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儿童过敏性紫癜2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7-12岁95例(46.1%),冬春季发病145例(70.4%),感染为诱因者123例(59.7%),器官损害主要为皮肤紫癜206例(100%),消化系统损害68例(33.0%),关节损害76例(36.9%),肾损害52例(25.2%)。结论过敏性紫癜发病以学龄儿童、冬春季发病较多,感染为第一位诱因,可致多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
儿童过敏性紫癜1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和诱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1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7-12岁84例(74.33%),冬春季发病64例(65.14%),感染为诱因者67例(59.29%);②器官损害主要为皮肤紫癜113例(100%),消化系统损害98例(86.72%),关节损害34例(30.09%),肾损害52例(46.18%)。结论过敏性紫癜发病以学龄儿童、冬春季发病较多,感染为第一位诱因,可致多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脑电图检查对判断过敏性紫癜所致脑神经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确诊患者的脑电图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48例均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但其中21例(43.8%)脑电图有不同程度异常;脑电图异常程度与多脏器损害大致平行;9例单纯型皮疹均无异常改变,39例多脏器损害者中有21例(53.8%)不同程度异常。结论过敏性紫癜患者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亦应常规做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对判断过敏性紫癜所致脑神经损害的程度、范围及帮助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陆元奉 《广西医学》2001,23(5):1278-1279
紫癜性肾炎是决定过敏性紫癜病儿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尿常规提示过敏性紫癜病儿肾受累占4 0 %~ 6 0 % ,以肾活检为准达 90 %~ 10 0 %。笔者对该病患者尿β2 —微球蛋白 (β2 —MG)及白蛋白 (Alb)进行定量分析 ,以评价其在早期诊断紫癜性肾炎的价值。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 1993年 5月~ 1998年 12月住院病儿 ,按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1〕 确诊过敏性紫癜 4 1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9例 ,年龄 2~ 14岁 ,平均 7 8岁。 4 1例均于急性期每周 2次尿常规检测 ,36例检测尿 β2 —MG及Alb。设正常对照组 2 0例 ,其中…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是全身性血管炎 ,肾脏损害的轻重决定其远期预后。过敏性紫癜的患儿进行肾脏穿刺检查 ,累计肾脏损害的达 80 %~ 10 0 % ,故早期发现并监测肾功能状况对其预后及治疗起关键性作用。本文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中α1 微球蛋白 (α1 - MG)及β2 微球蛋白 (β2 - MG)的检测进行综合分析 ,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9月间住院的患儿4 5例 ,平均年龄 9.5岁。疾病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根据尿常规有无异常分为 :(1)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组 ,2 0例。 (2 )紫癜肾组 ,2 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肠道损害的超声诊断价值,提高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肠道损害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用高频超声对40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肠道损害部位及特点进行观察。结果:(1)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肠道损害的超声表现:病变部位的肠管单发节段性扩张,肠壁水肿呈对称或不对称增厚,回声均匀减低,黏膜及浆膜层呈晕环状低回声,肠管管腔狭窄;(2)增厚肠壁的血流情况:血流丰富者75%,较丰富者17.5%,呈点状血流者7.5%;(3)过敏性紫癜急性期肠道损害的部位以小肠受损为主。结论:高频超声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肠道损害具有一定特异性,对儿童急腹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本院住院患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为科学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302例住院患儿过敏性紫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2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29:1;发病年龄幼儿期至青春期占87.75%;感染是诱发过敏性紫癜最主要的原因,占78.84%;发病月份1月、10月、11月、12月共占54.97%;出现肾脏损害28例(9.27%),消化道症状141例(46.69%),累及关节107例(35.43%);有234例行血凝全套检查,125例D-二聚体升高,占53.42%,有203例行IgA检查,96例升高,占47.29%.结论 感染是诱发过敏性紫癜的主要因素,儿童过敏性紫癜好发于秋冬季节,过敏性紫癜可引起肾炎,常累及消化道及关节.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并发多脏器损害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 (AP)是一种以全身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理改变较为广泛 ,涉及多个脏器和系统[1] 。我院儿科于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AP患儿 78例 ,其中 2 2例同时出现多个脏器损害 ,占同期住院的2 8%。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有AP患儿均符合《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6版中AP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3~ 14岁。从皮肤出现紫癜至发现多器官损害时间 1d~ 1个月 ,平均 17.3d。多器官损害与AP分型的关系 :皮疹 关节型 腹型 肾型 8例 (36 .5 % ) ;皮疹 关节型 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调查研究,以了解与本病相关的年龄、季节、发病、环境、肾脏损害等因素,以期提高对紫癜辨证施治的准确性,提高治疗效果,指导生活预防。方法: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病房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现场调查方式,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150例。对入选的病例,如实填写《过敏性紫癜相关因素调查表》,收集到的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卡方检验对各组间病例分布进行差异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1)本病主要发生在14岁以下儿童,其中7~14岁共计111例,占74%。(2)各发病因素分布比例为:感染(37.3%)、饮食(24.0%)、不明原因发病(16.0%)、药物(13.3%)、运动劳累(9.3%)。(3)复发病例观察:复发次数越多,出现肾脏损害的越多。(4)本研究病例,冬季共57例,春季共41例,合占65.3%,夏季22例,占14.7%。(5)所收集病例,肾脏损害可发生在过敏性紫癜的任何时期,但其高峰在病程1个月和病程6个月。结论:(1)过敏性紫癜发病,部分患儿在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在可找到的确切诱因中,感染为主要发病因素。空气污染程度、家族饲养动物、家中被动吸烟、家中有霉斑现象、家中有近期装修,对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具有一定影响作用。(2)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次数越多,其出现肾脏损害的病例则越多。(3)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年龄主要在7~14岁。(4)过敏性紫癜发病冬季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5)过敏性紫癜发生肾脏损害,可发生在病程的任何时期,但最主要发生在疾病初期(1个月)和疾病后期(6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过敏性紫癜(HSP)病儿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黄芪治疗组同时口服黄芪颗粒,每次3~4 g,每日2次,共8周。随访9~12个月,观察两组肾损害发生情况和HSP反复情况。结果黄芪治疗组随访期间11例(22.0%)发生HSP反复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156,P<0.05);黄芪治疗组HSP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97,P<0.05);黄芪治疗组病儿HSPN出现时间为发病后(68.1±43.6)d,对照组为(115.8±49.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93,P<0.05);对照组并HSPN者中53.3%的病儿发生在HSP发病后3个月内,而黄芪治疗组并HSPN者中71.4%的病儿发生在起病3个月内。两组病儿发生肾损害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黄芪能有效减少HSP反复,预防或降低HSPN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旭  鹿玲  韦红  李启先 《安徽医学》2012,33(6):664-665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其他脏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125例腹型HS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所有病例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并发其他脏器损害特别是肾脏损害的差异。结果腹型紫癜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腹胀、腹泻。腹型紫癜组中消化道出血患儿与非消化道出血紫癜组相比,多脏器损害尤其肾脏受累的比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腹型HSP合并消化道出血多脏器损害症状较多,肾脏损害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依次为腹痛(95.8%)、消化道出血(87.5%)、恶心呕吐(37.5%)和腹泻(8.3%)。14例患者紫癜样皮疹晚于消化道症状1~30 d,平均(13.7±9.8)d出现。24例患者中19例行内镜检查,73.7%(14/19)患者见十二指肠受累,其余依次为胃31.6%(6/19)、回肠31.6%(6/19)、空肠26.3%(5/19)、食管10.5%(2/19)、结直肠10.5%(2/19)。内镜下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出血点;黏膜下出血及血肿;点片状糜烂;多发形状不规则溃疡,沿皱襞环行分布;结节样改变。内镜活检病理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层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黏膜固有层见红细胞渗出,并可见溃疡形成。仅1例出现毛细血管炎症性改变,血管壁可见灶性坏死。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紫癜样皮疹晚于消化道症状出现较为多见,为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典型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对早期诊断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小儿支原体肺炎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肺炎支原体核酸聚合酶联反应(MPDNA-PCR法)及培养确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96例,占同期肺炎总数的15.87%。发病年龄<5岁者86.45%,而3岁以内者为64.58%,最小年龄仅l20/30月。除肺炎外有肺外多器官损害者21例(21.88%)。96例中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者23例(23.96%),其中腺病毒(ADV)及呼吸道台胞病毒(RSV)各5例,副流感病毒ⅠⅢ或Ⅱ(PⅣ-ⅠⅢ,Ⅱ)13例。全部病例均用红霉素治疗,治疗好转率达10O%。  相似文献   

14.
顾涛 《吉林医学》2009,30(21):2613-2614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9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学龄儿童80例(80.8%),有诱因者49例(49.5%),感染42例。②可累及多种组织器官,除皮损外,伴消化道症状31例(占31.3%),伴关节症状41例(占41.4%),伴肾脏损害13例(占13.1%)。③预后:治愈92例(92.9%),好转5例(5%)。结论: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诱因以感染多见,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决定该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肾损害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 133例 ,对其临床表现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 7岁以上儿童 110例 ,占 82 .7% ;6 3.1%于秋冬季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 (2 ) 89.5 %患儿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 ;皮肤紫癜、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状、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 10 0 %、30 .8%、5 1.9%、31.6 %。(3)病程中皮肤紫癜反复显现的患儿 ,肾损害的机会增加 ;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特别是消化道症状明显者 ,易发生肾损害。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有其本身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6.
54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合并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多器官损害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日~4月5日收治的54例重症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重症SARS患均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中并发多器官损害49例(90.7%),死亡12例(22.2%),器官损害中以肺脏损害最常见,其次是肝、心、脑、肾和血液系统,其他器官受累较少。结论 重症SARS患容易出现多器官损害,病死率与脏器损害数有关。重症SARS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治疗应该强调对多器官损害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从而提高重症SARS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P-IgM,MP-IgG。结果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50例(40.0%)有肺外脏器受累,受累脏器中以泌尿、消化、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40.0%、28.0%、16.0%,皮肤损害(4.0%)少见。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易引起肺外脏器损害,对于常规治疗不理想及有多脏器损害的呼吸系统感染者,应注意支原体感染,尤其是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者。  相似文献   

18.
金桂红 《安徽医学》2005,26(6):496-498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年3月至2004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113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学龄患儿92例,春、夏、秋、冬的患者数分别为29例、4例、44例、36例。(2)感染58例,进食特殊食物15例。(3)肾脏损害42例,其中学龄患者40例, 混合型患者36例。(4)112例治愈或好转出院,复发11例。结论HSP好发于学龄儿童,发病季节主要为冬春秋季,发病诱因以感染占首位,学龄患者及混合型易发生肾脏损害,少数患者有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19.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多发骨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多发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来自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8例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多发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总结与分析此类病变的疗效评价.本组共28例,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34~71岁,中位年龄50岁,其中肺腺癌6例,肺鳞状细胞癌、前列腺癌、肾透明细胞癌各4例,肝细胞癌、结肠癌各3例,乳腺癌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胰腺癌1例.28例转移灶数目为116个,平均每人4.2个.125I粒子活度和数量经北京科霖众医学技术研究所的"三维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V 1. 5"计算获得.在CT导向下按共轴针法将125I粒子植入靶区内.采用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影像学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 28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1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有效率82.1%,平均术后3~7 d疼痛缓解.2个月后CT复查,116个病灶中局部控制93个,无变化17个,进展6个,总有效率80.2%.术后发现1例累及腰椎神经根(L3~L4)转移性病灶;1例腰椎转移灶在粒子植入,穿刺针途经腰大肌时,引起针道内出血,形成较大椎旁腰大肌血肿;术后2周,2例患者近期出现轻度白细胞下降;术后随访,未见放射性脊髓炎及神经损伤.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多发骨转移瘤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儿童过敏性紫癜2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21例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①有诱因者70例占31.9%,其中感染最多见。②可累及多种组织器官,本组除皮损外,关节受累134例占60.5%,肾脏受累73例占33.0%,消化道受累93例占42.0%。③紫癜性肾炎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对其应行包括病因、临床、病理及转归四个方面系统诊断。结论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广泛开展肾活检对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