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樊蓉  党大胜  史国兵  李楠  侯冠昕 《中国药房》2012,(46):4412-44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与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对1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伴肺部感染患者从药物选择、不良反应、相关指标监测等方面开展药学监护。结果:通过本次药学监护,对颅内感染伴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药师的积极参与下治愈了患者。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更有效地治愈患者,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参与对1例前交通瘤和双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探讨多重耐药菌颅内感染病例的药学监护点,分享抗菌药物应用得失体会。方法 临床药师在患者治疗中给予抗感染治疗方案建议,分析患者病情和感染因素,调整抗菌药物,联合脑室内和鞘内阿米卡星给药,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医师采纳药师建议,患者颅内感染得到控制,并且没有出现器官功能的损伤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术后颅内感染治疗应注重去除感染因素,依据药敏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药学监护下适时启用和停用局部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王晓枫 《中国药房》2014,(30):2870-2872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选用与治疗方法及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针对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疗程、治疗方法、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进行药学监护。结果:颅脑围术期预防用药可依据本院、本科室细菌流行病学特点,选择透过血脑屏障好的抗菌药物;颅内感染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可结合脑室抗菌药物冲洗或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抗菌药物避开血脑屏障;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3 d后可停用抗菌药物,不能过早停药;应重视二重感染和药物热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颅脑术后引起的发热症状会诊时应多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发热原因,不但要合理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同时也要注意因应用抗菌药物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4.
曾芳  伍三兰  李莉霞 《中国药师》2015,(11):1932-1934
摘 要 目的: 评价外科术后多部位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探讨临床药师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诊治1例脑外科术后肺部感染基础上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结合抗菌药物的PK/PD特点以及耐药菌的应对策略,采用万古霉素联合磷霉素的方案治疗万古霉素MIC为2 mg·L-1的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颅内感染,采用按疗程动态调整抗菌药物的方案治疗包含多重耐药菌在内的2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结果: 患者颅内感染成功治愈,肺部感染也得到控制,整体病情明显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充分运用药学知识,协助临床制定与完善治疗方案,在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70岁)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某院出院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病历248例,统计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48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品种为3种,使用天数基本控制在2 d以内(占78.22%)。术后肺部感染例数为86例(34.67%),2例(0.81%)死于术后肺部感染,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与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无关(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70%、肺癌晚期以及糖尿病为老年肺癌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术前半小时单剂量给药不会增加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老年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6.
《中南药学》2019,(11):1991-199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感染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术治疗的272例患者资料。根据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将收集的病例资料分为未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组(A组)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组(B组)。观察两组术后感染情况,比较A、B两组感染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和B组临床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有吸烟史患者、年龄大于60岁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 ESD围手术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能降低ESD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李莉霞  卜书红  李方  杨怡  张健 《中国药房》2014,(14):1334-1336
目的:总结本院药师在术后感染会诊方面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供临床药学工作者参考。方法:结合本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典型术后感染病例,分析术后感染的及时诊断、个体化的抗菌药物应用和疾病的转归,总结术后感染药师会诊的经验。结果:判断术后发热是否是感染性发热,是药学会诊的关键点和难点;早期准确的判断感染部位,是药学会诊经验性用药的重要依据;及时评价术后感染程度、调整治疗方案,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临床药师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方案;掌握药品的特点,监测患者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关注患者的用药安全,制订个体化药学监护计划。结论:复杂的术后感染要及时地控制,不仅需要对致病菌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还需要对患者术中及术后病情变化正确的分析、判断和评估,在个体化的药学监护下应用安全、有效、合理的抗菌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定期评估乳腺癌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切除术、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与手术部位感染率,制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措施,并抽取我院乳腺诊疗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2010年8月(干预前组)85份,2011年8月(干预后组)131份,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患者围术期预防用药比例由94.12%下降至19.85%,干预后围术期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者所占比例由18.75%增加到69.23%;干预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82%,干预前为3.53%,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围术期应用有效可行,乳腺癌Ⅰ类切口降低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比例不会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术后合并院内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内容。方法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相关疗效指标监测、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对1例脑出血术后合并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开展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将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调整为美罗培南静脉给药联合鞘内给药,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药敏结果加用复方磺胺治疗,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最终得到有效控制,且肝功能好转,治疗过程中无癫疒间发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开展药学监护,对促进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宪军 《安徽医药》2015,(5):1010-10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和意义。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会诊,从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方案的制定、不良反应的防范与处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程动态药学监护。结果结合患者临床状况进行动态药学分析,临床药师能够预测并解决在治疗中与药物相关的问题,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制定用药方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蒋倩  蒋刚  韩咏涛  彭林 《中国药业》2013,(20):78-79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积累经验。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医院1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并短黄杆菌致胸腔、肺部感染的治疗过程,为医疗组提供药物治疗信息、分析用药情况、监护患者用药过程。结果临床药师适时地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促进了患者病情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实际价值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诊治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铅黄肠球菌颅内感染患者的会诊,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能结合病情实际参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提供适当的药学监护,可协同临床医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通过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RAB)致颅内感染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在颅内抗感染治疗中作用。方法:以1例颌面部感染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为例,在脑脊液培养结果提示前将头孢吡肟替换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后,评估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PRAB致颅内感染的有效性。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患者的感染症状明显好转,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订,颌面部感染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刘滔滔  万瑞融  钟小斌 《中国药房》2012,(34):3255-3257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参与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5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行抗感染、内固定拆除、局部抗生素骨水泥应用、扩创及持续冲洗引流等处理。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咨询意见,与临床医师协商,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随时调整。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年(10个月~4年2个月),2例截肢,4例不愈合,49例患者愈合。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实践,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浅谈临床药师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合并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监护体会。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CABG术后患者治疗,根据患者的相关检验指标、感染情况,结合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制定和调整抗感染药物方案,关注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医学服务,如该患者在术后抗感染方面提供安全、优质的个体化药学服务。结论:通过以上临床实践,临床药师对心外科患者术后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婴儿痉挛症患儿术后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监测与随访1例婴儿痉挛症患儿幕上开颅左侧颞前叶及内侧结构切除术后的抗菌药物应用。患儿脑脊液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根据该患儿自身情况计算抗菌药物的用量,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先后使用了美罗培南300 mg、tid;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1.8 g、q8h;万古霉素200 mg、tid。结果:患儿颅内感染治愈,且用药期间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配合医师参与特殊人群临床用药方案制订,有利于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以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1例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会诊工作为例,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病情,细菌学培养药敏结果,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治疗方案,先后给予注射用头孢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和安宫牛黄丸等药物抗感染治疗。结果: 患者颅内感染情况逐渐好转,最后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临床药师更好地融入到临床治疗团队中。  相似文献   

18.
张海英  任晓蕾  李玉珍 《中国药房》2012,(30):2870-287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患者术后抗感染药治疗中如何选择药物,促进患者康复。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术后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临床药师从抗感染药选择、给药剂量、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发挥药学专业特长,使患者获得了更好的药物治疗。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合作可充分发挥团队作用,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