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紫菀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中药紫菀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紫菀的化学成分有萜类及其皂苷、肽类、香豆素、黄酮类、蒽醌类、甾醇及有机酸类等。结论紫菀化学成分丰富,但药理活性研究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查阅并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紫菀研究的相关文献。紫菀的化学成分有萜类、肽类、黄酮类、蒽醌类、香豆素类、甾醇及有机酸类等,其药理学作用十分广泛,有抗菌、抗肿瘤、镇咳、祛痰、平喘、抗病毒、抗氧化活性等作用。紫菀化学成分丰富,药理活性广泛,目前有关镇咳、祛痰、平喘方面的药理作用较为深入,但通利大小便的药理活性研究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藏紫菀为藏药。对藏紫菀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整理和介绍,以期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以藏紫菀或紫菀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从藏紫菀的植物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分析4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藏紫菀资源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三萜及三萜皂苷、黄酮、肽类及挥发油、氨基酸及矿质元素等化学成分。具有祛痰镇咳、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止痛、抗氧化、肾保护作用及钙拮抗活性。目前主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扫描法检测紫菀酮的含量来控制藏紫菀的质量。随着藏紫菀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制剂及质量控制的进一步研究,藏紫菀的药用潜质将不断被发现,为扩大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简述紫菀化学成分与药效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中药紫菀的化学成分及治疗药效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紫菀的化学成分有萜类及其皂苷、肽类、黄酮类、甾醇及有机酸类等。经研究有抗菌消炎、肿瘤治疗、抗氧化等疗效。结论紫菀化学成分丰富,但治疗药效研究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紫菀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萜类、黄酮类、甾醇类、肽类、生物碱等;生物活性多样,具有止咳祛痰、抗肿瘤、抑茵等作用。综述了近年来紫菀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该属植物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川紫菀中亲水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守军  杨永利  程东亮 《中草药》2005,36(9):1299-1301
菊科紫菀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属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有三分之一的种可作药用,有润肺下气、祛痰止咳等功能[1]。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利尿、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氧化和抗溃疡等作用[2~5]。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含有单萜及其糖苷、二萜及其糖苷、三萜及其糖苷、黄酮及其糖苷、寡肽、香豆素和苯丙素苷类等[2~5]。甘川紫菀AstersmithianusHand.Mazz属多年生半灌木,主要分布在甘肃和四川境内,有关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寻找该植物的活性成分,本实验从甘川紫菀全草稀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是一味传统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丰富,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在刘昌孝院士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新概念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雷公藤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并根据质量标志物的定义结合雷公藤的传统药效、传统药性、临床用药新用途、可测成分、入血成分和配伍研究进行分析,对雷公藤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以期为雷公藤药材质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藏紫菀为常用藏药,其来源丰富,化学成分复杂,具有镇咳祛痰、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菀属植物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抗氧化、抗肿瘤、止痛、抗溃疡、通便利尿等作用。主要探讨藏紫菀来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佛手为中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应用广泛且历史悠久。佛手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及其苷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类、多糖类等,其传统功效为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佛手在抗菌、抗肿瘤、降血脂等方面也有着较好的药理活性。整合归纳了佛手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理念,基于植物亲缘学、成分有效性、可测性等方面对佛手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建立科学的佛手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鸦胆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鸦胆子油、苦木内酯类、黄酮类、甾体类、三萜类、生物碱类等。现代研究表明鸦胆子具有抗肿瘤、抗疟疾、抗炎、降脂等多种药理活性。笔者在对鸦胆子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以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核心概念,从化学成分的特有性、传统药效、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配伍以及临床疗效等多个方面对鸦胆子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推测鸦胆子中油酸、亚油酸、鸦胆子苦醇、鸦胆丁、鸦胆子素A、鸦胆子素B、鸦胆子素C、鸦胆子素D可作为鸦胆子的质量标志物,以期为鸦胆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丽梅  杨军丽 《中草药》2021,52(19):6111-6120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干燥后的根茎和根,从其中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及萜类、香豆素类、糖及糖苷类、酚酸类、聚烯炔、生物碱类等。药理研究表明,羌活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病毒、抗癌细胞增殖、解热镇痛等活性,且对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影响。主要介绍中药羌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薄荷、细辛、荆芥、防风、白芷、羌活和甘草8味药材组成,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苯丙素类、挥发油等化合物,共同起到活血止痛的生物活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川芎茶调散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循环,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但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尚不清楚。笔者从川芎茶调散的质量控制方法、制剂工艺、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川芎茶调散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复方的临床合理应用与作用机制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的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药用大黄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3种,为临床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为9,10-蒽醌,羟基分布于两侧苯环上。蒽醌按母核结构可分为单蒽核类蒽醌与双蒽核类蒽醌,单蒽核类蒽醌含有游离型蒽醌和结合型蒽醌两类,目前已经报道的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约有50个,其中单蒽核类型蒽醌类化合物34种,双蒽核类型蒽醌类化合物16种。蒽醌类化合物是大黄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血管、保肝、护肺、改善脑损伤、治疗肾纤维化等广泛的生物活性。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有关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文献资料,对其化学成分和近十年国内外药理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研究和开发前景,以期为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未来,可继续深入对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产物的研究,为其合理应用及开发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新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三七作为我国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补益气血之功效,是传统的活血化瘀药。三七经过炮制加工后,功效明显不同,生品主散瘀止血,熟品主补血益气。近年来对三七的研究逐渐深入,主要研究方向为生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对熟三七的研究虽逐年增加,但炮制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变化尚不明确。该文对三七现代炮制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对比了三七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药理作用差异,提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三七物质转化规律与补血作用的相关性,以期阐释其炮制机制,提升三七饮片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该饮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枳实药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两方面归纳了枳实的性味,归经和临床应用。分析了枳实分别与枳壳、陈皮、厚朴、槟榔、桔梗、竹茹、紫菀、栝楼、柴胡、白术、白芍、赤芍、肉桂、生姜、黄连、大黄等组成16个药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倩  孙立立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0):768-771
目的 对甘草及不同炮制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分析蜜炙对甘草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对甘草、炙甘草和清炒甘草进行了色谱图的比较分析,同时通过测定葡萄糖、果糖、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分析了辅料蜂蜜在蜜炙过程中对甘草化学成分产生的影响。结果 甘草经炮制后化学成分之间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增加,新产生了5-羟甲基糠醛,清炒法与蜜炙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同。结论 甘草经蜜炙后成分比例的改变和蜂蜜的加入可能为甘草蜜炙后增强补脾作用的物质基础,这些变化为加蜜和加热同时作用的结果。上述研究可为探讨甘草蜜炙原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5-LOX(5-lipoxygenase)和LTA4H(leukotriene A4 Hydrolase)作为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生成炎症介质白三烯(LTs)的重要支路,是抗炎药物研究的关键靶点。大黄、羌活、秦艽3味中药具有明确的抗炎活性。该文以5-LOX,LTA4H靶点为研究载体,利用DS4.0(discovery studio)中的Hiphop模块构建靶标抑制剂药效团初步筛选3味中药的成分数据库,获得5-LOX和LTA4H潜在活性成分。利用CDOCKER模块进行进一步筛选药效团初筛所得成分,基于原配体的打分值以及关键氨基酸建立筛选规则,最终得到5-LOX潜在活性抑制剂12个,包括原矢车菊素B2-3,3'-O-双没食子酸酯、revandchinone 2在内的大黄成分6个,包括二十二烷酸在内的羌活成分4个以及褐煤酸甲酯、N-二十二烷酮-O-氨基苯甲酸乙酯2个秦艽成分;得到LTA4H潜在活性抑制剂7个,包括大黄中的revandchinone 1,revandchinone 4,羌活中的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以及二十烷酸甲酯,秦艽中的褐煤酸甲酯、N-二十二烷酮-O-氨基苯甲酸乙酯。该研究能够高效、低耗的筛选3味中药的5-LOX、LTA4H潜在抑制剂,为发现3味中药中发挥抗炎药效的化学质量指标提供助力,以推动对于3味中药的全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刺五加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五加为临床常用药材,含有皂苷、黄酮、多糖、酚酸等丰富的化学成分,并具有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常用部位为根及根茎部分,但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对可再生性刺五加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于刺五加叶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概括,发现叶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皂苷类,对于其他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少;并且刺五加叶能否代替刺五加根及根茎应用于临床,质量标准如何建立,这些问题局限了刺五加叶资源的应用。为了更加全面、科学的开发及利用刺五加叶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金振口服液由山羊角、大黄、黄芩、平贝母、人工牛黄、石膏、青礞石、甘草8味中药组成的已上市中药复方,具有宣肺清热祛痰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小儿各种呼吸道疾病。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金振口服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阐述,以便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黄是我国传统常用的中药材,功效独特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亚温带及亚热带的高寒山区,其道地产区为我国甘肃、四川、西藏等高海拔地区。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大黄全方位深入探究,其多类型的化学成分与广泛的药理作用及应用开发研究备受关注。在对大黄化学成分、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质量标志物概念,从化学成分与传统药性、传统功效、临床新用途相关性、入血成分、可测成分、不同配伍中显效成分及贮藏时间影响等多方面对大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大黄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