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规范化肝郁证证候特点及其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医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从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720余部进行检索,规范化后得到频数在5%以上的肝郁证症状18个及药物22味进行因子分析。结果:特征根等于1的情况下提取8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分别为62.08%及61.57%。最大方差旋转后,得出在古代文献中肝郁证共包含肝气不舒、胃肠不适、脾气虚、热象4组症状,以及理气、化痰、清热、活血4组药物。结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肝郁证证候及用药特点与现代所用标准相吻合,提示数据挖掘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肝郁证证候和用药的主要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初步探索胃癌术后中医证候要素,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87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资料,经一般性描述分析后进行因子分析,归纳证候要素。结果:经频数分析,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纳呆、形体消瘦;根据因子分析,公因子有9个,证候要素的病位在脾、胃、肝,病性为气虚、脾虚、阴虚、血瘀、痰湿、气郁、气逆。提示的中医证型:脾胃虚寒证、血瘀证、胃阴亏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及脾气虚证。结论:应用因子分析规范胃癌术后中医证候要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胃癌术后辨证规范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分类及制定诊断标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拟《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18例,并行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特征为活动期大肠湿热证、寒湿内盛证和肝郁脾虚证,缓解期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的症状量化指标。结论: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的多元统计方法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研究,为该病的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临床证候分类,为临床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频数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临床证候常见3个类型,分布特点为:类肝胃不和证(65例)>类肝郁脾虚证(25例)>类脾虚气滞证(20例),以实证为主,虚实夹杂证亦多见。结论:通过建立反流性食管炎的因子分析模型,揭示了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本病的临床辨证规范化的建立打下了一定基础,并丰富了证候分类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前提下,系统检索近10年来抑郁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类文献。并将检索的文献按照证候研究、方药治疗、辨证论治、综述进行分类,根据各类文献的研究特点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抑郁症证候分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总结归纳出抑郁症临床常见证候,为抑郁症中医证候规范化、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临床常见证候依次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痰气郁结、肝郁肾虚、气郁化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判别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规范化肝郁脾虚证证候特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现代期刊文献检索、并进行规范后,选用文献207篇进行频数和判别分析。结果:频数分析得出肝病在检索文献中出现频率为36.23%,而肝炎、肝硬变、肝纤维化3种肝病占所有肝病文献的77.14%;判别分析得出便溏、食欲不振、肝肿大,肝区痛、腹水,蜘蛛痣对肝硬变贡献度高;食欲不振、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对于诊断肝炎权重较大;急躁易怒、胸胁胀痛、透明质酸(HA)、腺苷脱氨酶(ADA),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可以更明确的诊断肝纤维化。结论:肝郁脾虚证辨证标准难以脱离疾病特点;将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中,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标准化和客观化。  相似文献   

7.
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候研究已日渐成为我国中医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症状的规范化、证候的标准化尤其成为该领域的科研重点。但目前有关研究存在症状缺乏规范、辨证标准不一致的状况,而肝郁脾虚证又为中医临床常见证候,故文章对近十年来的肝郁脾虚证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旨在分析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为肝郁脾虚证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元统计方法在研究中医证候分类中的实际意义,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集116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应用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可为5个类别:肝气郁结、肝郁脾虚、湿热内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其中16例由于中医四诊信息量的限制(属无症可辨)而难以进行证型分类。结论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因子分析和复杂网络技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研究的价值。方法采用自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70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和舌脉表现,并行因子分析和复杂网络技术分析。结果经因子分析、复杂网络技术相结合提取出证素12个,病位证素包括肠、脾、肝、肾,病性证素包括湿热、寒湿、风寒、气滞、气虚、阳虚、阴虚、血瘀,常见证候类型为寒滞胃肠证、大肠湿热证、寒湿内盛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结论因子分析和复杂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数理统计方法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证候证素分布特点研究,更能直观、简洁地阐明该病的证候特点,为该病的证候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844-846
目的:探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分类及制定诊断标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41例,并行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为脾胃气虚证、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6类;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的症状量化指标。结论: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的多元统计方法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研究,为该病的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今后的相关证候标准确立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各复合证型的证候要素,以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为纲,按照单因素、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将复合证型拆分为单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素的出现频次。结果:本病病位类证素为心、肾、肺、脾;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阳虚、阴虚、阳脱、水停、痰、饮、阴竭、热、血虚。虚证单因素以心气虚证最多见;虚证双因素多见气阴两虚证;实证单因素多见心血瘀阻证;实证双因素多见血瘀兼水停证;虚实夹杂证双因素多见气虚血瘀证;虚实夹杂证三因素以气虚血瘀兼水停证为多;虚实夹杂证四因素则多见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结论:从本病的证候要素入手,可以较全面地分析证候内部及证候之间的组合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推动相关证型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的特征,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定《高血压病临床调查表》,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应用因子分析得出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素,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因子分析得到7个公因子,分别是:F1(血瘀证素)、F2(阳虚证素)、F3(痰浊证素)、F4(阳亢证素)、F5(气虚证素)、F6(血虚证素)、F7(阴虚证素).7个证素出现的频次和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51 (45.95%)>气虚48 (43.24%)>阴虚36 (32.43%)>阳亢31 (27.93%)>痰浊29(26.13%)>阳虚28 (25.23%)>血虚12 (10.81%);证素组合情况以2个证素相兼最为常见,占60.4% (67/111);其次是单证素,占21.6%(24/111);3个证素相兼占16.2%(18/111);4个证素相兼占1.8% (2/111).结论 高血压病的主要中医证素是血瘀、气虚、阴虚;证素组合情况以2个证素组合最常见,其中又以阴虚+阳亢的组合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类中心聚类法对154例血栓前状态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传统临床辨证分为12种证型,分别为血瘀证、气虚证、湿浊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湿热(毒)证、气滞证、血虚证、痰热证、寒凝证;其中,血瘀证、气虚证明显多于其他证候,占49.1%,寒凝证最为少见。证候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型,其中阳虚血瘀证占60.4%,痰湿蕴热兼气滞证占20.1%,气阴两虚证占13.0%,寒凝证占6.5%,阳虚血瘀证是血栓前状态的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结论:聚类分析对于中医证候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为证候的归纳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辨证治疗用药及科学地评估中医疗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研究,对缺血性中风病进行辨证分型。方法:检索1999-2009年核心期刊中关于缺血性中风病中医文献,收集缺血性中风病症状、体征,确定缺血性中风病症状术语条目表。运用频数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进行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结果: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结合频数分析得出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痰瘀阻络、风痰上扰、肝阳暴亢、痰热腑实为缺血性中风病现代文献证。结论: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病的现代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反映了缺血性中风病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稳定性冠心病(SCAD)及其不同合并病的证候分布特点。方法:用现况研究方法调查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或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研73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男546例,女190例,年龄28~75岁,平均(61.87±8.74)岁。常见合并病是高脂血症(475例,64.54%)、高血压(454例,61.68%)、糖尿病(239例,32.47%)和脑卒中(94例,12.77%)。常见证候是血瘀(501例,68.07%)、痰浊(363例,49.32%)、气虚(344例,46.74%)。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多见气虚证(49.3%vs 42.1%,P=0.038),合并高血压病多见气滞证(10.4%vs 6.0%,P=0.027),合并脑卒中多见气滞证(17.0%vs 7.5%,P=0.004),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血瘀证(78.5%vs 63.8%,P<0.001)。结论:血瘀、痰浊、气虚是稳定性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稳定性冠心病不同合并病有符合自身的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对入选的309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计算等统计学方法。结果: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型有4个:痰热腑实证105例(占34.0%),气虚血瘀证90例(占29.1%),风痰上扰证64例(占20.7%),痰瘀阻络证50例(占16.2%)。结论: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讧候分型以痰热腑实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血瘀证,再次为风痰上扰证,痰瘀阻络证相对最少。本研究还发现痰瘀互结,腑气不通是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证候特征,提出祛瘀涤痰通腑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煤工尘肺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规范其中医证候名称,研究其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点。方法现代文献检索,利用Excel软件建立煤工尘肺的证候类型文献数据库、录库,统计分析。结果将煤工尘肺的中医证候由规范前的36个缩小到了15个。总结煤工尘肺的中医证候特点为:虚证多为肺气虚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肾阳虚证、肺阳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实证主要有痰热闭肺证、瘀阻肺络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肾水凌心证;感受外邪时,常见风寒袭肺证、风热闭肺证、表寒肺热证。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因病性主要为气虚、热(内)、阴虚、痰、瘀、阳虚、风(外)、寒(外)、湿(内)。结论煤工尘肺目前没有统一的中医证候名称及诊断标准,现有文献采用的是自拟标准或没有标准,不便于疾病诊疗规范的制定,目前急需制定相对统一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煤工尘肺稳定期常可见虚实夹杂,以虚证多见;当感受外邪时也可以并见外感疾病。临床实践,中医当辨明同一疾病表现出的不同证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重症肺炎证候分布规律及主要证型的症状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方法,检索1981—2008年6月重症肺炎的相关文献,运用频数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文献29篇,55条记录。结果显示,频率较高的证型依次为亡阳证(28.1%)、气阴两虚证(21.8%)、亡阴证(18.75%)、肺热腑实证(18.75%)、厥证(15.62%)、脱证(12.5%)、痰热壅肺证(12.5%)。结合专业知识和聚类结果,筛选痰热壅肺证、阴竭阳脱证、肺热腑实证、热入心包证作为重症肺炎的主要证型,并对证型的主、次症进行了筛选。结论:文献分析总结出了重症肺炎证型分布规律及主要证型症状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