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防旋型股骨正端内针髓(PFNA)术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手术切皮前及术后3h分别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100mL/1.0g;对照组采用等量的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记录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前康颗粒与加味补中益气汤辅助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PFNA治疗,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骨前康颗粒与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2.35±6.01)d、(3.35±0.97)月,均较对照组短(t=17.982、7.517,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χ^2=8.635,P=0.035);观察组CRP、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7.583、5.456、13.664,P<0.001);两组患者畸形愈合、伤口感染、骨不连和髋内翻发生率无差别(χ^2=0.346,P=0.556)。结论:骨前康颗粒与加味补中益气汤辅助PFNA可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微创PFNA(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治疗,而对照组给予DHS内固定术治疗,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PFNA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粗隆间骨折患者4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老年骨质疏松粗隆间骨折接受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患者47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等一般情况,依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2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统计Harris功能评分情况发现,80分以上患者观察组多于对照组,以上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FNA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少,愈合速度快,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2种内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63例患者采用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治疗情况、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也更少,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优于DH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性失血对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Gross线性方程计算PE—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并分组,比较2组间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功能,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与隐性失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隐性失血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FIM评分明显优于高隐性失血组(P〈0.01),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肢体及是否患有基础疾病无关。结论隐性失血对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功能康复具有一定的影响,提醒临床医师对隐性失血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DHC)、经皮加压钢板(PC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变化。方法:将入选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分别采用DHC、PCCP和PFNA3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Gross标准计算失血量,分析3种方法治疗后患者失血量的差异。结果:PCCP组和PFNA组显性失血量明显少于DHS组(P0.05),PCCP组和PFNA组隐性失血量明显多于DHS组(P0.05),但3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CP和PFNA的治疗效果优于DHS,但PCCP和PFNA的隐形失血量大,总体失血量和DHC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减少围手术期中的隐性失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利水消肿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的影响。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老年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活血利水消肿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Ⅱ°、Ⅲ°肿胀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活血利水消肿方能有效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程度,降低患者的主观疼痛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闭合复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LCP组及PFNA组,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LCP组(P均<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CP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同样具有创伤小、固定确切、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在PFNA受限的特殊病例中LCP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6,(8)
目的研究骨后康颗粒(茯苓、川续断、党参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观察组服骨后康颗粒,对照组服碳酸钙D3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骨密度(BMD)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BMD和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后康颗粒对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有显著效果,可提高BMD,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福建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吴成专运用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结合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下肢一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5例,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9例,吴成专对治疗组在上牵引床前运用正骨手法对骨折端进行整复,然后再上牵引床牵引维持复位,并结合PFNA内固定,而对对照组采用直接上牵引床进行牵引复位结合PFNA内固定,对两组手术资料、辅助复位率、术后并发症、患肢下地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辅助复位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肢下地部分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成专运用正骨手法结合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更微创、更安全,可供广大骨科同道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生接骨颗粒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组术后给予益生接骨颗粒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记录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接骨颗粒联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DHS和PFNA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组(17例)和PFNA组(23例),分别采用DHS固定和PFNA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DHS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P〈0.05)。结论: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髋内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7例为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7例为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征、骨折愈合情况、术后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定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定总优良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该方法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3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31例,分别从手术时耗、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FNA组手术时耗、出血量、髋关节功能均显著优于DHS组;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无感染、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坏死、股骨骨折及内固定物折断或切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便于髋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四物汤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干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4组,每组30例。观察组:四物汤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干预组。对照1组:单纯四物汤组。对照2组:单纯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组。对照3组:空白对照组。观察术前,术后第1、3、5、7d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应用Gross方程计算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其他对照组在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在第5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血栓性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汤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干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隐性失血疗效肯定,能够有效减少术后隐性失血,同时较快促进贫血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PFNA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DHS固定结合中药治疗,治疗组给予PFNA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髋关节评分及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PFNA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能够明显提高优良率,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28例)和B组(32例),A组采用PFNA治疗,B组采用DHS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P〈0.05),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DHS,术后患者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别采用PFNA(PFNA组,n=52)和DHS(DHS组,n=67)治疗并随访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9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DHS组低。PFNA组和DHS组优良率分别为90.38%和86.56%。PFNA组与DHS组骨折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PFNA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最少,内固定更稳固,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76例,根据内固定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PFNA内固定的39例为PFNA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的37例为DHS组,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PFNA内固定的疗效优于DHS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