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预防大鼠运动性疲劳及其对脑内5-HT分解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预防运动性疲劳的中枢5-HT机制。方法:应用跑台建立大鼠急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电针足三里于运动前介入,每日1次,于第6天,分别于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h处死大鼠,检测血浆乳酸(LAC)水平和海马、下丘脑5-H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变化。结果:运动后即刻时,电针可下调疲劳大鼠血浆乳酸水平、显著降低海马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运动后3h时,电针显著降低血浆LAC水平以及海马、下丘脑5-HT和5-HIAA含量。结论:降低海马、下丘脑5-HT水平并促进其代谢可能是电针预防运动性疲劳和促进疲劳恢复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正常大鼠血清、下丘脑中5 - HT含量以及胃、肠、脑组织5-HT表达的影响,研究足三里穴与胃特异性机制.方法:按随机原则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三阴交1、2组,足三里1、2组,共5组,每组8只.高效液相法检测血液及下丘脑中5 - HT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5 - HT在胃、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足三里1、2组5- H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足三里1、2组分别高于三阴交1、2组(P<0.05).胃、肠、脑组织中5- HT阳性表达IOD,足三里1、2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足三里组高于三阴交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有效调节正常大鼠血清及组织中5 - HT的变化,具有穴位特异性,提示足三里穴与胃之间存在相关性,为穴位脏腑相关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瓜蒌薤白汤对肺纤维化形成阶段干预作用。方法:普通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瓜蒌薤白汤组。除正常组外均用气管内注入平阳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14d用药,28d处死后测下丘脑及海马DA、NE、5-HT。结果:模型组下丘脑NE、DA、5-HT与海马5-HT高于正常组(P<0.05);瓜蒌薤白汤组下丘脑与海马NE、DA低于模型组与泼尼松组,5-HT低于模型组而高于泼尼松组(P<0.05)。结论:瓜蒌薤白汤能抑制模型下丘脑NE、DA、5-HT及海马5-HT的升高,并能降低海马NE、DA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抽动行为及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serotonin,5-HT)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西药组,0.5mg/(kg·d)]、红景天苷组[(中药组,50mg/(kg·d)],每组10只,采用亚氨基二丙腈(imino-dipropio-nitrile,IDPN)诱导的大鼠作为TS动物模型。造模后第4日开始腹腔注射干预,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连续干预7日。对造模前、造模后及干预后各组大鼠进行刻板行为评分并测定血浆及纹状体中DA、5-H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抽动行为评分升高(P0.01),血浆及纹状体DA、5-HT含量降低(P0.01,P0.05)。与本组造模后比较,两个给药组干预后抽动行为评分降低(P0.01),血浆DA含量升高(P0.01),中药组5-HT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两个给药组干预后抽动行为评分均降低(P0.01),血浆及纹状体DA含量升高(P0.01,P0.05),中药组血浆及纹状体5-HT含量升高(P0.01,P0.05)。与西药组同期比较,中药组干预后抽动行为评分升高(P0.01),血浆及纹状体DA含量降低,5-HT含量升高(P0.01,P0.05)。结论红景天苷能减少TS模型大鼠的抽动行为,并使血浆及纹状体的DA水平增高。红景天苷对抽动行为的疗效与调节纹状体DA能神经元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e和人参总皂甙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中枢神经逆质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人参皂甙Re组、人参总皂甙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给药组和模型组大鼠在灌胃1h后进行中等运动强度的水平跑台运动,每天1次.连续14d。末次运动后即刻处死大鼠,迅速取下丘脑,色谱法测Ach、DA、5-HT和GAB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甙Re和人参总皂甙组大鼠下丘脑Ach和DA的含量显著性升高,而5-HT和GABA的含量有显著性降低;与人参皂甙Re组相比较,人参总皂甙组大鼠下丘脑Ach、5-HT和GABA有显著性降低,而DA含量有显著性升高。结论人参皂甙Re及人参总皂甙均可对下丘脑神经递质含量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抗运动性疲劳效应,但人参总皂甙的效果更优,尤其能更好地改善运动性疲劳下中枢保护性抑制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百会穴长留针法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效应,并从神经生化角度探讨针灸抗抑郁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百会穴长留针组和百会穴普通留针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大鼠采用孤养结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进行造模,共接受21 d不可预见的刺激,造模同时百会穴长留针组和普通留针组分别给予百会穴长留针和普通留针治疗。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测定实验后大鼠海马和下丘脑组织匀浆的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水平。结果:实验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下丘脑DA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百会穴长留针组下丘脑5-HT和DA及海马5-HT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百会穴普通留针组下丘脑DA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期组间比较显示,百会穴长留针组较普通留针组各指标(P>0.05),但有升高趋势。结论:百会穴长留针法可提高海马及下丘脑5-HT和DA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单胺类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和纹状体神经递质DA、NA、5-HT含量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6只作空白组,剩余采用右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法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电针组电针"百会""太阳",每周3次;针刀组松解C_1、C_2横突后结节,每周2次。4周观察期后,采用APO诱导的旋转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中脑黑质形态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纹状体DA、NA、5-HT的含量。结果:空白组不转圈,模型组转圈无变化,电针组和针刀组干预后转圈数较模型组减少显著(P0.01);模型组纹状体递质DA、NA、5-HT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针刀组DA、NA、5-HT含量较模型组升高显著(P0.01或P0.05)。结论:针刀干预可减轻PD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和升高纹状体神经递质DA、NA、5-HT含量,缓解帕金森病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脑-肠轴角度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愈合及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胃组、安神组、联合组,每组8只。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方法造成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治胃组穴选双侧"足三里""中脘",安神组穴选双侧"申脉""照海",联合组穴选双侧"足三里""中脘""申脉""照海",用0.22 mm×13 mm不锈钢毫针刺入5~10 mm,留针20 min。针刺干预5 d后检测热痛阈的变化。按40 mg/kg大鼠体质量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记录注射后大鼠的睡眠持续时间。肉眼观察大鼠的胃黏膜形态,Guth法计算黏膜损伤指数(UI),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纹状体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热痛阈和睡眠持续时间显著下降(P0.01),UI及5-HT、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热痛阈和睡眠持续时间增加(P0.05,P0.01),UI均显著降低(P0.01),治胃组和联合组中5-HT含量明显降低、治胃组DA含量显著降低(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联合组热痛阈及睡眠持续时间显著增加(P0.01),UI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中脘、照海、申脉可促进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愈合,同时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其中四穴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纹状体中5-HT及DA含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对慢性内脏痛模型大鼠情绪心理行为的改变,结合大鼠海马和结肠组织中5-HT水平的变化,旨在阐明针刺缓解疼痛及改善情绪心理障碍的部分机制.方法:选取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为慢性内脏痛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束缚组、针“百会”配“足三里”组(以下简称治疗组).造模结束后第2天,正常组、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束缚组只捆绑束缚不治疗,治疗组捆绑束缚进行电针处理20 min.隔日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结束后,对大鼠进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和结肠组织中5-HT的水平.结果:1)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OE%和OT%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OE%和OT%值明显升高(P<0.01,P<0.05).2)5-HT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模型束缚组海马中5-HT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海马中5-HT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束缚组比较,治疗组海马中5-HT水平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模型束缚组结肠中5-HT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结肠中5-HT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束缚组比较,治疗组结肠中5-HT水平升高(P>0.05).3)海马/结肠5-HT比值,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模型束缚组海马和结肠中5-HT比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海马和结肠中5-HT比值降低(P<0.05);与模型束缚组比较,治疗组海马和结肠中5-HT比值降低(P>0.05).结论: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能够调节脑肠轴中5-HT水平的失调,进而减轻疼痛症状,使焦虑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 FGID)大鼠血清及组织5- HT的影响,探讨经穴-脏腑相关性.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注射液法制作FGI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根据针刺的穴位及方式不同分为足三里1、2组,三阴交1、2组,共6组.高效液相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脑5 - HT含量及在胃、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造模后5- HT含量及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电针后5 - HT含量及表达较模型组降低.血清5- HT含量及胃、肠组织中的表达,足三里2组低于三阴交2组(P<0.05);足三里1组肠、脑组织中5 - HT阳性表达低于三阴交1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降低FGID模型大鼠增高的5- HT含量及表达,提示足三里穴与胃之间存在经穴-脏腑相关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抑郁症的调节作用.方法复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施以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治疗.采用美国GraphPad Prism 3.02专用统计软件,以非线性回归方法计算最大结合率(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推测5-HT1A和5-HT2A的受体数量与结合活性.结果(1)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1受体的Bmax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电针可增加其Bmax值.(2)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2受体的Bmax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电针可降低其Bmax值;抑郁模型大鼠5-HT2受体的Kd也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治疗后Kd值也有所下降.结论5-HT受体功能不平衡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扶突”等穴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段脊髓中5-羟色胺(HT)受体(R)亚型5-HT 1 AR和5-HT 2 A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颈部切口痛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颈段组、足三里-阳陵泉腰段组,每组8只.沿大鼠颈中线做长约1.5 cm的纵行切口,制作切口痛模型.分别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各30 min.用辐射热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荧光定量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颈段(C1-C4)、腰段(L1-L3)脊髓5-HT 1A和5-HT 2A受体亚型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颈部切口术前比较,各组的热辐射躲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电针“扶突”穴或“合谷”-“内关”穴后,与本组术后比较其躲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电针“足三里”-“阳陵泉”与本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颈段脊髓中5-HT 1 AR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5-HT 2 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扶突组和合谷-内关组脊髓中5-HT 1 AR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5-HT 2 A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5-HT 1 AR和5-HT 2 AR的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扶突”和“合谷”-“内关”穴可缓解大鼠颈部急性切口痛,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颈段脊髓中5-HT 1 AR mRNA表达、上调5-HT 2 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理疏导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NE、DA、5- HT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解释、鼓励、支持安慰等方法来疏导患者的心理,治疗2周和4周后对比临床疗效积分的变化及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静脉血血浆NE、DA、5-HT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治疗2周(P<0.05);血浆NE含量治疗2周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和治疗4周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A、5- HT治疗2周后和治疗前的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4周后的含量较2周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疏导疗法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浆NE、DA、5-HT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扶突"穴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痛敏物质及镇痛物质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穴组、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10只。沿大鼠颈中线做长约1.5 cm的纵行切口,制作切口痛模型。电针双侧"扶突""足三里"-"阳陵泉"穴30 min。用辐射热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颈段(C1-C4)脊髓背角P物质(SP)、速激肽受体-1(NK-1)、环氧合酶-1(COX-1)、5-羟色胺1 A受体(5-HT1 AR)、5-HT2 AR的活性,图像分析仪测定上述物质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积分灰度值。结果:与颈部切口术前比较,各组的热辐射躲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电针"扶突"穴后,与本组术后比较其躲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电针"足三里"-"阳陵泉"与本组术后比较,躲避潜伏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切口术后,脊髓背角浅层SP、NK-1、COX-1的灰度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即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扶突穴组SP、NK-1、COX-1的灰度值显著升高(P0.05),表达明显下调;足三里-阳陵泉组与模型组比较,该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5-HT 1 AR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5-HT2 AR灰度值变化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扶突穴组5-HT1 AR、5-HT2 AR灰度值明显下降(P0.05),而足三里-阳陵泉组的灰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扶突"穴可缓解大鼠颈部急性切口痛,该作用与其下调脊髓背角SP、NK-1、COX-1的免疫活性,上调5-HT1 AR、5-HT2AR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和艾灸组各32只,根据造模或治疗时间将模型组和艾灸组随机分为1、4、7、10次亚组,每亚组8只,采用游泳实验建立力竭模型。艾灸各亚组大鼠造模后即刻温和灸神阙穴15min,隔日1次,各亚组大鼠完成相应力竭运动后24 h检测海马组织5-HT、DA、NE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各亚组5-HT含量均明显升高,模型1、4、7次亚组NE含量均明显升高,模型1次亚组DA含量明显升高,模型10次亚组却明显降低。与相应模型亚组比较,艾灸4次亚组NE含量明显升高,艾灸7、10次亚组5-HT含量显著降低,DA、NE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艾灸神阙穴可以通过调节反复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神经递质,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改善机体疲劳状态,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麦门冬汤对肺纤维化形成阶段干预作用.方法:将普通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麦门冬汤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用平阳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14 d开始用药,第28 d处死后检测肺组织及海马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五-羟色胺(5-HT).结果:各组肺及海马NE值由大到小为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麦门冬汤组,麦门冬汤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肺及海马DA值由大到小为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麦门冬汤组,模型对照组与麦门冬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肺5-HT值由大到小为模型对照组>麦门冬汤组>正常对照组;各组海马5-HT值由大到小为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麦门冬汤组;模型对照组的两指标与正常对照组、麦门冬汤组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门冬汤能减少模型大鼠肺及海马中NE、DA及5-HT的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大鼠脑内5-HT、DA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神门组、内关组、三阴交组、足三里组、申脉、照海组。大鼠腹腔注射PCPA造模成功后,于次日进行针刺治疗,各治疗组针刺相应腧穴。结果:针刺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脑内5-HT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相比,神门组、申脉、照海组、三阴交组大鼠脑内5-HT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鼠脑内D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针刺各组可能通过提高大鼠脑内5-HT含量促进睡眠,而非抑制DA合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经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为经脉脏腑相关与脑的联系提供实验支持。方法:随机从80只SD大鼠中选择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结扎冠状动脉旋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选取模型复制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神门组、内关组、太渊组,每组10只。按组分别电针大鼠左侧手少阴心经"神门"穴、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和手太阴肺经"太渊"穴,每次刺激10 min,连续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内单胺类递质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电针后,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神门组NE、DA、5-H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太渊组NE含量升高(P<0.05),DA、5-HT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神门"穴、"内关"穴皆可促进心肌缺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单胺类递质含量恢复,且二者的效果明显优于电针"太渊"穴,说明不同的经穴之间具有相对特异性的中枢调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睡眠剥夺(SD)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脑干中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睡眠剥夺组、假针组和电针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分别在连续5 d的睡眠剥夺前后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电化学检测器检测大鼠脑干中DA和5-HT含量。结果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睡眠剥夺组和假针组的潜伏期均高于正常组和电针组(P0.05);睡眠剥夺组和假针组的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均低于正常组和电针组(P0.05),电针组低于正常组(P0.05)。在避暗实验中,连续5 d的睡眠剥夺后睡眠剥夺组、假针组和电针组的步入潜伏期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电针组高于睡眠剥夺组和假针组(P0.05)。连续5 d的睡眠剥夺后,睡眠剥夺组和假针组大鼠脑干DA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和电针组(P0.05),电针组低于正常组(P0.05);睡眠剥夺组和假针组大鼠脑干5-HT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和电针组(P0.05),电针组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睡眠剥夺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脑干中DA和5-HT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5-HT、5-HT3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选取给予电针治疗(选取中脘、天枢、气海等穴,针刺后加电刺激,4周为1个疗程)16例和西药治疗(口服地衣芽孢杆菌和黛力新片)15例的腹泻型IBS患者治疗前后的乙状结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患者结肠黏膜5-HT、5-HT3R表达情况。结果:电针组和西药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结肠黏膜5-HT、5-HT3R阳性面积和光密度(OD)表达均较正常人有显著性升高(P0.01,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P0.01),电针组治疗后结肠黏膜5-HT、5-HT3R阳性面积表达则较西药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显著降低腹泻型IBS患者结肠黏膜5-HT、5-HT3R表达,进而减弱神经介导的胃肠道运动与分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由此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状态和内脏高敏感性而达到其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