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Pringle’s法制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PO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雌激素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组(IRE组)3组,每组各30只。各组分别取肝缺血前(T0)、再灌注1h(T1)、再灌注3h(T3)、再灌注6h(T6)、再灌注24h(T24)共5个时间点的血液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浓度,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结果:IR组、IRE组与PO组比较,血清ALT、TNF-α水平升高(P<0.01),但IRE组明显低于IR组(P<0.05);肝脏组织形态学IR组和IRE组可见肝脏组织损伤,但IRE组明显轻于IR组;IR组、IRE组与PO组比较,肝组织ER表达升高(P<0.01),但IRE组明显高于IR组(P<0.05);IR组、IRE组与PO组比较,肝组织NF-κB表达明显升高(P<0.01),但IRE组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雌激素预处理能刺激雌激素受体表达,进而降低TNF-α水平,抑制NF-κB表达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的肠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远端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仅做肝门分离;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肝¨阻断法(Pringle's法)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远端顸处理组(RIPC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0 min,再灌注10 min,然后同IR组.分别取门静脉血清测肝酶(ALT、AST)、内毒素;取肝、肠组织分别作病理学检查、MPO活性测定;取肝组织作免疫组化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测定.结果:RIPC组较IR组:①血清ALT、AST、内毒素减少(P<0.05);②肝和肠组织损伤病理评分、MPO活性降低(P<0.05);③肝组织内TNF-α和ICAM-1表达减少.结论:对大鼠肠的缺血预处理可以发挥远端预处理作用,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减少肝脏前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聚集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茂松  王军  欧雷 《广东医学》2016,(6):828-830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炎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促红素组。假手术组仅解剖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模型组采用无创血管夹夹闭肝左叶及中叶血流(约70%肝缺血),缺血时间为45 min;促红素组于缺血前30 min门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 IU/kg)。采集各组再灌注1、6、12 h血液及肝组织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ELISA测定血浆TNF-α、IL-1蛋白含量;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促红素组ALT、AST水平显著下调(P<0.05)。血浆TNF-α和IL-1含量自再灌注6 h明显升高,至12 h达最高;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素组各时间点血浆TNF-α和IL-1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后早期肝内组织NF-κB表达量开始增加,于6 h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素组各时间点肝组织NF-κB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减少TNF-α、IL-1的释放,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黄芪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黄芪给药组(AM组),制作常温下大鼠部分肝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SO组大鼠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不阻断左肝血流,其余各组分别于再灌注30min、60min、120min3个时点取血、肝组织。测定各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组血浆AST、ALT、LDH水平,肝组织MPO活性、ICAM-1分子表达较SO组升高(P<0.05),AM组血浆AST、ALT、LDH水平,肝组织MPO活性、ICAM-1分子表达较IR组显著下降(P<0.05),且病理改变较轻。结论:黄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血窦内皮细胞ICAM-1分子表达增加,由此介导中性粒细胞在局部聚集、活化可能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黄芪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活化,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素β4(thymosin β4,Tβ4 )预处理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0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Sham)组;70%肝脏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Saline)组;Tβ4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1?3?6?12?24 h收集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上述时间点收集的肝脏组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甲醛固定后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另一部分保存于液氮中进行Western blot与PCR实验?Tβ4?AKT?p-AKT?Bad?p-Bad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进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的mRNA水平用PCR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Tβ4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后1?3 h降低,从6 h开始恢复至正常水平;再灌注后Tβ4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70%缺血再灌注组与生理盐水组(P < 0.05),同时Tβ4组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TNF-α与IL-6的表达水平也受到抑制;Tβ4组p-AKT与p-Bad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后1?3?6 h升高,从12 h开始各组间无差异?结论:胸腺素β4可以通过直接激活 AKT-Bad信号通路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张锦英  沈途  陈权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54-145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七氟烷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七氟烷组,七氟烷-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七氟烷组作为对照;缺血再灌注组和七氟烷-缺血再灌注组阻断支配大鼠肝脏左叶和中叶的门静脉造成约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h、再灌注2h后取材。测定大鼠血清ALT和A ST作为肝损害的标志被检测,光镜观察组织学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TNF-α活性和ICAM-1水平。结果:七氟烷-缺血再灌注组,肝ALT、A ST酶升高受到显著抑制,电镜显示七氟烷-缺血再灌注组细胞损伤程度小于缺血再灌注组,七氟烷-缺血再灌注组TNF-α和ICAM-1表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七氟烷预处理能抑制肝缺血再灌注细胞的TNF-α和ICAM-1表达;TNF-α可能通过调控ICAM-1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6周龄SD大鼠20只[体质量(200 ±20)g]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n=5):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RES预处理组、RES预处理+抑制剂组.建立大鼠肝脏70%热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h,再灌注6h),并提前1h给予RES及Sirt1抑制剂(EX527).建模后检测血清标本中ALT活力及肝组织SOD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Sirt1、乙酰化p53、Bax表达水平.结果 RES能够显著降低由HIRI引起的ALT活力升高(P<0.01)并增加SOD活性(P<0.01),显著缓解由HIRI引起的肝脏病理学改变(P<0.01)和减少肝细胞凋亡(P<0.01),显著提高Sirt1和Bax mRNA表达水平(P<0.01,P<0.01),提高Sirt1和Bax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1)并降低乙酰化p53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RES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肝脏损伤,该保护作用部分是通过激动Sirt1-p53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R加大蒜素处理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分别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而SOD活性显著的降低(P<0.01);经大蒜素处理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血清中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降低,而SOD活性增高(P<0.05)。结论大蒜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TNFα错配ODN组和TNFα反义ODN组,观察了肝脏缺血60分钟及再灌注1、3、6及12小时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二醛(MDA)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TNFα错配ODN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瘀血明显,血浆ALT和MDA含理均显著增高;肝脏缺血再灌注用TNFα反义ODN处理后,血浆ALT和MDA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瘀血减轻。结论:TNFα反义ODN可以抑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炎症反应,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七氟醚预处理(Sev)组.分别于肝脏缺血前(T1)、肝脏再灌注后30 min(T2)、120 min(T3)各时点,经股动脉采血2 mL,血液离心取血清,测定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作为肝损害的标志,光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Sev组血清ALT、AST、LDH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光镜下显示Sev组肝脏损伤程度小于IR组.Sev组IL-1β表达低于IR组(P<0.05),Sev组TNF-α的表达低于I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途径产生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Ad.VSG-hBCL-2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重组腺病毒Ad.VSG-hBCL-2通过门静脉注入实验组供体大鼠肝脏,术后36h剖腹获取供肝,并将其保存在4℃乳酸钠林格液中4h,"双袖套法"行原位肝移植术.门静脉复流6h后观测受体胆汁分泌情况,处死受体大鼠,检测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酸(LDH)水平,肝脏组织中Bcl-2和TNF-α表达,TUNEL法检测肝脏组织的细胞凋亡,电镜观察肝脏组织的亚细胞结构变化.结果 术后6h,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脏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升高,胆汁分泌量增加,AST、ALT、LDH水平明显降低,TNF-α表达显著增高.实验组细胞形态变化较轻,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门静脉转染的重组腺病毒Ad.VSG-hBCL-2在大鼠肝脏内能够有效表达,高表达Bcl-2能够降低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JNK及p-JNK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不拘,体重20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8):假手术组(C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5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组)、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组(SP组)和溶解剂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各组在灌注4 h时取材。采腹主动脉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处死大鼠,切取肝组织样本,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肝右叶组织JNK和p-JNK的表达水平。结果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4 h后,IR、SF、SP及DMSO组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较C组均升高(P<0.05)。SF组及SP组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水平较IR组均明显下降,肝组织SOD水平较IR组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IR组较SF组p-JNK表达明显升高(P<0.05);应用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肝损伤减轻,且与SF组相比,各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NK通路,减少JN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减轻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二甲基亚砜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涛  毕旭东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649-1652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5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高渗盐水预处理组(HTS组),各15只.各组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Pringle's法),观察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1、6、24 h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TNF-α和IL-10水平,以及再灌注6 h后肝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IR组和HTS组各时点血清AST、ALT、LDH、TNF-α、IL-10水平与Sham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TS组各时点血清AST、ALT、LDH、TNF-α、IL-10水平与IR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HTS组肝组织病理学和肝细胞超微结构损害明显轻于IR组.结论 高渗盐水预处理通过抑制TNF-α的产生、增强IL-10的表达水平来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TNFα错配ODN组和TNFα反义ODN组,观察了肝脏缺血60分钟及再灌注1、3、6及12小时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二醛(MDA)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TNFα错配ODN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瘀血明显,血浆ALT和MDA含理均显著增高;肝脏缺血再灌注用TNFα反义ODN处理后,血浆ALT和MDA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瘀血减轻。结论:TNFα反义ODN可以抑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炎症反应,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原花青素预处理组.各实验组肝缺血30 min再灌120 min时采血和收集肝脏标本,分别检测血清、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结果 (1)缺血/再灌注组血清、肝组织MDA高于假手术组(P<0.01)、SOD低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与原花青素预处理组比较,MDA升高(P<0.05),SOD降低(P<0.01);(2)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AST、ALT含量升高(P<0.01);缺血/再灌注组与原花青素预处理组比较AST、ALT含量升高(P<0.05).结论 原花青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拮抗脂质过氧化有关.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37-40
目的 本文观察胃泌素释放肽(GRP)受体(R)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GRP及GRPR拮抗剂RC-3095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再灌注后3 h组(3 h)、I/R再灌注后6 h组(6 h)、I/R再灌注后12 h组(12h),观察GRP及GRPR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中的表达情况;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I/R)、RC-3095干预组(RC-3095),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坏死程度,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及肝脏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TLR4水平。结果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GRP及GRPR表达增加,6 h达到高峰,随后表达降低;RC-3095能明显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肝脏坏死程度,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释放,抑制TLR4的表达。结论RC-3095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起到保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TLR4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热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脏中HIF-1α和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各8只,通过肝门动脉阻断1h后再灌注1h来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白藜芦醇处理组在缺血再灌注前进行白藜芦醇20mg/kg预处理30min。建模后检测血清中ALT、ALP和TBIL的含量变化;肝脏中HIF-1α和VEGF表达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来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LP和TBIL的含量及肝脏中HIF-1α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20mg/kg预处理后大鼠血清中ALT、ALP和TBIL的含量及肝脏中HIF-1α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热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脏中HIF-1α和VEGF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因此,HIF-1α/VEGF可能是白藜芦醇在肝脏肿瘤中起抗癌作用的一个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A(Sham)组:假手术组;B(BDL)组:胆道结扎组;C(BDL+BBR)组:胆道结扎同时小檗碱干预组。术后7d取血清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肝细胞线粒体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TP、ADP和AMP含量并计算能荷(EC),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AMPK、PGC-1α表达。结果:B组与A组比较:血清ALT、AST含量升高,肝组织p-AMPK、PGC-1α表达下降,肝细胞线粒体内MDA、AMP含量升高,SOD、ATP、ADP、EC含量降低(P<0.05);C组与B组比较:血清ALT、AST含量降低,肝组织p-AMPK、PGC-1α表达升高,肝细胞线粒体内MDA、AMP含量降低,SOD、ATP、ADP、EC含量升高(P<0.05)。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激活AMPK/PGC-1α信号途径,减轻梗阻性黄疸时肝细胞氧化损伤,改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70%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甲状腺激素干预组(T3组)?缺血1 h再灌注6 h?24 h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和肝细胞核因子-κB(NF-κB)阳性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 组的ALT?AST 水平及MDA?TNF-α?NF-κB 阳性表达明显高于S 组,GSH含量?SOD 活性明显下降(P < 0.01),肝组织病理损伤较S组严重,T3组?IPC组均能改善以上情况(P < 0.01),而T3组及IP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和缺血预处理一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TNF-α的表达和抑制NF-κB 的活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G  Chen ZC  Shen X  Chen YL  Lv Y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2):2016-2020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Sham组(S组)和缺血组,缺血组包括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阻滞剂SB203580(SB)+RPC组。各组分别于再灌注末抽取静脉血、处死大鼠,收集肝组织。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1β水平;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肝组织p38MAPK及其磷酸化组分pp38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I/R组血清ALT、AST、TNF-α及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出现明显肝组织损伤,肝细胞凋亡增加;与I/R组相比,RPC组血清ALT、AST、TNF-α及IL-1β水平均明显下降,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肝细胞凋亡减少,肝组织pp38MAPK表达明显升高;应用p38MAPK阻断剂SB203580,肝损伤加重。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通过激活p38MAPK通路,使p38MAPK磷酸化,减轻炎症因子的产生,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以被SB 203580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