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片对血瘀证模型动物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质量及抑制率评价复方丹参片对血瘀大鼠的作用;建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观察复方丹参片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影响.结果 复方丹参片高、中剂量组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红细胞聚集能力、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低剂量组延长血浆TT.复方丹参片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湿质量及干质量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丹参片具有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作用,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方法采用大鼠血浆平衡透析法,HPLC法测定透析袋两侧溶液中蓝萼甲素的质量浓度,计算蓝萼甲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蓝萼甲素在质量浓度为20、10、1μg/mL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4.46%、77.87%、75.29%。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蓝萼甲素的生物样品测定具有简便、快速、灵敏与选择性高的特点。蓝萼甲素具有中等强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芪通脉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的作用。方法 :造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观察黄芪通脉汤对高脂血症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造 AS鹌鹑模型 ,观察黄芪通脉汤对 AS鹌鹑血脂、血浆 NO、ET、TXB2 、6-keto-PGF1α等的影响。结果 :黄芪通脉汤能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 ,抑制其体外血栓形成 ,降低 AS鹌鹑血浆胆固醇 ( CH)、三酰甘油 ( TG)、L DL-c、LPO、apo-B、ET含量 ,升高 HDL-c、apo A-I、NO含量 ,并有降低其血浆 TXB2 ,升高 6-keto-PGF1α的趋势。结论 :该方剂作用于 AS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 ,不仅能防止 AS的发生发展 ,而且具有促进 AS消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芪通脉抗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黄芪通脉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的作用,方法:造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黄芪通脉汤对高脂血症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造AS鹌鹑模型,观察黄芪通脉汤对AS鹌鹑血脂,血浆NO,ET,TXB2,6-keto-PGF1等的影响,结果:黄芪通脉 能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抑制其体外血栓形成,降低AS鹌鹑血浆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LDL-c,LPO,apo-B,ET含量,升高HDL-c,apoA-I ,NO含量,并有降低其血浆TXB2,升高6-keto0-PGF1a的趋势,结论:该方剂作用于AS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不仅能防止AS的发生发展,而且具有促进AS消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二种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血瘀证量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50只,分别建立气虚血瘀证和气滞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测定二种模型血浆ET和NO水平,用LBY-N6B全自动自清洗血流变仪对二种模型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分析。结果(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气虚血瘀模型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毛细管血浆黏度均明显增加(分别为P〈0.05),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P〈0.01),NO水平显著降低(P〈0.0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气滞寒凝血瘀模型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以及毛细管血浆黏度均明显增加(分别为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P〈0.05),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P〈0.01),NO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内皮细胞损伤,ET和NO比例失衡可能是血瘀证量化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采用电刺激血栓形成法测定体内血栓形成时间(occlusive thrombus formation time,OT);采用毛细血管法和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建立血瘀模型,测定血瘀大鼠全血、血浆和血清比黏度。结果:TSD能显著延长大鼠OT及CT,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血清比黏度。结论:TSD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气虚证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变化与内皮素 (ET)、血栓素 (TXB2 )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 ,复制肺气虚证模型 ,分别检测血液流变性指标和ET、TXB2 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 ,全血黏度 (高切、低切 )、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模型组ET和TXB2 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模型组全血黏度与ET、TXB2 呈正相关 (r =0 .95 7,P <0 .0 5 ;r =0 .992 ,P <0 .0 1)。结论 :肺气虚大鼠存在“血瘀”现象 ,且血浆中的ET、TXB2 含量随肺气虚证逐渐加重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蓝萼甲素抗凝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抗凝血作用.方法:测定蓝萼甲素对小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和尾尖出血时间的作用;测定蓝萼甲素对小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血浆复钙时间(PRT)的影响.测定蓝萼甲素对家兔体外TT、PT、APTT和PRT的影响.结果:蓝萼甲素能显著延长小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和尾尖出血时间;显著延长小鼠TT、PT、APTT和PRT.蓝萼甲素在体外显著延长家兔TT、APTT和PRT.结论:蓝萼甲素具有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9.
益肺通络方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肺通络方对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冷水冰浴制备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益肺通络方对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肺通络方可以显著降低血瘀证模型大鼠高、低切变率全血黏度(P〈0.05,P〈0.01),降低血浆黏度(P〈0.05),可降低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和卡松黏度(P〈0.05)。结论益肺通络方对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蛭醇提物的抗血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水蛭醇提物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体内血栓和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方法。观察水蛭醇提物的抗血栓作用;采用荧光偏振技术观察水蛭醇提物对红细胞膜脂和血小板膜脂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水蛭醇提物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体内血栓和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提高红细胞膜和血小板膜流动性。结论:水蛭醇提物有抗血栓作用,其机理与其提高红细胞膜脂和血小板膜脂流动性有关。水蛭素为抗血栓成分,水蛭的药理作用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蒺藜皂苷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注射用蒺藜皂苷(GSTT)对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①采用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电刺激动脉血栓形成法和体外血栓法,观察GSTT对体内血栓湿重、血栓形成时间以及体外血栓长度和干、湿重的影响;②建立血瘀模型,观察GSTT对血瘀大鼠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的影响。结果:①GSTT 20.8和31.2 mg•kg-1可降低血栓湿重(P<0.05或P<0.01), 延长血栓形成时间(P<0.01),缩短体外血栓长度(P<0.05),降低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P<0.01或P<0.05);②GSTT20.8和31.2 mg•kg-1可明显降低血液黏度(P<0.01)。 结论:GSTT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赤芍总苷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赤芍总苷(TPG)静脉给药抗血栓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实验,观察TPG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建立电刺激致大鼠血栓模型,观察TPG抗血栓作用以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TPG静脉注射给药5d后,测定其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以体外法观察TPG对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TPG25、50、100mg/kg能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32.59%、34.33%、24.88%;TPG25、50、100mg/kg能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所需的时间,所需时间分别为648.2s、651.1s、746.4s,与对照组(540.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血粘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有效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3.4%、37.2%、44.9%)。结论TPG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粘度,延长大鼠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复方龙脉宁处方中各味药材提取物进行不同配比,探讨复方龙脉宁对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电图的影响;对寒凝血瘀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造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心电图机记录大鼠心电图,比较各组大鼠给垂体后叶素前后心电图T波高度变化情况;另建立寒凝血瘀大鼠模型,肝素抗凝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复方龙脉宁配比组3能明显抑制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T波高度变化以及显著降低寒凝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论:复方龙脉宁配比组3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可能具有预防性及治疗性保护作用;对大鼠寒凝血瘀模型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状态下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改变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其温肾壮阳(温阳)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腺嘌呤灌胃复制小鼠肾阳虚模型,并在肾阳虚形成过程中予金匮肾气丸干预,通过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血浆内皮素含量在肾阳虚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金匮肾气丸组则低于肾阳虚组(P〈0.05),一氧化氮在肾阳虚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及金匮肾气丸组,但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抑制血浆ET水平升高而纠正肾阳虚状态下缩血管与舒张血管因素的动态平衡失调,这也是其温阳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当归挥发油对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挥发油大、中、小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灌胃给药7d,每天2次,于末次给药1h后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术(MCAO)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胶原蛋白与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剂诱导血栓形成,观察5rain内小鼠的死亡数和15min内小鼠偏瘫的恢复数。结果当归挥发油能显著降低大鼠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对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明显影响;同时当归挥发油可减少注射血栓诱导剂后小鼠的死亡数,增加小鼠偏瘫恢复数。结论 当归挥发油可显著改善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并能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灵芪蠲肝液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灵芪蠲肝液三个剂量组及肝苏颗粒阳性对照组。各用药组分别给予灵芪蠲肝液、肝苏颗粒5天后,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300mg/kg,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36小时后,乙醚麻醉大鼠,心脏取血,测定肝功能、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取肝制备10%肝匀浆,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大鼠急性肝损伤时,ALT、AST、TB i、l血清NO、血浆ET、肝匀浆MDA均升高,肝匀浆SOD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灵芪蠲肝液能降低血清ALT、AST、TB i、lNO、血浆ET水平;降低肝匀浆MDA,升高肝匀浆SOD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检查发现灵芪蠲肝液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炎细胞浸润。结论:灵芪蠲肝液对硫代乙酰胺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 “血瘀证”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探讨其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血液生化学方面的差异,为评价治疗胸痹心痛中药的药效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血瘀模型组、急性心肌梗死假手术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及“血瘀证”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每组12只),在大鼠急性 “血瘀”情况下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游离脂肪酸(FF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血浆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及内皮素(ET)水平,并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血瘀证”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清MDA、SOD、GSH-Px及FFA水平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GI2及NO的减少程度和TXA2、ET及TNF-α的增加程度均明显大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P<0.05),TNF-α活性明显高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P<0.05)。结论:大鼠“血瘀证”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及心肌缺血时FFA 的代谢紊乱方面无明显区别,但在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方面存在明显区别。提示在评价治疗胸痹心痛中药的药效学时,仅采用单纯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不考虑中医的证候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18.
黄芪注射液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学基础。方法:冰浴加肾上腺素复制血瘀模型。检测血液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液流变学变化。观察黄芪注射液的作用。结果:血瘀大鼠的CEC数量明显增加,全血比粘度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大;红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聚集能力增高,黄芪注射液能减少血瘀大鼠的CEC数量,明显改变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水蛭素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水蛭素组(25只)、肝素钠对照组(25只)、模型对照组(25只)和空白对照组(25只),各组均采用尾静脉给药。给药1周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冰水游泳加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制作成急性血瘀模型,然后颈动脉采血,观察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情况的差异。结果水蛭素组各项血流变学指标均优于模型对照组,与肝素钠组相当。结论水蛭素具有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