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宝山区社区居民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4年~2007年宝山区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资料,分析社区居民关于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年中,社区居民正确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率由27.5%上升至36.0%(P<0.05),正确了解性病传播途径率由54.2%下降至46.7%(P<0.05);正确了解性病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率受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影响(P均为0.000),但两者所受的影响不尽相同;认为避孕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P<0.05);对待性病/艾滋病病人表示劝其积极治疗的比例逐步提高(P<0.05)。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应继续加强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并保证知识传播的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企业流动女工性病/艾滋病知识现状、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调查了中山三个镇区的工厂女工关于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宣教服务需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知识得分的可能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宣教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共调查2263人,回收有效问卷2082份,对象平均年龄(28.88±7.16)岁,分布在15-45岁间;外出务工平均(9.73±2.43)年。578名未婚对象55.88%曾经与异性有过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的未婚同居对象42.37%有过避孕失败。性病/艾滋病综合知识平均得分为(52.63±22.05)分,女工的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她们的性病/艾滋病知识得分,初中及以上者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小学及以下者。81.46%对象有接受性病/艾滋病宣教服务的需求,有关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排在需求的第一位。年龄、工龄、婚姻状况、工作类别和住所类别以及现有性病/艾滋病知识状况等因素均影响女工对性病/艾滋病宣教服务的需求意愿。结论:在性与生殖健康宣教服务中加强学校教育阶段的性教育和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教育;对社会人群加强安全性行为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在提供宣教服务时采取个性化的适宜的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人群性病/艾滋病综合知晓率,改善她们的生殖健康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宝安区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现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生殖健康水平的因素,为进一步制订生殖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3所工厂内未婚女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0.7%的未婚女工知晓1种或以上避孕方法,19.2%的女工知晓3种或以上避孕方法,避孕方法的知晓与年龄、学历、是否有男伴以及外出务工时间有关;对性病的知晓率为58.5%,影响未婚女工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的因素有学历、外出务工时间及是否有男伴;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50.6%的女工持反对态度,态度影响因素有年龄、外出务工时间及是否有男伴;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36.1%,与年龄、务工时间及是否有男伴有关。结论未婚女工缺乏相关生殖健康知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不良性行为发生率较高,相关部门应开展综合干预措施,提高未婚女工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845名流动女工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女工艾滋病(AIDS)的基本知识、态度和相关行为,制订切实有效的宣教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1000名流动女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了解不同文化程度的流动女工对AIDS的认知率,以及对艾滋病的态度和对性行为的看法.结果流动女工已掌握一定的艾滋病知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流动女工对各项AIDS知识的认知率在12.2%~85.2%之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流动女工对各项AIDS知识的认知率在14.2%~96.7%之间.结论应在流动女工中开展多种形式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动女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针对该人群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技能和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被调查对象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员在场解答被调查对象的疑问并当场收取问卷.[结果]被调查的流动女工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仅为20.4%~33.7%.年龄和文化程度为艾滋病知识得分的两个影响因素.34.4%的人对接触艾滋病病人感到极度恐惧,60.5%的人感到害怕,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持赞成或无所谓态度的人分别占17.7%和9.8%,34.2%的人承认有两个以上性伴侣.从来没有使用安全套的人占49.4%.[结论]要根据流动女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才能使流动女工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某职业中专新生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职业中专新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关态度及行为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便在学生中更好地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某职业中专2003级入学新生用统一问卷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及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共调查318名入学新生,对HIV的知晓率仅为18.9%;对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5.6%、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1.4%、母婴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0.7%;从报纸杂志及广播电视获取相关知识分别为82.4%和78.0%,80%以上的同学认为应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教育。结论广东省某职业中专入学新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少,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普及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与卫生需求情况,探讨在社区开展性病/艾滋病的行为干预方法.[方法]2005年5~9月对上海市凌云社区部分服务行业从业人员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病/艾滋病有关知识得分(满分23分)平均15.82分,其中基本知识6.23分,传播途径2.71分,对病人态度2.18分,预防方法4.70分;平均知晓率为68.78%,其中基本知识为62.30%,传播途径为67.75%,对病人态度为72.67%,预防方法为78.33%;怀疑自己患性病时12.33%会选择广告上刊登的“专治“性病的民营医院就诊,1.67%会选择私人诊所就诊;42.33%相信性病广告,45.67%担心在公立医院诊治性病不能保护隐私.[结论]社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存在不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乡镇企业女工避孕知识的拥有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形式填写统一编制的调查表, 调查员解释相关内容及调查的意义。结果: 乡镇企业女工的文化程度越高初婚年龄越大。女工对各种避孕方法知晓情况不一, 知晓率最高的 3种避孕方法分别是男性避孕套 (92 2% )、口服避孕药 (82 9% ) 和女性结扎 (55 8% ), 已婚女工知晓情况优于未婚女工。婚姻状况对避孕知识的来源有影响, 未婚女工的避孕知识主要来自报纸、杂志 (81 1% ), 而已婚女工的避孕知识主要来自医院宣教 (60 9% )。绝大部分已婚女工的避孕观念还处于“响应国家号召”的被动状态。结论: 应该通过方便有效的途径针对不同特征的乡镇企业女工进行避孕、生育知识的宣教, 进一步促进女工对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提高女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其避孕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珠海市外来工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现状,为下一步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4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珠海市4个工业园区的电子生产企业的外来工,发放自填式匿名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其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共调查1 246人,其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为39.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外来工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因素相关(P<0.01);认为自己有感染HIV机会的占6.3%(78/1 246),81.4%(1 014/1 246)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很恐怖,只有9.1%(113/1 246)的人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做同事;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33.5%(325/969),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率为11.2%(67/602),最近一个月与固定性伴或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9.6%(57/595)和23.9%(16/67)。结论珠海市外来工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对艾滋病普遍感到恐惧和排斥,存在感染艾滋病性病的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0.
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监测与健康教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他们主要在宾馆/酒店、桑拿按摩室、发廊和夜总会/卡拉OK厅/歌舞厅/酒吧等公共娱乐场所提供服务性工作。他们对于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态度都会影响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据文献报道,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曾患过性病,有多性伴及吸毒史,有些人甚至还是暗娼[1]。可见性病患者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性病流行与艾滋病的传播有密切关系。国外(如非洲)许多地区的调查表明性病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辅助因素。如何加强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监测与预防已成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当务之…  相似文献   

11.
某区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妇幼保健系统对成都市龙泉区婚检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预防的宣传干预,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在成都市龙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检查的男女,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收集干预前后的调查问卷,分析干预对该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和态度的影响。结果:干预后,目标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如预防性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4.55%显著提高到干预后的95.59%,对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36%到干预后的83。24%;同时,干预对象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态度有明显改变,如对不用隔离艾滋病感染者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3.33%到干预后的70.11%。结论:发挥和利用妇幼保健系统婚检和婚前教育的优势,实施艾滋病性病预防的宣传干预,具有可持续性和易操作性,干预效果好,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农村孕产妇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生殖道患病情况,以便制订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自制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表,逐级培训调查员,按照分阶段抽样,在淮安、盐城两市抽取两个县,2006年4月至2007年12月在每个县抽取300名孕产妇进行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行为及生殖道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农村孕产妇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很低,除了听说过性病、梅毒的人数超过60%,调查的其他性病和艾滋病知晓率均在20%以下;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如与性病患者握手是否会传染、与性病患者一同游泳或洗澡是否会传染、艾滋病母亲哺乳是否会将艾滋病传播给婴儿的知晓率均在20%以下。性病/艾滋病常见症状知晓率较低,性病患者可能出现尿急尿痛、性病患者可能出现生殖器部分溃烂、性病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皮疹、性病患者生殖器部位长赘生物、艾滋病患者早期可能发热消瘦腹泻等知晓率均在11%以下。安全套对性病/艾滋病的预防作用的知晓率为7.0%;高中以上与初中以下学历孕产妇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统计学差异(x^2=13.01,P〈0.01);孕产妇累计生殖道感染率达10.8%。结论农村孕产妇的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发挥电视、广播等媒体作用,控制性病/艾滋病经孕产妇传播。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新婚育龄夫妇艾滋病性病知识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青羊区和龙泉区 1833例新婚育龄夫妇艾滋病性病知识情况 ,为制定适合的宣传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 ,以问卷形式调查目标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方面的认知情况。结果 :仅 14 6 8%知道软下疳是我国规定上报的 8种性病之一 ,4 2 77%的人知道共用剃须刀可传播艾滋病 ,仅5 5 1%调查对象知道可通过预防母婴传播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性别差异对人们的认知水平无影响 (P >0 0 5 ) ,文化程度、居住区域影响人群的认知水平 ,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1) ,低文化层次、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程度低。结论 :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的宣传干预的重点目标人群应是低文化层次人群 ;重点区域应在城乡结合部和广大的乡村。  相似文献   

14.
武汉地区女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性病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汉地区的高校中,分层整群抽取2365名女大学生,以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对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的知晓率均在60%以上,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8.33%。除对同性恋知晓率较低外,女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高危行为和高危人群的知晓率为72.18%。有33.49%的女生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知道“100%安全套行动”的仅占0.89%,知道“性行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也仅占26.72%。结论女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适合农村育龄妇女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方法选择安徽省某市某区2个乡镇整群抽取5个行政村的育龄妇女共592人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获得艾滋病知识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朋友,3种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血液传播为91.2%,性传播为81.4%,母婴传播为82.6%,非传播途径总体在60%以下,以蚊虫叮咬(36.7%)为最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知晓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讨论农村育龄妇女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较高,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偏低,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育龄妇女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艾滋病宣教活动,提高她们的艾滋病综合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珠江三角洲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探索适合该人群的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模式。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法对外来女工进行基线调查后开展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并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知晓程度非常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生殖健康状况较差,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干预后,其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安全性行为率增高,安全套使用率增高。结论 干预模式取得明显效果,可在该类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苏省妇幼保健系统医务人员接受性病 /艾滋病知识培训和掌握性病 /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现状 ,为在该系统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性病 /艾滋病知识的培训提供依据 ,并考核专业培训效果。方法 :对江苏省妇幼保健系统 4 8个市、县(区 )妇幼保健院 (所 )的妇幼保健人员和 2 6个乡镇 (街道 )卫生院的妇产科医务人员以及参加省级培训班的学员培训前后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省妇幼保健系统的医务人员 5 7.0 4 % (490 / 85 9)接受过培训 ;培训率有地区差别 ,苏南高于苏北、苏中 ;培训多集中在近 3年 (占 6 9.6 % ) ,并以半脱产为主 (占 6 5 .3% )。既往是否培训与掌握性病 /艾滋病防治知识无相关性 (P>0 .0 5 ) ,但近期参加省级师资培训学员的知识水平较培训前显著提高 (P<0 .0 0 1)。结论 :江苏省妇幼保健系统的医务人员急需加强性病 /艾滋病知识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18.
农村妇女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农村妇女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相关态度,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年3月采用自制的结构式调查问卷,对503名农村妇女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询问式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看法和态度等内容。结果:电视、宣传材料和广播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97.02%的人听说过艾滋病,87.08%的人知道艾滋病可以预防,74.95%的人知道外表健康的人也可能是感染者,63.42%的调查对象知道目前已有治疗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生命,59.84%的调查对象知道艾滋病尚不能完全治好。除了PMTCT的知晓率较低(48.91%)之外,其他5项有关艾滋病传播及预防知识条目知晓率均超过了70%。知晓握手和吃饭不会传播的比例都较高,但是有关共用马桶和蚊虫叮咬不传播的知晓率较低。超过70%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会歧视感染者并且愿意帮助感染者,但是只有58.25%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同他们继续交往。与低年龄组相比,50岁以上年龄组在14项知识条目中有10项知晓率都较高。结论:迁西县农村妇女对艾滋病处于全面听说、了解不够深入的状态。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了解较多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歧视现象较严重,应强化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Survey about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s) and HIV/AIDS in Rajasthan, India.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153 truck drivers covering "Dhabas" at different highways. Truck operators (TOs), commercial sex workers (CSWs), and iv drug users are the primary at risk populations for HIV/AIDS. In 1997, 73.3% of the 3188 HIV-infected persons were infected through heterosexual intercourse. Findings from TOs indicate a high level of knowledge about STDs, which are prevalent among TOs. Many TOs rely on cleanliness (68.9%) as a safety measure, followed by use of condoms with multiple partners (56.8%). About 50% go for regular check-ups at clinics to avoid the problem of STDs. About 75% of 132 TOs had had at least one problem with STDs during the prior year. About 46.2% consulted a doctor for treatment, 26.5% ignored the problem, and 18.2% received no treatment. 72.7% of 132 TOs had accurate knowledge about AIDS, 62.1% were aware of transmission routes, and 50% knew about prevention. About 85% visited CSWs. Only 14.3% of 112 TOs who visited CSWs used condoms during sexual relations. 10.7% used condoms most of the time, 47.3% used condoms irregularly, and 27.7% never used condoms. Condom availability was an issue. Most TOs learned about HIV/AIDS from mass media, especially posters and banners, followed by the radio. Only 28% of all TOs had complete knowledge of STDs; 13.6% had misconceptions. 37.1% had complete knowledge of HIV/AIDS; 10.6% had misconceptio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女中学生对性病和毒品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安徽省某贫困县6所中学的中学女生共1492名,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再用同样问卷复查。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前女生对于性病和毒品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有23.26%,24.46%,21.65%和13.47%的女生分别认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艾滋病不是性病,8.78%和11.73%的女生认为农药和氰化物是毒品,干预后比例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16.55%的女生在干预前认为性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干预后减少为1.28%(P<0.05);仅有57.71%的女生在干预前知道吸毒共用针具会传播艾滋病,干预后提升至82.94%(P<0.05)。80%以上的女生通过广播、电视、报纸途经了解毒品知识。结论贫困地区女中学生性病与毒品相关知识匮乏,应对中学女生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