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有效获取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单个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方法。方法预先将经DiI染色的SW480 细胞混入健康成人的抗凝全血中,分别单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OncoQuick)、淋巴细胞分离术(Ficoll)、“玫瑰花富集”(RosetteSep)、免疫磁珠(CELLection)及淋巴细胞分离术联合免疫磁珠联用(Ficoll+CELLection)富集这些肿瘤细胞,统计回收率并观察纯度以进行比较。再使用显微操作仪捕获单个NCI-H460、HCT-116、DLD-1、SW480、TF-1 等探测细胞及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富集获得的CT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分析单细胞的CD45 mRNA 表达水平。结果5 组方法的肿瘤细胞回收率分别为(52.5±3.5)%、(46.6±1.9)%、(36.9±5.5)%、(14.1±3.1)%和(8.8±1.4)%;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5 组方法回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NK-q 检验表明,除OncoQuick 组和Ficoll 组(p >0.05)、CELLection组和Ficoll+CELLection 组( p>0.05)外,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富集的肿瘤细胞,发现CELLection 组及Ficoll+CELLection组的纯度更高。qRT-PCR结果显示,总循环数60,GAPDH Ct 均值为(29.94±0.59),除了单个TF-1 细胞的CD45 Ct 均值为(34.21±0.22),其他单个探测细胞及CTC 的CD45 均无表达。结论CELLection 即免疫磁珠法配合显微操作能有效获取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单个CTC 并保留其原始的分子特性,适用于后续单细胞分析与研究。该方法为CTC 运用于剖析肿瘤分子的特征、评价靶向治疗药物的药效以及监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等临床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分离结肠癌干细胞,并检测内皮细胞对这些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分别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和尤血清培养法富集CD133+细胞,利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SW480细胞和CD133+细胞中CD133及VEGF的表达;将SW480细胞或磁珠分选CD133+细胞分别在6种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SW480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serum-supplied medium,SSM)中培养、SW480细胞在尤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中培养、磁珠分选CD133+细胞在SFM中培养、SW480细胞与内皮细胞在SSM中共培养、SW480细胞与内皮细胞在SFM共培养、磁珠分选CD133+细胞与内皮细胞在SFM共培养,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结肠癌细胞中CD133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SW480细胞系中存在少量的CD133+细胞,这些细胞能够连续传代并且表现出更强的增殖潜力以及克隆形成能力.经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SW480细胞高表达VEGF,低表达CD133,而免疫磁珠分选的CD133+细胞所形成的细胞球低表达VEGF,高表达CD133.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的SW480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CD133表达率逐渐增加,添加内皮细胞诱导后无血清培养的SW480细胞与前者相比CD133阳性率显著增加(P<0.05).经过1周的连续培养后,CD133+细胞表达VEGF的比例没有变化,添加内皮细胞诱导1周后,CD133+细胞表达VEGF的比例显著增加(P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选提取大鼠脾脏和淋巴结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并进行纯度和活性检测.方法 用免疫磁珠两步法既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分选提取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免疫磁珠分选提取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纯度在86% 以上,并且活性良好,活细胞百分率大于97%.结论 通过免疫磁珠分选能够提取高纯度高活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利用微流控免疫磁珠分选仪富集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效果.方法采用IsoFlux系统(微流体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对16例肺癌患者(TMN分期法,Ⅰ~Ⅳ各4例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分离富集,并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标记CTCs的标记蛋白,对分选出的CTCs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 16位肺癌患者血样中10位患者的血样中均发现了Cytokeratine阳性和CD45阴性的CTCs,Ⅰ~Ⅳ期各4例患者的血样中检出CTCs细胞检出率分别为50%、50%、75%和100%.结论利用微流控免疫磁珠分选仪可以有效地富集外周血中稀有的循环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株肠癌细胞株(LOVO、SW480、SW620)与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混合作用之后,NK细胞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cytotoxicity,ADCC),探讨Cetuximab抗肿瘤过程中ADCC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不同肠癌细胞系(LOVO、SW480、SW620)的EGFR表达水平;MTT法检测6种不同浓度Cetuximab作用48h后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NK细胞与Cetuximab包被的肿瘤细胞共孵育,LDH法检测NK细胞的ADCC功能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3株细胞EGFR表达:LOVO(),SW480(+),SW620(-);Cetuximab对LOVO细胞和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呈剂量依赖,对SW620细胞无抑制作用;LOVO细胞和SW480细胞经Cetuximab处理后,NK细胞的ADCC作用均增强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的Cetuximab可抑制EGFR阳性的LOVO细胞和SW480细胞,而对EGFR阴性的SW62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所选的2株EGFR阳性肿瘤细胞都可被Cetuximab所介导ADCC作用所抑制,高EGFR表达的肿瘤细胞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循环肿瘤细胞(CTC)是否表达CD44,判断CD44~+CTC与胃癌预后关系,并探讨CD44~+CTC是否具有胃癌干细胞的某些特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60位胃癌患者(试验组),入院后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 L;选取同期体检中心30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 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免疫磁性阴性富集及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CTC水平及CD44~+CTC。随访获得试验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试验组CD44~-CTC患者和CD44~+CTC患者的预后。结果试验组CTC阳性率为73.3%(44/60),对照组未检测出。试验组有29例检测出CD44~+CTC,CD44~+CTC胃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30.9±5.6)月]较CD44~-CTC患者[(36.8±4.6)月]短(P<0.05)。结论胃癌CTC可表达CD44,胃癌CD44~+CTC可能由于具有胃癌干细胞的某些特性而造成胃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7.
结肠癌细胞体外模拟缺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结肠癌细胞SW480与CD133+SW480肿瘤干细胞亚群对CoCl2模拟缺氧的反应性,及缺氧后抗凋亡、血管生成等相关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 Western blotting比较SW480经不同浓度、不同时间CoCl2模拟缺氧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差异;免疫磁珠分选(MACS)CD133+SW480肿瘤干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CD133+细胞比例,选取稳定SW480细胞HIF-1α表达的最佳CoCl2浓度和时间作用后,Western blotting比较SW480细胞与CD133+SW480肿瘤干细胞亚群HIF-1α的表达差异;观察缺氧对肿瘤干细胞球形成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比较SW480经CoCl2模拟缺氧后结肠癌干细胞表面标志CD133(PROM1)、抗凋亡基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水平表达的差异。结果 SW480细胞经200μmol/L CoCl2模拟缺氧8 h,HIF-1α表达量最高;经MACS分选所得CD133+SW480细胞中,CD133+细胞比例为85.56±0.89%;CD133+SW480亚群200μmol/L CoCl2模拟缺氧8 h未见HIF-1α表达;CoCl2模拟缺氧培养后CD133+SW480肿瘤干细胞亚群无血清培养肿瘤干细胞球形成率较常规培养明显增强;SW480经CoCl2模拟缺氧其CD133、survivin、VEGF等mRNA表达分别升高1.607±0.103倍(P<0.05)、2.745±0.370倍(P<0.05)、3.798±0.091倍(P<0.05)。结论 (1)CoCl2能够在体外模拟结肠癌细胞缺氧,稳定HIF-1α的表达;(2)结肠癌细胞模拟缺氧后HIF-1α的表达与CoCl2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3)CD133抗体标记免疫磁珠分选SW480细胞后,CD133+SW480细胞有较高得率和细胞活性;(4)缺氧可使肿瘤干细胞球形成能力增强,CD133+SW480肿瘤干细胞亚群较普通SW480更能够耐受缺氧,肿瘤干细胞具有不同于普通肿瘤细胞的特殊生物学特性;(5)缺氧可改变肿瘤细胞表型,促进其向肿瘤干细胞转化,并能够增强肿瘤抗凋亡能力和血管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用免疫磁珠分选高纯度CD3-CD56+CD16+CD19-CD45+NK细胞并研究体外保持NK细胞活性及体外扩增技术。方法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分选法(MACS)分离出高纯度的CD3-CD56+CD16+CD19-CD45+NK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分别加入500、1 000、6 000U/mL 3种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IL-2,组成不同培养体系进行体外扩增。采用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方法,比较3种细胞因子刺激组及对照组培养的NK细胞数量及纯度的变化。结果免疫磁珠阴性分选后所得的高纯度CD3-CD56+CD16+CD19-CD45+NK细胞纯度由分选前的(29.66±2.31)%提高到(95.37±1.93)%,培养7d后,空白对照组NK细胞纯度降低为(61.82±2.58)%,而加入细胞因子IL-2的3组NK细胞纯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18d后,空白对照组的NK细胞纯度降低至(4.28±1.56)%,而浓度为6 000U/mL的实验组纯度为(93.72±2.29)%,与加入细胞因子IL-2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中加入3种不同浓度细胞因子IL-2组500、1 000、6 000U/mL未见明显扩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获得的NK细胞,在体外使用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添加刺激因子IL-2后,可有效提高NK细胞的存活率,为今后NK细胞的研究与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保持NK细胞纯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密度梯度离心(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DGC)与免疫磁珠法(magnetic-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相结合,应用4种不同的筛选方案,对脐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进行分离,评估不同策略富集FNRBC的效果。方法:对10例脐血标本(12 mL/例)按4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DGC;DGC+MACS阴性筛选(CD45-);DGC+MACS阳性筛选(CD71+);DGC+MACS阴性/阳性筛选(CD45-/CD71+)。通过细胞计数板计数,K-B染色后显微镜下人工FNRBC计数,从获得总细胞量、FNRBC量和FNRBC比例经t检验后评估不同方案富集FNRBC的效果。结果:(1)与其他3组相比,DGC方案可获得的总细胞量(0.95×107/mL)最多,FNRBC数量(39.87/mL)最多,F...  相似文献   

10.
免疫磁珠法分离提纯骨髓造血干细胞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建立免疫磁珠法体外分离提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法分选 CBA(H - 2 K)小鼠骨髓细胞的 CD34+ CD38- Scal+ 细胞群 ,台盼蓝染色观察活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记的 CD34+ CD38- Scal+ 表达阳性率 ,骨髓造血干细胞 (HSCs)在体外克隆形成的分析 ,HSCs在体内造血功能重建的分析。结果 :分选后 CD34+ CD38- Scal+ 表达阳性细胞纯度达 (86 .5± 3.2 ) % ,细胞活力为 (95 .8± 2 .2 ) %。结论 :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法分选系统是一种有效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分离提纯方法 ,省时、简便、纯度高并对细胞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 ,提纯的细胞可直接用于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法(MiniMACS)能否用于纯化小鼠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方法应用免疫磁珠纯化小鼠骨髓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FACS)评估纯化效率,检测纯化后的细胞活力.结果纯化后CD34+细胞纯度81.5%(范围76.80%~85.38%),回收率47.54%(范围40.50%~54.31%),纯化前后细胞活力不受影响(P=0.169).结论应用MiniMACS纯化小鼠骨髓可获得高纯度CD34+细胞,并不影响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转移结肠癌细胞SW620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为DC疫苗在结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重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RPMI 1640培养液诱导培养,第2天对照组同前培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SW620条件培养基,均隔天半量换液,第4天加入超声破碎法制备的SW620抗原,第6天加入脂多糖.第8天收集对照组正常成熟DC和实验组肿瘤相关DC(TADC).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RT-PCR检测CD1a mRNA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体外杀伤活性实验检测其刺激T细胞增殖及杀伤能力.结果:TADC与正常成熟DC相比,细胞形态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正常DC及TADC CD86及CD1a分子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6.95及19.09,P<0.001).与正常DC比较,TADC CD86分子阳性率由(68.56±8.04)%降为(42.41±10.87)%,CD1a分子阳性率由(55.71±12.12)%降为(26.60±12.03)%(P均<0.05);CD1a基因表达降低,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112.53±7.16)%懈.(91.26±6.62)%]及杀伤能力[(62.42±0.57)%vs.(50.37±2.21)%]均下降(t分别为6.17、17.41.P均<0.001).结论:SW620条件培养基所营造的微环境对DC的诱导分化及其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人脐带血中分选出CD133+造血祖细胞,并进行长时间干性维持培养。方法通过免疫磁珠法分选出人脐带血中的CD133+造血祖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磁珠分选后的CD133+造血祖细胞。采用五种方法扩增培养该细胞,8周后,再通过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对细胞进行干性鉴定,探索最佳干性维持培养方法。结果通过免疫磁珠法可以从人脐带血中分选出80%以上的CD133+造血祖细胞。采用优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8周之后,CD133+造血祖细胞可得到有效扩增。而其他的培养基会使CD133+造血祖细胞由半悬浮细胞分化为梭形贴壁细胞,并且细胞状态欠佳。结论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的CD133+造血祖细胞,采用优化的无血清培养基能够有效扩增该细胞,并可长期有效的维持其干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应用价值情况.方法 便利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宝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88例SCLC者为研究对象,另取健康体检者70名,良性疾病组56例为对照者.使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分析静脉血内CD45-/CTC/CK18+数量,随访104例化疗者,分析SCLC者CTC检测价值.结果 和良性疾病者(3.57%)以及对照组(5.71%)相比,SCLC组(64.58%)的CTC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CTC阳性率为5.7%,SCLC者临床分期IIIA,IIIB和IV期阳性率分别为32.1%,56.9%以及78.1%.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变量分析证实,肿瘤T和N分期与CTC阳性无相关性,远处转移与其结果呈正相关(P<0.05).阴性富集肿瘤回收率为92.0%,阳性对照细胞株H460和A549经荧光抗体染色后上述两种细胞株中存在细胞角蛋白CK18以及CK19.肺癌者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为98.2%以及72.9%.调查区间内生存者共计248例CTC数量为2~4个,无显著上升,其临床特征为CTC阳性全身多发性转移,PS分数低.结论 该实验所使用的检测方式简便可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CTC阳性和疾病分期,是否吸烟,治疗效果和转移呈现相关性,CTC越高,证实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CD133+细胞在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的表达情况,寻找肾癌中CD133+细胞分离纯化方法,探寻CD133+细胞与肾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①应用胎盼蓝拒染试验检测细胞活性。②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肿瘤组织中CD133+细胞。③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肾透明细胞癌标本中CD133+细胞表达情况。结果:30例肾透明细胞癌中CD133+比为(13.08±1.39)%,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CD133+纯度为(75±2.4)%,细胞活性不受影响。结论:免疫磁珠技术纯化肾癌CD133+细胞成熟有效,CD133+细胞可能是肾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从人脐带血中分选出CD133+造血祖细胞,并进行长时间干性维持培养。方法通过免疫磁珠法分选出人脐带血中
的CD133+造血祖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磁珠分选后的CD133+造血祖细胞。采用五种方法扩增培养该细胞,8周后,再通
过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对细胞进行干性鉴定,探索最佳干性维持培养方法。结果通过免疫磁珠
法可以从人脐带血中分选出80%以上的CD133+造血祖细胞。采用优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8周之后,CD133+造血祖细胞可得
到有效扩增。而其他的培养基会使CD133+造血祖细胞由半悬浮细胞分化为梭形贴壁细胞,并且细胞状态欠佳。结论利用免
疫磁珠法分选出的CD133+造血祖细胞,采用优化的无血清培养基能够有效扩增该细胞,并可长期有效的维持其干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CD133抗体偶联的免疫磁珠分选法从人卵巢肿瘤3AO细胞系中分离CD133+细胞,并且通过检测其抗凋亡能力和耐药性进一步鉴定其特征。方法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离人卵巢肿瘤细胞系中CD133+肿瘤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和抗凋亡能力,裸鼠移植实验反映成瘤性,MTT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通过免疫磁珠手段可成功分离得到CD133+卵巢肿瘤肿瘤干细胞,细胞增殖活力好,自我更新能力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可产生大量的CD133-细胞。裸鼠移植成瘤实验表明CD133+细胞成瘤率是10/10,成瘤平均时间是(58±6)d;而CD133-成瘤率是4/10,平均成瘤时间是(145±8)d,CD133+细胞成瘤能力明显强于CD133-细胞。MTT检测结果表明CD133+细胞的IC50值为CD133-细胞的2.5倍左右,提示对顺铂药物不敏感。对使用顺铂的细胞进行吖啶橙染色后发现,大量CD133-细胞呈现细胞凋亡状态,而CD133+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进一步的AnnexinⅤ-FITC和PI双染结果表明,药物处理后的CD133+细胞比CD133-细胞具有更强的抗凋亡能力。结论免疫磁珠分选得到的CD133+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为CD133-细胞等肿瘤干细胞的特征。CD133+细胞比CD133-细胞具有较强的成瘤能力、耐药性及抗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直肠癌过继免疫治疗中对免疫杀伤细胞的负性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5例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分离提取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免疫磁珠法去除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同灭活的LOVO直肠癌细胞珠共培养并扩增为肿瘤抗原特异性CTL,以LOVO细胞为靶细胞行肿瘤杀伤实验,观察各实验组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11.12±0.5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77±0.66)%(t=2.687,P=0.012);去除Treg细胞后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性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效率为(33.74±4.42)%,显著高于未去除Treg细胞的对照组CTL的杀伤效率[(17.39±2.54)%; t=3.206, P=0.0034]。结论 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含量明显增高,并且对肿瘤抗原诱导的CTL的免疫杀伤功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蟾皮第18组分(F18)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其体外对不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质谱法对已分离的F18进行测定,采用噻唑蓝法(MTT法)检测F18对人SW480、SW620、BGC823肿瘤细胞株、人L02、CIK正常细胞株及鼠C26、CT26、4T1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CCK-8法检测F18对SW620、L02、CIK在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存活率,最后流式细胞术检测F18对SW620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经鉴定蟾皮F18的主要成分为华蟾毒配基,故将蟾皮F18命名蟾皮华蟾毒配基组分(CFSB)。CFSB对SW480、SW620、BGC823、L02、CIK、C26、CT26、4T1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1.10、1.15、1.55、4.85、2.63、21.22、31.39、20.75 mg/L,对SW620、L02、CIK细胞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测定浓度在2 mg/L的CFSB干预SW620细胞24 h后其S期、G_2/M期细胞比例分别由36.41%增至55.73%、10.89%增至16.95%。[结论]CFSB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可使SW620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G_2/M期。  相似文献   

20.
小鼠支气管肺泡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和分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正常成年小鼠肺内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ronchoalveolar stem cell,BASC)进行克隆培养、鉴定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方法用胶原酶和分散酶联合消化小鼠肺组织制备肺单细胞悬液,并经免疫磁珠分选Sca-1+细胞;胶原蛋白和小鼠Swiss-3T3成纤维细胞系包被培养板;无血清乳腺上皮细胞培养基培养Sca-1+细胞;双重免疫荧光染色Clara细胞抗原(CCA)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SP-C)鉴定BASC,并用流式细胞仪分选BASC。结果通过胶原酶和分散酶联合消化小鼠肺组织,平均每只成年小鼠可得到有核细胞总数(1.6~1.8)×107;经磁珠分选后的Sca-1+细胞纯度明显高于未经分选的肺Sca-1+细胞[分别为(87.3±5.9)%、(9.6±1.8)%,P<0.05];在无血清乳腺上皮细胞培养基中Sca-1+细胞在第4天可形成BASC克隆和其他不表达CCA、SP-C的细胞克隆;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31-Sca-1+CD34+细胞占肺细胞总数的0.7%~1.1%,根据此分子标记能够分选出高纯度的BASC。结论通过胶原酶和分散酶联合消化,免疫磁珠分选的Sca-1+细胞在无血清乳腺上皮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