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抗体和整合素β3抗体对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取20只孕4d小鼠,分别在两侧子宫角内注射骨桥蛋白抗体、整合素β3抗体,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妊娠空白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于孕8d处死小鼠,统计胚泡着床数及妊娠率,取子宫观察内膜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结果显示骨桥蛋白抗体组小鼠妊娠率为60%,平均胚胎着床数为1.6±1.19,整合素β3抗体组妊娠率为70%,平均胚胎着床数为1.7±1.28,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90%,10.0±1.63及100%,10.5±1.58),提示骨桥蛋白抗体和整合素β3抗体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着床。结论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抗体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的着床并导致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这提示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与子宫内膜容受性获得有关。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参与了小鼠胚泡的着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E(Cyclin-E)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胚胎着床数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细胞Cyclin-E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规律;观察子宫角注射抗Cyclin-E抗体后对小鼠胚胎着床数的影响.结果:妊娠第1~7d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均有Cyclin-E表达,自妊娠2d起表达增强,5d表达量达高峰.小鼠妊娠期Cyclin-E在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及内膜基质中均有表达.单侧子宫抗Cyclin-E抗体注射后双侧胚胎着床数差值较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明显增大.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Cyclin-E可能参与调节子宫内膜的增殖分化,在子宫内膜蜕膜化及胚胎着床过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经助孕胶囊对促排卵周期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物(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8~9 w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实验组各20只。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0 d后,造模,雌雄合笼。于妊娠第5天获取子宫内膜,检测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蛋白表达及MMP9/TIMP1 mRNA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MMP9及TIMP1的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MMP9、TIMP1及其比值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αvβ3表达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可导致着床期子宫内膜MMP9及TIMP1mRNA表达下降,影响MMP9/TIMP1比值,整合素αvβ3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促排卵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之一。调经助孕胶囊可增加促排卵周期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蛋白表达,MMP9、TIMP1 mRNA表达,调节MMP9/TIMP1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填精中药对妊娠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120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调经助孕胶囊,对照组予六味地黄丸灌胃2周,动情期小鼠按雌雄2∶1比例合笼,次晨阴道查有阴栓为妊娠第1天。两组分别于妊娠第3、5、7天,取每组20只妊娠小鼠处死,取出子宫,刮取内膜。测定内膜αvβ3 mRNA及蛋白的表达。观察第5天妊娠小鼠胚泡着床数。结果整合素β3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随妊娠天数呈规律变化,在治疗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第5天治疗组孕鼠胚泡着床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填精中药通过增加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表达,提高胚泡着床数目,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胡波  赵云  胡兵  付冰冰 《海南医学》2013,24(4):579-581
输卵管积水是一种很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导致女性不孕常见的原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寻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中,约有30%的患者患有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积水可以间接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其中整合素αvβ3在胚胎着床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输卵管积水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评价,本文重点介绍输卵管积水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的变化与整合素αvβ3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手术治疗对改善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和整合素αvβ3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输卵管积水患者6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输卵管积水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及阻塞组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情况。【结果】LIF和整合素αvβ3在输卵管积水患者手术前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阻塞组(P<0.05),经手术治疗后,子宫内膜种植窗期的LIF和整合素αvβ3表达水平与阻塞组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种植窗期的LIF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降低了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LIF和整合素αvβ3可能是影响输卵管积水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子,手术治疗可改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TEN基因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CR,FQ-PCR)分别检测未孕及孕1、3、4、5、7d(分别记为d0、d1、d3、d4、d5、d7)小鼠子宫内膜PTEN基因mRNA的表达和子宫角注射反义寡核苷酸观察胚泡着床数。结果FQ-PCR测得妊娠的子宫内膜组织PTEN的表达高于未妊娠的子宫内膜组织,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到妊娠第5天达到最高。子宫角注射PTEN反义寡核苷酸后胚泡着床数明显减少。结论PTEN在妊娠早期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可能参与了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层粘连蛋白及纤粘连蛋白在输卵管妊娠发生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定量分析技术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黏膜上皮、宫内膜及正常输卵管黏膜上皮、正常宫内早孕宫蜕膜组织中整合素β3、层粘连蛋白及纤粘连蛋白表达。结果:整合素β3的表达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上皮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上皮(P<0.05)及正常输卵管上皮(P<0.05),低于正常子宫蜕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卵管妊娠组子宫内膜上皮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高于正常输卵管上皮,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输卵管上皮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层粘连蛋白的表达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上皮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上皮(P<0.05)及正常输卵管上皮(P<0.05),低于正常子宫蜕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卵管妊娠组子宫内膜上皮明显低于子宫蜕膜上皮(P<0.05),高于正常输卵管上皮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输卵管上皮明显低于子宫蜕膜上皮(P<0.05)。纤粘连蛋白的表达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上皮高于子宫内膜上皮(P<0.05)及正常输卵管上皮(P<0.05),低于正常子宫蜕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卵管妊娠组子宫内膜上皮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高于正常输卵管上皮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输卵管上皮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结论:整合素β3、层粘连蛋白及纤粘连蛋白参与胚泡异位着床于输卵管内,可能在输卵管妊娠发生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入前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4的表达及超微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植入前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4的表达分布状况及超微结构。方法用免疫化SP法检测妊娠1~4d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4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植入前小鼠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结果整合素α4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及腺上皮,表达强弱不等,于妊娠第4天表达最强。透射电镜观察妊娠第4天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分泌颗粒等丰富,内膜间质水肿,基质细胞肥大变圆,胞质内富含糖原、脂滴。结论妊娠1~4d小鼠子宫内膜持续表达整合素α4;妊娠第4天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处于植入前分泌功能旺盛阶段。提示整合素α4可能参与小鼠胚泡植入过程,其表达强弱与植入前子宫内膜的发育同步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GnRHa长周期辅助超排卵对小鼠子宫内膜组织整合素αv、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提高IVF—ET妊娠率的方法。方法将36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单纯促排卵组:HMG加HCG:GnRHa加促排卵组:GnRHa加HMG加HCG。促排卵和排卵后24、48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1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1表达对照组呈现强阳性。单纯促排卵组稍弱于对照组.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GnRHa加促排卵组弱于前2组,与前两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超排卵药物可以影响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1的表达,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临床妊娠率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卵管性和内异症性不孕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 αvβ3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9例内异症性不孕患者和进行IVF/ICSI-ET的2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中整合素αvβ3表达H-score平均分内异症组较输卵管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腺上皮细胞中整合素αvβ3表达H-score平均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异症不孕患者和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差异,可能提示内异症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整合素β3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明确整合素β3表达规律.方法 将清洁级性成熟期昆明小鼠44只,雌性24只,雄性20只,雌性小鼠阴道涂片检查为动情前期,在此期注射PMSG和HCG,4只雌鼠不合笼,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剪取子宫组织(孕D0,对照组),直接液氮保存和福尔马林固定保存,其余的雌:雄小鼠1∶1合笼,次日检查阴栓,发现阴栓计为妊娠第1天.分别于妊娠第4、5、6、7和8天用颈椎脱臼法处死,迅速剖腹,剪取子宫组织予以保存(实验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析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整合素β3表达规律,采用RT-PCR技术半定量分析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3 mRNA表达特征.结果 小鼠整个围植入期子宫内膜中均有整合素β3表达,但表达的高峰在着床窗口期,即孕D5.孕D0(非孕)子宫内膜的整合素β3表达较弱,孕D4时表达增强,孕D5时表达最强,孕D6时表达突然回落,孕D7、孕D8时表达减弱,降至非孕水平.结论 整合素β3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随着孕龄的增加逐渐增强,但表达的高峰在孕D5,与植入窗的开放相吻合,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客观标志,提示整合素β3在胚泡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为阐明胚泡着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及胚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定位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IL-8在妊娠4d和妊娠8d小鼠子宫内膜及胚胎的表达部位.结果:妊娠4d(着床前),IL-8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的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胚泡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亦有阳性表达.妊娠8d(着床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IL-8表达呈阴性,腺上皮和蜕膜细胞均呈弱阳性;胚胎IL-8表达呈阴性.结论:IL-8可能参与胚泡着床的过程,但与胚胎分化、发育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D82/KAI1对着床窗口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整合素αV、β3、E-cadherin以及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构建的CD82/KAI1腺病毒转染原代培养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妊娠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转染CD82/KAI1腺病毒后,细胞内整合素αV、β3、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提取的上皮细胞纯度为(93.2?.6)%。构建的腺病毒转染效率达到(92?.5)%,转染原代培养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h后,RT-PCR检测发现CD82/KAI1基因表达明显升高。转染48h后,Western blot检测CD82/KAI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妊娠d4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转染CD82/KAI1腺病毒后,整合素αV、β3以及β-catenin的表达较未转染组均有明显上升,但E-cadherin的表达量没有变化。结论 胚胎植入前,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整合素αV、β3、β-catenin的表达可能受CD82/KAI1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输卵管黏膜整合素β3的表达及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黄婉 《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2):39-41,47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在输卵管妊娠发生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黏膜上皮、宫内膜及正常输卵管黏膜上皮、正常宫内早孕宫蜕膜组织中整合素β3、ER及PR的表达.结果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整合素β3表达高于正常输卵管黏膜上皮,但低于正常宫内早孕宫蜕膜上的表达,差异性显著(P<0.05),而输卵管妊娠患者宫内膜上皮细胞整合素β3的表达弱于正常输卵管黏膜,更弱于正常子宫蜕膜上的表达,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整合素β3参与胚泡异位着床于榆卵管内,可能在输卵管妊娠发生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整合素β1在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粘膜及相应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SP方法)检测正常早孕蜕膜组织、正常输卵管粘膜组织及输卵管妊娠患者子宫蜕膜组织及其输卵管粘膜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整合素β1在四种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在输卵管妊娠粘膜组织中上皮中的阳性表达强于正常输卵管粘膜组织中的表达,但弱于正常早孕蜕膜组织中上皮细胞膜的阳性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整合素β1在输卵管妊娠患者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表达弱于正常早孕子宫蜕膜上的表达.结论 整合素β1可能参与胚泡着床,在输卵管妊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助孕增膜方对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着床窗期子宫内膜胞饮突及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时序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病证结合模型。造模成功后,将200只妊娠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给予助孕增膜方灌胃,剂量为44.4 g·kg~(-1)·d~(-1))、西药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灌胃,剂量为0.02 mg·kg~(-1)·d~(-1)),每组50只。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小鼠在妊娠第4天晚21∶30-22∶00时(第1时间点,T1)和妊娠第5天上午9∶30-10∶00时(第2时间点,T2)2个时间点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的表达。另在4组小鼠中,每组取5只小鼠于合笼第0、2、4、6、8天5个时间点取小鼠子宫内膜,并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PCR检测各组小鼠着床窗期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的蛋白表达及其mRNA的时序表达。【结果】(1)正常组T1时子宫内膜表面表达大量发育中的胞饮突,T2时则表达大量发育完全的胞饮突;模型组胞饮突表达迟滞于正常组,中药组胞饮突的表达接近于正常组。(2)着床窗期模型组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组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3)正常组小鼠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mRNA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合笼日表达较弱,随后逐渐增强,在妊娠第4天(小鼠胚胎植入当天)达到高峰(P0.01),之后表达逐渐减弱,妊娠第8天仍高于非孕水平(P0.05)。中药组、西药组及模型组小鼠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mRNA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上的时序表达规律类似于正常组。【结论】整合素β3及骨桥蛋白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客观标志。中药助孕增膜方能使着床窗期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的表达同步,并上调整合素β3和骨桥蛋白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8.
整合素β3反义寡核苷酸抗小鼠妊娠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反义寡核苷酸(ASODN)活体转染假孕小鼠子宫内膜抗早孕的可能性。方法将整合素β3反义寡核苷酸注入假孕1d小鼠子宫,同时同侧输卵管植入2细胞期受精卵10枚,小鼠正常饲养,5d天取小鼠子宫内膜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整合素β3蛋白表达情况;19d进行小鼠子代出生率评估。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5d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蛋白强表达,10pmol整合素岛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假孕小鼠子宫内膜后5d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蛋白减弱表达,100pmol整合素β3反义寡核苷酸转染时弱表达,单纯脂质体轻度影响其表达;19d进行小鼠子代出生率评估,受孕鼠转染整合素β3反义寡核苷酸后子代小鼠出生抑制率为85%。结论整合素β3反义寡核苷酸可能整合到假孕小鼠子宫内膜抑制其蛋白表达,阻止胚胎着床。由于例数较少,其整合素β3反义寡核苷酸后抑制子代小鼠出生率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袁云川  龚明  黄海兵  杨宏静  龙云   《四川医学》2023,44(11):1144-1148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孕1~6 d小鼠子宫内膜VDR表达;孕2 d小鼠一侧子宫角注入25μl 1 mM Calcifediol(VDR抑制剂)处理,另一侧子宫角注入等体积溶剂对照,孕4 d收获小鼠子宫组织,检测子宫内膜接受态标志分子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或孕6 d观察胚胎着床情况。结果 VDR在孕1~5 d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现动态变化,孕1~2 d主要在上皮表达,基质表达较弱,孕3~4 d开始基质表达逐渐增强,孕5 d达到高峰,孕6 d着床区VDR表达显著高于非着床区(P<0.01);与对照侧比较,VDR抑制剂Calcifediol处理组孕4 d小鼠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ανβ3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孕6 d胚胎着床数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VDR在孕1~6 d小鼠子宫内膜中呈动态表达,着床区VDR表达显著高于非着床区,而抑制子宫内膜VDR可降低子宫接受态使胚胎着床受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生长因子结合受体7(growth factor receptor bound 7,GRB7)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未妊娠及妊娠早期d1~7小鼠子宫内膜GRB7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孕3 d下午8点子宫角注射GRB7反义寡核苷酸,孕7 d观察胚泡着床数较正常组有无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得未妊娠(d0)和妊娠早期(d1~7)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均有GRB7 mRNA表达,并在孕5 d达到峰值;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GRB7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基本一致,孕1 d到孕4 d,GRB7蛋白主要表达部位为腔上皮、腺上皮,基质细胞少量表达,孕5 d、孕6 d,GRB7蛋白表达较之前增强,并且在基质细胞开始明显表达,孕5 d最强;孕6 d着床点GRB7蛋白高表达于初级蜕膜区,着床旁GRB7蛋白高表达于基质细胞;子宫角注射GRB7反义寡核苷酸后胚泡着床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结论:GRB7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呈动态表达,提示它参与了胚胎着床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