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即时乳房重建术中胸背神经的处理方式。[方法]43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或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即时切取包括背阔肌及其表面的脂肪构成的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转移至胸壁重建乳房。21例保留胸背神经,22例切断胸背神经,对比两种处理方式的术后并发症、肩背功能和美容效果等。[结果]43例即时乳房重建全部获得成功。随访1~37个月,保留与切断胸背神经的皮瓣存活率、对供区功能影响、美容效果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切断神经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更高。[结论]乳腺癌术后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术中胸背神经不保留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背阔肌肌皮瓣在乳房修复和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背阔肌肌皮瓣在乳腺癌术后Ⅰ期乳房修复和重建的研究,探讨适合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房再造方式.方法20例患者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乳房再造;11例联合假体置入乳房再造.结果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满意度高,可接受度100%.结论乳腺癌术后Ⅰ期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能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背阔肌肌皮瓣再造对中国女性适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即时乳房再造的可行性。[方法]8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即时切取背阔肌及其表面的脂肪构成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转移至胸壁再造乳房。[结果]8例即时乳房再造均成功。随访10~31个月,均生存,术后远处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和死亡病例。美容效果:优3例,良3例,一般2例。术后3例血清肿,2例轻度皮瓣坏死,2例翼状肩。[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应用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即时乳房再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的疗效,并对两者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实施保乳手术(121例)及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105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复发率、生存率以及在院期间的相关指标。结果:(1)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组相比,保乳术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保乳组:3年同5年复发率分别为3.31%和9.91%。总生存率达到89.3%。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组:3年同5年复发率分别为4.76%和12.38%。总生存率达到89.5%;且对2组进行比较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在复发率及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后者比较,保乳术具有术中打击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complex,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期背阔肌脂肪瓣重建乳房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16例早期乳腺癌行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同时取部分或全部背阔肌脂肪瓣行I期乳房重建。结果1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背阔肌脂肪瓣坏死,无乳房皮瓣及背部皮肤坏死。重建乳房美观,效果为优、良15例(93.8%),一般1例(6.2%);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36—60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背阔肌脂肪瓣乳房重建术,可满足肿瘤根治和形体美容两方面要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蔡莹  宋丹  贾岩  张莉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31-131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同期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重建术的体会。方法对5例乳腺癌根治同期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术的手术配合中,手术体位护理配合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及术中观察病情。结果 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均能顺利完成;术后访视无并发症。结论术前物品准备充分及做好心理护理;术中熟练的手术体位摆放及护理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扩张器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即刻乳房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本院2013~2014年10例行保留皮肤或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切除术后,应用背阔肌肌瓣或肌皮瓣联合扩张器进行即刻乳房重建病例,术后分次注水扩张,维持6个月以上,二期手术将扩张器更换为硅凝胶假体,完成乳房重建。结果:10例乳房再造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扩张器或假体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外观效果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扩张器的即刻乳房重建手术对乳腺癌患者安全可行,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即刻应用单纯假体、自体组织移植乳房再造术和软组织扩张器植入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78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其中36例在胸大肌下方植入麦格(MayGain)或曼托(Mentor)硅胶假体再造乳房;10例用单蒂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移植再造乳房;21例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2例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假体再造乳房;9例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填充乳房缺损.结果:随访78例3~60个月,中位时间32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1例假体外露并感染,1例术后25个月出现骨转移,1例术后42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死亡.术后乳房外观评价优良率达93.6%.结论:严格掌握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Ⅰ期乳房重建的适应证,合理选择乳房重建术式,从而获得最佳美容效果,乳房再造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术为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常用方法之一。在确认胸背动脉存在之后可选用此术式。当肌皮瓣较小时可同时植物乳房假体。本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和皮瓣转移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蒂背阔肌脂肪瓣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临床应用.方法 观察随访58例分别行3种手术再造乳房方式(保乳再造;保留乳头乳晕再造;背阔肌皮瓣再造)效果.结果 保乳再造:11例均满意,随访也无变化.保留乳头、乳晕再造:27例半年内全部满意,1年后约1/3满意.背阔肌皮瓣再造:20例半年内一般,1年后均失败.结论 ①保乳手术乳房缺损较大时背阔肌脂肪瓣修复同样整形满意;②无条件保乳,若有保留乳头乳晕条件,根治术后背阔肌脂肪瓣是较满意选择;③单纯背阔肌皮瓣再造近远期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11.
保乳术后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49例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疗6~12周,化疗4~6疗程,内分泌治疗5年。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乳房美容效果和生存率。结果:无一例局部复发,脑转移1例,肺、骨转移1例均病死。对侧乳腺原发癌1例行根治术,3年无瘤生存率为93.88%。乳房美容评价:医生打分满意度佳、良85.71%,患者自评满意度佳、良91.83%,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有皮肤急性反应。结论: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和美容效果,但必须严格掌握保乳手术适应证及综合治疗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2.
邹同荣  毛波  杜永贵  陈国双  吕英  张攀  吴琛 《西部医学》2010,22(8):1448-1449
目的探讨双平面隆乳术矫治小乳症并轻度乳房下垂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全麻下对40例小乳症并轻度乳房下垂者,应用乳腺下平面与胸肌下平面双平面硅凝胶假体进行治疗。结果随访40例患者1月-2年,术后患者形态自然,无假体移位、包膜挛缩;无双峰现象出现,1例手感差,其余手感柔软,患者满意。结论用双平面隆乳矫治小乳症并轻度下垂效果佳,不失为一种隆乳的好方法。但对下垂二度以上患者不适用。  相似文献   

13.
The discovery of the first miRNA,lin-4,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nitiated a new era of miRNA biology.Since then,thousands of miRNA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annotated,many of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play roles in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processes,including development,differentiation,apoptosis,proliferation,and cell death.1 Furthermore,grow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miRNA deregulation is a critical cause of cancer formation.The biogenesis,function,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miRNAs have become active areas of research.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ologies,such as northern blotting with radio-labeled probes,cloning,quantitative PCR,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based techniques,bead-based profiling methods,and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s,2 it is possible to conduct miRNA research precisely and comprehensivel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经粗针穿刺病理确诊乳腺癌并同意行保乳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MRI、B超及乳腺X线摄影(钼靶)检查结果、术中及术后病理信息。根据保乳手术切缘病理状态,将所有患者分为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分别对乳腺MRI、超声、钼靶影像学特征以及病理学信息进行统计汇总。所得数据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乳腺MRI对乳腺癌病灶检出率为100%,钼靶的检出率87.44%;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乳腺癌,B超与钼靶检查均低估了肿瘤大小。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乳腺癌,MRI检查高估了肿瘤大小 (P<0.05);术中冰冻病理切缘阳性31例,其中再次补切阳性17例,阴性14例,保乳成功率为89.41%。分析显示:乳腺MRI动态增强影像上的病灶形态、病灶周围血管征象、超声检查中病灶数量、病理测量值最大径(Pathmd)、分子分型中HER-2过表达型(HR阴性)以及HER-2阳性状态与保乳手术切缘阳性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MRI病灶形态中的“存在其他病灶(Mass & present)”类型、“非肿块型(NME)”类型、MRI上患侧病灶周围存在多发点状血管征象以及HER-2过表达型(HR阴性),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OR(95%CI)分别为:39.472(9.835~158.421),P<0.001; 56.722(7.908~406.838),P<0.001;24.076(4.979~116.413),P<0.001; 23.170(1.823~294.504),P=0.015。MRI影像无上述危险因素的低危组保乳手术成功率为98.7%,明显高于存在任一危险因素的高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乳腺MRI检查是乳腺癌术前检查及评估的有效手段之一。MRI检查上Mass & present类型、NME类型、患侧病灶周围存在多发点状血管征象以及HER-2过表达型(HR阴性)与保乳手术切缘阳性密切相关。无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保乳手术的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赖青 《右江医学》2012,40(2):174-175
目的观察乳房按摩联合中药通乳方治疗产后乳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产后乳胀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乳房按摩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乳方。结果治疗后两组孕妇的乳房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产妇24h乳汁排出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多(P<0.01),观察组增多更明显(P<0.01)。结论乳房按摩联合中药通乳方可明显改善产后乳房疼痛,促进乳汁排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密度对乳腺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资料完整的25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X线摄影采用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2003年第4版,进行规范化的乳腺评估分级,结合临床病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50例乳腺癌患者中,脂肪型36例,100%符合病理诊断;少量腺体型55例,96.4%符合病理诊断;多量腺体型121例,70.2%符合病理诊断;致密型38例,55.3%符合病理诊断.随着患者乳腺密度的增加,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在不断下降,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临床触诊后,结合乳腺腺体密度来合理选择钼靶和/或彩超作为初筛手段,更经济实用,符合中国国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长春市中年女性乳腺癌及乳房自我检查相关知识、行为的调查分析,提高中年女性对乳腺癌及乳房自我检查方法的认知度.方法 随机抽取长春市35~ 55岁中年女性200名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后当场收回,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97.95%的女性听说过乳腺癌这个疾病,但是,72.8%的女性对乳腺癌的好发部位不了解,65.64%的女性对乳腺癌早期症状不了解;59.5%的女性从未听说过乳房自我检查,了解乳房自检方法的只占18.5%,一点也不了解的占13.8%,了解大概意思的占67.7%;会定期做乳房自我检查的只有21.54%,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才会检查和从来不做检查的占78.5%.结论 长春市中年女性对乳腺癌及乳房自我检查的认知度较低,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女性对乳腺癌及乳房自我检查的知晓程度,进而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乳腺超声假阴性与真阳性之间差异,总结该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6~2015 年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649 例,根据其超声表现,分为假阴性组和真阳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绝经与否、病灶部位及大小、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与乳腺超声在乳腺癌检出中的关系。结果乳腺超声假阴性的比例为6.6%。假阴性组与真阳性组年龄构成比较,青年(≤40 岁)比例高;肿瘤位于乳晕区、内侧象限的比例高;肿瘤分期在Tis 期、T1期的比例高。而两组绝经情况、 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年龄≤40 岁、肿瘤分期为Tis 及T1期、肿瘤位于乳晕区及内侧象限时易出现超声假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乳腺癌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再造的护理体会。方法应用乳房假体对5例Ⅰ-Ⅱb期乳腺癌术后患者行即时乳房再造。结果本组术后随诊4个月-2年,无排斥反应,美容效果好,无局部疼痛及不适。乳头血运良好,无挛缩。结论本手术方法简单,损伤小,不影响术后放疗及化疗.与二期乳房再造相比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X线检查过程中疼痛的发生率及其与乳腺密度、厚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由4名女技师(A~D)对上海市163名女性体检者进行常规乳腺摄影,检查后向受检者发放一份包含检查过程中疼痛程度、乳腺密度和厚度等21项问题的调查问卷,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5.6%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感觉疼痛,其中轻、中、重度疼痛分别占53.3%、33.6%和13.1%。中重度疼痛组中,乳腺密度〉50%者占24.0%。不同疼痛等级间头尾位(CC)乳腺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184,P〈0.001);并且随着乳腺厚度的增加,疼痛程度也呈现递增趋势。4名女技师(A~D)摄片时所致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67,P=0.015)。结论乳腺X线检查过程中疼痛的发生率较高,会影响女性定期乳腺体检及乳腺癌的筛查。乳腺密度是检查过程中疼痛发生的一个提示因素。对一些乳腺较敏感的检查者可以通过控制压迫程度来减轻疼痛;改善技师的态度以及定期对技师进行培训也是减轻疼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