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口腔黏膜预植尿道板分期治疗残废型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残废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采用口腔黏膜预植尿道板分期治疗, 即一期手术行阴茎伸直、口腔黏膜预植尿道板, 二期手术行尿道成形。术后随访观察尿道板存活、尿瘘、尿道裂开、尿道憩室、尿道狭窄、阴茎下弯复发、阴茎外观及排尿情况。结果纳入12例男性患儿, 年龄5岁1个月至14岁, 中位年龄8岁2个月。12例患儿入院前有2~4次尿道下裂手术史, 平均3.2次, 所有病例均伴有中、重度阴茎下弯和包皮缺乏, 其中尿道裂开5例, 多处尿瘘3例, 尿道狭窄4例。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36个月, 平均25个月。一期术后发生预植尿道板部分感染、失活1例, 经高压氧治疗及局部换药后愈合;二期术后发生尿瘘2例, 经再次尿瘘修补术后治愈;其他患儿无尿道裂开、尿道憩室、尿道狭窄、阴茎下弯复发, 阴茎外观无臃肿, 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头正位, 呈纵向裂隙状, 排尿通畅、尿线连续。结论口腔黏膜预植尿道板分期治疗残废型尿道下裂效果满意,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5年28例Snodgrass手术的方法、疗效。9例为前型尿道下裂,3例为二期尿道成形,16例为尿道下裂术后残留尿道下裂的患儿,其中3例伴阴茎下弯。结果:术后随访4~24个月,一次手术成功23例,阴茎外观正常,无下弯畸形,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头前端,呈纵行裂隙状。3例尿道口狭窄,2例经尿道扩张后治愈,另1例作尿道外口切开后痊愈。2例出现尿瘘,1例经尿道扩张温盐水坐浴后治愈,另1例经上述处理后瘘口缩小,等待手术修补。结论:Snodgrass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易于掌握及推广。对尿道成形失败,成形材料缺乏的患者是一个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提高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患者37例,年龄2~36岁,中位年龄5岁.其中尿道末段狭窄6例、吻合口狭窄30例,尿道末段及吻合口同时狭窄1例.单纯狭窄13例中行尿道末段切开4例、行加盖术6例、行经尿道钬激光狭窄切开术3例.复杂尿道狭窄24例,狭窄长度>0.5 cm,其中伴复杂尿道瘘8例、尿道憩室6例、阴茎弯曲4例、多次手术后尿道狭窄6例,行狭窄段切开加盖术或狭窄段切除、带蒂皮瓣尿道成形术,同时矫正阴茎弯曲、憩室切除、瘘口修补.结果 单纯狭窄组一次手术治愈12例,1例狭窄内切开术后尿道狭窄者二次手术治愈.复杂狭窄组中8例伴复杂尿道瘘一次矫治术治愈7例,二次手术治愈1例;6例伴尿道憩室者均一次手术治愈;4例伴阴茎弯曲者一次手术成功3例;二次手术治愈1例;6例多次矫治术后尿道狭窄者均一次手术治愈.37例随访12~24个月,立位排尿通畅.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单纯尿道末段狭窄采用狭窄切开术或加盖术,单纯吻合口狭窄采用加盖术或经尿道钬激光狭窄切开术,复杂性尿道狭窄采用狭窄切开加盖术或狭窄段切除阴茎或阴囊中隔皮管尿道成形肉膜蒂加盖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转移口腔粘膜治疗尿道下裂的适应证及手术疗效。方法:尿道下裂患者19例,其中,阴茎根型10例,阴囊型7例,会阴型2例。8例接受过1次尿道成形术,6例接受过两次尿道成形术,5例为第一次尿道手术,7例合并阴茎下弯。14例患者取下唇粘膜,5例取口腔颊粘膜。15例使用加盖口腔粘膜尿道成形,背侧皮肤浅筋膜瓣覆盖新尿道。4例使用口腔粘膜代替尿道板使阴茎伸直,半年后二期行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结果:19例手术患者中,15例加盖口腔粘膜法13例成功,二期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4例均成功,手术成功率89.5%(17/19)。阴茎外观满意,尿道开口于阴茎头部前端,经随访3~18个月,无尿道狭窄、尿瘘等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阴茎切口感染而出现尿瘘,半年后再次行补瘘手术后治愈。19例均无口腔创面的并发症。结论:转移口腔粘膜治疗多次手术失败、局部组织缺乏的尿道下裂是一种手术成功率较高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成人尿道下裂分期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成人尿道下裂分期手术的必要性,提高成人尿道下裂的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成人尿道下裂患者52例。52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22岁,所有患者过去均有尿道成形手术史,患者局部阴茎皮肤有瘢痕组织,均有阴茎下弯。术中行阴茎包皮脱鞘切除腹侧瘢痕纤维索带切断尿道板,仍存在阴茎下弯患者行阴茎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伸直阴茎,伸直阴茎后前尿道缺损长度占阴茎长度比例大于50%。根据术中是否行分期手术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20例)患者行I期包皮带蒂皮瓣卷管术尿道成型,2组(32例)患者阴茎伸直后将整个阴茎多余包皮转移至腹侧,做成形缝合为II期尿道成型预留尿道板,612个月后行阴茎腹侧皮管卷管尿道成形术。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在Ⅰ期和Ⅱ期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尿瘘比例为50%、21.9%,尿道狭窄15%、9.4%,伤口感染30%、25%,尿道裂开20%、12.5%,尿道成形手术成功率分别为25%、56.3%。两组尿道成形术后发生尿瘘和尿道成形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尿道狭窄、伤口感染及尿道裂开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尿道下裂手术史的成人患者,尤其对那些阴茎下弯明显,前尿道缺损长且局部包皮材料不足的患者分期手术更适合,Ⅱ期尿道成形的成功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前尿道狭窄的治疗(附78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复杂性前尿道狭窄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成功的关键。 方法 对 78例复杂性前尿道狭窄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的尿道成形术 ,其中不同黏膜重建尿道 4 0例 ,带蒂皮瓣一期尿道成形 2 6例 ,狭窄段尿道劈开、二期尿道成形 (Johanson术 ) 12例。 结果 术后随访 6~ 36个月 ,平均 16 .5个月。 6 7例排尿通畅 ,11例效果欠佳。其中黏膜重建尿道组发生尿道皮肤瘘 1例 ,尿道外口狭窄 2例 ,阴茎弯曲 1例 ;带蒂皮瓣尿道成形组发生尿道狭窄 3例 ,尿道皮肤瘘 1例 ,尿道皮肤瘘合并成形段尿道内毛发生成和结石形成 1例 ;Johanson术组发生阴茎弯曲 2例 ,其中 1例合并成形段尿道内毛发生成。 结论 复杂性前尿道狭窄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尿道狭窄段长短、位置和严重程度。尿道狭窄段 <8~ 10cm者宜选用阴茎皮肤 (包括包皮 )带蒂皮瓣 ,阴茎皮肤取材有困难时可选用膀胱或口腔黏膜 ;尿道狭窄段 >10cm者可选用结肠黏膜 ,尤其在膀胱黏膜取材有困难时。  相似文献   

7.
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方法212例4月龄~9岁尿道下裂男性患儿,其中阴茎头冠状沟型8例、阴茎体型181例、阴茎阴囊型23例,采用单纯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术)治疗。结果随访2~34个月,188例尿道下裂患者术后阴茎完全伸直,尿道开口于龟头正位,排尿通畅,尿线粗,无尿道憩室,阴茎外观满意;22例有尿瘘,其中16例2次手术修补后成功,6例待手术;2例成形尿道全长裂开,1年后再次行Snodgrass手术治愈。结论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术是一种方法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确切、术后外形美观的新型尿道下裂矫形术,尤其适合不伴有严重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游离移植,治疗严重尿道下裂和长段前尿道狭窄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期间我科共进行口腔黏膜游离代尿道治疗严重尿道下裂及长段前尿道狭窄50例,年龄5-48岁.其中尿道下裂28例,有过一次手术史15例,多次手术史10例.前尿道狭窄22例,狭窄段4~7cm长.结果 28例尿道下裂患者,26例成功;22例尿道狭窄患者,20例成功,手术成功率92.00%(46/50),尿道下裂患者术后阴茎外观满意,尿道开口于阴茎前端,排尿通畅.尿道狭窄患者术后1个月最大尿流率为14~40ml/s,平均29ml/s.所有手术成功患者术后随访1~10个月无尿道狭窄,无尿瘘.尿道下裂和尿道狭窄患者中各有2例失败,术后出现阴茎皮肤切口感染发生尿瘘,6个月行补瘘手术治愈.结论 对于多次手术,局部组织缺乏的尿道下裂及长段前尿道狭窄,应用口腔黏膜游离移植修复尿道,手术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保留尿道板一期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道板在尿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尿道下裂患儿施行保留尿道板一期尿道成形术。术式主要有Mathieu术(14例)、Onlay island flap术(7例)和Snodgrass术(10例)。31例均为阴茎体型尿道下裂。表现为阴茎轻度下弯,其中7例为第一次尿道成形术失败者。结果:总成功率为90.3%。术后2例出现尿漏,1例出现尿道狭窄。全部病例随访3~12个月,阴茎外观均接近正常,无下弯。尿道开口于阴茎头部,排尿通畅。结论:保留尿道板成形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易掌握,成功率高,适用于阴茎体型及阴茎下弯较轻的尿道下裂患者,对于尿道成形失败者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7):580-582
为观察保留尿道板改良Duckett手术治疗重度尿道下裂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开封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6月—2019年6月对35例采用一种保留尿道板改良Duckett手术治疗的重度尿道下裂患儿进行了6个月以上的长期随访,观察尿瘘、尿道狭窄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4例尿瘘,1例自行愈合,3例给予尿瘘修补治愈;1例尿道憩室;4例残余轻度下弯,其中3例为腹侧包皮坏死后腹侧瘢痕引起阴茎下弯,给予手术松解包皮成形后治愈;1例改良Duckett+Duplay考虑尿道过短引起下弯,家长诉勃起时无明显下弯,拒绝再次手术。保留尿道板改良Duckett对于大多数合并阴茎下弯的重度尿道下裂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在中-重度尿道下裂修复手术阴茎头成形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5月,103例行尿道下裂修复术中采用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行阴茎头成形的中-重度尿道下裂患儿(减容组)临床资料;以同期未采用阴茎头减容技术行阴茎头成形的8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术前阴茎头横径、阴茎腹侧头冠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2,P=0.152;t=1.653,P=0.077)。记录两组成形尿道长度以及随访期间阴茎头裂开以及尿道皮肤瘘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结果减容组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为(35.51±7.79)mm;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阴茎体近段型24例、阴囊及会阴型79例。对照组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为(32.17±6.37)mm;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阴茎体近段型21例、阴囊及会阴型67例;两组患儿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0)。术后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减容组发生尿道皮肤瘘3例、阴茎头裂开2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对照组发生尿道皮肤瘘7例、阴茎头裂开3例、尿道外口狭窄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40)。两组患儿阴茎外观满意,尿道外口呈裂隙样,接近正常尿道外口外观。术后3个月,减容组最大尿流率为(6.23±0.54)mL/s,对照组为(5.44±0.92)m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3,P=0.000)。结论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在需切断尿道板的中-重度尿道下裂修复术中,能减少术后阴茎头裂开、尿道瘘及尿道外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尿道下裂修复成功率及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在中-重度尿道下裂修复手术阴茎头成形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5月,103例行尿道下裂修复术中采用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行阴茎头成形的中-重度尿道下裂患儿(减容组)临床资料;以同期未采用阴茎头减容技术行阴茎头成形的8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术前阴茎头横径、阴茎腹侧头冠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2,P=0.152;t=1.653,P=0.077)。记录两组成形尿道长度以及随访期间阴茎头裂开以及尿道皮肤瘘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结果减容组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为(35.51±7.79)mm;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阴茎体近段型24例、阴囊及会阴型79例。对照组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为(32.17±6.37)mm;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阴茎体近段型21例、阴囊及会阴型67例;两组患儿完成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置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0)。术后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减容组发生尿道皮肤瘘3例、阴茎头裂开2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对照组发生尿道皮肤瘘7例、阴茎头裂开3例、尿道外口狭窄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40)。两组患儿阴茎外观满意,尿道外口呈裂隙样,接近正常尿道外口外观。术后3个月,减容组最大尿流率为(6.23±0.54)mL/s,对照组为(5.44±0.92)m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3,P=0.000)。结论阴茎头海绵体减容技术在需切断尿道板的中-重度尿道下裂修复术中,能减少术后阴茎头裂开、尿道瘘及尿道外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尿道下裂修复成功率及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尿道板纵形切开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道板纵形切开卷管(TIP)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适用范围和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尿道下裂患儿171例,手术年龄10个月~16岁,中位数3岁。尿道下裂程度按Barcat分型:前型65例(38.0%)、中间型29例(17.0%)、后型77例(45.0%)。术中根据病因分类,将尿道下裂阴茎下弯程度分为0~4级。原则上首选TIP尿道成形术式,少数无法一期完成手术者,在矫正阴茎下弯后中转其他方法。结果171例患儿中,完成了TIP手术161例(94.2%)。术中测量尿道板宽度0.6~0.9cm,平均(0.72±0.06)cm,修复尿道缺失长度0.4~4.5cm,平均(1.87±0.78)cm。阴茎下弯彻底矫正129例,新建尿道口位于阴茎头部,阴茎外观类似于包皮环切术后形态,一次性手术成功率80.1%(29/161)。1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伴4级阴茎下弯者,术后1年阴茎下弯复发,行前尿道延伸再手术治愈。术后并发尿道口狭窄2例(1.2%),经定期尿道口扩张后治愈。并发尿瘘26例(16.1%),14例经再手术修补治愈。新建尿道裂开1例(0.6%)、新建尿道口裂开后移2例(1.2%)。结论TIP尿道成形术适用于大多数小儿尿道下裂病例的治疗。对于尿道板下组织有明显纤维索带造成严重阴茎下弯者,需横断尿道板才能彻底矫正阴茎下弯,不适用TIP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尿道下裂术后残留阴茎下弯的病例资料及治疗经验,探讨矫正阴茎下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泌尿外科2005~2015年收治的尿道下裂术后残留阴茎下弯(30°)的108例患者资料。年龄2岁5个月~16岁4个月,平均8岁2个月,平均住院次数1.81次,平均住院时间13.2d。治疗方法:Ⅰ期下弯矫正尿道成形术或分期手术(Ⅰ期下弯矫正尿道造瘘,Ⅱ期卷管成形尿道)。结果:Ⅰ期手术29例,分期手术79例,总体成功率分别为65.5%(19/29)、68.3%(54/79)。10例残留较轻下弯的患者保留了尿道板。平均随访4年6个月,无下弯复发病例。结论:医生应认识阴茎下弯矫正在首次手术中的重要性,一旦矫正不彻底,至少需2~3次手术再次修复,加大再次手术难度,增加患儿住院次数,影响患儿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15.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方法 根据尿道外口位置和局部皮肤发育情况分别采用包皮岛状皮瓣、阴囊中隔皮瓣及膀胱粘膜行尿道重建术处理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患儿 2 3例。 结果  2 3例随访 1~ 9年 ,15例手术一次成功。 3例出现尿瘘经修补后愈合 ;4例出现吻合口或尿道外口狭窄 ,留置支架管 (45d~ 5个月 )后治愈 ;1例阴茎轻度下弯 ,但不影响勃起。 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尿道重建术应首选包皮或阴囊中隔皮瓣 ,膀胱粘膜仅适用于局部取材困难的病例 ;手术应由有经验的小儿泌尿外科医师操作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游离包皮内板卷管尿道成形术矫治尿道下裂的近期结果,观察游离移植物是否能存活并替代尿道功能。方法 2015年5月-10月,采用游离包皮内板卷管尿道成形术矫治42例尿道下裂。患者年龄1岁1个月~28岁2个月,中位年龄2岁9个月。初次手术41例,尿道下裂术后16个月短尿道致阴茎下曲1例。尿道下裂36例,按尿道海绵体分岔位置分型:阴茎近段型6例、阴茎阴囊交界型1例、阴囊型26例、会阴型3例;无尿道下裂阴茎弯曲畸形按Donnahoo分型,6例为尿道正位开口的Ⅳ型阴茎下曲,其中先天性短尿道2例。结果重建尿道2.0~5.5 cm,平均3.6 c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发生尿瘘10例,其中5例于术后3个月内自愈,余5例待后期手术修补;尿道狭窄4例,其中尿道外口狭窄2例,尿道远段狭窄2例,均予以狭窄段切开;创面感染3例,其中2例并发尿瘘(1例未愈,1例自愈);皮肤缺血坏死3例,其中1例合并感染及尿瘘未愈,另2例创面修复良好;阴囊憩室1例。3例术后阴茎显露不良,其余患者阴茎伸直满意,外观良好。共有10例患者需再手术治疗,总成功率76.2%(32/42)。术后3个月行HOSE评分为11~16分,平均14.7分。22例术后3个月以上门诊复查者检测最大尿流率为1.9~28.4 m L/s,平均10.5 m L/s。结论游离包皮内板卷管成形尿道可存活并替代尿道功能,但近期结果提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须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Koyanagi术一期修复伴有阴茎阴囊转位重度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改良Koyanagi术修复伴有阴茎阴囊转位重度尿道下裂22例.新尿道长度平均为4.7(3.5~9.0)cm.术后尿液转流时间平均10.8(10~13)d.结果 一期手术成功18例(81.8%).尿瘘4例,其中伴尿道外口狭窄1例经尿道扩张后治愈,伴伤口裂开1例.尿瘘均位于阴茎阴囊交界近端.尿瘘再次修补成功率为66.7%(2/3).超过2次以上手术1例.随访6个月以上,阴茎外观的满意度为72.7%(16/22);20例获尿流率的随访,平均年龄为5.2岁,梗阻型尿流曲线为:70%(14/20).结论 该术式符合解剖生理,是一种较理想的一期修复伴有阴茎阴囊转位的重度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Duckett术)一期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3年~2007年采用Duckett术式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患者20例,年龄2~22岁,平均11.3岁,其中阴茎体型3例,阴茎阴囊型17例;另外收集同期行膀胱粘膜代尿道术尿道下裂30例,年龄7~34岁,平均16.1岁,其中阴茎体型10例,阴茎阴囊型16例,会阴型2例,阴囊型2例。膀胱粘膜术全部行膀胱造瘘及留置尿道支架管,Duckett术仅留置尿道支架管。结果:Duckett术:1次手术成功17例(85%),术后尿瘘2例(10%),尿道狭窄1例(5%),2例尿瘘术后6个月修补成功,人均手术次数为1.1次;膀胱粘膜代尿道术:手术均分二期完成,手术成功26例(86.7%),术后尿瘘3例(10%),尿道狭窄1例(3.3%),再次手术修补瘘口治愈,人均手术次数为2.1次。2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后基本痊愈。结论:Duckett术一期修复尿道下裂效果良好,手术成功率与其他术式相近、术后并发症低,与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相比,术后阴茎外观更满意,主要优点是一次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尿道板纵切卷管法(TIP)与加盖岛状皮瓣法(OIF)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并对其进行比较,探讨术式选择的条件。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TIP术和26例OIF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资料。TIP术组年龄2~13岁,平均4.76岁;其中Ⅱ型3例,Ⅳ型1例。38例为初次行尿道成形术者,4例为初次尿道成形术失败、再次行尿道成形术者。OIF术组年龄2~10岁,平均4.72岁,其中Ⅱ型23例,Ⅲ型3例,均为初次行尿道成形术者。结果TIP术平均手术时间80min,有尿瘘7例,阴茎头裂开1例,无尿道狭窄,但有尿道外口狭窄1例,3例再次尿道成形术者未发生并发症;OIF术平均手术时间115min,有尿瘘5例,阴茎头裂开l例,无尿道狭窄。两种手术方法的尿瘘、尿道狭窄、阴茎头裂开、一次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与OIF尿道成形术可用于阴茎头冠状沟、阴茎体、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治疗,TIP术操作简单,且更适用于初次手术失败、需再次行尿道成形术的病例。对于阴茎发育差,尿道板条件不好的初次手术病例,仍以选择OIF术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横行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造瘘术分期矫治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53例分期矫治的尿道下裂患者。患者年龄10个月~24岁3个月,中位年龄1岁10个月。阴茎近段型5例,阴茎阴囊交界型2例,阴囊型36例,会阴型10例。第1次手术采用单纯横行带蒂岛状包皮瓣(27例)或联合尿道板瓣(26例)重建尿道,吻合口腹侧不予以缝合,与外层皮肤缝合成形尿道皮肤瘘口;1年后第2次手术行瘘修补。结果重建尿道长度2~8 cm,平均3.6 cm。第2次手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7个月,平均8个月。第1次手术后发生其他部位尿瘘3例,皮瓣坏死1例,旷置尿道阴茎头段狭窄2例,残留阴茎弯曲1例,尿道口位置形态不理想4例;第2次手术后发生尿瘘2例,轻度尿道憩室2例,补瘘部位外周瘢痕压迫致轻度狭窄1例。第2次手术后3个月HOSE评分为12~16分,平均14.5分。32例于第2次手术后3~14个月检测最大尿流率为3.9~22.7 m L/s,平均8.6 m L/s。结论横行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造瘘术可作为分期矫治尿道下裂的一种选择,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