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作为培养中医人才主体的中医本科专业其学生临床急诊思维、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普遍不足,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临床现状等问题,在中医急诊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临床急诊思维为出发点,通过对学生急诊观念、急救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使之进一步掌握急救技术、提高急救能力而成为合格的中医急诊人才.  相似文献   

2.
急诊实习是学生实习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急救的特点,建立现代急救的意识,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急诊科是中医院校实习生临床实习经常感到困难的科室,但又是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在临床教学中,找准切入点,联系中医理论,中西医结合,是提高中医院校急诊实习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临床能力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急救能力评价体系是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讨如何建立中医学生临床急救能力评价体系,从而按照此评价体系有目的地培养实习生的急诊思维和急救技能,并实施量化考核,严格监控中医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由此培养出当代合格的中医人才,满足中医临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郑宏  刘清泉  江其敏 《中医教育》2012,31(1):77-79,82
中医药院校学生能否在未来漫长的医生执业生涯中具有独立处理急症、危重症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学习和实习阶段是否建立起急救意识和具备中医急诊临床思维.现阶段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存在着学时少、内容更新慢等诸多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建立和提高学生的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有赖于教育者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在模拟环境和具体实战环境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对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模拟医院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诊科实习医生护士8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模拟医院急救操作训练室进行教学,对比2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以及自我评级(实际能力、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急救知识)。结果 2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自我评级分值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教学实践中通过模拟医院的急救操作训练,其不仅仅是向相应的学生传授简单的理论知识,而是模拟真实的急救抢救情景,让相关的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让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最大化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学习阶段,也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过程。而临床思维能力综合、逻辑等多种思维能力的结合,是临床护士工作的核心能力,因此培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作者结合临床教学经验,就中医内科学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方法,为中医内科学实习生向护士角色转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南方医院中医内科开展的"以实习医师为中心"的中医临床教学查房训练方法及在临床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情况,认为在中医临床教学中开展"以实习医师为中心"的查房训练,可以激发学生临床实习热情,培养其逻辑分析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培养中医学生的创新与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9.
钮春香  汪远香  邹维  陈聪 《新中医》2020,52(17):203-206
中医急诊学是依托先进西医急救设备,结合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学理论,研究临床危急重症的发病原理、证候变化特点并提出相应诊疗方法的临床学科。学生在中医院校学习过程中,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若急救意识不足,不善于应用中医急诊临床思维,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将不能正确的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和四诊方法,无法有效完成急诊工作。当前,中医急诊教学、带教中存在学生紧张、缺乏自信,不敢临床实践、对急诊时间紧迫性和急救意识不足、中医急诊临床思维有待强化和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急救意识和中医急诊临床思维是其早日成为合格的中医临床医师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首先对中医急诊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性介绍,对中西急诊教学、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完善方式进行了描述,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中医急诊临床思维给出细致的应对措施,以期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工作的角色转变,适应急诊科室的工作节奏,掌握中医急诊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早日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10.
中医院校学生到中医急诊科实习,是临床实习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医急症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医家们的重视.在历代名医典籍中,有关急症理论、证治经验、急救技术和急救剂型等都有不少论述,对今人研究和诊治急症仍有借鉴和实用价值.为此我们以三步教学法培养中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专科护士是指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属毕业后教育,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急救护士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护理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过程.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高度快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急救专科护理人员是时代的要求.我院于2010年5月成立了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通过理论学习,临床实践,考核等内容面向全省培训急救专科护士.即: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室-急诊ICU三大环节轮训急诊专科护士.院前、院内急诊抢救连续性,同时掌握现场急救技能;急诊抢救室轮训即熟练掌握抢救药品,抢救设备、急救技能及有预见思维的护理记录;急诊ICU轮训即掌握急诊气管插管/切开护理、呼吸机护理、监护观察.其中女 25人,男 2人.培训课程主要对急诊科常用急救技术、常见救护措施进行培训,采取讲授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旨在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掌握必须的急救技术,满足急危重症病人护理的需要,培训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医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简称规培生)都必须接受急诊科的轮转培训,在针对规培生的急诊临床教学上,应侧重“先开枪后瞄准”的急救意识和优先识别危重病的临床思维的培养;急救技能的熟习让规培生能在急危重症抢救中正确地应用中医药。最终目的是让规培生在临床工作中,做到以症状体征为中心,结合中医诊断学,更早地准确判别危重症患者,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临床护生带教中应用急救流程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妇科临床护理实习生94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进行带教,实验组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加以急救流程培训法进行带教。对两组护生单独值班开始时间、妇科急诊抢救能力技术考核、自我评估、医生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单独值班开始时间、妇科急诊抢救能力、自我评估、医生评价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临床护生带教中应用急救流程培训,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带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现有临床教学模式改革,制定出新的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通过临床验证其效果及存在问题,不断优化临床教学模式,制定出切实可行、富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本科生实习计划、完善和规范护理临床学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我院临床教学水平,提高中医本科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教学质量,适应培养现代化创新型实用型中医护理人才的需求。方法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62名中医护理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即实行分层次教学方式并优化教学内容,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对对照组及试验组护中西医理论知识及技能、病人满意度进生的操作培训的满意度、临床综合能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测评成绩、中西医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及对临床教学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者P<0.01)。结论对中医本科护理实习生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是综合性科室,急危重症患者多,抢救多、急救仪器复杂、突发事件多,临床工作繁重,如何在特殊环境及短暂时间内,使实习生掌握急诊临床思维特点,完成实习任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实习生因在急诊科轮科时间短、所学专业不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加之晚上休息等不能直接参与抢救过程,所以给临床带教带来一定困难。胸痛、腹痛、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培养合格的中医学人才,离不开一线的临床教学.临床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临床知识及基本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是通过实践而形成的解决病人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1].在竞争激烈的医疗环境下,临床实习生也面临着考研、就业等间题的困惑和忧虑.因此,如何调整中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提高中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医学的发展使急诊医学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逐渐成熟的医学学科,可涉及临床各科相关联的各种急、危、重症,不仅汇总了诸多学科的急症知识和技术,综合了各临床学科急症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各种抢救与监护技术。急诊科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是他们迈向工作岗位前的必经之路,亦是临床教学的关键。急诊科是培养医学生急救意识和掌握急救技术的主要基地,为了确保医学生急诊实习质量,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急救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步强化训练法"提高本科实习生穴位识别能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共108名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54名为训练教学组,实施采用"三步强化训练法"对穴位识别能力培养的临床教学,其余54名为常规教学组,实施常规临床带教。结果两组学生在带教前的中医针灸学理论成绩和穴位识别能力无差别(P0.05),而实习后,训练组学生的中医针灸学理论成绩和穴位识别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三步强化训练法"用于中医针灸临床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而且提高了学生穴位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9.
骨伤科是内容非常广泛且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急诊应对率高的专业,怎样更高的提高临床骨伤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骨伤临床教学的重要课题。针对现在骨伤科临床学生中存在的不足,我院骨伤系探讨了一条适合我院临床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即通过提高学生对临床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临床病例分析,增加学生的临床实验时间,提高学生的临床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毕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急诊护士应对突发急救事件的抢救能力,增强急救意识.方法 采用急救情景模拟演练的方法,共组织15次60名急诊护士对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抢救进行演练,并对不同层级护士的演练情况进行考核及评价.结果 高年资护士急救演练考核项目得分及评价高于低年资护士(P<0.05);不同层级护士急救演练考核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情景模拟演练可提高急诊护士的抢救能力,可加强急诊护士对突发急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