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大鼠创伤性脊髓水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致SD大鼠T8脊髓损伤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3天用干湿法测定脊髓组织水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脊髓组织中Ca2 的含量。 结果 :脊髓损伤后局部组织含水量、Ca2 含量均显著增加 (P <0 .0 1) ,用CNTF治疗后水含量、Ca2 含量有明显下降 (P <0 .0 1) ,但和正常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 结论 :CNTF可能是通过阻止Ca2 内流、稳定细胞内外Ca2 平衡而起到减轻创伤性脊髓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和细胞外基质(ECM)凝胶复合移植对损伤脊髓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脊髓半横断伤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嗅鞘细胞移植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正常组(C组),24h每组8只动物取伤段标本测水离子含量。其余动物第6周、第12周每组8只动物爬坡试验,评价下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脊髓损伤(SCI)后组织水肿,Na+、Ca2+离子浓度升高,K+、Mg2+离子浓度降低。嗅鞘细胞复合细胞外基质凝胶脊髓内移植后显著改善这些变化,使损伤细胞功能有显著恢复。结论:嗅鞘细胞复合细胞外基质凝胶脊髓内移植对SC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内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到损伤的脊髓后,能否分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以及能否引起脊髓组织内CNTF和FGF-2表达的变化及脊髓的细胞有何数量改变.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嗅球嗅鞘细胞,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CNTF和FGF.2的表达.将嗅鞘细胞移植入脊髓半横断SD大鼠,观察术后7天和21天嗅鞘细胞在脊髓内的存活情况,并对脊髓组织切片进行CNTF和FGF-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计数阳性细胞并计算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嗅鞘细胞在体外培养和移植后都能表达CNTF和FGF-2.同未移植组对比,移植组脊髓CNTF和FGF-2表达明显增强(P<0.05),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增加(P<0.05),星型胶质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入损伤的脊髓后能分泌CNTF和FGF-2,并使脊髓组织内CNTF和FGF-2的表达增加,引起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IUGR胎鼠脑组织线粒体酶活性改变及硫酸镁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IUGR)胎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线粒体Ca2 ,Mg2 含量改变及硫酸镁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被动吸烟方法建立孕鼠IUGR模型 ,部分孕鼠 (实验A组 )尾静脉注射硫酸镁 ,测定各组胎鼠脑组织线粒体Na -K -ATP酶 ,Ca2 -ATP酶 ,Mg2 -ATP酶活性及线粒体Ca2 ,Mg2 含量。结果 :IUGR胎鼠脑组织线粒体三种酶的活性均下降 ,线粒体Ca2 含量增高 ,Mg2 离子含量降低 ,应用硫酸镁对上述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P <0 .0 5 )。结论 :硫酸镁可以改善IUGR胎鼠脑线粒体酶活性 ,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大鼠晶状体海水浸泡伤后对Na 、K 、Ca2 、Mg2 的浓度进行测定并观察和分析其与形态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晶状体伤后的不同时间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Na 、K 、Ca2 、Mg2 的浓度,同时观察晶状体形态学的变化。结果:随着海水浸泡时间的延长,Na 、Ca2 、Mg2 浓度逐渐升高,K 浓度不断下降。海水浸泡30 m in缝合伤口观察1周组的Na 、K 、Ca2 、Mg2 浓度基本恢复正常。海水浸泡30 m in时晶状体明显变混浊,晶状体上皮细胞首先受损,很快发展到皮质层,发生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结论:晶状体Na 、K 、Ca2 、Mg2 浓度的变化与晶状体组织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冠脑益嗪对离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冠脑益嗪对离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 1 0、30、60 min,4个时间点收集冠状静脉窦回流血各 2 ml,测定乳酸脱氢酶 ( L DH)含量 ,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 ,烘干 ,测定钙( Ca2 + )、镁 ( Mg2 + )、钾 ( K+ )含量。结果 :冠脑益嗪 1 1 .0 μmol/L能使缺血心肌 L DH的释放量明显减少 ;心肌 Ca2 +含量下降、K+、Mg2 +含量升高 ;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律失常发生率 ,缩短持续时间。结论 :冠脑益嗪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组织中 Ca2 +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红细胞膜 ATP的变化及其与 SOD、XOD的相关性。方法 对2 8例支气管发作患者和 5 0例正常健康人采用 Hanahan测定 Na+ - K+ - ATP酶 ;采用 Lathral测定 Ca2 + - ATP酶 ;采用 Pyragllal- ABT法测定 SOD;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XOD。结果 患者 Na+ - K+ - ATP酶和 Ca2 + - 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 1 ) ;患者 XO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 1 ) ,SO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 1 ) ;红细胞膜 Na+ - K+ - ATP酶和 Ca2 + - ATP酶活性与血 XOD呈高度负相关性 ( r=- 0 .871 ,P <0 .0 1 ,r=- 0 .685 ,P <0 .0 1 )。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加 ,体内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降低 ,从而引起细胞膜 ATP酶的损伤 ,干扰了细胞内外 Ca2 + ,Mg2 +的交换 ,这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皮质酮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皮质酮致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 ,结晶紫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TU 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应用免疫组化法 ,观察 CNTF对皮质酮致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的保护作用 ,及其与 Bax和 Bcl- 2含量的关系。 结果 :皮质酮可剂量依赖地降低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存活率 (P<0 .0 1)。 1× 10 - 7m ol/ L的皮质酮作用 2 4h后 ,(1)约 45 %的海马神经元死亡 ;(2 )出现紫蓝色 TU NEL阳性细胞和圆形坏死细胞 ;(3) Bcl- 2免疫组化阳性神经元减少 ,着色浅淡 ;Bax免疫组化阳性神经元增加 ,着色深。同时给予培养细胞1× 10 - 7mol/ L 皮质酮和不同浓度的 CNTF2 4h后 ,发现与对照组相比 ,CNTF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 (1)存活率升高 ;(2 )紫蓝色 TU NEL 阳性细胞和未着色的圆形坏死细胞均减少 ;(3) Bcl- 2免疫组化阳性神经元增加 ,着色深 ;Bax免疫组化阳性神经元减少 ,着色浅淡。结论 :凋亡和坏死过程共同参与了皮质酮致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外源性 CNTF可通过减少细胞坏死和凋亡而改善神经元损伤 ,其减轻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抑制凋亡蛋白 Bcl- 2和下调促进凋亡蛋白 Bax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脊髓神经元酶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的酶学变化,并探索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改良Allen打击法致SD大鼠T8脊髓损伤,分别于术术前术后第3、7、14天测定脊髓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酸性磷酸酶(ACP)的含量。结果:AChE于手术持续下降,ACP在术后3天开始上升,第7天升至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经CNTF治疗后上述峡谷种酶变化的幅度较小,且整个过程比较平衡,结论:CNTF对脊髓损伤的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IL-6治疗组(A组),单纯脊髓损伤(SCI)(B组),假损伤组(C组)。每组20只动物,应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急性SCL模型,A组SCL后30min,腹腔内注射10μgIL-6,B组单纯脊髓损伤,无治疗,C组,暴露硬脊膜,无SCL,术后分别12h和12周,每组10只动物,取脊髓伤段标本测小离子含量和Bcl-2、Fas蛋白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结果(1)SCL后组织水肿,Na 、Ca2 离子浓度升高,K ,Mg2 离子浓度降低。IL-6治疗后显著改善这些变化。(2)A、B、C中,均发现Bcl-2和Fas蛋白阳性表达,表达顺序分别为A>B>C和B>C>A。结论SCI后早期应用IL-6可抑制大鼠脊髓细胞凋亡,减少神经细胞离子失衡,改善细胞内环境,从而对脊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测定急性脊髓损伤(SCI)后大鼠血浆和脊髓组织中内皮素(ET)及电解质含量,了解其变化规律,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放免法测定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后1h,4h,8h,24h血浆和脊髓组织内皮素含量,并测定 相应脊髓组织钠、钾、钙离子含量和含水量。结果:损伤1h,4h,8h血浆内皮素含量比对照组高(P<0.005),24h与 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组织内皮素含量实验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同一时间不同程度损 伤组比较,重度损伤组均较中度损伤组高(P<0.05)。脊髓组织中钠、钾、钙离子含量及含水量与组织内皮素含量 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内皮素含量升高,且与损伤程度有关,组织内皮素含量升高可导致组织水肿,钙、钠离子内流及钾离子外流而加重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SC)脊髓内移植对损伤组织的作用的影响。方法:将脊髓半横断损伤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A组)、SC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8 h 后一半动物取伤段脊髓标本测水离子含量。另一半动物采用联合行为记分(CBS)评价其神经功能。结果:脊髓损伤(SCI)后组织水肿,Na+ 、Ca2+ 离子浓度升高,K+ 、Mg2+ 离子浓度降低,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脊髓内移植可显著改善这些变化,且使SCI后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脊髓内移植对SC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神经细胞离子失衡,改善细胞内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珂恩  李超  何永峰  布林 《海南医学》2005,16(7):134-135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脊髓半横断伤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正常组(C组),24小时每组12只动物取伤段标本测水离子含量。其余动物第6周、第12周每组8只动物爬坡试验,评价下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 脊髓损伤(SCI)后组织水肿,Na^ 、Ca^ 离子浓度升高,K^ 、Mg^2 离子浓度降低。神经干细胞脊髓内移植后显著改善这些变化,使损伤神经功能有显著恢复。结论 神经干细胞脊髓内移植对SC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神经细胞离子失衡、改善细胞内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CNT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逆行性红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脊髓损伤后逆行性红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NS)组和CNTF组,用Allen改良法撞击致SD大鼠脊髓T10损伤,经蛛网膜下腔留置导管注射NS和CNTF;术后每周进行一次BBB评分和斜板试验的行为学评分;6周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红核神经元,取红部位脑组织作冰冻切片,应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脊髓损伤后红核神经元存活率,并进行图像数据的分析。结果:(1)CNTF组行为功能高于NS组;(2)CNTF组HRP标记红核神经元数目多于对照组。结论:CNTF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逆行性损伤,而对上行运行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从而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后动物血清钙、镁、铜、锌、铁元素含量的变化及转归。方法:将体重2.5~3.0kg健康成年家兔26只,随机分为A组(n=10),B组(n=10)和对照组C组(n=6)。A、B两组用Allen氏法致脊髓伤,能量分别为100gcf和60gcf。通过连续测定术前及术后30min、24h、72h和7d时血清钙、镁、铜、锌、铁元素的含量,结合平行进行的动物后肢神经功能学检查和电生理学(SEP)检查,观察它们在脊髓损伤后及功能恢复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血清钙、铜含量升高,镁、锌、铁含量下降。脊髓损伤重者,血清元素变化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A、B两组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波幅降低或消失,潜伏期延长.结论:急性脊髓损伤早期即可出现某些血清元素的变化。这些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及SEP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脊髓操作后脊髓神经元内酶学的变化,并探索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Allen改良法打击摸型致SD大鼠T8脊髓操作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10d测定脊髓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酸性磷酸酶(ACP)的含量。结果:AChE于术后持续下降;ACP在术后第3天开始上升,第7天至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用CNTF处理的大鼠上述两种酶变化的幅度较小,且整个过程也比较平  相似文献   

17.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良的Allen s撞击法制作大鼠SCI模型。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检测急性SCI中SCI段H2O、Ca2 、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在光镜下观察伤段脊髓组织的形态改变。结果:①治疗组伤段脊髓H2O、Ca2 、MDA含量明显低于手术组;而SOD活性较手术组明显偏高(P<0.05)。②光镜下手术组和治疗组均有水肿及中心性出血,且手术组较明显。手术组术后2 h中央管结构部分破坏,神经元变性,部分核固缩或溶解,尼氏小体淡染,术后6 h出现部分神经纤维脱髓鞘或断裂;治疗组则呈现损伤部分修复。结论:三七总皂甙对大鼠SCI早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