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本组采用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32例。术中无神经根、脊髓及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从临床疗效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标准,本组优19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为84.4%。结论腰椎滑脱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横突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满意,腰椎管减压、横突间融合和脊柱固定可以改善腰椎管狭窄临床症状,彻底减压以及获得术后植骨部位的骨性融合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管内肿瘤等复杂性腰椎管病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腰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管内肿瘤患者68例,其中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51例,腰椎管内良性肿瘤17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术后优53例,良10例,优良率92.6%。结论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时关节突关节、棘突间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病变,既能保持脊柱的即时稳定性,又保持了持久稳定性,同时减少了腰椎生物力学改变,对预防医源性腰椎管狭窄具有积极作用,对复杂的多节段腰椎管病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多具有病变复杂、症状严重及合并症多等特点,手术治疗具有较大挑战性。我科自2001年11月至2003年11月采用后路腰椎间融合(PLIF)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天窗式"责任节段整块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5年I月~2008年1月对35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责任节段"天窗式"整块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及术前术后JOA评分进行评价,根据腰椎影像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4 h,平均2.5 h,术中出血400~800 ml,平均600 ml,无术中硬膜及神经根损伤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2.5年,JOA评分优良率88.6%,影像学评价融合率为94.3%.[结论]"天窗式"责任节段整块椎板切除减压固定融合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直接有效、安全快捷,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老年(〉60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植入椎弓根螺钉,并行后外侧融合。结果9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5~60个月。根据Nakai标准:优72例,良21例,可5例。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常伴有不稳及关节突增生内聚,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23例65岁以上的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术。结果23例病人随访3个月~3年,平均随访1.8年;治疗效果按改良Macanb法标准评定,优20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5.65%。结论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入路椎体间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自2007-01-2012-12采用TLIF入路椎管减压、GSS或SINO内固定装置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混合植骨、单枚cage应用治疗31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分析术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31例获得0.5-5年,平均1.5年的随访。按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5例。按JOA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改善率达90%-98%。结论 应用TLIF入路椎体间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具有减压彻底、微创植骨易融合、神经副损伤少等优点,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螺钉及360°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充分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360°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360°植骨融合术治疗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结果随访10~23个月,平均14个月。JOA计算手术改善率为75%~91%(平均87%),X线复查34例全部达到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彻底减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360°植骨融合术确保了术后腰椎节段的稳定,两者结合为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腰椎管狭窄症采取经椎弓根Dynesys法和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探讨最佳手术入路方法。方法 以4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经椎弓根Dynesys)和B组(后路椎间融合),每组各20例。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在术后各项评分中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相当,并无明显差异性,但经椎弓根Dynesys治疗可有效缩短其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出血量,临床可酌情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节段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性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诊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共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平均63岁,均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其中35例仅有腰椎退行性改变,5例有脊柱侧弯改变,5例1-3度滑脱。两个节段狭窄者31例,其中腰。节段11例,腰,骶.节段20例。三个节段狭窄者14例,为腰3-骶1节段,均采用节段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疗效评定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学会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Modified 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 Questionaire Index,MODI),从腰腿痛,生活自理,行走和举重物等10个方面评估患者腰椎的ODI分数,计算方法:改善率=(1-术后ODI分数/术前ODI分数)×100%。改善率〉75%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24%为差。术后15个月随访30例,其中28例改善率为59-89%,疗效优良率为93.3%;术后30个月随访15例,其中14例改善率为53-92%。优良率为93.3%。结论对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及少数不严重的发育性椎管狭窄,根据术前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采用多节段有限椎管减压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自2001年5月-2004年1月,对37例退变性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系统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而行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其中26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cage)椎间融合加TSRH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11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加TENOR-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及复位系统。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2.2个月。根据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所采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26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达97%。根据下腰痛评分(JOA score)由术前平均6.9分提高到术后20.6分。随访期间椎体间固定融合节段稳定,融合良好,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符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加入路侧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103例。结果经临床、MRI、X线片检查诊断单节段腰椎管狭窄15例,双节段狭窄53例,三节段29例,四节段6例。术后随访86例,随访时间平均3年3个月,优良率89.5%。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可有效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解除患者症状,是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减压后原位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减压后原位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利用后路椎管狭窄节段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原位固定,自体髂骨椎间植骨治疗5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结果 术后随访48例,下肢症状完全缓解者46例(95.83%),腰痛完全缓解者41例(85.42%).随机抽取10例术后1年以上患者行CT三维重建,示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后原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既可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又可解决因关节突关节退变而引发的腰痛.  相似文献   

14.
李铭  缪志和  郑端  徐俊 《颈腰痛杂志》2012,33(4):309-310
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常见疾病,是以脊柱退行性变为主因的常见病症.2009-09-2011 -05我院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与椎弓根钉棒系统经小切口皮下固定治疗TileB~C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纳入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TileB~C型骨盆骨折患者共60例,根据医生选择及患者意愿确定手术方案,其中接受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33例(钢板组),接受椎弓根钉棒系统经小切口皮下固定手术治疗27例(椎弓根钉棒组);比较两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椎弓根钉棒组术后6个月评估复位优良率显著高于钢板组(P<0.05);椎弓根钉棒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3周疼痛VAS评分均显著少于钢板组(P<0.05);同时椎弓根钉棒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 相较于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椎弓根钉棒系统经小切口皮下固定手术治疗TileB~C型骨盆骨折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进程,缓解疼痛症状,并有助于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经彻底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彻底减压、经惟弓根内固定及椎体间融合治疗2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所有患者腰痛伴臀部或下肢疼痛消失,跛行改善,下肢感觉16例恢复,7例部分恢复;鞍区麻木伴大小便失禁的患者3例,鞍区麻木恢复2例,不恢复1例,大小便失禁术后1年3例均逐步恢复。结论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彻底减压是手术关键,行椎弓根内固定术,可以稳定脊柱,同时作椎体间植骨融合,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GSS(general spine system)固定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老年女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71例老年女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GSS固定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25~33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疗效优者41例,良20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合适的GSS固定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女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经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效果,探讨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40例。结果:随访2~5年,平均3.7年,采用VAS、JOA评分评估,术后1年和4年时随访的优良率分别为95.4%,90.4%(P〈0.05),腰腿痛明显缓解(P〈0.05)。结论: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前症状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时间较长,出血较多、可能的并发症多,手术风险较大;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是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好办法。  相似文献   

19.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临床上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为经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棒固定后椎间隙融合,固定不稳定的节段。但其本身也存在缺点,因此仅行单侧固定,通过减少过强的刚度来代替双侧固定的理念孕育而生,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满意度。本文从生物力学、临床疗效、单侧固定的优势与局限性等角度,对近年来国内外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并分析胸腰段脊椎骨折中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病椎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或人工骨,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41例采用四钉法(A组),39例采用八钉法(B组),38例采用病椎植入椎弓根钉并结合上下相邻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C组).结果 相比A组和B组,C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椎体高度恢复,内固定无松动,未出现断钉、断棒现象,畸形矫正满意,神经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结论 病椎植入椎弓根螺钉并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使患者尽早的进行功能锻炼,并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