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肾盂积水术后尿路感染的细菌谱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肾盂积水术后置管导致的尿路感染的细菌谱及药物敏感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90例术前尿培养为阴性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伴肾盂积水患儿,在术后7天(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前)作尿液培养,阳性者再作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21例尿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7%(121/190)。位于前3位的菌种分别为肠球菌(28.9%)、大肠埃希菌(18.2%)和葡萄球菌(14.9%)。大肠埃希杆菌产酶率为36.4%(8/22),肺炎克雷伯杆菌产酶率为36.4%(4/11)。药敏特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第一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均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和丁胺卡那霉素敏感;ESBLs阳性者只对头孢霉素类的头孢替坦和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敏感。肠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高度耐药,只对呋喃妥因、力奈唑烷和万古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耐青霉素酶的苯唑青霉素高度耐药;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脂类、四环素、氨基糖甙类也不敏感,只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敏感。热淋清颗粒口服2周后再次尿培养均为阴性。结论:肾盂积水术后置管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谱有其本身的特点。各种致病菌的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热淋清颗粒治疗肾盂积水术后置管导致的尿路感染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术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TACE)的可行性。方法 :对 15例中晚期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前用碘油、阿霉素和明胶海绵 TACE,2周后手术切除瘤肾。结果 :本组患儿 TACE后均有发热 (38℃~ 39℃ ) ,肿瘤体积平均缩小 35 .6% ,有临床分期的“降期”现象 ,手术完整切除 10例 ,术后已达 2年的 8例中无瘤生存 6例。结论 :TACE可作为中晚期肾母细胞瘤的一种术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儿全合一肠外营养液的配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新生儿、婴儿和儿童兼用的全合一肠外营养液。 方法 将葡萄糖、电解质、7%凡命 (17-氨基酸 )、20%脂肪乳剂和维生素等配制成可兼用于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全合一肠外营养液 ,脂肪供热占非蛋白热量的45% ,总热量247kJ(60kcal)/100ml,用量按小儿液体生理日需量公式计算。研究其理化性状和稳定性 ,并对新生儿、婴儿和儿童各10例临床应用1周 ,观察副作用和血浆蛋白变化。结果 该全合一液在22℃室温下放置24h无理化性状变化。临床应用并发轻度静脉炎2例 (2/30) ,血甘油三酯一过性增高1例 (1/30) ,无其他代谢并发症。血浆前白蛋白明显增高 (P<0.05)。结论 本配方全合一肠外营养液计算简便 ,使用安全 ,可用于各年龄组小儿短期全肠外或部分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4.
浆膜由间皮细胞组成,在受损伤或炎疵刺激时,间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血管活性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大量纤维蛋白原随血浆渗出,变为纤维蛋白,在局部凝固形成假膜,造成浆膜而粘着。这种粘着在术后12~48小时达到高峰。根据上述机理,作者针对抑制炎症反应或(和)纤维组织形成,改善血液循环,纠正局部缺血;促进局部的纤维蛋白溶解三个环节,应用160只大  相似文献   
5.
中晚期肾母细胞瘤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介入性肾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作为一种术前化疗方法治疗巨大或晚期肾母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 10例巨大或晚期肾母细胞瘤术前行TACE,栓塞剂为40%碘油(或超液化碘油)0:5-0.6ml/kg、阿霉素10-15mg/m∧2(体表面积)和明胶海绵,2周后手术切除瘤肾。结果 TACE后有发热,但无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改变,肿瘤缩小,手术时出血较少,易完整切除。治疗后有“降期”现象,有5例因肿瘤彻底坏死而术后不能确定组织类型。结论 TACE的优点是化疗药物剂量小,全身副作用少,肿瘤坏死较彻底,可将术前治疗时间缩短为2周,可作为一种术前化疗方法,单独应用或与全身用药并用于中晚期肾母细胞瘤的治疗。缺点与静脉用药术前化疗相似,有“降期”现象,且因肿瘤彻底坏死而组织分型困难。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有助于在TACE前确定肿瘤组织类型。  相似文献   
6.
小儿周围静脉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上儿周转静脉全营养混合液(TNA)的配方、配制方法和稳定性。方法 每100mlTNA按如下配制:①10%葡萄糖42ml,50%葡萄糖10ml,10%氯化钠1.8ml,10%氯化钾1.5ml;②7%凡命(17-氨基酸)30ml备用;③20%脂肪乳剂13ml,维他利匹特ml,水乐维池1ml,混合备用。配制时按①②③的顺序将3组液体混合,注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或无菌玻璃瓶内,置4℃冰箱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近15年来对Ⅲ、Ⅳ期。肾母细胞瘤患儿的多模式综合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5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共对26例单侧Ⅲ、Ⅳ期肾母细胞瘤患儿采用多模式的综合治疗。诊断标准:肾门、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弥漫性腹腔播散或术时散落;腹膜有肿瘤种植;镜检或肉眼有肿瘤残留;局部浸润至重要脏器;肿瘤远处转移。全部病例按年限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①术前单纯介入治疗组(TACE组)11例,为1995年至2002年收治病例,采用术前肾动脉化疗栓塞(TACE),1周后手术切除瘤肾,术后化疗或加放疗的综合治疗;②术前介入治疗加短期全身化疗组(T+S组)15例,为2003年至2010年收治病例,采用术前TACE加2~3周静脉化疗,然后手术切除瘤肾,术后化疗或加放疗的综合治疗。TACE采用吡柔比星40mg/m。,长春地辛3mg/m2,超液碘油5~10mL。术前短期静脉化疗采用长春地辛3mg/(m2·周),共2次;放线菌素D10we/(kg·d),共5次。术后化疗和放疗按照北京儿童医院肾母细胞瘤治疗方案。TACE组与T+s组分别有3例和9例接受术后放疗。结果两组患儿术后分期为:TACE组Ⅲ期10例,Ⅳ期1例;T+S组Ⅲ期11例,Ⅳ期4例。两组各有弥漫问变型2例。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分别为63.6%(7/11)和80.0%(12/15),P=0.407。随访至2010年12月,两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18(102—186)个月和43.5(1~9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7%和1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本研究表明,术前动脉栓塞化疗加短期静脉化疗,手术切除瘤肾,术后继续化疗和放疗的多模式综合治疗是对Ⅲ、Ⅳ期肾母细胞瘤患儿的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MTT)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1例具体病例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对恶性蝾螈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文报道的1例恶性蝾螈瘤为女性患儿,6个月;查体示左腹股沟质中、固定、无压痛、直径约3.0cm肿块;术中见肿块包膜完整,表面毛细血管丰富,切面呈鱼肉状;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蝾螈瘤。结论恶性蝾螈瘤是指含有横纹肌肉瘤成分的恶性神经鞘瘤,恶性程度高,极易复发和转移,愈后极差,临床罕见。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 ( intrahepatic bile ducts,IHBDS)来源于门静脉周围的肝祖细胞 ,这些细胞围绕门静脉形成胆管板 ,胆管板重塑进而形成胆管。如果胆管板在重塑过程中发生障碍 ,则形成胆管板畸形 ( ductal plate m alformation,DPM)。研究结果表明 ,胆管板畸形与大多数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疾患如胆道闭锁、先天性肝纤化、Caroli' s病及肝囊肿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胆管板形成、胆管板重塑的分子机理以及胆管板畸形认识的逐步深入为进一步了解先天性肝内胆管畸形的发病理机开辟了新的领域。1 胆管板、胆管板重塑与胆管板畸形 ( DPM)的形成在胚胎发…  相似文献   
10.
小儿不可切除性恶性实体瘤区域性动脉化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的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小儿全身各部位的不可切除性恶性实体瘤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1999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15例不同部位的小儿不可切除性恶性实体瘤行经导管的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33次(每例1~4次).患儿年龄5个月至12岁(中位年龄3.6岁).男6例,女9例.病种包括:横纹肌肉瘤5例(盆腔1例,阴道2例,膀胱1例,盆腔臀部1例),内胚窦瘤4例(骶尾部3例,大网膜1例),恶性畸胎瘤2例(卵巢、小脑各1例),腹腔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肠系膜根部胰母细胞瘤1例,小脑室管膜瘤1例,上臂皮肤纤维肉瘤1例.其中13例为术前治疗、2例为手术时有肉眼残留的术后治疗.方法 为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行经导管的灌注化疗.对盆腔、膀胱、子宫阴道肿瘤选用双侧髂内动脉,骶尾部畸胎瘤选用双侧髂内动脉加骶中动脉,腹腔内肿瘤选用肠系膜上动脉,上肢肿瘤选用肱动脉分支,小脑肿瘤选用椎动脉,药物为顺铂80 mg/m2、吡柔比星40 mg/m2,长春地辛3 mg/m2,溶于生理盐水120 ml,灌注时间60 min,间隔4周重复.间歇期加用静脉途径的全身化疗(长春地辛、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结果 全组15例的33次动脉灌注化疗后均无肝、肾、心和听力功能障碍,但有恶心呕吐和Ⅰ~Ⅱ度骨髓抑制,1例小脑室管膜瘤出现轻度偏瘫,4周后恢复.术前治疗的13例均肿瘤明显缩小、局限,可完全切除.术后治疗的2例均无复发.随访24~100个月,无瘤生存13例,失访1例,死亡1例.结论 经导管的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可用于各种部位的不可切除性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具有较强的肿瘤杀灭作用,副作用小,与静脉途径的全身化疗可交替应用,实现双途径的多药联合化疗,可使不可切除的肿瘤变为可完全切除,或杀灭术后残留的肿瘤、避免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