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Foley尿管低位小水囊、米索前列醇、缩宫素三种方法用于孕晚期引产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孕妇依从性、不良反应、分娩结局以及对胎儿及新生 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有引产指征的孕晚期孕妇共150例,随机分为3组,水囊组50例,米索前列醇组50例,缩宫素组50 例,观察比较三组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不良反应,孕妇依从性,分娩结局,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水囊组与米索前列醇组促宫颈成熟有效性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两组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P <0.05);米索前列醇组孕妇依从性最高,与水囊组无明显差异(P >0.05),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P <0.05);水囊组和米索前 列醇组用药至临产时间均明显短于缩宫素组(P <0.05);米索前列醇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 <0.05);水囊组阴道分娩率最高,与米索前列醇组无明显差异 (P >0.05),均高于缩宫素组(P <0.05),缩宫素组剖宫产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0.05).;水囊组置入水囊时少量阴道出血发生率较高,米索前列醇组宫缩过 频发生率高,缩宫素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三组无差异(P >0.05).结论 Foley尿管低位小水囊、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效果均显 著,安全、经济、有效,孕妇依从性高,缩短用药至临产时间,缩短总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监测不同潮气量通气时全麻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行胃肠手术的全麻患者50例,年龄31~59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常规潮气量组(C组,n=20)和小潮气量组(L组,n=30).C组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呼气末正压力0,吸入氧浓度80%,氧流量2 L/min,行间歇正压通气;L组VT 6 ml/kg,RR16次/min,余同c组.气管插管后10 min,两组均以0.3 ml·kg-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 ml/kg,输注后开始手术.于输注前(T1)和输注后10 min(T2)时记录MAP、HR、CVP、体循环血管阻力(SVR)、SVV和每搏指数(SI),并计算其变化率.绘制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监测血容量变化的ROC曲线.结果 ROC曲线结果 分析显示:以SI变化率≥25%为监测血容量变化的标准时,SVV的诊断周值为9.5%,C组SVV>9.5%监测血容量变化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57.1%;L组SVV>9.5%监测血容量变化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71.4%.ROC曲线下面积显示:两组SVV监测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高于MAP、HR、CVP、SVR.结论 在常规潮气量(8 ml/kg)和小潮气量(6 ml/kg)/机械通气时,SVV均可准确地监测全麻患者血容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即刻早期基因(IEGs)c-jun在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疼痛模型中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将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CCI组和假手术组各9只,CCI组参照Bennett和Xie等方法建立CCI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主干,不结扎。于术前2d和术后1、3、5、7d测定两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7d取大鼠双侧L4、L5和L6DRG,免疫组化法分析DRGc-jun变化。结果CCI组损伤侧于术后3d出现热痛觉过敏(P〈0.05),术后7d达高峰(P〈0.01),且DRGc-jun出现明显表达;而健侧和假手术组没有表达(P〈0.01)。结论初级感觉神经元中c-jun表达是神经损伤的标志和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成人HBV感染及急性乙型肝炎(AHB)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普及,成人散发性HBV感染逐渐增多。为了探讨上海地区成人散发性AHB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我们对68例散发性成人AH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针心经不同节段对家兔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经脉脏腑相关是针灸经络理论的核心,也是针灸作用机制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从心经与支配心脏交感神经电活动关系的角度探讨针灸经络理论的核心内容。目的:观察电针心经不同节段对家兔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安徽中医学院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心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03在安徽中医学院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心实验室开展,共选健康青紫兰家兔36只,体质量(2.8&;#177;0.3)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即电排针刺激心经腕部(“神门”区)、肘部(“少海”区)和腋部(“极泉”区)经脉主干3组。方法:每次每组各选1只同性别、体质量差小于10%的家兔,同步进行实验。在Olympus解剖显微镜(日本)下分离心上交感神经丛,埋植多股不锈钢丝双极电极,进口专用凝胶(美国产)固定后,关闭胸腔,控制肛温(39&;#177;0.5)℃,50mL/L葡萄糖等渗液静脉滴注维护2h后电针。记录分析心率变异性和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电针后各组动物的心率变异性、功率谱高频/低频值分析。结果:纳入家兔共3组,每组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电针后,各组心率变异性的总心率变异性值和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频率增高,功率谱高频/低频比值下降,以电针腕部组为著,肘部组次之,腋部组最弱。结论:电针心经不同节段,均可促进心上交感神经丛放电活动,增强左心功能,且以心经腕部经脉主干与左心功能间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当前责任制护理的优越性已被大家公认,它的分工方法,护理病例的书写格式、内容、项目等,国内各医院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护理经过记录在国内无统一方式。我们从1039份护理病例中,抽样100份病例,对记录内容作了分析,认为有许多缺点:责任护士重视了入院初期的资料收集及计划制定,但在护理病历经过记录中忽略了问题的动态变化。护理问题不突出、不明确,缺乏解决问题的措施、效果评价。记录内容笼统,格式不统一,多是用医生叙述式病程记录的方法,并且与医生的病程记录有重复现象,没有体现出护理病历的特点等。为了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观察病人的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小肠经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影响,以验证心经与小肠经的表里经关系.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降支结扎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电针刺激心经"神门-通里"或小肠经"养老-支正"段,并电针刺激肺经"太渊-列缺"段作为对照,观察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变化情况.结果:与伪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肺经组、心经组和小肠经组大鼠心电图异常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模型组、肺经组、心经组和小肠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伪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率下降明显(P<0.05),心经组和小肠经组大鼠心率恢复也较明显(P<0.05).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K和LDH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心经组和小肠经组CK和LDH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与肺经组比较,心经组和小肠经组CK和LDH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电针心经、小肠经可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ECG,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和LDH活性水平,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应用重组γ-干扰素(IFN-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研究结果。91例RA病人,平均年龄53岁,病程平均11年。47例给予皮下注射IFN-γ,每日50微克,共20天,然后改隔日50微克直至28天。另44例作为安慰剂组,同期给予血清白蛋白作为对照。79例病人完成治疗,其中IFN-γ组7例、安慰剂组5例中止治疗。疗效以Ritchie和/或Lansbury指数下降30%或更多为有反  相似文献   
10.
静脉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参素是从中药苦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为氧化苦参碱,系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我们2003年5~12月用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7例,并设立对照组38例,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