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观察已转染双自杀基因的胃癌细胞和未转染双自杀基因的胃癌细胞在形态学及生长特性方面的差异性。 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完成。质粒pAdEasy-KDR-CDglyTK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普外科保存。用感染复数为100时,将启动子融合基因腺病毒(Ad-KDR—CDglyTK)体外感染SCG7901细胞株。通过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光镜、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转染基因的胃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同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方法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 结果:①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对胃癌细胞体外培养的形态无明显影响。②已转基因的SCG7901细胞和未转基因的SCG7901细胞处于G1期,比率分别为(49.00&;#177;0.58)%,(51.02&;#177;0.91)%(t=1.862,P=1.12),处于S期比率分别为(16.20&;#177;0.36)%,(14.00&;#177;0.99)%(t=2.07,P=0.84),处于G2期比率分别为(34.60&;#177;0.96)%,(34.31&;#177;0.86)%(t=0.223,P=0.831)。(3)已转基因SCG7901细胞和未转基因SCG7901细胞具有类似的生长状态(F=0.042,P=0.838〉0.05)。 结论:已转染KDR启动子融合基因的胃癌细胞和未转染的胃癌细胞在形态及生长特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焊接仪(HFWD)闭合动脉血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将6头西藏小型猪均随机分为HFWD组与超声刀组(HS组),全麻后分离裸化颈、股动脉,分别采用HFWD与HS闭合离断血管。比较两组血管闭合后的爆破压、闭合时间、闭合过程中的最高温度及闭合处病理热损伤。结果:不区分血管管径大小时,HFWD组平均爆破压高于HS组(489.64 mm Hg vs.439.88 mm Hg,P0.05),当血管直径≤3 mm时,HFWD组与HS组爆破压无明显差异(593.40 mm Hg vs.572.48 mm Hg,P0.05),对于直径3~5 mm、5~7 mm的血管,HFWD组爆破压均大于HS组(457.02 mm Hg vs.404.32 mm Hg;418.51 mm Hg vs.342.84 mm Hg,均P0.05);无论血管直径大小,HFWD组闭合血管所需时间均少于超声刀(均P0.05)。HFWD组闭合处的平均最高温度低于HS组(65.91℃vs.105.25℃,P0.05);HFWD组闭合处血管壁胶原变性及血管平滑肌损伤程度轻于HS组。结论:HFWD闭合动脉血管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皮素-1基因在创伤性休克大鼠肝脏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创伤修复中降低重要组织器官功能致残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第一军医大学全军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完成.采用下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选用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为内参照,分别检测创伤前,休克30,90min和复苏后1,3,5 h各组内皮素mRNA表达情况.结果:创伤前大鼠肝脏组织内皮素mRNA有少量表达,创伤后各组内皮素mRNA的表达产物显增加(P<0.05),复苏后各组仍呈高水平表达(与休克末比P>0.05).结论:内皮素-1参与了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效抑制其异常表达可能对创伤性休克致残的康复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导语】根据美国肥胖代谢外科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bolic and Bariatric Surgery, ASMBS)和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Obesity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IFSO)2022年最新减重代谢手术指南, 针对亚洲人群, 体质指数≥27.5 kg/m2可考虑减重代谢手术[1]。这一标准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1991年版指南提出的BMI≥40 kg/m2或≥35 kg/m2且存在代谢性疾病, 均有所下调[2]。关于该减重手术指征BMI的下调对中国人的利弊, 尚存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5.
何井华  厉周  刘亚楠 《医学综述》2012,18(16):2693-2695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围术期对手术患者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普通外科住院治疗的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严格按照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标准及患者病情变化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习惯性临床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手术野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手术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Ⅱ、Ⅲ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应规范用药,制订合理措施,可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贺艳  陈佩仪  邹兆伟  厉周 《中外医疗》2012,31(26):48-49
腹部外科手术中腹壁切口的愈合质量一直是患者及外科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减张缝线在腹部二次手术中的应用对腹部伤口二期愈合尤为重要。减张缝合就是指伤口缝合时防止两侧皮肤张力太大而采用的,目的就是防止伤口裂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以下简称为AdVEGF-CDglyTK)对大肠癌的治疗作用,并结合研究结果进行作用机制的分析.方法 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将20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组方法:Ⅰ组,注射重组腺病毒AdVEGF-CDglyTK与前药5氟胞嘧啶(5-FC)/丙氧鸟苷(GCV);Ⅱ组,仅注射前药5-FC/GCV;Ⅲ组:仅注射重组腺病毒AdVEGF-CDglyTK;Ⅳ组,空白对照,不施加任何处理.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仅在Ⅰ组、Ⅲ组扩增出融合双自杀基因CDglyTK的片段.表型及各项病理指标的检测均显示第Ⅰ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较其他3组显著受到抑制,而第Ⅱ、Ⅲ、Ⅳ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第Ⅰ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38.65%±4.20%,较其他3组显著增加(F=397.530,P=0.000);第Ⅰ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为3.08±0.79,较其他3组显著减少(F=34.081,P=0.000).结论 AdVEGF-CDglyTK联合前药5-FC及GCV在体内可明显抑制大肠癌肿瘤的生长.其机制有二:首先该治疗系统可诱导裸鼠体内人大肠癌Lovo细胞的凋亡;其次该治疗系统在体内可明显抑制裸鼠体内大肠癌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8.
邓晓霖  厉周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3):164-168
肿瘤细胞的特征性代谢性方式是有氧性糖酵解,即Warburg效应。己糖激酶作为糖酵解的关键酶,在肿瘤细胞中广泛高表达,被认为与肿瘤代谢、凋亡和自噬紧密相关。本文通过对己糖激酶及其上下游的研究,可以找到潜在的能适用于多种肿瘤的基因靶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肿瘤病因研究的深入,使基因治疗成为研究热点。近三十年来,虽然人们对大肠癌的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均未使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有明显改善,本实验探讨了基因治疗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价值。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对大肠癌细胞的基因转导及表达能力;TK基因转导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以及ACV对转导细胞杀伤能力;为建立TK基因转导治疗大肠癌的动物模型及未来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基因治疗方兴未艾,大肠癌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也发展较快,但大肠癌的基因治疗却停留于细胞和动物实验水平。本文从病因基因治疗、基因免疫治疗及VDEPT三个方面对大肠癌的基因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