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颧上颌复合体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之一,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颧上颌复合体骨折在面中部骨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骨折后不仅引起局部凹陷畸形,甚至导致开口受限、复视等功能障碍。作者结合文献复习和临床经验,对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手术入路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认为眉侧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入路,可以避免冠状切口的种种弊端。此法可在直视下开放复位,较好地暴露颧骨、上颌骨连接处及眶下区骨折,切断颧骨咬肌附丽,松解颧骨骨折块,再进行内固定,效果良好。手术后瘢痕小,面神经功能无损伤,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骨折载荷和骨折移位方式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单侧下颌骨移位骨折的临床分析,探讨下颌骨骨折的模式和生物力学原理。方法:回顾下颌骨单线骨折病例131例,其中男75例,女56例。就其移位方向和骨折部位进行分析。定义骨折线前部为前段骨折,胃折线后端为后段骨折:移位方向定义为舌侧移位、颊侧移位、向上移位、向下移位、轴向挤压、轴向托伸。所有的骨折移位评价以骨折前段和下颌牙槽嵴为参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131例下颌骨骨折病例中.下颌角骨折35例,下颌体骨折32例,颏孔区骨折23例,颏部骨折41例。其中颊、舌向移位90处,上、下向移位75处,挤压、拉伸42处。经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KW=39.606,P=0.001<0.05。下颌骨骨折中,下颌骨承力的方式主要有3种.即弯曲载荷、剪切载荷和扭转载荷,分别作用于3个不同方向:弯曲载荷造成骨折断端的挤压和拉伸,剪切载倚造成下颌骨骨折断端的上、下方向移位,扭转载倚造成骨折断端的颊、舌向移位。结论:在下颌角和下颌体,剪切载荷的骨折效应明显,而在颏部和颏孔区,扭转载荷骨折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试咬肌、颞肌和翼外肌的肌电图,评价下颌骨骨折治疗前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并动态观察咀嚼肌功能的恢复过程。方法 收集下颌骨单侧骨折病例20例,利用肌电图仪分别测定术前、术后第7天和随访1个月后的咬肌、颞肌和翼外肌的肌电变化情况。通过轻收缩时记录到的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峰和时限,以及最大收缩时募集电位的大小,分别进行不同测定阶段之间的两两比较,得出肌功能的变化情况,对咀嚼肌功能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20例单侧下颌骨骨折病例,治疗前测定各肌的各个指标,健侧较患侧均高;经配对t检验对两侧各指标进行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经过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后,测定各肌肉的各个指标,健侧和患侧较术前都有提高,尤其在一个月后有明显增高,经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阶段的指标,差别显著。结论 测定肌电图可以客观地了解术后肌功能的变化,为外伤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提供明确的指标。下颌骨骨折的患者经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咬肌、颞肌和翼外肌功能均都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术后1个月,而在手术后1周无明显变化。下颌骨骨折对于同侧和对侧肌均有影响,而对同侧肌的影响比健侧明显高。  相似文献   
4.
腮腺腺泡细胞癌下颌骨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者收治1例腺泡细胞癌颌骨转移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二病区)。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颅骨发育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艺术家,面貌是灵魂的镜子;对于生物学家,面貌反映了显著的结构多样性——试想一下斗牛犬或猎犬与加拉帕戈斯云雀间的区别。面部骨骼形态的巨大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发育机制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骨骼发育机制相同吗?答案就在于产生神经嵴细胞、控制其迁移并指导其向软骨和骨分化的分子机制。“面貌究竟是什么?是相片?是妆容?抑或是这个或那个画家绘制的肖像?…难道每个人不是以自己特别的方式看自己的吗?其实,畸形是不存在的。”PabloPicasso[1]语。  相似文献   
6.
营卫理论起源于《内经》,至仲景《伤寒论》臻于成熟。调和营卫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桂枝汤及其类方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的疾病治疗,本文浅议调和营卫法在皮肤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颌骨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伴脱位的治疗方法 ,并比较髁突骨折不同处理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8—2013年间收治28例、44侧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患者,22侧髁突囊内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中注意保护翼外肌的附着;其余22侧采取保守治疗,术前或术中取模,术后配戴垫并配合弹性牵引及开口训练。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治疗结果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手术治疗组髁突骨折22侧,术后髁突位置基本回复到关节窝内17侧,其牙弓宽度及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术后髁突仍然脱出关节窝5侧;保守治疗组22侧,术后髁突成功回复到关节窝内4侧,其余18侧脱出关节窝,其面下1/3仍有不同程度增宽。手术治疗组疗效评分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对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伴脱位患者,应在保持翼外肌良好附着的前提下,对脱位的髁突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这样有利于脱位的髁突恢复到正常的生理位置,维持下颌骨的正常宽度。  相似文献   
8.
史俊  郝保华 《大家健康》2016,(4):213-214
目的:调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情况,并给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该院消毒供应中心的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所选护士在进行各项操作过程中的自我防护情况,并且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结果: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接触防护,洗手方式,消毒因子防护达严格防护标准者(Ⅰ级)者所占比率为分别为16.0%(8/50),16.0%(8/50),4.0%(2/50),达一般防护(Ⅱ级)者所占比率为分别为70.0%(35/50),72.0%(36/50),24.0%(12/50)。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以及物理性因素,护士需要从自身的方式意识做起,针对各类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从而确保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史俊  陆俊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12):913-9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为13例FAP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及回肠储袋与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长度、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腹腔镜辅助下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明显增高。结论:与传统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回肠储袋直肠肌管吻合手术保留了部分直肠肌管,不仅有效减少了盆底肌肉损伤的可能性,而且很好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因而可更好地保留患者的控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测定戊己丸中芍药苷含量的HPLC方法,并对超微戊己丸和常规戊己丸中芍药苷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公司Hyper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4:86),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0nm。结果:芍药苷的理论塔板数均不低于3000。芍药苷回归方程:Y=13.614X-1.4897,r=0.9999,线性范围10.2~102μg.mL-1。超微戊己丸中芍药苷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为0.4%;常规戊己丸中芍药苷平均回收率为97.10%,RSD为1.6%。结论:超微戊己丸中芍药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戊己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