合正常儿童体格生长的规律;儿童体格发育城郊差异仍然存在;总体上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北京市儿童体重、身高高于2006年WHO公布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按《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对14 761名儿童进行现场测查,并将结果与历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福州市城区儿童的身高、体重与1995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身高和体重普遍达到或超过WHO的标准。[结论]福州市儿童生长的长期变化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郊区增长幅度大于城区,城郊差距进一步缩小。胸围增长幅度明显小于身长增长值,儿童保持细长体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西安市1月~7岁儿童体格发育现状,以对儿童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方案。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西安市2015年1月-7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调查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身长)、头围、坐高、胸围和腰围,按年龄分21个调查组调查,共调查25 997人。结果 各项指标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其中1月~3岁各年龄组间身高增长差异相对较大,3~7岁各年龄组间体重、胸围变化范围相对较大。男女各年龄组各指标在城区、郊区、郊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1~3月的体重、15月以上的身高、1~5月的头围、3~7岁各年龄组胸围和腰围。除5.5岁组女童外,体重、身高、坐高男女各年龄组均高于九市调查结果,头围、胸围和腰围略低于九市调查结果。男女各年龄组儿童身高、体重指标与WHO指标比较,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Z值均高于WHO标准,Z值在0.40~1.19之间。结论 西安市1月~7岁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城郊仍存在差异;体格发育水平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也高于WHO公布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宁波市7岁以下儿童年龄别身高、体重、BMI变化特点及体格发育现状和规律.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调查64 038名健康儿童的身高、体重,按年龄别性别计算身高、体重、BMI的均值、标准差和百分位数,与WHO(2006年)和中国9市城区(2005年)调查结果的参照标准进行比较.结果男女儿童体重、身高的年增长速度基本一致,各项指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且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儿童BMI随年龄和性别不同有明显变化,4~6个月时达高峰,以后随年龄增加而缓慢下降.结论宁波市7岁以下儿童身高、体重平均生长水平已达到甚至超过WHO标准,儿童体重、身高的年增长速度与2005年中国9市城区调查的同年龄人群平均水平总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江苏省农村的体格发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农村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我省农村儿童保健、医疗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的三个县级市淮安市、太仓市、金坛市及如东县的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7岁以下儿童8800例,其中男童4360例,女童4440例。【结果】2006年江苏省农村7岁以下儿童除女童初生儿身长外,各年龄组男女儿童体重、身高(长)均高于1985年中国十省农村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且随着年龄增长差异增大(P0.01)。江苏省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与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标准比较,体重、身高(长)在4~6月后均低于此标准,且随着年龄增长差异增大(P0.01)。【结论】20年来江苏省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但与营养较好的城市儿童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按(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对2009至2013年5年来儿保门诊就诊的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将体格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分别与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和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组织的2010年云南15种特有少数民族农村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儿童体重、身长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符合儿童体格生长规律,第1年生长速度最快,女童1月龄一〈6月龄,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2kg,身高平均增长2.6cm,6月龄~〈12月龄,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27kg,身高平均增长1.46cm;2岁以后男女童体重平均每年增长约2kg,身高平均增长约7cm,男重大于女童。2009至2013年体格发育水平没显著变化。2010年7岁以下儿童年龄别体重及身高,低于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除个别年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高于2010年云南15种特有少数民族农村7岁以下儿童,除个别年龄组外,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受卫生保健服务、营养供给、家庭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江苏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项目以后出生的24 683例1.5~3.5岁出生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了解其生长发育状况。【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使用统一制定的儿童随访调查表,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将得到的结果和1995年我国九市城、郊区以及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参考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无论城区还是农村,男童身高、体重都高于女童;②城市男童各个年龄组身高、体重数值均高于农村男童。大多数年龄组城市女童身高、体重高于农村女童;③江苏省无论城区还是农村儿童身高、体重都高于1995年九市城、郊区儿童;④除了33个月和3.5岁组男、女童身高略低于WHO参考标准以外,其余各组身高、体重都高于WHO参考标准参考标准;⑤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96%和3.32%;低体重2.72%;营养不良0.39%。【结论】江苏省1.5~3.5岁儿童的体格发育存在城乡和性别差异,超重和肥胖可能成为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隐患,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太仓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方法按《太仓市2012年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工作方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880名0~6儿童进行体重、身高、头围、坐高、胸围等5项指标测量,并与2005年9市城区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太仓市儿童体格发育5项指标随年龄增长呈生长速度下降趋势,除12月龄组外,各指标均为男童高于女童,且已达到或接近2005年9市城区标准。结论太仓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高,评价标准运用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石家庄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2019年石家庄各区县学龄前儿童的体检数据,采用我国2005年九大城市儿童体格发育生长标准作为参考值,评价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发育情况。结果 1)共收集49 644例学龄前儿童的有效体检数据,其中男童25 885例(52.1%),女童23 759例(47.9%)。2)其中体重过轻(<P3)的儿童有1 212人(2.4%),体重过重(<P97)的5 353人(10.8%);身高过矮(<P3)的儿童有1 497人(3.0%),身高过高(>P97)的儿童有6 876人(13.9%)。3)母儿ABO血型不符(OR=0.671,95%CI:0.481~0.935,P=0.019)、出生体重偏低(OR=0.546,95%CI:0.443~0.674,P<0.001)、出生时身高偏低(OR=0.335,95%CI:0.272~0.414,P<0.001)是学龄前儿童身高过矮的独立相关因素;出生时身高过矮(OR=0.330,95%CI:0.269~0.404,P<0.001)、体重过轻(OR=0.330,95%CI:0.269~0.404,P<0.001)是学龄前儿童体重过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与2005年九市的标准相比较,石家庄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高于全国城市学龄前儿童的平均水平;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发育不良受到出生时身高和体重的影响;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的三级预防及孕产期高危因素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苏州市3~6岁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查找存在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儿童体质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3~6岁儿童共4 341人,测试指标包括形态指标、素质指标。结果 苏州3~6岁儿童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的生长发育总体上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基本规律。身体素质达到“及格”等级以上的比例为92.1%,男童体质达标率为90.2%,女童为94.2%,呈现“女强男弱”趋势(P<0.01);所有测试指标中除了坐位体前屈这一项,其他指标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个年龄段男童的身高及体重均大于同龄女童,素质指标中,男童灵敏度及上肢、腰腹部力量优于女童(P<0.05),而柔韧性则弱于女童(P<0.05);形态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值(P<0.01),素质指标与全国水平存在差距;公办、民办幼儿园在身高(P=0.1)及反映灵敏度的10 m折返跑(P=0.59)上没有差异,其他素质指标显示,民办幼儿园均优于公立幼儿园(P<0.01)。 结论 苏州3~6岁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应根据发育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提升体质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沙市学龄儿童纵向生长规律和体格偏离趋势,为儿童生长发育研究提供纵向基础资料。 【方法】 采用纵向追踪方法对889名学龄儿童每年一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自一年级追踪至六年级。采用2005年中国儿童生长参照标准进行营养状况及身高水平评价,计算其年增长速度及体格偏离检出率的变化情况,比较学龄儿童与全国标准的差距。 【结果】 1)男生身高增长速度平均为5.3~6.2 cm/年,11岁开始加速;女生平均为5.5~7.0 cm/年,9岁开始加速;体重增长速度逐年加大,10岁起增长明显。2)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身高均低于全国标准,但随年龄增长差距缩小;8岁前男、女生平均体重低于全国标准,但8岁后赶超。3)随年龄的增长,身材矮小检出率逐年下降, 肥胖、超重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消瘦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长沙市学龄儿童的体格发育遵循基本规律,但体重增长幅度大于身高增长幅度。长沙市学龄儿童平均身高低于全国水平,而超重、肥胖儿童快速增加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超早产儿早期(0~2岁)的体格及神经运动发育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及改善超早产儿远期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16—2019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门诊随访的258例超早产儿的体格发育资料,与中国九城市(2005年)的0~2岁儿童的体格发育数据进行比较,对比不同年龄体格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Z值以及每个指标在不同年龄中小于第10百分位(<P10)及小于第3百分位(<P3)的分布情况;并用贝利Ⅱ婴幼儿量表分别在矫正6、12、18、24月龄进行发育评估。结果 1)超早产儿矫正2岁时体格追赶发育仍不理想,其中身长较好,其次为体重,头围最缓慢,男童身长、体重、头围的Z值分别为:-0.31、-0.51、-0.87,女童为:-0.22、-0.43、-0.54;2)超早产儿矫正2岁以内身长、体重、头围<P10及<P3占比明显高于同龄儿童的理论值P10和P3,其中男童矫正2岁时<P10的对应值分别为17.78、22.22、28.89,<P3的对应值为2.22,13.33,15.56;女童<P10的对应值为13.04、26.09、 21.73;<P3的对应值为8.70、17.39、13.04,身长及体重<P10及<P3的占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头围在2岁以内均维持较高水平;3)超早产儿矫正2岁时的智能及运动发育水平与同龄足月儿存在较大差距,2岁以内呈逐渐追赶趋势,女童的发育略优于男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超早产儿矫正2岁以内的体格发育仍然未完成追赶发育,其中身长追赶较好,体重次之,头围追赶最缓慢,早期营养强化的重点应侧重头围及体重的改善。2)超早产儿矫正2岁以内的运动及智能发育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与同龄儿童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应强化训练至2岁以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定量分析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身高和体重,探讨其相关因素。 方法 对本院2012-2016年期间门诊和住院接诊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资料收集,按照不同性别和年龄,与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拟合值进行比较,定量评价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身高、体重的水平和变化规律。计算标准差分值,建立回归模型,探讨其与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近1年的平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50例,其中男童31例,女童19例,年龄(7.09±3.89)岁,Hb和SF分别为(78.60±9.85)g/L、(2 450.56±1 684.84)ng/ml。男性重型地贫患儿生长发育明显落后,9~10岁后落后越明显。以标准差分值为因变量建立的回归模型提示,年龄越大(β=5.301,P<0.001)、SF含量越高(β=0.002,P=0.003),患儿身高与标准值的差距(以标准差为单位)越大;男性(β=0.405,P=0.006)、年龄越大(β=0.114,P<0.001)、SF含量越高(β=0.000 1,P=0.011),患儿体重与预期值的差距(以标准差为单位)越大。结论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身高和体重落后,与性别、年龄和SF关系密切。与标准化生长曲线比较,定量评估其水平,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生长发育障碍防治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天津市3~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改善ASD儿童生长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19年整群抽取天津市221名3~7岁ASD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各项指标依据201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和2008年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转化为Z评分,以评价ASD儿童的体格和营养状况,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AS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天津市ASD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9.0%,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BAZ)分布曲线向右偏移,胸围及腰围的Z评分分布曲线向+3s外延伸,坐高的Z评分分布曲线向左偏移,呈现生长偏离趋势。男童WAZ(Z=2.053,P<0.05)及超重/肥胖率(χ2=6.572,P<0.05)高于女童,6~7岁组超重/肥胖率高于3~岁和4~岁组(P<0.05),不同ASD症状严重程度间营养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21,P>0.05)。结论 天津市ASD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存在体格生长偏离,应加强ASD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肥胖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1975-2005年中国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1975-2005年间我国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和特点.方法 资料来源于1975、1985、1995及2005年中国9个城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调查点为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福州、广州及昆明市的城区及郊区县.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刚初生至差1 d不满7岁的健康儿童,分22个年龄组,每市、每个年龄组、城乡男女儿童各150~200名.1975年样本量为158 400名,1985年样本量为152 874名,1995年样本量为157 362名,2005年样本量为138 775名.分析7岁以下儿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的变化.结果 30年间,无论城、乡、男、女,多数年龄组儿童的平均体重、身高均有明显增长.其中12~15个月组体重增长0.76~1.14 kg,6~7岁组增长2.58~3.26 ks;12~15个月组身高增长2.7~3.8 cm,6~7岁组增长5.0~7.6 cm.胸围4个月前几乎无增长,4个月后略有增长;头围增长幅度最小,增幅在0.1~1.0 cm之间.1975-1985年、1985-1995年、1995-2005年身高、体重每10年的增幅逐渐变大,其中5~6岁城市男童体重分别增长0.58、1.02、1.67 kg,身高分别增长1.5、2.0和2.6 cm.身高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其中6~7岁组男童的城乡差别由1975年的4.9 cm降至2005年的2.6 cm;体重城乡差距的变化则为3岁前略有缩小,3岁后却逐渐增大,其中6~7岁组男童体重的城乡差异由1975年的1.14 kg增大至2005年的1.72 kg.身高、体重的地区差别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结论9个城市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呈快速增长趋势;身高、体重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有逐渐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卫辉市2011-2012学年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及城乡、性别差异,为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相应资料,也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11-2012学年卫辉市学生体格检查数据,对46 511名6~15岁城乡男、女学生的体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该市6~15岁儿童少年身高和体重生长发育水平,除农村男生外,其余均达到中国儿童少年的相关参考值标准。农村地区学生的身高、体重均落后于同龄城区学生,存在着城乡差异,10个年龄组身高平均相差男生为2.64 cm,女生为2.07 cm,体重平均相差男生为3.44 kg,女生为2.52 kg。身高发育在10~11岁出现生理交叉现象,体重发育无此规律。学龄前期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城乡差异较突出。 结论 卫辉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与我国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本市的城乡差距仍不容忽视,在中小学生中进一步落实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