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动脉狭窄(RAS)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462例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患者接受冠脉造影的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结果:RAS总体发生率15.8%,冠脉狭窄组高于冠脉正常组(23.0% vs 5.7%,P<0.01),年龄≥65岁组高于年龄<65岁组(20.9% vs 9.5%,P<0.01),高尿酸组高于非高尿酸组(24.8% vs 12.9%,P<0.01),高血脂组高于非高血脂组(19.5% vs 12.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S与年龄、高尿酸、冠脉狭窄显著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尤其合并老年、高尿酸血症接受冠脉造影应常规进行肾动脉造影,以尽早发现RAS,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脂水平来了解周口地区人群血脂水甲现状及其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应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周口地区2655例成人空腹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差别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差异.结果:总体血脂异常患病率65.9%,男性76.3%,女性47.2%.男性和女性4种血质成分异常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TC、LDL-C、TG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1),HDL-C水平随年龄的增加有降低趋势(P<0.01).TC在25~44岁间男性高于女性(P<0.01),在55岁以上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LDL-C在18~44岁间男性高于女性(P<0.01),在45~74岁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HDLC水平各年龄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TG在18~54岁组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在55~64岁组两性间无差异,64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周口地区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男女性别间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彩超的特点。方法:选取AMI患者174例,根据年龄范围分为低年龄组(30~47岁)47例、中年龄组(48~65岁)66例和高年龄组(67~83岁)6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测各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前后径(LVI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二尖瓣舒张早期和晚期血流峰值比(E/A)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进行比较。结果:高年龄组患者的LVEF和E/A低于其他两组,而LVDd、LVIDD、IVST及LVPWT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中年龄组患者的LVEF和E/A低于低年龄组(P<0.05或P<0.01),而LVDd、LVIDD、IVST及LVPWT与低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在左主干、右冠脉及侧支循环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前降支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而中年龄组患者的侧支循环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前降支低于低年龄组(P<0.05或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单支病变的发生率呈降低趋势,而多支病变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26(55.21)vs 16(24.24)vs 13(21.31),x2=24.467,P=0.000;15(31.91)vs 24(36.36)vs 39(69.93),x2=15.203,P=0.000]。结论:AMI患者随着年龄增加而心功能降低,低年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高年龄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患者131 I治疗后心脏结构及功能逆转情况.方法 选择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372例经131 I治疗的甲亢(Graves病)患者为试验组、168例未经治疗的甲亢患者为甲亢组,149例健康成人为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数据,将3组病例超声心动图数据依据年龄分组和不分年龄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甲亢组:与正常组相比(不分年龄组),左房、右房及左室长大病例数及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右房、肺动脉内径及A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按年龄分组),≥50岁病例组左房、右房长大病例数及肺高压及心律不齐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岁年龄组心动过速病例右房及肺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年龄组左房及右房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A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与甲亢组相比(不分年龄组),左房、右房及左室长大病例数及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右房内径及A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甲亢组相比(按年龄分组),≥50岁年龄组左房及右房长大病例数及肺高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岁年龄组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年龄组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岁年龄组右房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年龄组左、右房内径及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V测值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论是否按年龄分组心脏结构改变病例数及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肺高压及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分年龄组A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 I治疗甲亢后患者房室结构改变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逆转,心动过速、心律不齐以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也能得到有效降低,左室收缩功能及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咸阳市城镇居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检测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5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对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群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病率。结果:本研究调查人群的高血压发生率为25.5%,高血脂发生率为21.4%,高血糖发生率为7.8%,且不同年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0.05)。结论:我市城镇居民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发病率高于全国水平。应加强其血压、血糖和血脂定期检测,并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异常对儿童复发性腮腺炎(RPC)发病的影响.方法:对来就诊的复发性腮腺炎患儿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并分不同年龄组与正常儿童的免疫功能相比较.结果:复发性腮腺炎患儿6岁及6岁以上年龄组CD4+T细胞明显低于6岁以下年龄组(P<0.05),而IgG则显著性高于6岁以下组(P<0.05).与正常儿童相比,6岁以下组复发性腮腺炎患儿CD8+T细胞以及IgG、IgE、IgA及C3明显升高(P<0.01),而CD4+T细胞明显降低(P<0.01);6岁及6岁以上组复发性腮腺炎患儿CD8+T细胞、IgE(P<0.01)及C3(P<0.0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4+T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6岁以下组的RPC患儿IgE值、CD8+T细胞都非常显著地高于6岁及6岁以上组的正常组儿童(P<0.01).结论:RPC患儿存在着免疫功能异常现象,超敏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参与了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化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芬太尼+异丙酚组(A组)、芬太尼+乳化依托咪酯组(B组)、乳化依托咪酯+芬太尼-咪达唑仑合剂组(C组),每组100例,观察患者的术中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C组患者诱导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1),B组、C组患者苏醒时间较A组显著延长(P<0.01),C组患者苏醒时间较B组显著延长(P<0.01)。B组、C组患者的呼吸暂停、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C组患者肌痉挛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P<0.05),C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1),C组患者肌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C组患者术后头晕、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C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P<0.01),C组患者注射痛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乳化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咪达唑仑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女性冠心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比较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收集拟诊为冠心病行CAG检查的女性患者597例,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与同期进行CAG检查的男性患者1306例进行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结果 女性各组不典型胸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各组(66.7%vs45.3%,58.5%vs35.1%),P<0.01;中青年女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男性各组(7.2%vs 22.4%),P<0.05;女性各组C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同龄男性各组(43.6%vs64.8%,69.4%vs83.2%),P<0.01;男、女性组内随年龄增长,多支病变率显著升高,其中女性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明显高于老年女性及同龄男性各组(67.1%vs38.4%,67.1%vs43.4%),P<0.01.女性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明显低于同龄男性各组(25.4±24.2vs37.7±30.6,39.4±34.4vs48.6±38.9),P<0.01.病变累及的血管依次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和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68.8%vs63.7%,25.5%vs19.4%,P<0.05; 19.7%vs11.8%,P<0.01).男性各组主动吸烟率显著高于同龄女性各组(70.7%vs1.2%; 50.5%vs3.6%,P<0.01).结论与年龄相关的雌激素变化对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进程有明显影响.女性患者不典型胸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同龄男性,女性冠心病患者CAG的阳性率、多支病变率、冠脉阻塞程度均显著低于同龄男性.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而男性的主动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5214例阴道产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病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宗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210-1212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12月间产科所有阴道分娩病例中产后尿潴留的发病情况,回顾性地检查分析了产妇年龄、生产方式(自然分娩或器械助产)、并发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阴道产总产程与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关系。结果:所研究的产科住院阴道产的5214例产妇中,尿潴留的总发生率为2.3%。年龄>35岁的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5.2%)显著高于20~35岁年龄组(2.0%),P<0.01,而低年龄组(<20岁)自然分娩产妇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3.7%),比20~35年龄组高,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器械助产组及总产程大于12h,尿潴留发生率(6.1%和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和1.8%),P<0.01。结论:高龄产妇、器械助产及产程大于12h是产后尿潴留的风险因素。糖尿病产妇较高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提示外周神经的病理改变可能是产后尿潴留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5~74岁自然人群龋病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江苏省自然人群龋病流行状况,为开展口腔预防保健提供基线资料及制定龋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和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城乡36个调查点共3164人,其中男性1583人,女性1581人;分5岁、12岁、35~44岁和65~74岁4个年龄组进行调查。结果:5岁年龄组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9.15%和3.49,两者男女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0.51%和0.01。12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27.02%和0.47,女性显著高于男性(患龋率P<0.01,龋均P<0.05)。35~44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59.37%和1.76,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65~74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77.75%和3.8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患龋率P<0.05,龋均P<0.01)。4个年龄组患龋率、龋均均低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龋齿充填率均很低,乳牙为2.24%;恒牙龋充填率4个年龄组分别为0%、4.61%、18.39%和7.06%,平均为10.16%。结论:江苏省人群龋病的流行状况与全国第2次口腔健康调查(1995年)的结果相比患龋率和龋均均较低,12岁年龄组龋均<1.1,龋齿的充填率低。应加强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高龋病的治疗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021例高甘油三酯(TG)血症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4市及所属县以上医院收治并确认为高TG血症的患者1021例,对其性别、民族、居住地、年龄、职业及心血管疾病等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高TG血症中汉族高于回族(P<0.01);40岁以上各年龄组均高于40岁以下组(P<0.01);城镇居民高TG血症多于乡村居民(P<0.01),不同职业中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高于未合并者(P<0.01)。结论高TG血症与性别、民族、居住地、年龄、职业、有无心血管病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其流行趋势,为儿童龋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大学幼教中心和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方法参照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3岁、4岁、5岁年龄组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龋率和龋失补指数(dmft)均显著增长(均P<0.01)。5岁年龄组的患龋率高达85.93%,龋齿治疗率为76.32%,均显著高于文献报道水平(均P<0.05)。各年龄组儿童龋活跃性检测(CAT)水平的分布与其dmft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各年龄组CAT各分度间的dmf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可根据龋活跃性检测结果为儿童制定个性化的预防保健计划。应细化城市儿童口腔健康保健方案,让家长主动参与并正确执行儿童口腔预防保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表现和肿瘤特征方面的差别,探讨各年龄组的发病特点以提高对结直肠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617例,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5~59岁)和老年组(≥160岁).就不同年龄组的性别分布、首发症状、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和肿瘤部位、病理组织学类型、大小、浸润深度等肿瘤特征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以中、老年组多见(占全部结直肠癌的87.7%),性别构成比青年组几乎无差异,中、老年组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年组发病到确诊时间(8.72个月)略长于中、老年组(7.30、7.66个月).青、中年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大便带血和腹痛(占81.6%或82.3%),且多为剧痛;中年组首发症状为大便带血(占61.5%),比青、老年组常见(P<0.05);老年组以大便带血、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占87.6%),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3组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基本一致,均以直、乙状结肠为最好发部位(均占70%以上).结肠癌中,各年龄组左、右半结肠癌无差异;直肠癌中,青年组肿瘤位置距肛门≥6 cm的比例比中、老年组高(P<0.01).不同年龄组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青年组中、低分化癌所占比例比中、老年组高(P<0.01).青、中年组位于浆膜层及浆膜外的比例比老年组高(P<0.01).青、中年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老年组高(P<0.01).青年组Ducks C期和D期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1).各年龄组采用的手术方式差异有显著性(P<0.01),青年组采用根治术的比例较中、老年组低(P<0.01).结论 结直肠癌中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发病到确诊时间、病理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cks分期和采用的手术方式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人各年龄段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水平。方法用酶法检测体检者血清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尿酸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0岁以上组最高,与其它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TG和TC结果随年龄增加有所升高,在50岁年龄组为峰值(P<0.01),50岁以后,维持相对稳定水平。结论随年龄增长,尿酸、血脂水平升高,痛风呈上升趋势,中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结构、适当锻炼身体,避免心脑血管病和痛风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82-1183
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将573例冠心病患者以40岁和60岁为界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116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457例),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116例中男性患者、体重指数、吸烟及长期饮酒比列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而有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病史者则较少(P<0.01),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则更多(P<0.01)。冠脉造影比较方面,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中单支病变更多(P<0.01),三支病变较少(P<0.01);但在病变累及具体分支的比较上,青年组与老年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方面,青年组1、2、3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男性、肥胖、吸烟、长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和高TG血症是青年冠心病的独特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冠心病的病变范围及程度要明显轻于老年患者,MACE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显著低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高职教师的职业紧张状况,探讨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我市高职学校教师500人,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评估职业紧张并进行血压检测.结果 男性教师的ORQ、PSQ高于女性,PRQ低于女性(P<0.01);3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教师的ORQ及PSQ均高于50~岁年龄组,但30~岁年龄组教师的PRQ却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研究生学历组教师的ORQ和PSQ得分高于其他两组,而PRQ得分低于本科组(P<0.01);随着职业紧张水平的升高,高职教师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x2 =9.85,P=0.007).结论 高职教师职业紧张与高血压有关,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缓解高职教师的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83年3月对哈市四所大学的1773名教师(男1159名,女614名;年龄35~78岁)进行了体检,并作了心电图检查,以期了解中老年大学教师的心律失常患病情况及其病因。1773名教师的心律失常患病率为10.88%。年龄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心律失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各年龄组。异位心律失常和传导异常的男女患病率均和年龄成正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  相似文献   

18.
罗章伟  黄秀峰  黄昌盛  何正松 《广西医学》2008,30(12):1843-1844
目的 观察广西毛南族女性血清甲状旁腺紊(PTH)和降钙素(CT)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71例不同年龄组的毛南族女性血清中PTH、CT含量,观察不同年龄组的变化规律.结果 PTH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P<0.01),在40~50岁(绝经期)增幅最快(P<0.01);在20岁以后、40岁前CT变化不大(P>0.05),50岁以后则有逐渐降低趋势(P<0.01),绝经后(50岁)降幅最快(P<0.01).结论 毛南族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拮抗PTH和增强CT的能力也相应降低,这是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征差异并探讨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共1 107人,分为单纯代谢综合征组(MS组),单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NAFLD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N组)及无MS及NAFLD组(对照组).所有个体均检测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脏B超.脂肪肝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建议标准,代谢综合征使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2005)建议标准.结果 MS、NAFLD及MN组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的患病率及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MS组血压、腰围、腰臀比及TG均显著高于NAFLD组(P<0.05或P<0.01).MN组BMI、TC及TG显著高于MS组(P<0.05或P<0.01),血压、BMI、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均显著高于NAFLD组(P<0.05或P<0.01).腰围、ALT及TG为3组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OR波动于 1.03~1.81,P<0.01),而BMI为 NAFLD及MN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25及1.34,P<0.01),收缩压、空腹血糖及LDL-C为MS及MN两组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OR波动于 1.02~1.74,P<0.01).结论 NAFLD与MS代谢异常组成成分(如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及程度类似,而两者合并存在时代谢异常程度更明显,严重的腹型肥胖及TG升高为人群同时患MS及NAFLD的最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临港工业区在职职工高血压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临港工业区293家单位10121名在职职工2009年体检高血压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组患病率较高(33.46%),与工人组(21.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人群患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肾功能异常等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无高血压人群.临港工业区高血压病知晓率为41.20%,治疗率为28.20%,控制率为11.20%,均高于卫生部调查结果,但明显低于国外水平.结论 天津市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积极做好健康教育的工作,以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