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琪  赵志玲  魏占超   《四川医学》2022,43(11):1061-1065
目的 探讨对孕中晚期孕妇进行运动门诊规律指导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规律产检并在孕期运动门诊进行规律运动的孕妇160例,分为孕中期运动组(80例),孕晚期运动组(80例),同时期并未接受运动门诊指导孕妇为对照组(80例),分析比较规律运动对于孕中晚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孕中期运动组的孕期增重(13.74±4.66)kg、孕晚期运动组的孕期增重(14.31±4.27)kg均低于对照组(16.52±4.93)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运动组经过8周的运动干预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与对照组和孕晚期运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运动组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运动组可降低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早产、急产、羊水过少、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中期开始规律运动可以降低GDM的发生率;孕期运动门诊的规律运动可以降低孕中晚期孕妇的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巨大儿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效果显著;因此,应重视运动门诊的建设,产科医生应多鼓励没有产科禁忌证的孕妇越早运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分组,比较孕前及不同孕期各组GDM的发生率.结果: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及肥胖组孕妇GD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消瘦组(P<0.01),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孕晚期各BMI组孕妇GDM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早、中期超重及肥胖均导致GDM发生率增加;孕晚期BMI对GDM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可能与孕晚期低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样本量相对不足及医疗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孕期体质量变化与巨大儿、分娩方式、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140例,其中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产妇68例为巨大胎儿组,分娩新生儿体质量2 500~<4 000 g孕妇72例为正常胎儿组,比较巨大胎儿组与正常胎儿组孕妇的孕前BMI及孕早、孕中、晚孕期体质量的增长速度(kg/周),研究孕妇体质量变化与巨大儿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孕妇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胎儿组平均孕次、身高、产前体质量、孕前BMI及孕周均大于正常胎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胎儿组的孕中期及孕晚期体质量增加速度、产前体质量、产前腹围及孕前BMI均大于正常胎儿组(P<0.05);2组孕期体质量增加速度均以孕中期为主,孕中期>孕晚期>孕早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胎儿组中剖宫产率和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胎儿组(P<0.05)。结论孕期体质量增加值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孕妇可通过控制孕期体质量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时段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进行孕期检查的女性64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孕期分为孕早期组(13~17~(+6)周)217例,孕中期组(18~27~(+6)周)234例,孕晚期组(28~34周)193例,所有孕妇均给予VolusonE8,Voluson730,PhilipsEpiq5型彩超诊断仪进行检查,以最终结局为标准比较三组孕妇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效能。结果:644例孕妇共计检出37例胎儿心脏畸形,占5.75%。以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孕早期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95.57%、57.14%、98.98%;孕中期分别为95.00%、99.07%、90.48%、99.53%;孕晚期分别为66.67%、98.42%、40.00%、99.47%。孕中期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孕早期和孕晚期;孕早期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孕晚期,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孕中期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价值,大于孕晚期,其中孕中期诊断价值最高,因此应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避免对孕妇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9,(8):1052-1055
目的:研究妊娠期贫血患者在不同孕期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变化。方法:选取产检并分娩的孕妇198例,其中孕早期22例,孕中期80例,孕晚期96例。对不同孕期患者的贫血类型进行分析,贫血类型包括小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和其他贫血。对妊娠贫血患者不同孕期的血常规变化进行分析。对贫血患者不同孕期不同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发生率进行分析。对妊娠贫血患者不同孕期的凝血功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孕期小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类型贫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贫血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和孕中期主要以小细胞贫血为主,孕晚期以大细胞贫血为主。不同孕期贫血患者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外周血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孕中期贫血患者的HCT、Hb、RBC和MCHC水平显著低于孕早期(P<0.05),孕晚期贫血患者的HCT、Hb、RBC、和MCHC均显著低于孕早期和孕中期(P<0.05)。不同孕期贫血患者轻度贫血和中度贫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均为轻度贫血,孕中期和孕晚期轻度贫血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孕期的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贫血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贫血患者APTT、TT水平显著低于孕早期(P<0.05)。孕晚期贫血患者的APTT、PT和TT显著低于孕早期和孕中期(P<0.05),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P<0.05)。结论:针对妊娠贫血患者,应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连续检测,以有利于调整营养方案,防止贫血及其他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或加重,进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早中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孕妇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0例甲减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150例同期规律产检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均各50例;检测两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低出生体重儿的预测效能。结果:对照组不同孕期FT3、FT4和TS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FT3水平低于对照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甲减孕妇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FT3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均P<0.05),TSH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中期FT3和TSH均是甲减孕妇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孕中期FT3联合TSH预测甲减孕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流动人口贫血孕妇孕期的管理和干预,进行效果评价,探讨对孕期常见疾病管理模式,有效降低流动人口孕期贫血的发生,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将已确诊贫血的流动人口孕产妇397例根据依从性,分为2组,一组为进入系统管理的孕期管理干预组193例,另一组为同期对照组204例,两组进行效果对比。结果孕早期轻、中、重度贫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孕中期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孕晚期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产后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生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管理组分娩孕周较对照组长(<0.05)。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流动人口贫血孕妇管理干预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采用系统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行产前胎儿畸形超声检查的孕妇5200例,所有产妇均在不同孕期进行超声筛查,按孕周分为孕早期(11~13+6周)、孕中期(18~27+6周)和孕晚期(28~40+6周),记录超声筛查结果,并将其与产后或尸解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筛查共检出160例孕妇子宫内胎儿畸形(以引产或分娩后检查结果为标准),共168例畸形胎儿(8例未检出),诊断准确率为95.24%.孕早、中、晚期筛查出的畸形胎儿分别有26例、115例、19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6.25%、71.88%、11.87%;孕中期畸形胎儿的检出率最高,与孕早期、孕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早期、中期、晚期分别筛查出30、136、23不同系统器官的胎儿畸形,孕早期畸形以中枢神经系统、胸腔腹壁畸形为主,孕中期以颈面部、心血管系统畸形为主,孕晚期畸形主要集中在泌尿系统、肿瘤为主,胎儿畸形在不同孕周的分布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同孕期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中,系统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对比不同孕周超声筛查的特点,可提高畸形胎儿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本地区健康孕妇早、中、晚孕期的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及变化规律。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测定碘充足地区单胎妊娠的健康妇女及年龄匹配的非妊娠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其中孕早期196例,孕中期209例,孕晚期233例,非妊娠妇女138例,分别建立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结果以中位数(M值)及双侧限值(P2.5和P97.5)表示甲状腺激素在孕早、中、晚期及非妊娠妇女的参考值范围,除孕早期FT4外,其余各孕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与非妊娠妇女有统计学差异;各孕期比较,促甲状腺激素(TSH)在孕早期最低,孕晚期最高,各孕期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FT4水平在孕早期较中晚期升高(P<0.01);FT3水平在孕早期最高,孕晚期最低,3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TT4水平在孕早中期较孕晚期升高(P<0.01);TT3水平在孕中期最高,孕晚期最低,各孕期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孕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非妊娠妇女存在明显差别,各孕期之间亦存在明显差异,建立各孕期的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叶酸(FA)补充量对不同叶酸利用能力孕妇血清叶酸(F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定期孕检并分娩的孕妇病历资料600例,将入选孕妇依据FA利用能力分为低、中、高风险组,并根据组内FA补充量分为低、高剂量两个亚组.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各亚组不同孕期血清FA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并比较妊娠结局.结果 低风险组中低剂量组孕中、晚期血清FA、Hcy水平均低于孕早期(P<0.05);高剂量组各孕期血清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孕中、晚期血清Hcy水平低于孕早期(P<0.05);高剂量组孕中、晚期血清FA水平高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孕早期血清F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孕期血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风险组中低剂量组孕中、晚期血清FA水平低于孕早期(P<0.05),孕中期血清Hcy水平低于孕早期及孕晚期(P<0.05);高剂量组各孕期血清F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均低于孕早期(P<0.05);中风险组中低剂量组各孕期血清FA水平均低于高剂量组(P<0.05),而血清Hcy水平均为高于高剂量组(P<0.05).高风险组中低剂量组孕中、晚期血清FA水平低于孕早期(P<0.05),孕中期血清Hcy水平低于孕早期及孕晚期(P<0.05);高剂量组各孕期血清F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晚期血清Hcy水平均低于孕早期(P<0.05);高风险组中低剂量组各孕期血清FA水平均低于高剂量组(P<0.05),而各孕期血清Hcy水平高于高剂量组(P<0.05).中、高风险组中高剂量组妊娠期高血压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对于FA利用能力存在风险的孕妇,在孕期应根据个体情况提高FA补充剂量,以降低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双胎妊娠和单胎妊娠结局,分析多胎妊娠减胎的风险,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双胎行减胎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病例,胚胎移植后30 d 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者56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A组:双胎妊娠患者,138例;B组:3胎减胎为双胎者,30例:C组:单胎妊娠者,393例。比较各组之间的流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相比,早期流产率、晚期妊娠丢失率、早产率及低体重儿出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相比,早期妊娠丢失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期妊娠丢失率则显著增加,早产率及低体重儿出生率也显著增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77和14.41。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多胎行减胎术并不增加不良妊娠风险,而单胎妊娠则可显著降低流产、早产及低体重儿出生等风险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因此IVF后行双胎减胎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用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仪测得23例正常孕妇及26例IUGR孕妇的脐动脉血流波形之A/B比值。正常妊娠36~40周的A/B平均值在2.5左右,并可制成第90~第10百分位曲线。以此正常曲线诊断IUGR的阳性正确率为85.2%(23/27)。本检查法的优点是,可较早地预告IUGR的缺氧程度。A/B比值<6为轻型胎盘阻力增加的IUGR,示缺氧轻,如无严重畸形,则预后好;A/B>6为重型胎盘阻力增加的IUGR,示缺氧重,其死亡率为77.8%(7/9)。单胎IUGR,若A/B持续>7,死亡率为100%(7/7)。结果提示,A/B比值预测胎儿严重缺氧较胎心监护敏感。  相似文献   

13.
晚期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67例手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璐  潘玥  胡茜 《西部医学》2011,23(5):909-911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术中的处理方式。方法分析晚期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A组)、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B组)及单纯行剖宫产(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每组均为67例。对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低置胎盘、胎位异常、新生儿体重、抗生素使用时间与B、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组间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产褥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同时处理巨大子宫肌瘤是可行的,但必须根据受术者的个体情况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白月婷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60-156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危害、分娩时机及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7~2011年收治的32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妊娠期高血压3例,重度子痫前期2例,妊娠期糖尿病1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2例,血小板减少1例,胎儿生长受限1例,胎死宫内1例,羊水污染4例,产后出血1例。轻度ICP患者13例,无羊水污染、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发生,早产2例;重度ICP患者19例,早产6例,均因病情严重、合并症/并发症剖宫产分娩。结论轻度ICP可观察至妊足月,在密切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并放宽剖宫产指征。一旦诊断重度ICP,需立即住院,未足月者积极治疗并密切监护,36周左右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5.
秦艳 《重庆医学》2015,(15):2053-2054
目的:分析晚孕期脐动脉舒张期血流信号消失时胎儿生长发育和出生时情况。方法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脐动脉血流信号,对比分析脐动脉血流正常与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时胎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和出生时Apgar评分。结果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的胎儿生长发育小于孕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出生时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晚孕期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提示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生长发育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6.
武超  吴雨萍 《海南医学》2011,22(12):128-130
目的 探讨胎儿腹内段脐静脉(FIUV)扩张的超声表现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间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超声科检出的22例胎儿腹内脐静脉扩张的超声表现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 在43126例孕妇中诊断22例FIUV扩张,发生率为0.51‰,均为单胎妊娠.FIUV扩张最大值为(1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对孕11~13+6周高危孕妇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接受胎检的900例孕11~13+6周的高危孕妇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主要采用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与胎儿引产结果或产后超声检查结果相比较.根据孕周将900例胎儿分为3组,A组为11~11+6周,B组为12~12+6周,C组为13~13+6周,比较三组胎儿心脏超声切面获取的成功率.结果 在900例高危孕妇中,共检出胎儿心脏畸形16例.11~13+6周胎儿中,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显示率分别为95%、62%、66%、64%.随着孕周的增大,三组胎儿的四腔心切面(65.0%、95.9%、98.3%)、左室流出道切面(26.2%、66.2%、89.3%)、右室流出道切面(17.3%、61.2%、83.7%)、三血管切面(16.2%、57.4%、82.0%)的显示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对早期诊断高危孕妇胎儿心脏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孕12周后,胎儿心脏各切面获取的成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导致Osaka超声多参数预测胎儿体质量公式误差的因素及其改良方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19例足月单胎孕妇在超声测量后3 d内分娩的正常体质量儿的出生体质量、各项胎儿生物指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新建的3个回归方程,与Osaka University公式一起应用于199例前瞻性验证,分别进行了预测符合率、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比较.结果 胎儿腹部面积及腹围对胎儿体质量的影响最显著,胎儿肱骨长在预测胎儿体质量上优于股骨长.结论 胎儿腹部面积、腹围及胎儿肱骨长是胎儿体质量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52例不同孕周的胎儿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发现正常妊娠时胎儿脐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最高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比值随孕龄的增加而下降;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时,孕22周即出现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期最高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比值异常,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脐动脉血流是观察胎儿血循环的敏感指标,是目前最可靠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电话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对海拔 2 6 0 0m的地区孕妇实施自我监护的效果、评价 ,探索电话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孕妇家庭自我监护的新途径。方法 :将 2 75例高危妊娠及B超提示脐带因素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以电话远程胎儿监护系统结合胎动计数进行自我监护。对照组单纯以胎动计数为自我监护方式。结果 :试验组无负荷实验 (NST)异常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尤其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 :电话远程胎儿监护系统是一种可靠、敏感、有效和实用的孕妇家庭自我监护的方法 ,尤其是在高寒、缺氧地区 ,脐带绕颈发生率高 ,可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围产期死亡的发生率 ,提高围产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