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TGF-β1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以及百令胶囊对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百令胶囊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组(30只),预防组(30只)。以2%腺嘌呤淀粉混悬液150mg·kg-1·d-1灌胃,连续17周,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预防组加以1.5g·kg-1·d-1百令胶囊溶于生理盐水灌胃以预防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照组以等体积的2%淀粉溶液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第7周、12周、17周时随机处死10只大鼠,进行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和尿NAG酶检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计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功能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尿蛋白、尿NAG酶、血Cr及血BUN均升高(P<0.01),但预防组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各指标均较前1时相点升高(P<0.01)。②病理学变化:7周时模型组、预防组即有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前1时相点加重(P<0.01),但7周、12周时预防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模型组为轻(P<0.01),17周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670)。③免疫组化: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肾脏TGF-β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预防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均较前1时相点升高(P<0.01),17周时表达量最高。结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脏TGF-β1的表达逐渐上升。百令胶囊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应用时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缬沙坦组(n=10),建立大鼠UUO模型,于术后4周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取梗阻侧肾组织,以H-E、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肾间质的阳性染色,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Cr、BUN、血浆AngⅡ,尿NAG、β2-MG水平以及α-SMA、FN、PAI-1、TGF-β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大鼠SCr、BUN,尿NAG及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AngⅡ及肾间质α-SMA、FN、PAI-1、TGF-β1表达均显著降低,HGF表达则显著增高(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十味芪黄益肾方对腺嘌呤肾纤维化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探讨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益肾方组(n=14)、缬沙坦组(n=14)、模型组(n=12)和正常组(n=15)。益肾方组按10 mL/kg给予大鼠灌胃浓缩为2.4 g/mL的十味芪黄益肾方水煎剂;缬沙坦组按10 mL/kg给予大鼠灌胃0.002 g/mL的混悬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按10 mL/kg灌胃。疗程均为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尿蛋白(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ro)及肾组织中TGF-β1、HGF、α-SMA、F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缬沙坦组、益肾方组BUN、SCr、24hUPro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和益肾方组BUN、SCr、24hUPr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益肾方组BUN、SCr、24hUPro水平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缬沙坦组和益肾方组TGF-β1、α-SMA、FN、H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和益肾方组TGF-β1、α-SMA、F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益肾方组TGF-β1、α-SMA、F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缬沙坦组和益肾方组肾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其中益肾方组优于缬沙坦组。结论 十味芪黄益肾方可以降低肾纤维化模型大鼠尿蛋白,保护肾功能,降低TGF-β1、α-SMA、FN水平,升高HGF水平,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具有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20只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霉酚酸酯组(M组)。12周后测量大鼠血糖、体质量、肾质量/体质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观察肾小管间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DM组血糖、肾质量/体质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SCr、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I)均明显高于N组(P<0.01),M组除血糖、体质量外(P>0.05),其余指标均明显低于DM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M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α-SMA、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N组(P<0.01),M组明显低于DM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组肾组织α-SMA、TGF-β1表达较N组分别增加3.4倍与1.1倍,M组肾组织α-SMA、TGF-β1表达较DM组分别下降55%与40%。结论 MMF能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TGF-β1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以及对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D)各12只、正常组12只(N),T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20mg·kg-1·d-1)油溶液灌胃,D组和N组分别灌等量的植物油.4、8周每组各处死大鼠6只,测量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肾重/体质量、血肌酐、血糖(BS).肾组织PAS、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的表达.结果 atRA可减轻肾小球系膜区基质、细胞的增生,明显缓解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4周尿清蛋白的排泄率实验组低于模型组[(3.08±0.48)μg/min与(3.35±0.56)μg/min,P<0.05],8周时尿清蛋白的排泄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2.49±0.40)μg/min与(4.53±0.87)μg/min,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肾小管-间质α-SM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atRA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减少尿蛋白.可能通过下调肾小管-间质TGF-β1的表达、减少肾小管-间质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ning growth-β1,TGF-β1)、血小板反应因子-1(thrombospondin-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n=30),以2.5%腺嘌呤悬混液灌胃;正常对照组(n=30),给相同体积淀粉溶液灌胃。两组分别于7天、14天、21天留尿标本后,各处死大鼠10只,取血、肾脏标本。测定体重(BW)、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肾重指数(肾脏重量/体重,KI)、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TGF-β1、TSP-1、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7天时模型组大鼠与同时相点对照组相比,BW增加缓慢(P<0.01),ALB无明显变化;14天和21天时模型组大鼠与同时相点对照组和前一时相点自身对照比较,BW明显下降(P<0.01),血ALB明显降低(P<0.01);7天、14天和21天时模型组大鼠24 h U-TP、KI、尿NAG、SCr、BUN呈进行性升高(P<0.01)。7天、14天和21天时模型组大鼠TGF-β1和TSP-1表达均呈进行性增高(P<0.01)。在对照组肾组织中,VEGF广泛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足突细胞,随着肾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加重,模型组肾组织中VEGF的表达逐渐减少。在模型组大鼠各时相点中,肾间质TGF-β1表达量与肾小管TGF-β1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s=0.940,P<0.01);肾小管VEGF与TGF-β1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s=-0.945,P<0.01),同时与肾间质TSP-1呈显著负相关(rs=-0.923,P<0.01)。各时相点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TSP-1-TGF-β1轴表达增强促使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推测TSP-1在腺嘌呤灌胃法制备CRF模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VEGF表达下降也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2型糖尿病肾病(T2DN)大鼠模型,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的病理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高热量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T2DN模型。14周和20周时用HE染色及PASM染色方法观察肾小管及间质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肾小管间质中TGF-β1、HGF和CTGF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具有血糖异常、胰岛素抵抗及肾小球高滤过率、白蛋白尿等特点;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脱落、空泡化,基底膜增厚及小管间质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示TGF-β1和HGF14周及20周时在2组大鼠小管间质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GF在2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有少量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DN大鼠模型中肾小管间质已开始出现纤维化改变;TGF-β1、CTGF和HGF在早期DN的肾小管及间质中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TGF-β1、CTGF和HGF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失衡与DN肾小管病变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以探讨HGF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中的18只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另外18只行假手术。于术后第3、7、14天分别处死各组中的6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HGF、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并行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在肾间质纤维化早期,肾HGF表达明显增加而TGF-β1表达却明显下降;在肾间质纤维化晚期,肾HGF表达明显下降而TGF-β1表达却明显上升,同时α-SMA和FN的表达明显增强,肾的病理改变明显,而且HGF表达与TGF-β1、α-SMA及FN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HGF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它与TGF-β1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探讨ARB糖尿病肾病保护作用中与TEMT有关的新机制.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只)和糖尿病模型组(n=40只);模型组大鼠给予腹腔内一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氯沙坦组.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20 mg/kg*d-1一次灌胃.于干预后第16周测定尿蛋白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光镜观察肾小管间质损害及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Vimentin和α-SMA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增加(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和TGF-β1阳性表达面积分别为0.3690±0.0587,0.1546±0.0141和0.3716±0.0657; 氯沙坦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较糖尿病组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其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及TGF-β1表达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氯沙坦能显著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和TGF-β1表达,阻抑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10.
潘春勤  周学才  杜鹏举  刘杰 《西部医学》2021,33(10):1423-1427+1435
【摘要】 目的 探讨TGF-β/Smad/RUNX3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 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将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只,实验组和模型组制备DN大鼠模型。按照实验分组进行给药。末次给药后,用血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含量,过碘酸希夫(PAS)、天狼星红(SR)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α-SMA、E-cadherin、TGF-β1、Smad3、Smad4、RUNX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小管肥大增生,肾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现象,肾间质胶原纤维沉积、24 h尿量、24 h尿蛋白、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浓度、血清IL-1β、IL-6表达量、肾脏α-SMA、TGF-β1、Smad3、Smad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P<0.05),肾脏E-cadherin、RUNX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肾小管肥大减轻,炎症细胞减少,肾间质胶原纤维沉积、24 h尿量、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浓度、血清IL-1β、IL-6、肾脏α-SMA、TGF-β1、Smad3、Smad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0.05),肾脏E-cadherin、RUNX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P<0.05)。 结论 β抑制剂可通过抑制TGF-β/Smad通路激活促进RUNX3表达,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促炎因子分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 U U O )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2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 U O 组、小剂量螺内酯组( 20 m g/kg·d)、大剂量螺内酯组( 50 m g/kg·d),术前 1 d 开始给予螺内酯或等量蒸馏水灌胃,观察第 14 天血清钾、钠、肌酐水平及血压的变化;以 M asson 染色定量分析方法判定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 F-β1) 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 A)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 U U O 组相比,小剂量螺内酯组、大剂量螺内酯组的血清钾、钠,肌酐,血压均无明显变化( P >0.05);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及 TG F-β1 和α-SM A 的表达均明显低于 U U O组( P <0.05)。小剂量螺内酯组和大剂量螺内酯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TG F-β1 和α-SM A 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结论螺内酯可通过下调 TG F-β1 和α-SM A 减少细胞外基质堆积从而减轻肾间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小管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诱导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治疗组24只、假手术组8只。治疗组给予水飞蓟素30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实验第7d、14d、21d各收获大鼠8只,假手术组于第21d一次处死大鼠,进行肾组织病理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实验第7d模型组大鼠出现小管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随病程进展,上述病变呈进行性加重。水飞蓟素治疗组大鼠在各时间点组织学的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显示水飞蓟素治疗组在各观察时间点能显著下调TGF-β1和α-SMA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结论:水飞蓟素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有效干预上皮-间质转分化达到改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UUO)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福辛普利为阳性对照,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福辛普利能降低血Scr、BUN、AngⅡ水平,抑制α-SMA、TGF-β1mRNA表达上调,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论福辛普利有早期防治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芩苷组、贝那普利组及黄芩苷+贝那普利组,每组各8只.黄芩苷组给予黄芩苷溶液灌胃40 mg·kg-1·d-1,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混悬液灌胃10 mg·kg-1·d-1,黄芩苷+贝那普利组给予黄芩苷溶液40 mg·kg-1·d-1和贝那普利混悬液10 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造模第14、21和28天处死动物,取肾脏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第14、21和28天,肾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组、贝那普利组及黄芩苷+贝那普利组大鼠在造模第14、21和28天,肾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而黄芩苷组、贝那普利组和黄芩苷+贝那普利组3组之间各时间点肾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苷可能通过下调TGF-β1、减少α-SMA表达,从而延缓UUO大鼠RIF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病理、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术诱导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30 mg.kg-1水飞蓟素,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UUO术后第7、14、21天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价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肾组织TGF-β1mRNA及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时间点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在治疗组和模型组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均<0.01),治疗组较模型组则明显减轻(P均<0.05)。各时间点治疗组和模型组肾脏TGF-β1mRNA和TIMP-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治疗组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UUO大鼠肾间质中TGF-β1mRNA、TIMP-1 mRNA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5、0.838、P均<0.01)。TGF-β1mRNA、TIMP-1 mRNA表达量与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0.833、0.786、P均<0.01)。结论在UUO大鼠模型中,水飞蓟素通过下调TGF-β1mRNA、TIMP-1 mRNA的表达,减少Ⅲ型胶原的产生,从而发挥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态进展,研究该病理过程中肾脏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3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和UUO模型组(模型组,n=16).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模型组建模后)第2、5、9、14天分批(n=4)处死,留取手术侧(模型组梗阻侧)肾脏组织.分别采用HE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评价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并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维生素D受体(VDR)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随着输尿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肾间质α-SMA和FN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至建模后第14天时达到高峰.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模型组大鼠建模后各时间点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VDR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建模后第2天,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α-SMA相对表达量已显著增加;建模后第14天,模型组α-SMA和TGF-β1相对表达量分别增高至假手术组的12.7倍和8.8倍,而VDR相对表达量下降至假手术组的3%.结论 UUO模型大鼠建模后第14天可出现显著的肾间质纤维化;建模早期肾间质中α-SMA表达增加提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活化;VDR表达的进行性减少提示其与肾间质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改良地黄散对部分输尿管梗阻(P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20只。高低剂量组、模型组采用腰大肌管包埋法建立PUUO模型,对照组仅切除左侧肾。高剂量组(2 mL/d)和低剂量组(1 mL/d)予以改良地黄散煎剂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建模后4周、8周每组取10只采集血、尿样本,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测量肾组织大小、肾皮质厚度。制备肾组织切片,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以及肾脏纤维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肾组织的表达情况;采用qPCR检测TGF-β1、CTGF mRNA表达。结果 4周时:模型组相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局部灶状萎缩坏死,较多胶原纤维化形成。高低剂量组较模型组病理改变不明显,肾间质增宽仅有少许间质纤维化。8周后:模型组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球坏死,结构彻底改变。间质纤维增生网状成片。高低剂量组较模型组炎性细胞浸润较轻,胶原染色较轻淡,高剂量组变化最小。TGF-β1、CTGF、α-SMA蛋白平均阳性表达率两个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4周时低剂量组均无差异,8周时两个药物治疗组均有显著差异( P <0.01)。比较TGF-β1、CTGF mRNA表达时发现,低剂量组4周时与模型组相比均无差异,8周时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差异( P <0.05)。结论 改良地黄散可能通过影响TGF-β1-CTGF信号通路,下调α-SMA的阳性表达,减轻肾纤维化的病理变化,延缓肾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七及引经药介导的三七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改善慢性肾脏病(CKD)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OR,n=20)、模型组(CKD,n=20)、三七组(RN,n=20)、三七肉桂组(RNC,n=20)、三七桔梗组(RNP,n=20).除NOR组外均采用腺嘌呤灌胃方法建立CKD大鼠模型,建模后NOR组和CKD组予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RN、RNC、RNP组予以相应药物灌胃,连续4周.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血清检测肾功能[肌酐(Scr)、尿素氮(BUN)],取肾脏组织做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表达,用Westet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 与NOR组相比,模型组肾功能能减退,Scr、BUN显著升高(P<o.01),肾间质出现严重纤维化表现,胶原的沉积增多(P<0.05),肾脏组织TGF-β、α-SMA、FN、LN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肾功改善,Scr、BUN明显降低(P<0.01),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降低,胶原的沉积减少(P<0.05),肾组织α-SMA、TGF-β、FN、LN表达有所回降.其中RNC组作用强于RN组和RNP组.结论 三七及引经药介导的三七均能不同程度延缓腺嘌呤所致CKD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其可能机制是降低TGF-β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