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报告2017年河北省1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的调查情况,积累重症疟疾的救治经验,避免恶性疟死亡病例的再次发生。方法 收集患者就诊的各医疗机构的门诊、住院诊治记录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分析汇总。结果 该患者为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曾在安哥拉务工100 d。自述在国外期间未曾患有疟疾。回国后当天即出现发热症状,发病后第4天到某社区卫生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无好转。再到定州市医院就诊,未查到具体病因。后经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转诊,发病后第5天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确诊。该患者从初诊到确诊辗转了5家医疗机构,病情发展迅速,在发病后第7天、确诊后第3天因病情凶险,持续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死于恶性疟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疟疾病例就诊意识偏低和医疗机构诊治能力不足可能是本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做好前往疟疾流行区人员的健康教育,增强人群的疟疾求诊意识,提高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能力,尤其是重症疟疾病例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性与重症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8 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有无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 (APACHE Ⅱ ) 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41) 和死亡组(n=17) 两组。记录所有患者的初始血糖值、血糖值、血糖标准差、变异系数,用血糖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来衡量血糖变异性。探讨血糖变异性与死亡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有无机械通气、住院时间、APACHE 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糖标准差、变异系数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淮安市二例疟疾病例死亡案例分析,为制定消除疟疾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淮安市疟疾死亡病例的诊治过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分析汇总。结果 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淮安市共报吿2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男性青壮年,有明确非洲高疟区生活史。病例1,在安哥拉生活2年,回国后12 d出现发热症状,发病后第3天到私人小诊所接受输液治疗,发病后第4天到市级医院就诊,未查到疟原虫,至发病后第5天才明确诊断;病例2,在坦桑尼亚生活2年,回国后第14天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第15天出现畏寒、发热症状,至所在地县级医院就诊,镜检未查见疟原虫,给予消炎抗菌治疗,发病后第4天到市级医院就诊,发病后第7天才明确诊断。2例疟疾病例均因病情凶险,持续恶化,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肺部感染、严重脑损伤和多器官衰竭,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 就诊不及时和诊治延误是导致疟疾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消除阶段后监测更需有针对性的对高疟区回国人员开展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早就诊意识和临床医生的疟疾诊治能力,提升镜检人员的专业技能,减少重症病例,防止疟疾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恙虫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3例成人恙虫病病例(恙虫病组),选取同期2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收集心电图异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心电图异常与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 恙虫病组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比例(56.7%,132/233)高于对照组(40.0%,88/220)(P<0.001)。恙虫病组异常心电图发生频率高于对照组的有窦性心动过速(15.5%,36/233)、胸和(或)肢体导联低电压(10.7%,25/233)、房性早搏(6.0%,14/233)、U波改变(2.6%,6/233)(P<0.05)。恙虫病组心律失常发生频率(38.2%,89/233)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均很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0.659)。低电压患者发生胸膜炎或心脏增大者比例(68.0%,17/25)高于非低电压患者(41.8%,87/208)(P<0.05),并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例(20.0%,5/25)亦高于非低电压患者(5.3%,11/208)(P<0.05)。结论 成人恙虫病心电图异常非常普遍,心律失常常见但严重心律失常罕见;低电压患者需注意胸膜或心脏病变,甚至MODS可能,需密切监护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恙虫病东方体检感染情况,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恙虫病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8—2021年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样本,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PCR方法分别对样本进行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性IgM、IgG抗体和恙虫病东方体56kD型特异性抗原基因检测,同时收集样本的临床及流行病学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临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样680份,恙虫病东方体IgM、IgG抗体和56kD型特异性抗原PCR阳性率分别为23.97%(163/680)、36.62%(249/680)和20.88%(142/680),焦痂或皮疹率为12.06%(82/680)。根据诊断标准,最终诊断为恙虫病的患者为223例,其中男性111例(49.78%),女性109例(48.88%),平均年龄(53.14±15.12)岁,其中40~<60岁98例(占43.95%),感染人群民族中汉族136例(占60.99%),农民93例(41.70%),秋季发病114例(51.12%)。临床表现以非特异性症状与体征为主,36.77%患者出现皮肤特异性溃疡或焦痂。结论 海南省是恙虫病的疫源地,流行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预防重点应是秋季的农村地区,临床特征以高热和焦痂或溃疡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提高对重症病例诊治的认识。方法 收集2020年1月—5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接诊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3例危重型COVID-19死亡病例均有冠心病、伴或不伴肺部疾病、肾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均有发热、咳嗽、咳痰症状,入院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均为高危,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肌酸激酶、肌钙蛋白、脑钠肽、C-反应蛋白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明显升高,而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磨玻璃斑片影。入院后给予积极的抗病毒、抗细菌、增强免疫治疗及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3例患者均并发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起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3.7 d。结论 高龄、合并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是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简称“琼中”)98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恙虫病流行特点,了解该地区恙虫病东方体菌株流行的情况,为该地区制定恙虫病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 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疑似恙虫病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样本,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巢式PCR方法对样本进行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性IgM、IgG抗体和恙虫病东方体56kD型特异性抗原基因检测,同时使用预先设计的样本信息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信息。针对巢式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行克隆及Sanger测序。对获得的患者临床信息及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将测序得到的序列进行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98例样本中,恙虫病IgM抗体阳性率为24.49%(24/98),恙虫病IgG抗体阳性率为46.94%(46/98),恙虫病PCR阳性率26.53%(26/98),焦痂或皮疹13.27%(13/98)。根据诊断标准,最终诊断为恙虫病的患者为33例。感染人群主要以31~50岁的青壮年为主,职业主要为农民。该地区恙虫病的流行以营根镇、长征镇和红毛镇为主并涉及9个乡镇。流行时间有明细的季节性,以7月和11月为主要高发期。流行的基因型主要为Karp型和Gilliam型。结论 琼中为恙虫病的自然疫源地,该地区流行的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型主要为Karp和Gilliam型,具有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并建立死亡模型加以验证。方法 收集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病例数据为建模组,建立死亡风险模型,以2016年1月至12月的病例数据为验证组,用于验证死亡模型。选取入住ICU后首次11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ROC曲线,筛选出曲线下面积(AUC)>0.6的实验室指标,确定各项指标的最佳cutoff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预后有影响的实验室指标,并对其进行β值原始赋分,同时β值取整后行简化赋分,建立风险模型并验证,并对不同总评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 血ALT、AST、CKMB、Cr、UA、BUN,血清Ca2+、K+、Na+的AUC均>0.60。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 AST、K+、BUN指标升高与预测死亡直接相关。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907,以简化赋分为3分为界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5.2%。结论 AST、K、BUN的简化赋分对预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死亡风险具有较高的价值,总评分≥3分的患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护理要点,以提高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水平。方法 对 35 例≥ 80 岁老 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 6~46 d,其中治愈 32 例,死亡 3 例。 结论 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基础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凶险,护理应侧重环境管理、饮食卧位管理、呼吸 道管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同时重视呼吸频率与血压、意识障碍等风险因素的评估,实施科学 个体化整体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6例恶性腹膜间皮瘤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 16例中术前确诊3例,剖腹探查10例,急诊手术1例,腹腔镜探查2例。随访12例,半年内死亡2例,2年内死亡7例,1例生存超过2年。另2例为近1年内患者,继续治疗中。结论 恶性腹膜间皮瘤无特异性症状,诊断困难,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据脱落细胞检查、腹腔穿刺活检、腹腔镜及剖腹探查。预后差,综合治疗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的特征及误诊情况。方法对1990年9月至2004年11月深圳地区收治的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1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个器官损害92例,占55.1%;4个器官损害46例,占27.5%;5个器官损害24例,占14.4%;6个以上器官损害5例,占3.0%。在器官损害方面肝脏损害最常见,为73.7%(123/167),其次为肺损害,为58.6%(98/167),心脏损害和肾脏损害也较常见,分别为52.7%(88/167)、35.9%(60/167)。病情危重程度与器官损害数目成正相关。及时诊治,预后良好,治愈率94.6%。9例因基础疾病或诊治延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死亡,病死率5.4%。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发多器官损害,其中以肝脏、肺、心脏和肾脏损害最常见,应仔细分析病情,及时正确诊治。  相似文献   

12.
恙虫病患者病程与器官损害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及时诊断治疗对恙虫病患者器官损害数量、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7例临床诊断为恙虫病的患者,按其发病时间、诊断和治疗时间与患者器官损害数量、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7例患者中,发病〈5d72例,合并一个器官损害59例(81.94%),两个器官损害13例(18.06%);发病5-10d28例,合并一个器官损害7例(25.00%),两个器官损害16例(57.14%),多个器官损害5例(17.86%);发病11-14d18例,合并两个器官损害6例(33.33%),多个器官损害12例(66.67%);发病〉14d9例,100%均出现多个器官损害。发病〈5d及时诊断并予治疗者63例全部治愈(100%);发病后5-10d诊断并予治疗32例,治愈31例(96.88%),死亡1例;发病后11-14d诊断并予治疗20例,治愈19例(95.00%),死亡1例;发病〉14d诊断并予治疗12例,治愈10例(83.33%),死亡2例。结论恙虫病发病时间越长,并发器官损害数量越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机会越大,死亡率越高。早期诊断和予以有效药物治疗是影响恙虫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恙虫病肺部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恙虫病肺部并发症临床表现,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145例恙虫病患者,通过X线胸片、胸部B超、肺功能等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并发症占同期恙虫病患者的20.7%(30/145)。临床误诊为其它肺疾患占41%。胸片基本为渗出性病变,表现为双侧肺浸润21例。单侧肺浸润9例,其中9例伴有胸膜病变。所有病例经氯霉素治疗痊愈。结论 肺部疾病为恙虫病的常见并发症,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合并膜性肾病(MN)伴亚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过程,增加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为治疗提供线索。方法: 报道1例以血肌酐升高为特点,无其他特征性临床表现女性患者的诊疗经过,回顾性分析AAV所致肾病、MN、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与联系及治疗方案的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经积极治疗,患者尿蛋白减少,肾功能好转,病情平稳后出院。结论: 此类疾病少见,发病机制不明确,易被忽略,且病情进展快,预后差,需及早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研究它们在脓毒症中的变化特点,探讨它们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连续监测28例ICU中脓毒症患者血浆NE和MMP-9浓度的动态变化,并选择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所有患者的血浆NE及MMP-9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NE、MMP-9水平比非MODS患者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蛋白酶在脓毒症及MODS的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血浆NE和MMP-9水平的升高水平对预后的判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恙虫病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恙虫病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患儿5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25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和满意度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恙虫病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实施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缓解了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改善了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并发高血糖高渗状态(HHS)致脑水肿、急性心肌损伤、急性肾损伤和横纹肌溶解等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DKA并发HHS致多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DKA并发HHS致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女性,26岁,否认糖尿病病史,因"食欲差、心悸1个月,恶心、呕吐3 d,加重伴意识不清3 h"入院。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休克、HHS、酮症酸中毒、脑水肿、急性心肌损伤、急性肾损伤和横纹肌溶解等并发症;诊断为DKA并发HHS和MODS,给予补液、降糖、血液净化和保护脏器等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脏器功能好转出院。出院6个月后电话随访,血糖和脏器功能正常。结论:DKA并发HHS,起病凶险,预后差,尤其对于青年患者,做好早期诊断以及预防极其重要,一旦发生MODS及时就诊重症医学科是减少死亡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且救治成功1例儿童危重型甲型H5N6禽流感相关性脑炎病例临床特征以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4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危重型甲型H5N6禽流感脑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本案例患儿,男性,3岁11月,因“发热9 d,意识障碍2 d”入院,病初以发热、咳嗽为表现,病后第2天出现呕吐,第3天出现乏力、嗜睡,第5天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经脑脊液、痰液、咽式子病原学检测出甲型流感病毒H5N6,确诊为儿童危重型甲型H5N6禽流感脑炎,积极快速有效抗病毒、抗感染、脱水治疗、镇静、抗癫痫等治疗,治疗后第9天,患儿神志转清,27 d后病情好转,转外院继续行康复治疗,分别于出院后2周、1月随访,患儿恢复良好。结论临床工作中,如早期与普通呼吸道疾病症状类似,同时合并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病情进展迅速,需警惕排查流感。禽流感发病前不一定有明确禽类接触史,禽流感病毒可能存在其他宿主,有待相关研究证实。人感染H5N6禽流感重症率高,死亡率高,病情进展迅速,发病人群主要为成人,儿童病例极少,多数病例以重症肺炎为主,以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少见;早发现、早诊断禽流感,同时应用有效可行的综合治疗有望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