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38例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浆ET,A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的ET,AⅡ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重度头痛患者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轻,中度头痛患者(P<0.01);偏头痛患者伴面色苍白者,其血浆AⅡ含量显著高于不伴苍白者(P<0.05)。但ET和AⅡ无相关性。结论:ET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Ⅱ也参与了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蕾  曹长春 《中外医疗》2010,29(15):15-16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21例,高血压病34例,稳定型心绞痛46例及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分别对17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和34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浆和ET水平的测定。结果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ET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及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并且急性心肌梗死。收缩性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分级及高血压病不同分期之间,随着病情加重,血浆ET水平有升高的趋势。结论血浆ET浓度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Binswanger病(B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规定80例BD患者血浆ET和CGRP含量,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B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浆盯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ET/CGRP比值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BD发病时血浆ET含量异常增高,CGRP含量明显降低,ET与CGRP比例失调,测定它们的含量与变化,对于判断病情变化和预后以及应用CGRP治疗BD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汤国兴 《河北医学》2002,8(9):809-810
目的:了解内皮素、一氧化氮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94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含量,并与35名正常人作对照。同时采用Greiss法检定亚硝酸盐及硝酸盐以间接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ET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P<0.01),而NO水平则明显下降(P<0.01),且与病情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结论:测定高血压病血ET和NO水平的变化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进行针刺前后对比观察,并与单纯药物组及正常人组对照。结果提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血浆内皮素(ET)显著增高(p〈0.01)。针刺后血浆内皮素明显下降(p〈0.01)。针刺组与单纯药物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为52例健康人,治疗组为56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组用苯那普利治疗4周,分别测定苯那普利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浆ET浓度。结果 ①治疗组血浆E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②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与ET有良好相关性;③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4周后血浆ET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浓度升高,苯那普利可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浓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健康者、50例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结果,EH组血浆ET浓度(76.74±15.62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EHⅢ期>Ⅱ期>Ⅰ期(P均<0.001).EH组中并发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者血浆ET浓度较无并发症者显著增高(P<0.001)。EH患者血浆ET浓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362,P<0.01)。提示ET可能参与EH的病理过程,测定血浆ET浓度可作为监测EH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l)在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防治中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对42例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及36例正常健康者进行血浆内皮素测定。结果: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浆内皮素增高在该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组(治疗组,58例)121服贝那普利[(10~20)mg/d]8周;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ET、CGRP、D-dimer的水平。并与对照组(38例)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浆ET、D-dime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G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口服贝那普利2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维持治疗8周,BP稳定,血浆ET、D-dimer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浆CG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贝那普利在降低BP的同时可使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D-dimer水平降低,CGRP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浆内皮素(ET-1)在病毒性肝炎黄疸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111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血浆ET-1水平。结果:病毒性肝炎组血浆ET-1含量显高于正常组(P<0.01),黄疸组高于非黄疸组。相关性分析显示ET-1与胆红素之间存在着明显正相关。治疗组经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腺素E1)治疗,患ET-1和TBil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血浆ET-1水平反映了肝脏损害的程度,并在黄疸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其血浆内皮素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征与血浆内皮素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1995年至1997年间收治老年人DCM30例心功能资料,放射免疫非平衡法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结果老年人DCM的血浆ET平均浓度(176.23±45.02mg/ml)明显高于28例无心脏扩大的高血压病老年患者(70.84±17.16Pg/ml)P<0.01,并且随着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升高。结论血浆ET水平是老年人DCM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与一氧化氮(NO)的代谢紊乱有关,而内皮素(ET)在诱发和加重CHF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观察CHF患者不同时期血浆NO和ET的变化,以探讨NO和ET在CHF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内皮素(ET)、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30例血压正常,46例合并高血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UⅡ、ET、ADM、NO水平,分析患者血浆UⅡ、ET、ADM、NO水平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较血压正常老年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呈明显正相关(r=0.617,r=0.596,r=0.682,均P〈0.01),血浆NO水平与MAP呈明显负相关(r=-0.537,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天麻钩藤饮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内皮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能显著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素E1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凯  尤向辉  晏沐阳 《医学争鸣》1999,20(8):713-714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PGE1)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6例正常人和1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浓度.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水平[(01.8±18.1)ng/L]明显高于正常人[(44.1±13.3)ng/L,P<0.01],且ET水平的升高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血脂水平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糖尿病患者经PGEI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由治疗前的(96.8士14.4)ng/L降至(78.3士11.5)ng/L,PMO.05.结论:提示PGEI有益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变化与其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BP患者、胆石症(GD)患者及健康人血浆E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BP患者血浆ET(80.75±13.35pg/L)明显高于GD(61.06±9.12pg/L)患者(P〈0.01),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ET(85.95±14.91pg/L)明显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血浆ET(69.43±12.61pg/L),(P〈0.01)。结论血浆ET在AB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测定ABP患者血浆ET水平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NO,ET,TXA2,PGI2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在糖尿病性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DM)患者74例(男35例,女39例,其中DN组男19例、女17例)和正常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测定血浆NO,ET,TXB2,6-keto-PGF1α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NO,6-keto-PGF1α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ET,TXB2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NO低于2型糖尿病组(P〈0.05),血浆ET,UAER高于2型DM组(P〈0.05)。结论:NO与ET,TXA2与PGI2失衡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107例正常人及75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病及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联系。结果显示,EH患者血浆ANP和A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两者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1);I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NP浓度仅较正常人轻度升高(P>0.05),而AⅡ浓度则明显升高(P<0.0l);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NP和AⅡ浓度均明显高于I期(P<0.0l~0.001);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心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ANP和AⅡ浓度均明显高于无此并发症者(P<0.05~0.001);EH患者血浆ANP水平与其平均动脉压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提示ANP和AⅡ参与了高血压发病及其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两者相互作用,可作为反映高血压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探讨这2种物质在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40例急性胰腺炎患及30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血浆内皮素(ET)明显增多,血清一氧化氮(NO)明显下降。结论:内皮素(ET)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损伤因素,而一氧化氮(NO)是一个重要的抗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探讨胰岛素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②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胰岛素含量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③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胰岛素含量比正常人明显增高(t=3.029,P<0.01);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其血浆胰岛素含量高于无左室肥厚者(t=4.618,P<0.01);心电图S-T段下移、T波倒置的病人血浆胰岛素含量高于心电图正常者(t=2.678,P<0.05)。④结论胰岛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