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鼻-鼻窦炎属于祖国医学中"鼻渊"的范畴,为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西药短时间内可缓解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症状,但药物副反应不可避免。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多种外治法如中药熏蒸、冲洗、超声雾化、塞鼻、滴鼻、喷鼻、针刺、灸法等效果明显,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旨在综述慢性鼻-鼻窦炎的多种外治法,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士材学派认为紫菀不仅可以止咳化痰,还可入上达下,通利小便,士材医家擅用紫菀治疗癃闭的医案甚多,不论有无肺系伴随症状,都能取得显著疗效。列举了验案数则,有外邪犯肺,化热伤津案;津液先耗,经热化燥案;有情志不遂,发为肺郁案;有水道阻塞,尿液潴留案。  相似文献   
3.
介绍用攻积排石汤(金钱草、威灵仙、鸡内金、白豆蔻、郁金、三棱、莪术、槟榔、川楝子、青皮、柴胡、生大黄)治疗胆石症的体会。认为胆石症的病理特征为“积”,其本质属有形邪实,故治法当重视“攻积”,以“通胆道,启胆门,排胆石,净胆腑”为原则,治疗195例,排石率85.1%。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常见的肝病之一,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金庆江基于伏邪理论,将本病分为伏湿期、伏热期、伏瘀期、伏毒期四期,分别治以疏通气机化湿、解郁化湿清热、行气化瘀通络、扶正托毒法,旨在开拓基于伏邪理论防治NAFLD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璐的世籍与生平金庆江(江苏省吴县人民医院215101)主题词张璐,传记张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清·长洲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八十二岁尚健在。张璐少而领悟,博贯儒业,自幼即留心岐黄之道。甲申(1644)年...  相似文献   
6.
李中梓对吴中医学的影响吴县人民医院(215101)金庆江吴县东山地区人民医院(215107)金庆雷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获,明清间华亭人。少年博览群书,擅长文学兵法,初攻举业,后因痛感两亲子被庸医药误致死及自己早岁多病,乃转以邹...  相似文献   
7.
3 著作叶桂贯彻古今医术,毕生忙于诊务,少所著述。其晚年七十九岁时尝拟刊《本事方释义》,惜于开春谢世而未竟。殁后,弟子后人集其遗稿遗案编辑整理医著多种。姑分之三类:遗著本、注释本、医案本。分述如下: 6.1 遗著本温热论初名《温热论治》,首刻于《吴医汇讲》卷一。唐大烈序云:“《温热论治》二十则,乃先生游于洞庭山,门人顾景文随之舟中,以当时所语信笔录记,  相似文献   
8.
咳嗽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庆江 《河北中医》2002,24(11):825-826
咳嗽为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而中医学在对咳嗽的辨证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其论治提示了有益的思路。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肺为咳” ;《素问·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隋·《诸病源候论》及唐·孙思邈《千金方》则分十咳 ,即五脏咳及风、寒、支、胆、厥阴诸咳。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则以三因论咳 :外因即六气之咳 ,内因即五脏之咳 ,不内外因者乃房劳伤肾、饥饱伤脾、否极伤肝、叫呼伤肺、劳神伤心等。金·张子和《儒门事亲》谓 :“咳分六气 ,无拘以寒。”“故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元…  相似文献   
9.
白芥子涂法治疗喘咳病10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庆江 《江苏中医》2001,22(2):21-21
白芥子涂法系甭代医家张路玉所创,源出《张氏医通》。笔者自1988年以来应用本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以喘咳为主症的病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近年来有完整资料的107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吴有性,字又可,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卒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享年71岁。居姑苏洞庭山(今江苏省吴县东山镇);是我国明清间对温病学说作出杰出贡献的医家之一。著有《温疫论》2卷。是书著成于明崇祯壬午年(1642年),是我国第一部温疫病专著,其中论述温疫的杂气学说等,有独特的创见。明崇祯辛已年(1641年)山东、浙江、河南、河北等省温疫流行,一般医生墨守伤寒治法,没有临床效果,因而温疫蔓延,死人很多。吴氏深感痛惜,于是不辞辛苦,不怕传染,深入疫区,在给患者治病过程中,他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个人体会,推究病源,认识到温疫的发病是由于天地间别有一种杂气传染,具有“老幼相似”、“合门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