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评价充气式保温毯在麻醉复苏室预防全麻患者恢复期低体温及寒颤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入麻醉恢复室后给予常规太空被保暖;观察组使用充气式保温毯保暖。评价两组患者体温变化及寒颤、苏醒延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低体温及苏醒延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入麻醉复苏室30 min、出室时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充气式保温毯能有效降低全麻恢复期患者低体温,促进患者麻醉后苏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苏醒室低体温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体温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222例,将发生苏醒室低体温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1∶1比例匹配苏醒室未发生低体温的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特征。结果 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中93例(41.89%)发生苏醒室低体温;匹配成功两组各92例,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年龄、BMI、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入室核心体温、手术准备时间是患者苏醒室低体温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苏醒室低体温患者苏醒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并伴有尿量减少(均P<0.01)。结论 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苏醒室低体温发生率偏高,护理人员应评估围手术期患者年龄、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准备时间、BMI、入手术室核心体温,积极预防苏醒室低体温的发生,同时关注苏醒室低体温给患者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循环式保温毯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干预效果。方法将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住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按常规护理,手术期间盖太空被。观察组(n=50)应用水循环式保温毯预防低体温,即患者除盖太空被外,卧于有水循环式保温毯覆盖的手术床上。结果观察组麻醉后、术中1h、术毕、出室前4个时间点的肛温高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低体温与寒战发生率、出院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水循环式保温毯能有效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中适时调温及常规保温策略对全麻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为低体温高风险人群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体温管理方法。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同期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被动保温和冲洗液加温措施;观察组采用术中适时调温策略。分别收集入室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手术40 min、手术80 min、手术120 min、出室时的体温、术中出血量、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寒战情况。结果两组体温均随着手术进程逐渐降低,对照组降幅更大,两组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P0.01。观察组观察期内低体温状况、麻醉恢复时间、寒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适时调温策略有利于提高全麻双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体温值,降低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浅表大血管保温维持复杂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核心体温的效果。方法按照时间段将1 626例复杂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728例和干预组898例,在常规综合保温的基础上,术中分别采用全身型保温毯、浅表大血管保温。记录两组入手术室时鼓膜温度(T0)及手术开始时(T1)、术中60min(T2)、120min(T3)、180min(T4)及入复苏室时(T5)各时间点鼻咽部温度,统计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失血量、皮肤损伤发生率、麻醉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麻醉苏醒期寒战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热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及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浅表大血管保温与身下全身型保温毯保温效果一致,能有效维持复杂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核心体温,降低皮肤热损伤发生率,从而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施保温护理措施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输液加温器、加热冲洗液、保温毛毯等综合保温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温度及拔管、复苏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前患者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寒战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积极给予等保温护理干预措施,能明较少患者麻醉恢复期低温和苏醒延迟等发生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根治术中实施保温护理措施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直肠癌Miles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输液加温器、加热冲洗液、保温毛毯等综合保温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拔管时间、复苏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寒战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Miles根治术中积极给予等保温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减少患者麻醉恢复期低温和苏醒延迟等发生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保持合理手术室内温度及湿度、毛毯铺盖加温及密切观查保温效果等常规保温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自动加温保温床及医用暖风机合理调节体温等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患者术中的各项指标及术后患者的麻醉复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寒战次数、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围术期有针对性的加强各项保温护理措施,密切观察保温效果,可有效提高手术及麻醉效果,降低麻醉风险,提升麻醉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术期保温护理对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9-07间接受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将2017-02-2018-05间入院的38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将2018-06-2019-07间入院的40例患者作为保温组,围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保温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规组术中30 min及术后10 min的体温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组患者术中30 min及术后10 min的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中低温、寒战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保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保温护理,可保持患者术中体温的稳定,减少术中低体温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温度护理对全身麻醉吸脂整形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笔者医院进行吸脂整形手术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57例)和温度护理组(57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以及传统的保温措施,温度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度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应激指标、术中应激反应以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麻醉开始时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开始后2h、麻醉复苏前和麻醉复苏后,温度护理组的体温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应激指标AD、NE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应激指标AD、NE和CRP水平均升高,温度护理组应激指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护理组低温、寒战和躁动发生率及完全清醒时间、插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度护理应用于全身麻醉吸脂整形手术中对患者预后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缩短患者复苏时间,对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冯素娟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532-533
目的:探讨保温干预护理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外科手术,保温护理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保温护理。观察和比较各组手术前后体温、血压、心率等情况。结果:保温护理组围手术期体温、血压、心率保持稳定,各时间点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护理组术中和术毕体温体温显著高于对照(P<0.05),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量和清醒时间分别为(11.0±9.19)ml和(48±7.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躁动和寒颤发生率为10%和15%,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外科手术中实施保温措施护理,有利于患者保持体温和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清醒快、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最佳保温方法。方法选择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1组、S2组和C组各40例。S1组采用加温系统实施主动保温,温度调节为38℃;S2组采用加温毯实施主动保温,温度调节为38℃;C组采用常规盖棉被保暖。观察三组生命体征变化、意识恢复时间、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低体温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三组不同时间体温和心率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均P0.05,交互效应均P0.05。三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1组各项指标更优。结论对非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儿在麻醉恢复室实施加温系统主动保温,可以降低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有助于患儿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频次的唤醒护理对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气管导管观察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频次(试验组A每5分钟、试验组B每10分钟、对照组等待患者自然苏醒)的唤醒护理对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拔管后苏醒时间、总苏醒时间、拔管时呛咳反应、苏醒期躁动、拔管成功率、拔管后低氧血症和平均动脉压波动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和试验组B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A与试验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苏醒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总苏醒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气管导管拔管成功率和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和试验组B拔管时呛咳反应、苏醒期躁动程度和拔管后平均动脉压波动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5 min和10 min频次的唤醒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及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开胸单肺通气条件下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60例,65~75岁,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组)、吸入麻醉组(I组)和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0 min、术后6 h采用运动活动评分(MAAS)评估镇静程度,并在相应时间点采静脉血样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 C组患者术后30 min MAAS评分明显低于T组和I组(P<0.05),T组和I组术后30 min、术后6 h Cor、Glu、NE、E明显高于术前及C组(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并减轻应激反应,适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妇科微创术后复苏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影响因素,为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加快手术相关床位周转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2 526例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资料,统计麻醉复苏室苏醒时间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苏醒时间3~220 min;低体温、麻醉时间、镇静药使用、入麻醉复苏室平均动脉压及恶性肿瘤是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妇科微创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复苏期护理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多项措施综合干预,以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提高手术相关床位周转率。  相似文献   

16.
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例静吸复合全麻术后回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患者,按有无寒战发生分为寒战组(115例)和非寒战组(1896例),记录中心体温(鼻咽温度)、拔管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中心体温、拔管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寒战发生相关。结论年轻患者、中心体温下降、术后疼痛、手术时间长、术中大量出血均可增加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术前预保温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预保温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术前预保温组、术中保温组和常规保温组,每组30例。术前预保温组患者在术前30min至手术结束给予强制充气加温毯加温;术中保温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至麻醉开始给予单层棉被,麻醉开始至手术结束使用强制充气加温毯保温;常规保温组患者从术前入室至手术结束给予常规单层棉被保温处理。记录患者入室时、麻醉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每30分钟以及手术结束时的鼓膜温度。结果三组不同时间点鼓膜温度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均P<0.01;三组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术前预保温模式有助于保持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相对稳定,有效避免围手术期低体温和术后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手术室多模式保温护理对预防术中低体温及寒战的效果。方法将行TU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常规组于手术室采取常规保温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1)、全麻后10 min(T2)、持续冲洗30 min(T3)、停止冲洗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核心体温。统计围术期低体温、一过性低血压、寒战、膀胱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T1时的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T5时的核心体温与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T2、T3、T4、T5时核心体温均低于观察组,且与T 1时比较波动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低体温、寒战、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TURP治疗的BPH患者加强手术室多模式保温护理干预,能有效维持术中患者核心体温的平稳,规避低体温、寒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和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临床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两种Aldrete量表对妇科全麻术后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将进入苏醒室的妇科全麻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Aldrete量表评分作为出室评估工具,观察组采取改良Aldrete量表评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出苏醒室时疼痛(NRS)评分、躁动(RS)评分和生命体征等。结果观察组出苏醒室时疼痛严重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躁动状况、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苏醒室观察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运用改良Aldrete量表评价,患者达到出苏醒室标准的时间较Aldrete量表长,但保证了术后患者出苏醒室时的生命体征平稳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温对术中唤醒全麻手术患者寒颤和躁动发生率、失血量、术中和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术中唤醒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体温处理,即棉被覆盖保暖,输入液体及冲洗液加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保温毯。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直肠温度监测,对两组寒战、躁动、失血量、术中苏醒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术中核心体温及低体温、寒战、躁动发生率,失血量、术中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围手术期保温能够降低患者寒战、躁动发生率,减少失血量,缩短术中苏醒和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