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癌痛控制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某院肿瘤内科收治入院的成人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名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的常规诊疗,干预组50名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药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镇痛药物剂量调整、患者教育、镇痛药物疗效评估、向医生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及时报告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比较2组患者在1,2,3,7,14 d时的疼痛评分,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便秘改善情况,对干预过程中药师提出的用药建议进行汇总。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24 h(4.12 vs 4.84,P=0.048)、48 h(3.10 vs 4.60,P<0.001)、72 h(2.68 vs 3.92,P<0.001)、7 d(2.71 vs 3.74,P<0.001)、14 d(2.28 vs 3.42,P<0.001)。干预组患者在经药师宣教后,用药依从性好的患者人数增加了近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诊疗前后用药依从性无变化(P=0.499)。干预组50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便秘,23例便秘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67.65%;对照组有33例患者发生便秘,14例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42.42%。2组便秘改善有效率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38)。临床药师针对干预组患者的药学监护共提出了122条建议,医生共采纳74条,采纳率为60.6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疼痛缓解率与用药依从性,作为多学科癌痛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临床药师在癌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药学干预措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某院神经内科收住的4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配备专科临床药师,实施个体化给药、开展床旁用药宣教、发放患者出院用药指导单,对照组不予干预。制定二级预防用药知识和用药依从性调查表,在出院时对2组患者进行用药知识调查,在出院3个月后对2组患者行电话回访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在二级预防用药知识方面,干预组回答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依从性方面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可以增加患者的用药知识、提高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药师的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和危险因素控制达标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入选某院神经内科收住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医生常规进行疾病的药物治疗及二级预防的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时由专职临床药师对出院带药(方案)编写用药教育材料和床旁讲解。出院后6个月由专职临床药师对2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共纳入210例患者,剔除失访脱落19例,最终纳入191例,其中干预组97例,对照组94例。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随访时:(1)抗血栓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干预组有依从性较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他汀类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干预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降压药物使用依从性及血压监测和达标的情况:干预组降压药物的使用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进行持续血压监测及达标的患者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降糖药物使用依从性及血糖监测和达标的情况:干预组降糖药物的使用依从性和血糖监测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血糖达标的患者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死亡及复发的例数,2组无差异。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的干预,提高了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和危险因素的控制达标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参与妊娠高血压患者安全用药监管的效果。方法:58例孕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由临床药师和医师共同制定用药方案,并实施全程监管;对照组由临床医师按常规制定用药方案和实施管理。比较两组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降压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妊娠高血压患者安全用药的监管,可强化临床药师和医师双方的安全用药意识,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监护制度在临床抗肿瘤药物应用中的效果,促进肿瘤科合理用药。方法:根据临床药师监护制度实施时间将300例肿瘤科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0例)配备专门的临床药师,参与到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对照组(150例)未实施临床药师监护制度。对两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用药均未发生不良事件。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临床药师监护制度可提高肿瘤科临床用药的规范性,降低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药学监护方式。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起搏器置入术患者开展用药监护、安全用药宣教。结果对起搏器置入术患者,临床药师仔细询问过敏史、出血史、用药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向医生提供停用抗生素的建议,防止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结论临床药师在患者药学监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房颤与传统治疗的差异,为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5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28例(指导组)和非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30例(传统组)。指导组由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自主监测与剂量调整;传统组由医师依据INR值调整用药剂量、交代药物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的临床常规方式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2组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均为2.0~3.0(年龄≥75岁者为1.5~2.5),治疗开始后每间隔5 d在院监测一次INR值。2组患者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第12个月做一次随访调查。结果:2组患者达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我监测与剂量调整能力、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随访调查,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联合治疗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疾病相关资料,比较抗抑郁药单一治疗(单用组)和联合治疗(联用组)的患者在出院日处方信息资料上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抗抑郁药联合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单用组相比,联用组在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教育年限、起病年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合并躯体疾病、规律服药、联用抗精神病药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HAMD评分(OR=1.018,95% CI:1.003~1.034,P=0.022)、规律服药(OR=0.476,95% CI:0.306~0.740,P=0.001)、起病年龄(OR=2.260,95% CI:1.419~3.598,P=0.001)以及联用抗精神病药物(OR=0.411,95% CI:0.261~0.649,P<0.001)是住院抑郁症患者接受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另外,单用组和联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0%和43.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0,P=0.001)。结论:HAMD评分高、起病年龄晚、不规律服药、未联用抗精神病药物是住院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联合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抗抑郁药联合治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住院患者的用药监护及健康教育,有必要采取措施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临床药师科普干预的重要性,探索儿科临床药师有效进行科普干预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再住院率。方法:将儿科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科普干预组各50例,其中科普干预组又进一步分为西药临床药师科普干预组25例和中西药临床药师联合科普干预组25例,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用药依从性、科普知识知晓率、再住院率评价。结果: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科普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科普干预组和中西药联合科普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中西药联合科普1次即有明显效果,单纯西药科普2次有明显效果。随访对照组半年内有2例患儿因肺炎再次入院,科普组无1例患儿因肺炎再次入院。结论:患儿的安全用药教育刻不容缓,临床药师的科普宣教对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高血压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效果和意义。 方法:100例依从性差、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临床药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高血压用药知识和潜在问题,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个体化药学服务,对照组不予以干预,并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对患者的治疗结果、用药依从性、用药知识等进行随访研究。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等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高血压用药知识水平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药师通过面向高血压患者的药学服务可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潜在问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和用药知识水平,避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曾秀琴  刘静  盛燕妮  苏锐  谢希晖  李娟  蔡瑞君 《中国药事》2017,31(11):1347-1352
目的:探讨开展药物整合服务在促进合理用药、防范呼吸内科患者用药差错及风险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回顾性病历调查分析,收集患者既往用药史、整理入院药物治疗医嘱清单,对2014年12月-2015年9月收住呼吸内科的95例患者进行药物整合,并探查临床用药中不合理问题及存在的风险。结果:临床药师问诊针对用药品种、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方面更详细;通过药物整合,发现不合理用药及风险共109例次,重复用药占42.20%,药物遗漏占11.01%,药物使用无指征占8.26%,不良相互作用占8.26%;针对药师发现的问题,87.16%被医师采纳并调整给药。结论:药物整合对促进合理用药、防范用药差错及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于丽  轩姣  李晋宝 《上海医药》2016,(17):68-7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致中毒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在外用朱砂致汞中毒患者救治中,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症状和用药史,为医师提供朱砂成分信息,并提出检查尿汞浓度的建议,为及早诊断提供依据,诊断明确后参与治疗方案的设计并开展用药监护。结果:急查患者尿汞浓度超标,经驱汞、保肝等治疗后,尿汞浓度降至正常,病情明显好转。结论:临床药师能够在药物中毒救治中提供药品信息、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和开展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3.
毛璐  卞婧  梁志齐 《中国药房》2012,(14):1338-134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重症高龄患者综合治疗的药学监护工作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高龄患者的治疗,对营养支持、镇痛治疗、鼻饲药物的给予以及抗感染治疗等多方面提出具体意见,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进行具体的给药指导。结果:通过药学监护,临床药师为临床提供了合理用药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与医师、护士共同组成治疗团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l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药学监护的过程,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针对具体病例,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建立药历,关注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用药风险.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使用药更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梳理总结药师在COVID-19普通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为疫情特殊时期的医院药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文献查阅,阐述COVID-19疫情防控时期临床药师为普通型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管理的具体实践和探索。结果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诊治医疗活动,展开药物治疗管理,充分做好药物治疗分析,及时识别各类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参与多学科协作诊疗讨论,提供药物信息,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和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结论 面对突发疫情事件,临床药师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及时调整药学工作应对策略,发挥药学特长,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帕金森病伴部分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疾病特点、用药史、药物相互作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并提出优化治疗方案的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进行用药指导和出院教育,促进合理用药。结论 临床药师可利用自身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协同医师优化临床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张金莲  李莉霞 《中国药师》2014,(12):2087-2089
目的:小结临床药师在协同查房中调整抗菌药物治疗的工作。方法:临床药师参入1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查房,与医生共同确定、抗菌药选择并实行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协同查房,关注病程发展,病史,用药史,选用正确的抗菌药覆盖可疑病原菌及时控制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主动提出抗菌药使用建议,为患者和医师提供药学服务提高药物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及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践和体会。方法:临床药师在参与查房中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方面的优势,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监护整个用药过程。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及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健康教育,能够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临床用药问题及药品不良反应,正确地进行预防和解决,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小儿急性骨髓炎抗感染治疗的方案和药学监护方法。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临床药师从抗感染药物的选择、给药剂量和方法、给药疗程、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同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问题,由临床药师与医师、护士团队协作,能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费燕 《中国药师》2015,(10):1757-1759
摘 要 目的: 小结临床药师参与临床颅脑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治疗。方法: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鉴别1例颅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菌与定植菌,并确立抗感染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综合感染危险因素、临床与实验室表现、用药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所选抗菌药物有效覆盖感染菌,及时控制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协助医师解读细菌培养及药敏报告,促进患者用药更安全、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