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经常规西药治疗2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状况,依据“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女性组主观睡眠、睡眠潜伏、睡眠持续、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及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0.01,0.001)。女性组阴虚阳亢证候评分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痰证评分明显低于男性组(P〈0.001)。结论女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较男性差,其阴虚阳亢证候较为突出。阴虚阳亢可能是女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下降较男性明显的病机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与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阴虚风动(28例)及风痰瘀阻(30例)两个证型组。对两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33例)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的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的TG、TC和LDL—C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的阴虚风动组和风痰瘀阻组的HDL—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中医证型组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风痰瘀阻是脑梗死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3.
黄赛忠 《江苏中医药》2017,49(10):40-42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并同时观察发病危险因素、不同时期的NIHSS评分,比较证候分布比例、不同证候之间危险因素及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进展性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布比例为瘀血阻络痰瘀阻络肝阳上亢风痰阻络阴虚风动气虚血瘀,证候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患者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瘀阻络、瘀血阻络证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证候,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风痰阻络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及瘀血阻络证4种证候治疗后不同时期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见中医证候为瘀血阻络证及痰瘀阻络证;痰瘀阻络证、瘀血阻络证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而肝阳上亢证和阴虚风动证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密切相关;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患者的预后差,而风痰阻络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风动证和瘀血阻络证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ACI)中医各证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探讨其对各证型ACI的防治意义。方法回顾研究152例ACI初诊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定量测定发病第3、7、14日的血浆D-二聚体,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I各证型在发病后第3日和第7目的血浆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在上述两个时段,ACI各证型的血浆D-二聚体升高程度各不相同,其中风痰瘀阻、痰热腑实和气虚血瘀证以痰血瘀阻为主的证型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5);第14日,ACI风火上炎讧和阴虚风动证的血浆D-二聚体均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气虚血瘀证和痰热腑实证较第7日稍有下降(P〉0.05),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风痰瘀阻证较第7日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ACI痰、瘀证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ACI分型研究和干预治疗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脑梗死,CI)风证与血管内皮素(ET)、胰岛素(INS)及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辨证量表对338例CI患者进行风证证候评分,测定其中266例ET和INS含量,并就其在卒中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睡眠障碍发生率作分析。结果卒中后失眠发生率最高,为193例(57.1%);其次为抑郁(卒中后抑郁,PSD)或焦虑(卒中后焦虑,PSA)睡眠失调.前者148例(43.8%),后者21例(6.2%);日间过度睡眠者46例(13.6%);睡眠呼吸紊乱者38例(11.2%)。失眠见于脑梗死者各证候之中,抑郁睡眠失调多见于风证、痰湿证、气虚证及其组合中;焦虑睡眠失调多见于风证、火热证、阴虚阳亢证及其组合中,并与评分量值成正比,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血瘀证、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评分量值与ET水平比较,具有显著相关性(r=0.43,r=0.72,P〈0.01),其临床睡眠障碍与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比较则变化不明显;而与INS比较,除血瘀证、风证、火热证、痰湿证外,阴虚阳亢证也具有统计学意义(r=0.21.P〈0.05)。结论脑梗死不仅证候与ET及INS水平显著相关,而且与其病类在病程中发生的相关性睡眠障碍几率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医证候及焦虑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埋线组予以穴位埋线治疗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通过分析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来评估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在咳嗽、咯痰、气促、胸闷评分上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咳嗽、胸闷的改善埋线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HAMD、HAMA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埋线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COPD患者可以改善咳嗽、胸闷等中医证候,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滋生青阳汤加减方治疗阴虚阳亢型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降压疗效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方法:将68例阴虚阳亢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中医证候评分,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异性、降压疗效和临床证候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24h平均血压、BPV(血压变异性)、降压疗效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草药加氯沙坦钾)BPV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氯沙坦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生青阳汤加减方可以有效地干预阴虚阳亢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明显改善,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8.
头部穴位留针治疗中风后抑郁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部特定穴位长久留针刺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2组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头部穴位长久留针刺激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对2组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HAMD抑郁量表部分因子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AMD抑郁量表中,精神焦虑、躯体焦虑、全身症状、抑郁情绪、工作兴趣5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迟缓、激越、入睡困难3项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穴位长久留针对中风后抑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体现在对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睡眠障碍等因子的改善上。  相似文献   

9.
袁雅琪  汪悦 《河南中医》2014,(6):1116-1117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辨证分型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内热证、阴虚络滞证、气阴两虚证、津亏血虚证、阴虚湿热证,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同时对各型患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70例患者中评估为抑郁者26例,评估为焦虑者37例。②70例患者中阴虚内热证30例、阴虚络滞证6例、气阴两虚证19例、津亏血虚证14例、阴虚湿热证1例。③本组5种证型干燥综合征患者发生抑郁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焦虑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阴虚内热证患者发生焦虑的比例高于其他证型患者,其余各证型患者发生焦虑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伴有抑郁和焦虑的比例较高,各证型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差异较小.阴虚内热证患者发生焦虑的比例高于其他证型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对I51例确诊为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同时纳入25例健康人作为测评对照。结果功能性便秘以脾胃气虚证(47例)、阴虚肠燥证(46例)为多,较少的还有气机郁滞证(34例)、脾肾阳虚证(16例)、肠胃积热证(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HAMA得分(11.23±5.556)及HAMD得分(6.71±4.805)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4.44±2.043、3.48±2.417);其中气机郁滞证患者的HAMA和HAMD得分均高于其他各证型(P〈0.01)。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以脾胃气虚证、阴虚肠燥证为多见,并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倾向,其中气机郁滞证者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主要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中医汪型。[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住院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WHO 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入院后病情进行性加重2d;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③诊断分型:风痰阻络、痰瘀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④评价指标:NIHSS评分、中医证型等。排除中医四诊资料不全;治疗过程随意暂停服用药物;脑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脑出血;风湿性心脏痛、心房纤颤;类风湿及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数据提炼规則及应用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和发病48-72h之间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SS评分,获得评分增加数。中医证型(风疾阻络、痰瘀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以证型出现频次排列。使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进行例数统计,计算频率。[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NIHS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1),合并糖尿病升高高于不合并糖尿病(P0.05)。糖尿病合并进展性脑梗死证型排序:痰瘀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风痰阻络阴虚风动。糖尿病提高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比例,发病年龄年轻化,病变程度严重。痰瘀阻络是进展性脑梗死主要证型。[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调查研究,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预防及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佐治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佐治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30天。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F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MSE、视觉再认、图片回忆、数字广度和100→1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佐治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中医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温学红  杨林  李青 《河北中医》2009,31(3):332-334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证型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比较,总结不同证型检验指标的规律,探讨不同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参考数据。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辨证分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和阴虚风动型,各30例,同时和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脑梗死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组(P〈0.01)。风痰瘀阻型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气虚血瘀型组、阴虚风动型组(P〈0.05)。气虚血瘀型组、阴虚风动型组的HDL-C低于风痰瘀阻型组(P〈0.05)。结论中风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密切相关,高黏、高凝的血液状态是脑梗死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可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一个参考指标,而高TG、低HDL-C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卢忠  曾英 《河南中医》2014,(7):1278-1280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伴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盐酸氟西汀和瑞舒伐他汀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心脑舒通片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0%和5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AMD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浆NO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舒通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伴发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性佳,其作用机制与提高血浆NO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为建立脑梗死的中医一级预防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972—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发表的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及不同时期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3篇,总病例数860例。近40年,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风>痰>火>血瘀>阴虚>气虚。然而近10年来,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瘀证的比例逐渐上升,略超过了痰证所占的比例。结论:风、火、痰、瘀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证候要素,其中,风、火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而非致病证候;痰、瘀既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表现证候,亦是致病证候。痰湿质、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是脑梗死的高危体质,在脑梗死一级预防阶段应予以重视;湿热质与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验证,可列为脑梗死的警惕体质。  相似文献   

16.
季向东 《辽宁中医杂志》2010,(12):2371-2373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益智汤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根据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评分标准,选择轻度(即边缘状态)的61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1例给予自拟补肾祛瘀益智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尼莫地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HDS、记忆商(MQ)的变化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83.9%、5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量表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MMSE、HDS、MQ积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祛瘀益智汤对肾阴亏虚、痰瘀阻络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吴云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99-100,102
目的:探讨彩超分析与糖尿病足辨证分型之间关系,为中医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55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型气阴两虚型,血瘀阻络型,阳虚寒凝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彩超检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中-内膜层(IMT)、粥样斑块及狭窄程度,与正常人比较。结果:糖尿病足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0.01);糖尿病足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足分型彩超比较,气阴两虚型各下肢动脉IMT最厚,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比较中,阳虚寒凝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尤其明显(P〈0.05~0.01),在其他动脉比较中,以胫后动脉和胫前动脉比较明显,部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彩超与糖尿病足不同症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气阴两虚型最为明显,可清楚地显示IMT和斑块,可以判断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aplasticanemia,CAA)肾阳虚和肾阴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水平及相关内分泌激素与正常人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CAA患者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AA肾阳虚和肾阴虚患者治疗前AR和GR水平及肾阳虚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AR和GR水平;(2)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类、性激素类及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结果:(1)CAA肾阳虚和肾阴虚患者治疗前的AR、GR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CAA肾阳虚患者治疗前AR、G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肾阴虚患者(P〈0.05或P〈0.01)。肾阳虚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AR、GR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2)CAA患者FT3、FT4、睾酮水平较正常组均有下降(P〈0.01或P〈0.05),经治疗后,有明显上升趋势,统计学无差异(P〉0.05);肾阳虚患者FT4、皮质醇、睾酮水平显著低于肾阴虚患者(P〈0.05)。结论:检测CAA患者外周血AR、GR表达水平及相关内分泌激素等水平可能成为中医证型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动态监测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针药并用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入院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MES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MES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级综合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抑郁情绪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应用三级综合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病例纳入第4周、第12周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抑郁状态问卷(DSI)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在第12周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2周后DSI评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在第4周、12周DSI积分无变化(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12周时实验组DS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综合护理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