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迷走神经张力与碎裂电位及房颤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张力与碎裂电位及房颤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A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氯化乙酰胆碱(Ach)1mg;B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氯化乙酰胆碱5mg;C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生理盐水共5ml。3组均于注射后行BURST刺激记录房颤诱发与否,房颤诱发时间,左房侧壁(A点)、左房后壁(B点)、左心耳(C点)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结果 C组房颤诱发率于注射生理盐水前后予BURST刺激无明显变化。A、B组乙酰胆碱注射后房颤诱发率显著增加,但A、B两组房颤诱发率无显著变化。C组房颤持续时间较A组[C vs A:(7.00±2.10)svs(50.42±6.36)s,P=0.013;C vs B:(7.00±2.10)s vs(143.24±11.28)s,P〈0.001]短。B组房颤持续时间长于A组[(143.24±11.28)s vs(50.42±6.36)s,P〈0.001]。C组左房侧壁,后壁位点碎裂电位持续时间均较A、B组相应位点短。[C,A,B组:A点(2.2±0.5)s vs(37.4±6.3)s vs(132.5±12.7)s,P〈0.0001];[B点(2.2±0.5)s vs(37.2±6.3)svs(132.5±12.7)s,P〈0.001];C组左心耳(C点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A组碎裂电位持续时间较B组短[A点:(37.4±6.3)s vs(132.5±12.7)s,P〈0.001;B点:(37.2±6.3)s vs(132.5±12.7)s,P〈0.0001;C点:(35.1±6.7)s vs(130.7±13.3)s,P〈0.0001]。A,B组自身对照,左心耳位点较左房侧壁、后壁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短[A组:(37.4±6.2)svs(37.2±6.3)s vs(35.1±6.7)s,P〈0.0001;B组:(132.4±12.7)s vs(132.5±12.7)s vs(130.7±13.3)s,P〈0.0001]。C组左房侧壁,后壁碎裂电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0.5)s vs(2.25±0.5)s,P=0.183]。结论迷走神经张力越高,越容易产生碎裂电位,则房颤持续时间愈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交感神经张力异常介导的急性房颤动物模型的方法学。方法:将16只家犬分为三组:对照组(n=4),右侧星状神经节(RSG)组(n=6)和左侧星状神经节(LSG)组(n=6),测定心房和肺静脉不同部位的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结果: RSG刺激显著增加右心房(RA)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LSG刺激显著增加左房(LA)、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与刺激时相比,RSG切除显著降低RA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LSG切除显著降低LA、LSPV、LIPV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电刺激同时快速心房起搏6h可成功建立交感神经介导的急性房颤犬模型,星状神经节电刺激使心房和肺静脉部位的房颤诱发率显著升高,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去星状神经节支配可减少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程度与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关系.方法 41例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患者(房颤29例,窦性心律12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应用V-G法染色法和VIDAS-21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 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CVF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18.89±1.29)vs(10.46±2.30)%,P<0.05].29例房颤患者均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2个月后,20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占68.96%,转为房颤的患者9例,占31.03%.房颤复发患者心房组织CVF、房颤持续时间和左房内径明显大于维持窦律组[(23.65±1.27)%vs(14.32±2.43)%,(5.74±2.36)vs(3.02±0.15),(63.14±5.21)vs(53.69±2.32),P<0.05)].结论 心房纤维化程度可能是影响风心病房颤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犬心房与肺静脉交感神经分布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i Z  Zhang HC  Zhang P  Liu G  Lu P  Sun JL  Liu B  Guo J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8):3433-3435
目的 探讨犬交感神经末梢在心房与肺静脉分布的特点及其与房颤诱发的相关性.方法 16只健康杂种犬,全麻、左右侧开胸.刺激双侧迷走交感干,分别于右心耳、左心耳、左心房及四支肺静脉行S1S1猝发刺激及S1S2程序刺激,观察心房及肺静脉不同部位房颤的诱发率.随后,处死动物,行心房、肺静脉交感神经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染色,计算心房及肺静脉各部位交感神经密度,比较交感神经密度与房颤诱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14只犬完成全部试验.除右下肺静脉房颤诱发率较低外,余各部位房颤诱发率无明显差异;心房和心耳TH染色阳性的神经密度分别为高于肺静脉内的神经密度[(128±65)/mm2,(76±29)/mm2,P=0.02];能诱发房颤的犬的TH染色阳性的神经密度高于未能诱发房颤(P>0.05).结论 心房、心耳的交感神经分布比肺静脉的交感神经分布的密度大;房颤诱发与心房和肺静脉内交感神经分布的密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心房单线消融对乙酰胆碱加心房突然刺激诱发的犬心房纤颤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用 10只犬 ,以持续静注乙酰胆碱加心房突然刺激诱发持续性房颤 (≥ 1min) ,观察心房单线消融前后房颤诱发率、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 所有犬均能通过持续静注乙酰胆碱加心房突然刺激诱发出持续性房颤 ,房颤诱发率 92 % ,平均持续时间为 (2 0 4± 117) s,经心房单线消融部分隔离心房刺激位点后 ,持续性房颤诱发率为 8% ,平均持续时间 6 s(中位数 ) ,与消融前比较有明显差异 (P<0 .0 1) .而消融前后最大心率、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内压、左室最大收缩速率、左室最大舒张速率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此种房颤模型上 ,以心房单线消融部分隔离刺激位点可以起到抑制房颤诱发的作用 ,消融后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 ,该方法具有损伤小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  相似文献   

6.
李珂  安闽生  雷森  葛正庆 《四川医学》2011,32(5):640-643
目的探讨肺静脉脂肪垫酒精消融对左心房-肺静脉交界触发的局灶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成年杂种犬10只,通过脂肪垫静注氯化乙酰胆碱(Ach)+心房短阵快速电刺激(burst)诱发出左心房-肺静脉交界触发的局灶性房颤,并给予心内电生理监测。比较房颤模型建立前后及肺静脉脂肪垫酒精消融前、后,左右心房不应期、肺静脉-左房交界处不应期以及房颤诱发率。结果所有犬均能诱发房颤,左房和肺静脉-左房交界处不应期均较基线(窦性心律时)显著缩短(P〈0.0001),右房无明显变化(P=0.343)。酒精消融后房颤诱发率显著降低(P〈0.003);肺静脉-左房交界处不应期显著增加(P=0.037);左房及右房不应期无变化(P=0.343)。结论肺静脉脂肪垫酒精消融对左心房-肺静脉交界触发的局灶性房颤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房颤伴二尖瓣病的迷宫手术24例八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改良迷宫术同期进行瓣膜手术的电生理效果及对心脏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24例慢性房颤伴有二尖瓣疾病施行改良迷宫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心内电生理、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平均随访(92.7±11.9)个月.结果:(1)术后3个月90%恢复窦性心律,术后1年以上100%恢复窦性心律.(2)除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外,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检查均正常.(3)除高位右房外心房各部位有效不应期均显著延长,在心房各部位猝发和程控刺激均不能诱发房扑和房颤.(4)电生理检查有正常的心房激动和房室同步顺序.(5)动态心电图显示有良好的心率变时性反应和运动耐力.(6)随访期中再住院率为4%.(7)超声心动图显示随访期左房长径较术后明显减小[(5.52±1.22) cm vs (6.77±1.36) cm, P<0.01];随访期左房容积明显小于术后[(91.97±52.64) cm3 vs (155.35±88.86) cm3 , P<0.001];随访期右房长径明显小于术后[(4.72±0.85) cm vs (5.77±1.18) cm,P<0.05].(8)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平均EF值为(56.00±19.75)%,平均FS值为(32.86±9.53)%.结论:在改良迷宫同时进行瓣膜手术均能安全有效的消除房颤维持窦律减小心房容积,恢复正常的房室同步传导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外膜重要结构心外膜脂肪垫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2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2组:12只犬通过心外膜快速起搏8周建立持续性房颤模型(A组),10只犬为假手术组(B组).分别刺激右前脂肪垫、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左房背侧脂肪垫,采用心外膜标测技术比较刺激前后标测部位房颤周长变化.消融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后再次诱发房颤,重复刺激右前脂肪垫并记录刺激前后房颤周长变化.取A组和B组犬脂肪垫标本做组织学检查.结果 右侧入路诱发持续性房颤后,刺激右前脂肪垫,发现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和右肺静脉前庭房颤周长缩短(P<0.05),右房顶与左房顶房颤周长无明显变化;刺激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发现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和右肺静脉前庭房颤周长缩短(P<0.05),右房顶与左房顶房颤周长无明显变化.左侧入路诱发持续性房颤后,刺激左房背侧脂肪垫,发现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和左肺静脉前庭房颤周长缩短(P<0.05),左房顶与右房顶房颤周长无明显变化.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消融后,重复诱发房颤,刺激右前脂肪垫时右上肺静脉、右肺静脉前庭房颤周长缩短(P<0.05),右下肺静脉房颤周长无变化.结论 持续性房颤犬右前脂肪垫、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和左房背侧脂肪垫3个脂肪垫通过诱发同侧肺静脉及其前庭快速激动来参与房颤的维持.在持续性房颤时右前脂肪垫主要影响右上肺静脉的房颤周长,并通过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来影响右下肺静脉;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对于右下肺静脉的影响要大于右上肺静脉.  相似文献   

9.
安闽生  雷森  金加发  周传堃  葛正庆 《西部医学》2011,23(11):2134-2136
目的评估乙酰胆碱对房颤犬心房复杂碎裂电位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AB两组。暴露左右房,多级电极导管置于左、右心房记录碎裂电位,A组于肺静脉脂肪垫处注射乙酰胆碱,B组于上腔静脉处注射乙酰胆碱。分别于右心耳(A组)、左心耳(B组)给予BURST刺激,诱发房颤观察房颤发作后碎裂电位于两组记录位点有无差异。结果 A组房颤诱发后,左房均可记录到碎裂电位,右房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B组房颤诱发后,右房能记录到碎裂电位,左房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结论碎裂电位产生与局部乙酰胆碱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 2 1例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 ,探讨触发和驱动两种机制的区别。方法  2 1例房性心律失常 ,男性 16例 ,年龄 5 2 .1± 9.9岁 ,病史 6.9± 5 .8年 ,电生理检查证实起源于肺静脉 ,起源点共 2 9个。触发定义为由肺静脉发出的 1次或连续多次激动传导至心房引起心房组织的快速电活动 ,当肺静脉电活动终止后 ,心房肌的快速电活动依然存在。驱动定义为心房肌快速电活动的发生和持续与肺静脉的快速电活动有关 ,当肺静脉电活动终止后 ,心房电活动随之终止。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分为 5种 :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扑 )、心房颤动 (房颤 )、紊乱心房律。 5中心律失常都可以表现为驱动机制 ,90 %以上的房性心律失常发作表现为驱动机制 ,共同的特点是 :1:1驱动时局部肺静脉电位明显较体表P’波提前 ,在该部位行S1S1刺激夺获心房时的心房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时完全相同 ,非 1:1驱动时肌袖的激动频率明显快于心房激动频率。触发机制的心律失常只有房扑和房颤。两种机制 ,可交替出现 ,并有房扑和房颤的相互转化。还有一种特殊现象 ,即心房早博刺激可以触发肺静脉出现高频激动 ,继而又驱动或触发房性心律失常。结论 肺静脉起源的房性心律失常以驱动机制为主 ,各种房性心律失常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