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选择3~5月龄、未接种过百白破联合疫苗、无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疾病史的足月健康儿童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同类疫苗平行对照设计,将观察对象按3︰2的比例随机分别接受观察疫苗和对照疫苗的接种。在观察期内对接种对象进行安全性观察,接种前后采集血清样本,进行免疫原性的观察。[结果]受试者全身中度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62%(15/924),没有出现全身严重及以上反应。未出现中度以上局部反应。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受试者破伤风抗毒素阳转率为100.00%;白喉抗毒素阳转率为98.05%;抗百日咳毒素抗体阳转率为87.99%,抗丝状血凝素抗体阳转率为93.18%。[结论]该疫苗接种后具有低反应性和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吸附全细胞百白破乙肝四联疫苗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考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全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探讨联合疫苗的免疫程序。方法 进行2期临床观察。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第1组按照2、4、6月龄接种吸附百白破乙肝(CHO)联合疫苗;第2组按照3、4、5月龄接种吸附百白破乙肝(CHO)联合疫苗;第3组按照3、4、5月龄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2期研究也随机分为3组,第1组按照2、4、6月龄接种“百白破乙肝联合疫苗”;第2组按照2、4、6月龄左侧上臂接种乙肝对照疫苗,右侧上臂接种百白破三联对照疫苗。结果 一期安全性试验观察对象91名,其中接种四联疫苗的两组各有1名体温有较弱升高,分别占接种例数的3.3%。二期共接种365例,完成全程免疫共319例。其中四联疫苗2,4,6月龄接种组有4例出现副反应,发生率为3.1%;按2,4,6月龄左臂接种乙肝疫苗、右臂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组有5例发生副反应,发生率4.2%;第3组0、1、6月龄接种乙肝对照疫苗,3、4、5月龄接种百白破三联对照疫苗。共有14例发生副反应。发生率为12.2%。1、2期临床观察均未发现严重副反应。接种四联疫苗后,接种对象血清白喉、破伤风、乙肝抗体阳转率均达100%,百日咳抗体阳转率大于85%,免疫前后抗体水平具有显性差异。结论 吸附全细胞百白破乙肝四联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免疫接种;采用2、4、6月龄接种程序可有效诱导产生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肝的保护性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在广西苍梧县选择600名3~5月龄,未接种过DTaP、无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病史的健康儿童进行临床研究,采用随机、盲法以及同类疫苗平行对照方法,将观察对象按2:1比例随机分别接种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武汉所产DTaP),在观察期内对接种对象进行安全性观察,采集接种前后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白喉和破伤风的抗体水平和免疫前后血清中抗PT和FHA抗体效价.结果 两疫莳组均未见严重局部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率(1.02%)及全身反应率(21.38%)与对照组(分别为0.84%,18.1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免疫后抗白喉抗体(D)、抗破伤风抗体(T)、抗百日咳毒素抗体(PT)、抗丝状血凝素抗体(FHA)阳转率分别为100%、100%、97.32%和93.45%,与对照组(分别为95.78%、100.0%、88.55%和86.67%)比较D、PT、FHA抗体阳转率有统计学差异.免疫后D、T、PT、FHA抗体GMT水平分别为0.498、3.610、46.780和38.320,与对照组(0.381、2.160、33.380、32.840)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国产新的DTaP反应轻微,安全性好,抗体应答与同类上市疫苗相似,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三组分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采用了分别提取百日咳毒素 (PT)、丝状血凝素 (FHA)、6 9kD外膜蛋白 (PRN ,粘附素 )三种抗原后 ,再按照各自的含量配合制备而成。为考察该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选择 3~ 6月龄、足月分娩、未接种过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健康婴儿进行了临床研究。安全性结果表明 :受试者全身中反应发生率为 1 2 % (17人次 / 1386人次 ) ,弱反应发生率为 11 5 % ,无强反应发生。受试者局部淋巴结无异常反应 ,注射部位弱反应发生率为 0 5 % (7人次 / 1386人次 ) ,无中、强反应发生。免疫原性结果为 :受试者白喉抗体阳转率为 99 2 % ;破伤风抗体阳转率为 99 2 % ;抗PT抗体的阳转率为 96 4 % ;抗百日咳FHA抗体的阳转率为 99 3% ;抗粘附素抗体水平免疫后比免疫前增长≥ 4倍的占 94 5 %。结果证明 :该疫苗接种后具有低反应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某公司研制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选择1 200名3~5月龄知情同意、无百白破疫苗接种史、无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病史、无百白破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健康婴幼儿,按1∶1比例随机接种3针次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每针次间隔1个月。在观察期内对受试者进行安全性观察,采集免前和全程免疫后第28d血清样本,进行免疫原性观察。结果免疫后试验组抗百日咳毒素(PT)、丝状血凝素(FHA)、白喉类毒素(DT)、破伤风类毒素(TT)抗体阳转率均9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4种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抗体几何平均增长倍数(GMFI)除PT抗体外,其他3种抗体水平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均以1级和2级为主,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2%,仅疲倦乏力、肿、疼痛等发生率试验组(2.17%~6.17%)高于对照组(0.67%~3.50%)(P值均0.05)。结论该公司研制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与同类上市疫苗相比,免疫原性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可以耐受,可进一步进行多联疫苗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的吸附无细胞百日咳一白喉一破伤风联合疫苗(Absorbed Diphtheria,Tetanus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P),在儿童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在浙江省4个县(市、区),选择3235名3~5月龄的初次免疫儿童和3198名18~23月龄加强免疫儿童,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此次观察的DTaP,进行接种后安全性观察。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IHA)测定白喉、破伤风抗体(Antibodyto Diphtheria,Anti—D;Antibody to Tetanus,Anti—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1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百日咳毒素抗体(Antibody to Pertussis Toxin,Anti—PT)、抗丝状血凝素抗体(Antibodyto 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Anti—FHA),计算抗体阳转率。结果此次DTaP基础免疫共观察9560剂次,加强免疫3198剂次。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1%和14.57%,以轻度反应最多,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新的、罕见的不良反应。基础免疫3剂后,Anti-D、Anti—T阳转率均达100%,Anti-FHA和Anti-PT阳转率分别为46.02%和95.58%;加强免疫后Anti—D、Anti-T阳性率100%,Anti-FHA和Anti-PT阳性率分别为80.53%和90.27%。结论此次观察的DTaP有良好的安全性;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后,Anti-D、Anti—T阳转率和Anti—PT阳转率均达到较高水平,但Anti—F-HA阳转率不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中国不同区域婴儿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母体抗体水平。方法在10年内分别在中国6个不同区域,对3月龄左右未接种过百白破联合疫苗(DPT)的健康婴儿体内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进行了8次调查。分别检测了抗百日咳凝集原(Aggs)抗体1 602人,抗百日咳毒素(PT)和抗丝状血凝素(FHA)抗体790余人,白喉、破伤风抗体1 196人。结果未接种过DPT健康婴儿体内的抗百日咳Aggs抗体和抗PT、FHA抗体都分别<1∶320和<20EU/ml的保护水平;抗白喉、抗破伤风抗体水平都<0.01HAU/ml的保护水平,而且在婴儿群体中这种低抗体水平不随时间、不依城市或农村、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而变化。结论DPT的初免月龄建议提前至2月龄,推广使用无细胞DPT,在低龄婴儿达到有效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陈秀丽  徐岷田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121-1123
目的探讨国产吸附无细胞白百破联合疫苗(DTaP)的免疫持久性。方法选择无接种禁忌证、3月龄未接种DDT的健康婴儿,采用随机、双盲、同类疫苗平行对照设计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2组,分别接种甲、乙2个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DTaP,全程免疫后1个月、1年采静脉血,白喉抗体(DT)、破伤风抗体(TT)测定采用间接血凝法。抗百日咳毒素抗体(PT)和抗丝状血凝素抗体(FH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DTaP全程免疫1年后,DT、TT、PT、FHA抗体GMT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免后1个月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家生物制品研究所DTaP免疫原性(免后1个月、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DTaP疫苗安全,免疫原性强,质量稳定,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将有效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百白破联合疫苗的接种反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百日咳疫苗,除日本及欧美工业化国家外,均为用加热或福尔马林灭活的全菌体疫苗(WPV),与白喉类毒素(DT)、破伤风类毒素(TT)混合制成全菌体百白破联合疫苗(DwPT).人群接种后引起的副反应较重,异常反应时有发生,特别是对极少数儿童会诱发神经系统副反应.为此,我国研制成含有促淋巴细胞因子(LPF)和丝状血凝素(FHA)两种主要保护性抗原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V),与DT、TT混合制成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aPT).我们对DwPT和DaPT进行了接种反应观察,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柳州市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监测。方法 随机抽取已全程接种过乙肝、麻疹、百白破疫苗适龄儿童2353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E)检测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和麻疹IgG抗体;采用锡克氏试验检测白喉。结果 乙肝抗体阳转率为69.87%,麻疹抗体阳转率为87.59%,白喉锡克氏试验阴性率为98.47%。结论 柳州市儿童麻疹、百白破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较高,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3月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未接种过百白破疫苗,未患过相应传染病的3月龄儿童68人,分别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后接种后1个月采血检测相应缺体。结果:免疫前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3种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1.47%和1:10.31、41.18%和1:2.02、19.12%和1:1.46,免疫1个月后,3种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100%和1:250.55、98.5%和1:6  相似文献   

12.
国产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甲、乙肝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对278名健康儿童和312名健康成人接种国产甲、乙肝联合疫苗,并与单价甲肝灭活疫苗和乙肝灭活疫苗进行对照,观察其免疫后的副反应和检测抗体阳转率。结果接种国产甲、乙肝联合疫苗成人和儿童中均未观察到严重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首针免疫后7个月,儿童组甲肝抗体和乙肝抗体阳转率分别达到100%和96.88%,GMT达到29144mIU/ml和102mlU/ml;成人组甲肝抗体和乙肝抗体阳转率也达到100%和98.84%,GMT达到21891mIU/ml和112mlU/ml。儿童和成人接种甲乙肝联合疫苗后,甲肝和乙肝抗体阳转率和GMT均高于单价疫苗。结论国产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是安全的,并可诱导较高的甲肝抗体和乙肝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百日咳和白喉胎传抗体及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免疫成功率监测,为百日咳和白喉预防接种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出生并计划将长期居住的132名新生儿,开展胎传抗体及其衰减情况以及百白破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采集脐带血,监测新生儿百日咳Ig G抗体和白喉Ig G抗体及其衰减情况;采集静脉血,监测新生儿接种完3剂百白破疫苗后,间隔1个月百日咳Ig G抗体和白喉Ig G抗体水平。结果百日咳、白喉胎传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06%、33.33%;3月龄时百日咳、白喉胎传抗体的转阴率分别为89.19%、94.59%;接种3针百白破疫苗后1个月,百日咳、白喉的免疫成功率分别为76.67%、100.00%。结论百日咳和白喉胎传抗体阳性率低并且转阴快,3月龄前婴儿感染百日咳风险很高;百日咳基础免疫后免疫成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产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以国产同类疫苗作为对照开展现场临床研究;比较试验和对照疫苗免后不良反应率、抗-Hib阳转率、保护率、免后抗-Hib水平(GMT)和免后抗-Hib较免前平均增长倍数。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接种后总体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6.00%和2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观察期内,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以1、2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3级以上不良反应。免后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98.52%和98.37%,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免后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疫苗免后保护率、免后抗-HibGMT和免后抗-Hib较免前平均增长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评的该国产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总体不良反应与国产同类疫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后抗体阳转率较高,抗体滴度上升幅度较大,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PTa)是预防儿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制品,它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PTw)的一种新型疫苗.虽然,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DPTw在控制这些疾病上很有成效,但是,由于该疫苗使用百日咳全菌体配制,接种后副反应发生率较高,少数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1~3].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先研制成功含有丝状血凝素(FHA)和百日咳毒素(PT)两种主要保护性抗原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实践证明DPTa的副反应低,预防效果好[4,5].我国于1993年研制成功DPTa,经人体反应和血清学效果观察证实,其接种反应轻微,免疫效果好[6~9].我们于1998年12月在上海市卢湾区随机选择部分婴儿,基础免疫接种DPTa,用DPTw作对照,免疫后观察人体反应及血清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反应1420名婴儿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a and acellular a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adsorbed,DTaP)是预防儿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替代传统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新型疫苗。传统疫苗由于使用百日咳全菌体配制,接种后会伴有严重的副反应。为此作者从2004年改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为了解该疫苗注射后的反应,接种门诊对接种的儿童采用注射后随访及电话咨询方式调查反应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法国安万特-巴斯德公司研制的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脊灰)四联疫苗(以下简称四联疫苗)在中国婴儿群体中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在海南省对3~6个月婴儿进行了四联疫苗接种后安全性的临床观察和免疫原性的血清学检测.安全性的结果为全身轻、中、重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17.59%、2.08%;局部轻、中、重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53%、2.31%、0.免疫原性的结果为免疫3针后间隔1个月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9.1%、100.0%、100.0%;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转率分别是100.00%、98.73%、97.98%.表明四联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国产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以进口同类疫苗作为对照开展现场临床试验;比较两种疫苗免后不良反应率、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接种后全身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7%和3.6%(P〉0.05),局部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2%和9.6%(P〉O.05);试验疫苗流感病毒HINI、H3N2及B(亚)型的HI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81.6%,92.4%和78.0%;对照疫苗流感病毒HIN1、H3N2及B(亚)型的HI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87.1%,88.3%0和80.8%,三(亚)型流感抗体总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亚)型流感HI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保护率的比较中,只有婴幼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免后B型HI抗体滴度≥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其余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亚)型流感抗体免后GMT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流感裂解疫苗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与进口同类疫苗无差异,免后抗体阳转率较高,抗体滴度上升幅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3月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未接种过百白破疫苗、未患过相应传染病的3月龄儿童68人,分别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及接种后1个月采血检测相应抗体。[结果]免疫前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3种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1.47%和110.31、41.18%和12.02、19.12%和11.46,免疫1个月后,3种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100%和1250.55、98.5%和164.65、100%和1136.07。[结论]3月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县正常人群百白破免疫水平,评价我县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方法:在同一人群中,检测百日咳、白喉、破伤风3种不同抗体。结果:百日咳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168.23,保护率为33.48%,白喉、破伤风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2.31%、80.77%。结论:高免疫水平与我县高接种率相一致;但百日咳保护率较低,应推广使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