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胃炎诊治病案、方剂数据进行研究,对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原始数据预处理和数据结构规范化,对用于中医胃炎诊治数据挖掘的多算法模型组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系统选择C/S架构,并建立了系统基于.net技术的分布式多层应用体系架构。文章所设计的系统可以用于中医胃炎症状与证候关系规则的挖掘研究,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中医在线胃炎诊治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校园一卡通系统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集,通过分析确定应用系统中各主题,并对其进行维度设计,依次创建维表和事实表,最后设计出用于OLAP分析的多维数据系统架构,借助OLAP技术,为进一步数据挖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相关内容进行专家调查,以期形成具有地域特色、规范实用的《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多名专家进行多轮专家咨询,回收专家意见后,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两方面对问卷条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进行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4.6%、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5、0.94,所有条目符合纳入标准,专家对方案中多数条目评价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均较高。【结论】参与本次德尔菲法调查的专家的学科代表性、地域代表性均较好,同意性及重要程度均较高,协调程度较好,提示应用德尔菲法所制订的《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起,中医数据挖掘也逐步走向热门。本文对数据挖掘进行系统概述,着重对中医数据挖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具体的趋势分析,对相关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进行中医领域数据挖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医案,总结整理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以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中医医案,运用数据分析法、聚类算法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整理有效数据并总结概括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和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本研究通过分析252份萎缩性胃炎的相关中医医案,对医案中常见的证候、具体治法、使用较高频次的中药及药物配伍间的关联规则高度概括,最终得出32个核心配伍及14个新处方。结论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证型、具体治法、治疗用药等多个方面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借助转化医学的分析方法和医案数据挖掘技术得出的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规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5年来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中医证候数据挖掘的特点、关键环节、应用方向和主要方法,并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ID3算法是解决数据挖掘分类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本项实验对经过预处理后的100例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数据病例采用ID3算法进行分类,建立中医慢性胃炎辨证分类决策树,并提取决策树中蕴含的知识规则。挖掘出的分类规则基本符合中医胃炎的辨证规律以及名老中医诊治胃炎的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中医证候的现代研究方法。方法对近年来的中国中医期刊有关中医证候的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汇总,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结果目前用于中医证候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主要有:关联规则、集对分析、粗糙集理论、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贝叶斯网络等。结论中医数据具有非线性、模糊性、复杂性、非定量等特征,针对具体的医学数据和不同的挖掘目标往往要将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应用,以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当代名中医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基于数据挖掘的"新方"进行详尽分析,为临床更好治疗该病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构建当代中医药名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剂数据库,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配伍规律分析和新方挖掘。结果对195条验方组成的数据库研究得出,关联系数较高的药对14个,核心组合20个,新方10首。结论当代名中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论治中,多善化裁古方,强调气阴双补和肝胃同治,对新方的研习可以窥探出构建"六位一体"综合治疗体系日益成为该病论治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学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了解2型糖尿病证候学研究文献的统计与设计方法。[方法]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检索文献,对1981—2010年11月期间的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统计描述进行分析,了解文献的相关研究领域及其设计与统计方法。[结果]通过整理发现,近10年对2型糖尿病的相关调查已经受到重视,调查工具主要为自编调查问卷,其中使用了多元统计方法的文章有31篇,数据挖掘技术的文章有10篇,但只有10篇文献有质量控制的描述,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使用比较分散,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的运用多还在模型摸索中,多元统计方法还有待继续推广普及。[结论]文献分析所总结出的2型糖尿病常用设计与统计方法以及所发现的问题,能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发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中所隐含的知识和规律,更好地为患者诊疗提供服务,为科研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为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方法: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分析模型,在中医诊断、临床路径、收治病种、费用构成、绩效考核、病人来源、医疗质量、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应用。结果:挖掘出有价值的规则信息,进一步促进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结论:中医院HIS系统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特别是临床诊断系统海量医疗信息未能充分利用的现状,介绍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提出了改进临床诊断系统,提高临床决策水平的思路,并研究出基于数据挖掘的临床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表现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既往感染状态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按照《京都胃炎分类》中的方法,收集内镜下表现符合Hp既往感染胃癌前状态特征的205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浅析其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 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15个公因子,主要病位证素为肝、脾、胃,涉及的病性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火热、湿浊、血瘀、血热、痰浊、食积,经聚类得出肝胃气滞兼脾气亏虚证、脾胃湿热兼气阴两伤证、湿热瘀阻证、胃气壅滞证、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共6个证型。结论 应用《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观察方法,结合Hp既往感染病史及病理结果,所获得的Hp既往感染状态下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能够为中医药诊治本病提供较为准确的辨证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将近10年来有关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和胃黏膜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慢性胃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将近10年来有关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和胃黏膜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慢性胃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癜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例白癜风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因素进行聚类及频数分析.结果 证候聚类聚为5类,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各类证型及比例为:气血不和型(49,24.5%)、肝肾不足型(44,22.0%)、湿热内蕴型(31,15.5%)、脾胃虚弱型(38,19.0%)、气滞血瘀型(38,19.0%).结论 白癜风聚类证型以气血不和型及肝肾不足型多见,其次为气滞血瘀型、脾胃虚弱型和湿热内蕴型,突出了皮损辨证在白癜风辨证分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信息化领域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面尤为突出。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的基础为结构化的中医电子病历,详细阐述中医电子病历的表达架构,数据采集技术,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中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常用挖掘方法,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研究、辨证论治研究、专方专药研究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作了综述,肯定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